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国际外交研究

2022-06-17柳飞洋周楠锋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外交

蒋 菠,柳飞洋,周楠锋

体育外交是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外交事业提供了积极助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外交场合借体育来传递友谊,希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体育交流合作,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友好。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合作与外交作为国家体育外交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和建设体育强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2020年4月27日,在中央全面改革深化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指出,“要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健康齐头并进,培养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不仅可在大学里为竞技体育储备后备人才,还可以激励广大学生群体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培育果敢、勇猛、积极、坚毅的性格,增强社会价值、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传播的效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国际外交是高水平运动队在构造体系、建设方向、训练管理模式、人才培养以及科研中整合国际先进经验和国际跨文化维度交流的发展路径。在战略维度上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既要追求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又要尊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育规律与传统体育文化核心价值观,让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与国际顶尖水平“接轨”,鼓励大学生参加国际高规格比赛。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外交战略为我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奠定了宝贵的“势能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髓。在战略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顺“势”而为,以赛事与体育文化、人才交流、科研合作等事务为载体全面推动中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与赛事外交,并从中探索国际大学间特色体育合作发展新模式。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运动队的有效合作,互通运动队发展理念与体育文化精神,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外交韬略、胆识的决策者,精通运动队管理业务又具备良好专业素养,拥有突出的运动成绩和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体育人才。为提升中国大学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奠定人才基础,为大学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体育外交方略的实施以及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 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现状

1.1 国际视野狭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意识滞后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运动队本应意识到国际外交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运动队发展国际视野的局限性,虽然借由举国体制先发优势实现了阶段性成绩斐然之硕果,但国际化的外交理念与认识仅停滞于建设队伍表层,喊喊口号,整体发展仍处于本土徘徊的停滞状态,长期的封闭式发展终将致使资源闭合流动,蛋糕越分越小从而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的必然趋势。在国际外交建设方面,中国大学对运动代表队在大学外交中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开放性与国际化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开放精神积贫累弱现象出现,致使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发展的校园氛围营造严重缺漏。对外交流层面,大学未对体育文化的双向交流给予充分肯定,主动“走出去”的意识不强,开展国际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的次数寥寥无几,实践过程中也往往是单打独斗,国内与国际社会综合影响力、实施力度和参与积极性令人堪忧。对沿线国家大学运动队的运动项目文化了解较为浅薄,缺乏对沿线国家及世界其他大学生运动队发展方针与人才培养理念的深入研究。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虽然迎来“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交流发展的良好势态,但未能把握此机遇。

1.2 顶层设计缺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主体职能迷失

要推动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将其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影响力的重要基石,应依托现有“一带一路”倡议集中资源制定发展总体规划与针对性政策,为后续具体合作的主体、途径、项目等创造宏观引领新格局。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负责统筹我国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外交的宏观协调机构或部门,缺乏统一且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人文交流发展战略规划,从而导致顶层设计的缺位,不但致使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本身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外交的方向感、内容、职责上云里雾里,多维主体的“职能”也在向心力缺失的“泥潭”中难以自拔。由顶层设计缺位导致的外交多维主体职能迷失具体表现在:首先,在国家设计层面,国家间的宏观政策如绿色外交通道对接的离散,使得相互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体育文化、体育竞赛、学训模式、科学研究、经济加持、资源共享方面的外交合作软环境有待进一步耕耘;其次,在社会民间治理层面,未能集中广大社会资源通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与市场自由企业为运动队提供对外民间意见交流的调查数据与新闻媒体宣传的曝光度加持,仍需大力推动形成“一带一路”倡议范围内对高校运动队外交的有益舆论导向与信息对称性流动;最后,在学校层面推进,仍欠缺必要手段集中学校资源去激发从运动队的管理者至教练员与队员的主观外交能动性,广大学生主体甚至是最为普及的三大球爱好者的支持热度忽冷忽热也亟待调节,致使运动队本身在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影响力与知名度不断式微。

1.3 外交支柱空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人才匮乏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由于缺乏国际外交发展的政务与管理经验,大多只能照搬国外大学运动队管理模式,未能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国际交流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方案。拥有国际管理经验的运动队人才是丰富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政务经验的核心要素,是推动落实外交方略的关键力量。但由于目前体教深度融合在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层面尚未初见端倪,外语交流能力普遍薄弱的破解停滞不前,且裹挟着一如既往的运动员“五育”全面培养缺失的短板,致使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普遍缺乏这种外交必备的优质管理人才。此外,我国高校运动队师资(教练员)的国际交流水平不高,本土教练员以及干部管理人员的国际化综合素养,如英语交流能力欠佳,需亟待加强。具有国际化韬略、过硬外语能力和出色综合素养的高层次体育外交人才的短板尤为明显,使得国际人文交流深陷尴尬的被动局面,只能被动定向学习,以至于国际外交“势能”持续衰落,发展裹足不前。国际管理人才,师资以及拥有国际韬略的高层次体育人才的匮乏,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2 “一带一路”倡议平台助推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

2.1 有容乃大:“一带一路”倡议平台定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国际外交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可引领我国高校运动队在与发达国家的大学运动队在宏观、中观、微观方面合作并加以细化,明晰共同的合作机制,落实合作内容,建立合作保障机制。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对高校运动队国际交流建设的助推功能,立足国际和国内两大板块,可明确运动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外交方位,推动设立高校运动队国际外交办公室,将运动队国际化战略纳入大学长期外交战略规划中,深化高校运动队对国际大学与体育外交的价值认识和评判,培育“有容乃大”的国际化校园文化以营造搭建沿线各国大学生互通互信桥梁的开放文化氛围。充分接受发达国家大学体育文化熏陶,推动管理人员,师资向国际化转型,采用SEIMME模式(Sport、English、InternationalMajor Mutual Education.竞技、英语、国际化导向、主修专业合纵教育)模式培育国际化高层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结合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运动队外交发展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运动队文化精神,加大对外体育文化传播,形塑我国大学体育光辉形象。

2.2 促进繁荣:夯实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外交基础,推动国际大学体育友谊交流赛事发展

国际大学体育友谊交流赛事是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发展的重要渠道,是检验高水平运动队竞技能力的良好契机,也是挖掘体育文化交融的崭新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与体育文化背景,举办国际大学体育友谊交流赛,一方面为沿线参赛各国大学运动队提供体育竞赛与体育文化交流机会,整合各国体育文化共性,挖掘体育文化普遍内在逻辑联系,促进各国大学运动队相互借鉴发展经验;另一方面,可将国际大学体育赛事作为在国家层面上交流合作的先行试点项目,在各国出现政治、经济冲突时,可发挥大学体育赛事以及校园体育文化跨越民族的隔阂效能,化解各国矛盾,促进共同繁荣。

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还可推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沿线国家建立校园运动场地共建共享的稳定合作机制,成立互助共赢、项目齐全、高效便捷、内容饱满的国际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合作联盟,分担举办赛事的高昂成本费用,充分整合沿线各国场地硬件设施资源并加以高效使用,建立信息技术与图像资料数据库以协调沿线校园硬件设施信息,为我国举办国际大学体育友谊交流赛事打下硬件基础,提升我国在国际大学生体联中的号召力。

2.3 彰显自信:确保国际文化交流畅通,为中国大学体育文化精神输出提供外交软环境

中国大学体育文化精神的国际传播应对接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传出去”战略,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如同卢元镇提及的“一个新的双向交流的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其标志是从向中国人借鉴外国文化,转化为向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不仅将中国民族文化与体育文化推介到国际上去,让全球大学生、世界民众了解中国,还要把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文化精神推广到国际上去,彰显文化自信与大国情怀。“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增进与沿线国家大学师生间的友谊,加强民心互通互认,有利于克服由于文化、民俗、宗教、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我国高校运动队国际合作交流在宽松融洽的国际政治文化生态与社会氛围中开展。还有利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增强各国大学对中国大学体育文化的认同,进一步溶解中国大学生与世界各国大学生种种隔离坚冰、打造各国大学生之间共同进步的情感基础,冲破现阶段“西强我弱”的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格局,提升我国大学体育文化意识形态的国际竞争力与公信力。

2.4 方案落地:搭建体育人才互通外交平台,助力高校培育高质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一带一路”倡议可为沿线各国创建大学运动队人才交流的国际硬平台与软环境,可促进运动技术、体育教学模式、体育管理、人文精神的传播发展,为中国高校运动队开展国际间的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孵化体系与科研合作提供顶层设计,为沿线各国大学运动队提供信息交换与体育文化产品合作机会,有利于推动共同迫切关注的内涵式体育人才交流合作方案的落地实施,融汇高水平运动队产业资本,互通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人员、建设、科研等方面信息,消解合作事务与管理的冲突。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需要吸收和转化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一带一路”大学公共体育外交事务管理部门,培养大学高层次体育后备人才和出色的体育外交达人,多方联动合作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大学体育发展状况。以足球为例,可由政府牵头组织中英、中美、中澳、中欧、中日等大学体育足球交流合作项目,推动我国校园足球全面振兴,培养高层次的国际性足球人才,为我国积极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塑造体育大国形象奠定人才基础,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交流做出典范。

2.5 拓展外延:丰富国际特色高水平运动队样本,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转换引进理念

截至目前,在我国大学中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缺乏宏观科学规划,不少大学特别是地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相跟风发展“三大球”、网球、田径等主流项目,未能基于本校地域环境、民族体育文化、气候特征以及生源特殊运动潜质来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伍,致使发展陷入瓶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着自身在大学体育文化领域的主攻方向,有着自身的相对优势项目和成功经验,还有独具特色的学校体育政策以及不同的体育产业组织模式。因此,我国高校运动队不仅应充分发挥所在地区的独特优势,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拓展国际交流外延,将沿线国家的大学各自项目特色与竞技优势转化为自身运动队的内涵式核心竞争力,丰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运动队整体的多样性分布,深度切合习近平“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均衡式发展理念。

3 “一带一路”引领下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战略路径

3.1 高瞻远瞩:设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走国际外交道路目标

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合作路径在顶层设计上应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制定国际外交发展长远规划,拟确立五年外交周期模式,出台高校运动队面向“一带一路”国际外交发展实施政策,组建“一带一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外交特设机构——大学体育外交发展委员会,制定高水平运动队国际交流制度。委员会设立下属统筹规划协会,作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发展的统筹规划机构,吸纳地方体育局及民间相关监督管理委员会,对高水平运动队外交建设进行监督。协会下设立具体工作部门,实施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具体工作事务。高校运动队外交道路在具体外交政策的指导和引领下,才足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竞技体育外交理论体系。北京体育大学全面推进“三个转型”改革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大学体育交流合作,截止到2019年3月,北京体育大学已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135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推动人才培养高端化,促进我国体育人才国际化水平更上一层楼。高校运动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名大学展开密切合作,大力开展体育文化国际交流,以培育高层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出发点,实现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组织运转、教育、竞赛、人才培养等方面向国际一流水平靠拢,做好“一带一路”大学体育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领头羊角色,让我国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成为新时代体育外交的形象代言人。

3.2 虎踞龙盘:举办国际高规格大学体育友谊赛事胜往昔

“一带一路”大学体育赛事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外交布局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利于传递我国愿与世界各国开展美好“五通”的愿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外交应以举办大型高规格赛事为依托,以全球性大学体育项目文化交流为载体,充分展现中国大学体育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普世人文情怀,着力构建和谐世界。大学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本质上属于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以大学生运动员为主体的校园各群体共同构建的一种独特的中华体育文化符号,并以各种形态、通过多种方式存在于校园文化生态中。华侨大学在2019年11月举办了国际大体联“三对三”篮球世界杯,来自全球五大洲20个国家和地区的32支篮球强队参加了比赛,推动了三人篮球运动在中国以及全球普及,促进了世界各大学间的交流合作。

赛事实施方面,“一带一路”大学体育赛事的参赛主体应以“一带一路”沿线大学高水平运动队为主体,参赛运动员须遵守国际体育基本规则和兴奋剂服用条例。添加参赛大学特有的地域民族传统运动项目作为赛事表演节目或直接设定为正式比赛项目。规划办赛周期与类别时,避免与奥运会和亚运会等重大比赛冲突,可将举办综合竞赛周期定为4年一届,举办友谊交流赛周期定为2年一届,期间可每年定时召开国际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文化交流峰会以促进各参赛队经验互通,保持办赛弹性。以大学生龙舟竞技,板鞋、独竹漂、踩高跷竞速,以及毽球等中华民族体育项目赛事为媒介,在办赛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学远程网络合作,商榷“一带一路”大学运动队办赛经验、信息技术、图像资料、场地设施等网络数据共享协议,与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展开对接合作,联合出台“一带一路”大型高水平体育赛事长远战略,克服距离与文化差异难题。

此外,在打造大学体育文化符号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得国际大学艺体联动有了新的承载平台,使国际各大学多姿多彩的民族歌唱,地域舞蹈,乐器演奏以及富有青春活力的校园啦啦操可以无缝镶嵌于整个赛事中,包括赛前联欢、赛时鼓舞、赛后交流,既活跃了运动员与观众的大脑多巴胺,展现各国校园体育文化魅力,更有前景携手各国大学把国际规格的大学体育友谊交流赛事打造成有着全方位辐射力的赛事和“一带一路”大学体育文化和谐发展命运共同体的符号象征。

3.3 引路搭桥:大学体育精神中华魂,中国体育故事传出去

中国体育外交的意义有着向世界展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的交流媒介,打破藩篱隔阂促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走向世界,也是新时代体育外交的使命之一。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应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主客场外交齐头并进,让世界了解中国大学体育,听到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声音。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中国大体协的引领下,通过“一带一路”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如“一带一路”国家大学生网球邀请赛、亚洲藤球锦标赛等赛事,借力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文化论坛机制,定期开展大学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保证文化交流的畅通性,推动我国大学体育文化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中。

“一带一路”框架包含多个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包括上海合作组织(SCO)、金砖国家、“16+1”合作、中国—东盟(10+1)等已有多边合作机制正在发挥作用。然而,目前“一带一路”框架内的上述多边合作机制尚无与国际大学相关的体育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应联动“一带一路”沿线大学运动队,组建运动队联盟,以该联盟为平台逐步建立“区域板块”式的“国际大学体育文化区域多边交流合作机制”(图1所示),通过大学运动队联盟及“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组织监督该机制的运行状态,共同协助调控多边合作机制的大学体育文化交流协会,为“一带一路”大学体育文化交流提供现实与框架基础。

图1 国际大学体育文化区域多边交流合作机制图

此外,通过丰富多样的赛事模式,举办“线上+线下”国际大学运动队体育精神研讨交流座谈会、实地交流、网络传播,以女排故事、女排精神为载体,以媒体、网络为媒介开启我国大学运动队主场外交,讲述铿锵玫瑰的绽放历程,传递“勤学苦练、勇攀高峰、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团结战斗、同甘共苦、刻苦钻研”的中国女排精神,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承担新时代中国体育精神输出的重大使命,使中国大学体育精神在世界体育之林中屹立不倒,成为我国闪耀的体育外交名片。

3.4 群英荟萃:加强国际大学体育科研合作,孵育高质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大学运动队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为人才梯队建设走向高端化提供智力基础。在培养上他们不仅要求学生运动员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而且也力求将他们培养成行政管理、技术技能等专业顶尖型、知识复合型人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应在发挥高水平运动员对广大青少年以及学生群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和体教融合的优秀示范典例的基础上,将高水平运动员更进一步培育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外交韬略、胆识的,拥有突出的运动成绩和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体育人才。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应加强国际科研合作,积极开展双边、多边、超多边的国际运动科学论坛联会及合作项目,助力构建大学体育国际科研交流新机制,加大中国大学在国际体育科学论坛的主导从属率,提升中国大学体育科研学术的国际话语权。联合培养高层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推动全球体育人才“一体化,统一化”。将有培养潜力的大学运动队教练员、管理员、科研人员与表现优异的运动员以访问学者的形式,在运动工程、运动仿真、运动基因等领域开展科研人才交流项目与互访计划,把国际知名大学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名大学的体育科研团队和骨干作为核心合作对象并展开深入交流,实现“科研+竞技+教育”资源的有效转化。

此外,还要推动成立世界高水平运动队突发紧急情况应对协作组织联盟,建立国际大学高水平运动队联防联控机制,培养突发事件的相关应急人才,为如遇到类似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紧急情况做好应对铺垫,让全球大学运动队实现不间断接续发展成为可能。

3.5 因势而变:外交理念由国际“模式外引”转向本土“特色内培”

具有一定民族区域特色的地方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应借助“一带一路”平台,转变引进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借鉴富有特色且符合自身大学实际状况的沿线国家大学特色运动队发展经验,逐步从对外引进“高质模式”转向开发培养“本土特色”,做到“拿来”的要实用,“自立”的要管用。与沿线国家大学特色运动队的交流是一个集人才培育、体系建设、资金共融的国际跨意识形态与文化领域的整合过程。因此,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应借助学校公共外交活动平台,通过借鉴来开发自身运动项目特色品牌。

具体来说既要放眼国际,又要抓好本土特色开发,创新大学特色运动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成立国际大学运动队特色培育孵化基地。以特色项目建设为交流中心,设立全新业绩考核体系,使特色运动队建设发挥出“蝴蝶效应”的连锁反应,以点带线至面,推动学校、地区、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大学运动队的多样性发展。在《“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的宏观引领下,积极响应“16+1”合作机制,对接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塞尔维亚等拥有大学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沿线东欧国家,与他们建立“一带一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旅游联盟,打造“特色高水平运动项目+校园体育文化+旅游交流”的汇集运动项目、文化、旅游的共赢运作模式,促进特色大学运动项目与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旅游项目齐头并进。凸显大学体育的示范榜样,引领大学群众体育普及功能。

4 结 语

新时代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国际外交作为中国体育外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俨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一环,对形塑我国体育高达形象、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外交格局上看,要发挥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外交对我国外交事务工作开展的促进作用;从发展规律上看,要顺应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从选材、训练、比赛到整个运动训练过程的发展规律,推陈出新、调动一切有利于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有利因素;从时代使命上看,要构建国际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和谐发展命运共同体,做好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者;从发展思路上看,切忌盲目引用西方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理念范式,要从中国高校运动队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开辟一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合作与外交发展新路径,增强我国大学体育在国际大学体育中的话语权,提升中国体育在国际体育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助推体育强国建设实施。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外交
建设空间科学 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山西太原举行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为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合理确定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过招
运动队管理中人际内耗问题与对策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