APP下载

中美青春电影中“窗”意象的文化内蕴

2022-06-17胡雅婷

剧影月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披萨窗户意象

■胡雅婷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电影艺术的空间叙事中,中美青春电影在两种截然不同文化背景的熏染下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这种文化空间建立在历史文化的传习之上,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中美电影对于“窗户”意象的一致青睐。“窗户”意象在中美文化中皆由来已久、有迹可循。在谈论男女爱情的电影中,“窗户”意象被大量运用,而爱情,正是各国青春电影所着重表现的主题之一。窗户使封闭的个人空间与外部世界相联系,形成沟通内心与外界世界的桥梁作用。

作为空间意象的“窗”本身可以被赋予很多含义,如对未来的期盼、对自由的向往等等。而出现在中美青春电影当中的“窗”,却状似巧合地都作为“青年男女沟通爱情”的通道而存在:男主角通常爬进女主角的窗户相会。

一、中美青春电影中的运用

《悲伤逆流成河》(2018)中,女主角易遥有一扇希望之窗,在易遥简陋老旧的家里,窗前那片空间是她最喜欢的地方,电影的很多镜头中,她都在那扇窗前站着。邻居男孩齐铭总是在这扇木窗前和她说话,次数频繁到妈妈时常责怪他“怎么又扒别人家窗户”,甚至训斥他要注意“瓜田李下”。在这条巷子里,没有谁愿意和易遥母女有什么来往,除了齐铭。对于易遥而言,这扇窗是她在家能和青梅竹马的齐铭产生关联的唯一场所,对她只能称之为艰难前行的生活有着重大意义。这扇窗是她与外部世界沟通的纽带,是她“精神世界的进出口”,先后两次在这扇窗前被齐铭所拯救,第一次是她无辜被确诊性病,一直不敢对任何人坦言,在尝试向母亲求救失败后,恐惧与委屈交织,易遥无处消解的灰暗心情在窗前被齐铭送来的鲜花拯救,齐铭带着花,将她脆弱紧绷的精神从绝望的边缘领回安全地带。第二次是齐铭路过窗前和易遥搭话,交谈中易遥突然因病昏倒,家中空无一人,又是齐铭抱起她送去了医院。这扇窗于易遥,意味着在顾森西出现之前她生活中的唯一一线阳光,这线阳光就是齐铭,窗不仅仅是窗,更是她的心,是她对齐铭的感情。易遥把齐铭送给她的花一直小心地养在窗台上,当齐铭与易遥的关系决裂后,易遥把这束花从窗台直接扔进了垃圾桶,此后的剧情里,这扇属于易遥与齐铭的窗户再也没有打开过。在影片的最后,齐铭一家要搬离巷子,路过易遥家,这扇窗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打开的状态,临走前齐铭最后在窗前献上了一束花。虽然影片中没有明确说明易遥的死亡,但木窗的状态暗示了这一结局——它无须再关上,因为易遥已经完全从苦痛的生命中永远解脱了。导演营造的这一木窗空间暗示了易遥是一个渴望平凡幸福的女孩,虽然生活无比艰难,她却从未曾丧失感知幸福的能力。她是善良的、顽强的,同时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一束花,一次关心都足以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但命运不曾为她留下足够的机会,痛苦的潮水不允许她喘息,她终于还是被悲伤的大河吞没,去了梦想的远方。

《左耳》(2014)中,张漾爱着黎吧啦,但因为自己需要钱,需要美好的前程而无法放弃自己根本不爱的富家女蒋皎,在长久的矛盾与煎熬中,张漾终于因为蒋皎的盛气凌人而爆发,他在冲动之下愤然离去,爬上了黎吧啦家的窗户,和黎吧啦发生了关系,最后,“他靠近窗口,轻巧地消失在夜色里。”

美国方面,《小意大利》(2018)中,女主角尼基和男主角利昂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两人的父亲原本是一起做披萨的好朋友,也是生意伙伴,尼基家的酱料搭配上利昂家的饼胚在小镇上是最受欢迎的美食,两人一起夺得了镇上举办的最佳披萨大赛的冠军,然而在为二人的冠军玛格丽特披萨命名的问题上,二人产生了分歧,尼基父亲认为披萨应该以自己母亲的名字“弗兰卡”为名,因为披萨的酱料是母亲的秘方;利昂父亲则认为披萨应该用自己父亲的名字“卡洛”,因为父亲的薄脆饼底才是二人披萨成功的秘诀,“没有饼底,你的酱料只不过是一份番茄汤”。在披萨大赛的争吵之后,二人彻底决裂,两家再不来往,尼基一家把披萨店开在利昂家隔壁,开始了长期的对峙,尼基因此逃离小意大利城,前往伦敦学厨。当尼基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再次回到家乡小意大利,她发现自己仍然深爱着利昂,但是由于两家关系的僵化,二人的关系一直停滞不前。尼基鼓励利昂开展自己的披萨事业,因为利昂父亲是一个极固执的人,对于披萨有自己的坚持,“只有圆形的,上面覆盖着酱汁和奶酪的才能算作是披萨。”在父亲的执念之下,利昂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无论是自己想重新开店的想法,还是自己对尼基的好感。当尼基问他:“为什么你不在披萨店做这些(方形披萨)呢?这样你的店门口会排满人的。”利昂有些无奈地回答:“你明白,我只做让他(父亲)开心的事。”尼基又问:“那你呢,利昂?什么才能让你开心?”利昂说:“家庭。家庭是最重要的。”尼基明白利昂话中的意思,不免心灰意冷,二人关系的发展也逐渐停滞。但最终,利昂还是无法隐藏自己的心意,在一天傍晚搭起高高的木梯,敲响了尼基的窗子,为她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披萨。二人的关系在夜爬窗户这一情节之后有了质的突进,在此之后,尼基和利昂开始了真正的约会,并马上突破了朋友的界限,发展了男女肉体上的关系。也是在夜爬窗户的情节之后,利昂开始正视自己对披萨的追求,他不再因为担心父亲不高兴而隐藏自己的理想,他勇敢地在披萨店里做出了自己的新品披萨,送给父亲品尝。

《歌舞青春》(2006)也有相关空间场景,当盖比瑞拉因为误会而拒绝了与特洛伊的见面时,特洛伊没有放弃,而是翻过盖比瑞拉家花园的墙壁,爬上她房间外的大树,到达她的窗前,与她合唱音乐剧的剧本,两人重归于好,冰释前嫌。

二、电影情节背后的文化内蕴

对于中美电影中的青春男女而言,窗户不约而同地构成了其沟通爱情的一种空间元素,在这一现象背后,是中美文化部分相似的文化传习。

(一)“窗”意象与女子形象的关联传统

首先,窗意象与女性有着紧密的联想关系,这是中西文化中一种奇妙的共识。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诗歌当中,窗的意象总是关联着美人女子,譬如透过窗户,得以窥见女子的倩影——“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再如诗人怀念亡妻的回忆画面中,窗也是重要的关联对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窗牖对于中国文学而言既是一种审美符号,又是一种陶冶人情的文化境界,同时它更是爱情、美的一种标识。西方文化中,窗户意象同样与女性形象产生了诸多联系,并对其文学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格林童话》中莴苣姑娘的故事中,拥有着世界上最美丽容颜的女孩被困在无门进出的高塔之上,唯有塔顶一扇小窗是她与外界的所有连结,所有的叙述即通过窗户这一空间意象得以展开。该故事在当代被改编成迪士尼动画《长发公主》,2010年一经上映即荣登票房榜首,可见文学传统对当代艺术仍保有巨大影响力。对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女子而言,在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中以及单一的生活方式下,窗的空透功能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不可多得地成为了女性观察、了解外界的重要媒介,这是窗意象与女性联系紧密的重要原因。

(二)凭窗通情”与“爬窗幽会”情节的传承

除意象关联一致,都联系着美人女子之外,围绕着窗户这一空间要素所展开的男女恋爱情节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即“凭窗通情”与“爬窗幽会”情节。“凭窗通情”即男女以窗为沟通渠道互表心意、互诉衷肠,在这样的交流中两情相悦,产生男女间爱情的联系。“爬窗幽会”则一般是男青年或女青年通过窗口,由外界空间进入爱人相对封闭的生存空间,反之亦可通由窗口从自身封闭环境出逃至外界与爱人相会。该类情节在中美青春电影中大量存在,实际上它并非现代产物,而是流传已久的经典桥段。类似场景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早已广泛出现,《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罗密欧于黑暗中仰视朱丽叶窗口的明光,“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瞧!她用纤手托住了脸,那姿态是多么美妙!”二人隔着窗口对话,借此对话互明心意,“罗密欧,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意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那么我就听你的话,只要你叫我做爱,我就重新受洗,重新命名;从今以后,永远不再叫罗密欧了。”我国元代杂剧《西厢记》中同样有“凭窗通情”的情节,《西厢记》琴心一折,崔莺莺作为养在深闺的小姐,本有诸多顾忌,对张生不过是些许好奇和注意,但因为隔窗一番听琴酬和,知心知音,最终倾醉于张生的才华,抛却小姐矜持,直表爱慕之意,“若由得我呵,祈求得鸾效凤”,正因这一场由窗而通的交流,才有了此后“待月西厢下”的邀请,成就了一段千古姻缘。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西厢记》中,有情人的恋爱同样是遭遇重重阻隔,而窗户就是他们最终互相确定心意的渠道,他们在窗前的交流终于使他们决定挣脱一切束缚,勇敢追求爱情。

“爬窗幽会”的剧情同样由来已久,《终成眷属》第二场第十五景,狄安娜帮助海丽娜诱骗勃特拉姆前来约会时说:“待到午夜时分,您来敲一下我屋子的窗门。我会事先安排好一切,不让我的母亲听到响声”;《威尼斯商人》第二幕,罗兰佐和杰西卡越窗私奔,杰西卡装扮成男孩爬出窗户与情人幽会;《维洛那二绅士》第三幕中,虽然只是遐想而未付诸行动,凡伦丁给公爵出主意时也道“只要找一副轻便的绳梯,用一对铁钩把它抛到窗沿上就成了;若是你有胆量冒这个险,就可以像古诗里的少年那样攀上高楼去和情人幽会”。足可见“爬窗幽会”的恋爱传统甚至更早于莎翁戏剧以前。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亦不乏此类情节,元代作品《娇红记》中,娇娘邀申纯夜半前来私会:“日间人众,无可为计。今夜兄可逾窗到妾寝室,妾与君谋之。等得那晚妆楼外月儿昏,和你双双细数春前恨”;《聊斋志异》中《冯木匠》的故事写道:“夜方就寝,忽见纹窗半开,月明如昼……俄一少女露半身来相窥……少间,女果越窗过,径如己怀。”在冯木匠的期盼中,少女越窗与其欢好,且每夜必至,二人情意日密;宋代沈氏所著《鬼董》一书中亦有记载洛人周浩与水魅私会的故事,“周浩卜居西湖邻邸……一夕,坐书室,有穴窗者,叱之,随声自隙入,妾也。铅丹不施,双鬟纷披……浩亦迷惘不省,留共寝。”女形水魅欲惑男主人周浩,同样是从窗入室,共度良宵。

三、结语

在中西古今的爱情故事中,窗户这一空间意象所代表的往往是一种冲破,爱人们冲破家庭的阻拦、自尊的阻隔、世俗的眼光和内心坚固的伪装,甚至是冲破道德的约束、人鬼之殊途,终于不顾一切,跨越一切障碍相会于爱情的窗前。

而之所以远隔重洋的两种文化呈现出如此相似的现象,除了同样的人类本能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比分析,美国电影中此类情节极有可能是对莎翁经典剧作的致敬和文化沿袭;而中国电影中相应桥段的源头则早见于宋元戏剧及明清小说。二者对各自传统文化的承袭不约而同地体现在窗户这一空间元素的运用。

猜你喜欢

披萨窗户意象
Why Do Round Pizzas Come In Square Boxes?
“披萨锦标赛”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擦窗户
这条披裙子能吃吗?
窗户知多少
贴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