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层次理论视域下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系数确定研究
2022-06-17孙晓东
孙晓东,孙 璞,高 林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两个全面”的奋斗目标,明确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看作是民族生命力旺盛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生力军。在南京青奥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总结经验,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激励下,在“体育强国”建设的指引下,加强中学生的健身锻炼能力,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显得愈加重要;“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以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都对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的发展提出了现实需要;“终身体育”也为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国内对健身锻炼能力的研究尚显不足,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健身锻炼能力的现状研究、构成要素研究、培养与提升策略研究、实证干预研究、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国外研究主要涉及青少年体育健身评估,充分发挥评价功能的社会效益。健身锻炼能力是中学生参与健身锻炼活动、提高自我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目前国内外对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的研究尚显不足,只有一篇关于青少年健身锻炼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但该研究只是对青少年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理论构建,并未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进行确定,无法为青少年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评价标准,且该研究并未充分考虑青少年自身的健身锻炼需要,其价值和适用性并不能得到保证。本研究将基于需要层次理论,从中学生个人需要的视角出发,对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进行明确,为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以及中学生自我进行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为“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建设提质增效。
1 需要层次理论与健身锻炼能力关系阐释
1.1 内涵一致:重视“个体需要”
健身锻炼能力是一种需要健身锻炼参与者在健身锻炼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的一种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水平的高低与健身锻炼活动参与者个人的需要密切相关。《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二中提到要“注重学生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对于学生个人需要的重视,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正是这样一种注重“个体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体系,注重个人的自身需要,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内在一致性,可以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体现的注重“个体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正是《新课标》所体现的基本理念的思想来源之一,而这也是发展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本论文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视角来研究中学生的健身锻炼能力符合《新课标》基本理念之二中的要求,能够更好地尊重中学生的个人需要,构建适合中学生自身需要的健身锻炼能力,有助于中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以及健身行为的发展。
1.2 理念一致:注重“自主学习”
实践性是健身锻炼能力的一个主要特征,只有当健身锻炼活动参与者在健身锻炼活动过程中将之运用呈现,才能更好地体现该能力的价值,这就需要健身锻炼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健身锻炼需要进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努力提升自身参与健身锻炼活动所需要的能力,而这对健身锻炼参与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三中提到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为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的发展,让中学生更加自由,积极主动探求自身需要的健身锻炼能力,为自身日后参与健身锻炼活动奠定基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特征,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正是这种以“自主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观与教学观为主的理论,该理论主张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所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具有鼓励学习者“自由学习”的特色,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具有一致性。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从本质上来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新课标》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理念上具有一致性,而健身锻炼能力的提升又需要中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视角来研究中学生的健身锻炼能力既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自身需要的健身锻炼能力,自由探索自身需要的健身锻炼能力,自由创新自身需要的健身锻炼能力,引导中学生用结构化的健身锻炼知识和技术去解决健身锻炼实践中的问题,最终促进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的提高。
1.3 目标一致:服务“终身体育”
健身锻炼能力的获得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实现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标,助力中学生“终身体育”的实现,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一中提到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四中提到要“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五中提到要“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这些理念的落实都可以通过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得以实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强调要从整体论出发,以实现“完整的人”的发展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自我实现的人,这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及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本质上来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新课标》的理念相一致,都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而健身锻炼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正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因此,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视角来研究中学生的健身锻炼能力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为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发展与提高提出了召唤,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让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健身锻炼活动,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最终使中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2 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2.1 理论基础
在目前“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健康需求”的时代背景下,本论文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坚持“以人为本”,从中学生个人健身锻炼需求的角度出发,为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提供思路。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心理学动机理论的核心和精髓,马斯洛从“自我实现”的理念出发,将人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谋求实现“完整的人”的发展,将人的需要看成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马斯洛认为人有多种需要,可按其性质由低到高分为7个层次,又将7层次需要分为两大类,前四层称之为基本需要,后三层是成长需要。将需要层次理论作为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基于:(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一种注重“个体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体系,注重个人的自身需要,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这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二中提到要“注重学生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一致,因此,将需要层次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能够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健身锻炼能力评价的自身需求,以中学生为主体,使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更贴近中学生自身需要;(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具有鼓励学习者“自由学习”的特色,是一种以“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观与教学观为主的理论,这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三中提到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一致,这些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的发展,为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提供实践基础,为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奠定基础;(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强调要从整体论出发,以实现“完整的人”的发展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五中提到要“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相一致,因此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能够为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目标指引,让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健身锻炼活动,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最终使中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2.2 构建原则
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简约性原则。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并且对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需求以及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充分考虑,体现了科学性原则;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中充分考虑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的层次性和结构性,将不同年龄阶段中学生的健身锻炼能力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体现了全面性原则;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坚持以中学生的中心,以中学生的健身锻炼能力需求作为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主体性原则;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的实践性,便于中学生在健身锻炼实践过程中发展和评价自身的健身锻炼能力,体现了可操作性原则;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要秉持独立性原则,注意区分不同层次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的差异,各层次能力之间既具有低相关性,又具有独立性,体现了独立性原则;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既要注意健身锻炼能力指标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又要考虑健身锻炼能力指标的清晰性和简约性,便于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的掌握和评价,体现简约性原则。
2.3 评价指标筛选过程
2.3.1 评价指标的初拟 通过文献资料法及专家访谈法,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专家的建议,初步形成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86个三级指标。将该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成《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问卷(最初版)》,该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便于后续相关研究运用。
2.3.2 评价指标的优化 运用德尔菲法,请20位该领域的专家对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打分评价,第1轮专家评分过后,将低于75%满分的指标以及变异系数>0.5的指标剔除,将专家增补的指标进行添加,经过第1轮专家调查后,删除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36个,增补指标5个,将剩余指标整理后形成新的专家问卷,两周后邀请专家进行第2轮评分,按照第1轮的筛选标准进行指标筛选,剔除2级指标2个,三级指标10个。经过2轮专家评分以后,形成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40个。
本论文选取的专家对于本次研究比较配合,2轮专家的积极系数都在70%以上,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性比较高;第1轮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03,第2轮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02,一般认为,权威系数Cr>0.7,说明咨询结果可靠,说明本研究咨询的专家具有很好的权威性。
2.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通过将第2轮专家评定后剩余的指标体系进行整理,形成《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问卷(正式版)》,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作1-5分。选取北京市16个城区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城区随机选取1所初中,1所高中,每个学校随机发放90份问卷,尽量保证学生的年级、性别人数相等。共发放初中生问卷1 440份,回收1 392份;发放高中生问卷1 440份,回收1 320份。将回收的有效问卷随机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一部分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对第1个一级指标健身锻炼基本评价能力及其包含的3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指标非常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见表1),健身锻炼基本能力这个一级指标呈现出清晰的3因子结构(见表2),并且3个因子对10个题目的累积解释总方差为65.156%,达到研究要求。
表1 中学生健身锻炼基本评价能力10个题目的KMO和Bartlett的球形检验表
表2 中学生健身锻炼基本评价能力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摘要表(N=1299)
运用同样的方法对第2个一级指标健身锻炼实践评价能力以及第3个一级指标健身锻炼拓展评价能力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
基于本研究探索形成的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结构模型进行验证,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模型由“健身锻炼能力”“健身锻炼基本能力”“健身锻炼实践能力”“健身锻炼拓展能力”4个潜变量以及包括“健身锻炼基本运动能力”在内的12个观察变量构成。本研究运用另一半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的SEM模型数据的偏度和峰度系数范围分别为-1.500~0.98和-1.216~1.735,满足正态分布,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结构层次模型图
通过数据分析,该模型的χ值为479.619,自由度为51,χ/df=9.404,RMR值为0.043,RMSEA值为0.078,GFI值为0.942,AGFI值为0.911,NFI值为0.902,CFI值为0.911,TLI值为0.885,PGFI值为0.616,PNFI值为0.697,PCFI值为0.704。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模型的绝对适配指标、简约适配指标均达到要求,实测数据与构建模型比较契合,说明本研究构建的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3 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本论文基于上述研究的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分析法,对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层次分析法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3.1 划分结构层次
层次分析法的第一步首先要对研究的目标进行层次的划分,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层,一般分为4层: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
3.2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由于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上、下层元素间的隶属关系,就可以针对上一层的准则构造不同层次的两两判断矩阵。
3.3 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它的特征向量,就可以计算出某层次因素相对于上层次中某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采用和积法。若判断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时,则λ=n,并且除λ=n以外其余特征根均为0,而当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时,它的最大特征根稍大于矩阵阶数n,且其余特征根接近于0。为了保证结果的合理性,还需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并检验矩阵的一致性为进行层次排序(或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需要计算一致性指标CI。当完全一致时,CI=0;CI越大,说明矩阵的一致性越差。当阶数<2时,矩阵总有完全一致性。当阶数n>2时,CR称为矩阵RI的随机一致性比率,当CR<0.10时,认为层次排序的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3.4 各层次相对于总目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为了得到各元素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即所谓的合成权重,按照层次分析法、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的要求,对前面计算的各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进一步计算,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通过对各层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计算,最后求得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见表3)。
表3 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表
续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三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并非相等,其中健身锻炼实践评价能力权重系数最大(0.623 2),说明健身锻炼实践能力对中学生健身锻炼发展最为重要;健身锻炼拓展评价能力权重系数次之(0.239 5),说明健身锻炼拓展能力对中学生健身锻炼发展也比较重要;健身锻炼基本评价能力权重系数最小(0.137 3)。在中学生健身锻炼基本评价能力这一维度中,健身锻炼认知评价能力的权重系数最大,说明对健身锻炼的认知是中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并提升的能力之一;在中学生健身锻炼实践评价能力这一维度中,健身锻炼手段评价能力的权重系数最大,说明健身锻炼手段是中学生需要重点提升的能力,这也是中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基础和保证;在中学生健身锻炼拓展评价能力这一维度中,健身锻炼开展评价能力的权重系数最大,说明健身锻炼活动和竞赛是中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这位进一步提升中学生健身锻炼兴趣和能力指明方向。
4 结 论
(1)本研究基于需要层次理论构建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健身锻炼基本评价能力、健身锻炼实践评价能力、健身锻炼拓展评价能力3个一级指标,以及健身锻炼基本运动评价能力在内的12个二级指标和健身锻炼基本活动评价能力在内的40个三级指标构成。建议体育教师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将本研究所构建的健身锻炼能力指标分解到日常体育教学及健身锻炼指导过程中,为中学生健身锻炼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中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能力服务。
(2)对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其中健身锻炼实践评价能力权重系数最大(0.623 2),健身锻炼拓展评价能力权重系数次之(0.239 5),健身锻炼基本评价能力权重系数最小(0.137 3),权重系数的确定为客观评价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发展现状提供有效参考,也为中学生进行健身锻炼能力自我评价、改进提升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建议体育教师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及课外健身锻炼指导过程中,根据中学生的健身锻炼需要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将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评价过程中,为中学生健身锻炼能力精准评价提供测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