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司鼓的艺术修养
2022-06-17李清华
■李清华
戏曲是我国人民丰富的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华丽的舞美效果,五彩缤纷的戏曲服装,浓郁的民族乐器伴奏,节奏鲜明的打击乐器,为戏曲的发展平添了无限的魅力。中国戏曲是一种集表演、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戏曲乐队在舞台演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表演、舞蹈等因素一起组成了整个戏曲的舞台艺术。司鼓是乐队的灵魂,它对演出的节拍起着主导作用,它是舞台演出的核心,对演员和伴奏者起着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歌舞、美的综合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三大古代戏剧文化。因为时代的改变,战争的残酷,以及社会的改变。悲剧和梵剧都不能幸免,没有被保留下来。所幸,中国戏曲经过漫长的岁月,历经风雨,才能继续发展。戏曲,应当归入音乐剧范畴。而在戏曲当中,最能表现出地域特点的,就是司鼓、主胡。司鼓,也可以称之为鼓师或打鼓佬,是戏曲乐团的指挥、组织、演奏。因此司鼓又肩负着一个在戏曲综合艺术中发挥“纽带”与“先行”功能的重大职责。主胡者,也被称之为琴师。若一个戏曲乐队中没有一个好的主胡,那相当于一个没有了灵魂的躯壳。通过对大量的戏曲艺术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戏曲演出中,司鼓所扮演的角色是无可取代的。
司鼓表演不仅要对剧目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要把握其本质,而且要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向和思想感情,使其与角色的性格特点与内心心理紧密地互动,使乐队的演奏者和戏曲表演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演出。要使其达到最佳的指挥效果,就必须把握演奏风格、节奏等多个方面的特点,使之能更好地协调演出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演出的整体效果。在戏曲乐队中,司鼓与主胡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和紧密的。在乐曲中,主胡让司鼓者自由指挥,司鼓者既要发挥自己的创意,也要充分发挥主胡的技术和热情。这两种元素结合在一起,让这首歌更加的完美。而且,在演唱的时候,大鼓必须朝向主胡,因为这个时候,主胡要跟上表演者的节奏,而不是只展示自己的实力,随意的敲打,破坏了曲调的完美。如果双方各执一词,你出主意,我出声,乐队就会乱成一锅粥,与其说是乱成一锅粥,还不如说是各抒己见,导致这支乐队也就是不堪一击的了。鼓手既要熟悉鼓(单皮)、板(三块)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其它锣鼓的特性、功能和演奏技术,为以后的鼓板奠定坚实的基础。鼓点子要精确地敲击在演员所塑造的角色的内心和表情上,要与演员的眼睛、手指、手、步、背、台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声一色、一歌一舞相配合。
表演技术是硬性要求,而艺术素养是软性要求。全面的修养,就是一种艺术的表现。由于司鼓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文化素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了解鼓手的艺术意蕴,达到最佳的伴奏效果。鼓手的整体素养包含多种方面,其中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是他们所要学习和掌握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鼓乐。将自身深厚的综合素养和深厚的专业素养结合起来,能够为鼓手们更好地指挥戏曲表演起到很大的作用。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知识渊博,对一个人的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个职业来说,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他的音乐水平就越高,同时,我们国家的戏曲大多是历史题材,有了全面的文化素养,才能有助于表演者了解戏曲的内容。知识的全面程度,直接影响到演奏的水准,知识的积累、知识的广度、演奏技巧的熟练程度。对角色的认识和清晰的情节,是搞好司鼓工作的重要环节,而这一切都与司鼓的整体素质有很大关系。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设计出锣鼓,掌握节拍,让人明白司鼓的不同方向,从而达到整体和谐,乃至整个舞台的和谐。出色的鼓手,能将整场演出的节奏,徐而有度。突出唱腔的吟诵与动作之美,将角色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表达一场戏一开始,就有了锣鼓的功用,表演者的身段和动作都是由鼓手来控制的。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音乐,音准、节奏、乐感都是演员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是演员专业水平的体现,也是音乐表达的重要因素。司鼓是整个戏曲演出的中心角色,对演奏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音准、节奏、乐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司鼓的这一功能有助于它对演奏和伴奏的掌控,它是乐队的主旋律。若不是专业的司鼓,将会对整场表演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司鼓演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类戏曲流派、唱法,为出色的伴奏作准备。司鼓也要会唱各种戏曲,会唱歌,这是很重要的。对不同的艺术形式都要有所涉猎,节奏是一个好的司鼓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它具有节奏感和乐感非常重要。伴奏音乐的节奏与声音的改变,完全取决于鼓手,因此,鼓手也要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的个性特征,并与演员的表现相结合,使角色更加鲜明、更加完善,更加丰满。一位司鼓的艺术造诣也反映在其所学的种类、所学的剧目的数量上,司鼓所学的知识与其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底蕴有关。总之,舞台戏曲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文戏要求司鼓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素养,所以文戏中会有很多抒情的唱段,而司鼓则要掌握好演员的节奏和情绪,这就是所谓的鼓套的正确使用。为武戏伴奏,必须要熟悉舞者的动作要领,使之能与舞者的舞步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展现角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人口众多、地域各异、地方剧种各异,形成了五彩缤纷的戏曲艺术。司鼓要精通多种流派、剧种,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都有知名的表演家,他们对各门派的艺术特征了如指掌,这也是司鼓必须具有的艺术素养。对各类戏曲和不同流派的唱腔特征,都有较深的了解,能为司鼓的伴奏提供较大的助力,能很容易地掌握整场演出。
司鼓在表演的时候,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熟悉整个节目的流程,在彩排的时候要像演员一样记住所有的情节,这样才能完全控制住舞台,控制好每个人的动作,再根据鼓声的节拍来表现。在舞台上,鼓手必须运用最娴熟、最敏捷的技巧,并根据不同的演出特征,来解决舞台上出现的新问题。比如演员忘记了台词,或者是脱帽的时候,需要用自己的伴奏来弥补和掩盖,司鼓的临场发挥和反应速度都很重要。同时,还要充分认识乐团中每一位成员的性格和演奏技巧,还要懂得演员的歌唱习惯。现代职业剧团的乐队规模更大,人数也更多,他们都服从于鼓手,只要鼓手正确地指挥,就能使全体成员的技巧得到正确和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最好的效果。一般说来,基层乐团的管弦者的艺术素养参差不齐,更需要在鼓手时扬长避短,使整体的演出效果达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