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弹英雄家国情十二位导弹“两总”首度解密

2022-06-17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总指挥航天事业子孙

12位已过脱密期的中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首度被公开。其中8位已经辞世,有的甚至已经去世30年。他们都出生于旧社会,经历了祖国山河破碎,积贫积弱。他们在淳朴、爱国、奉献的家风中长大,带着父辈的殷殷嘱托许身报国。“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中有很多两代、三代为航天,子孙们不仅继承父辈的航天事业,也将伟大的航天精神代代传承。

习近平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中国航天奋斗史上珍贵的记忆里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2022年4月24日,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当天,12位隐姓埋名的中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首度向社会公开。

他们分别是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总设计师钱文极,红旗一号总设计师徐馨伯,红旗二号总设计师陈怀瑾,巨浪一号、东风二十一号总指挥柴志,红旗七号总指挥耿锐,红旗七号总指挥谈凤奎,海红旗七号总指挥徐乃明,海红旗七号总设计师陈国新,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负责人吴北生,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沈忠芳,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张福安,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王国祥。

12人中,有8位已经辞世,有的甚至已经去世30年。正是他们一生献身大漠,埋头苦干,才让祖国万里海天清澈无云。

他们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只为心中的热爱。我国航天事业是从零开始发展起来的,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但为了“比肩列国”的远大梦想,他们全心全意投身到研制导弹的崇高事业中,提出“拼了命也要把导弹送上天”的口号。有人问沈忠芳,是什么支撑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忙碌,他说了两个字:“信念。”

他们的一生写满奉献。面对疼痛甚至死亡,他们毫无畏惧,心中装着的始终是对祖国强大、科学振兴的期许。

徐馨伯拖著半身不遂的身体工作了八年;徐乃明弥留之际把家人错认成了同事,还惦记着开会;谈凤奎患癌后坚持工作,经历了两次癌细胞转移,他说“献身航天事业,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轻松”……

他们善不以名而为,功不以利而动,在鲜为人知的岗位上默默奋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中的最大“杀手”,既不是耀眼的成功,也不是痛心的失败,而是悄无声息的平淡。但一代代导弹人甘于平淡、乐于奉献,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家境优渥的陈怀瑾,两次放弃难得的学习、工作,坚持从军、科技报国;张福安为航天奉献的同时,甘做年轻一代的后盾,他放弃了被评为院士的机会,主动要求退休,称“我只懂一点点控制技术,其他的并不擅长”。

12位“两总”都出生于旧社会,都经历了祖国山河破碎,积贫积弱,他们在淳朴、爱国、奉献的家风中长大,带着父辈的殷殷嘱托许身报国。在他们的导弹人生中,舍小家、为大家,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却在言传身教中将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家国情怀传给下一代。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中有很多两代、三代为航天,子孙们不仅继承父辈的航天事业,也将伟大的航天精神代代传承。

猜你喜欢

总指挥航天事业子孙
鼠国要上天之谁是总指挥?
但问何以遗子孙
以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航天事业发展新跨越
绝境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助燃剂”
First Man
贫困县的“总指挥”们
“总指挥”王亚忱
子孙怎样,你的家族便怎样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留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