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中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建构
2022-06-17郑敏李常秋
郑敏 李常秋
【摘要】本文基于“1+X”证书制度改革背景,论述中职护理专业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现实意义,提出实训内容设置对接职业技能和标准、打造“岗课赛证”一体化专业教学新模式、推动教法、教材等的改革、改革实训课堂考核评价方式等构建中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岗课赛证”融通
中职护理专业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1-0068-05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表示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及职业院校建设,提出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既明确了学历证书的关键作用,又指出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要性,鼓励广大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个人就业创业能力,最大程度上緩解就业压力。经过几年的探索,现在“1+X”证书制度与专业发展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在此背景下,南宁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护理专业积极探索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对接的路径,促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与学历教育融会贯通,形成了“岗课赛证”融通的实训课程体系,推进了学校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临床护理与健康产业之间的有效衔接,将大健康理念渗透到护理专业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具备医疗护理、老年照护、妇幼健康等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实现了对焦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目标。
一、中职护理专业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优先发展战略的层面,提出了“大健康”这一概念,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大健康时代。发展至今,大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人们广泛接受并重视。所谓“大健康”,即围绕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提倡进行健康的自主管理,重点引导人们关注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改变人们关于健康的认知误区,实现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做全周期、全方位的护理。尤其是在开放三孩政策和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当下,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家庭护士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这对中职护理专业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符合“1+X”证书制度改革的要求
“1+X”证书制度强调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考查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具体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描述……”,即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二是“能按要求完成……作业”,即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过去,由于教育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设施设备不完善,我校护理专业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校护理专业积极开展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探索,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真实的学习和实训情境,为学生创造更多校内实训的机会,同时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避免教学概念化、理论化等问题,使专业教学与“1+X”证书制度改革要求相一致;另一方面加强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
(三)符合过程性评价改革的需要
教学评价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实现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的分析、测量、评价。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分析,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我校护理专业过去采取“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传统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1+X”证书制度改革要求教学评价应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每节课要进行3—4次阶段性评价,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实操技能训练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思与调整,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我校构建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实践,正符合“1+X”证书制度改革背景下过程性评价改革的需求。
二、“1+X”证书制度背景下构建中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策略
所谓“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即在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授课计划等进行重构,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融合,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相衔接,让学生能够顺利取得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增强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护理服务、养生等需求的提高,社会对专业护理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发展还存在特色不鲜明、专业特点不突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学生对老年照护、幼儿照护、产后恢复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需求,我校开展了构建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
(一)实训内容设置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和标准
在国家全面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中职护理专业必须进行实训课程教学标准和知识结构体系的重构,才能不断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改革的全面开展。以护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为例,“1+X”证书制度针对这一课程提出了更为细致的人才培养标准:护士要具备综合运用基础护理知识及其他信息,发现病患发生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等的能力,并能够对病患进行科学护理;在同时执行多份医嘱时,能够分清轻重缓急,及时处理相关重要检查,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能有预见性地指导病人进行饮食,以免加重病情。
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校并没能做到把基础知识教学与临床护理实践结合起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没能得到很好培养。为此,我校通过淡化各门基础课程间的界限,突出基础课程对临床护理的指导性,坚持为临床护理服务、内容精简而实用等原则,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逻辑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对课程教学标准、知识构成体系、育人目标等进行了调整,将护理学基础、解剖学基础、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药理学、生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按“解剖位置→生理结构与功能→病理与临床表现→用药与治疗→存在问题与护理的临床思维”的逻辑,将以上各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交织链接、融合,形成了有机、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了一门综合性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整合后的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课程体系,更符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更能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
(二)打造“岗课赛证”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新模式
岗、课、赛、证,是中职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尤其是在“1+X”证书制度改革在全国广泛推进的背景下,岗、课、赛、证的重要地位更为突出。因此,在教学期间,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应结合专业教学和实践操作的要求,着力探索“岗课赛证”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新模式,不断提升实训课程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岗”即企业岗位。具体而言,就是人才培养要对接岗位工作需求,以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为教学载体,以获取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目标,构建模块化职业技能(或工作任务)单元,形成模块化课程。近年来,我校对接岗位工作需求,提出了“课证一体、岗证结合”的护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目标,要求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坚持教学内容对接岗位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教学过程对接岗位工作过程,遵循“学习→岗位实习→再学习→再岗位实习”的实训教学程序,并在由医院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创建“学堂亦是医院,病房也是课堂”的教学环境,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进行有机融合,真正做到“做中教,做中学”,实现“岗为学引,学为岗用”的教学目标,形成了“学岗互融”、理实一体的专业教学新模式。以生命基础系统疾病护理课程中“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肺结核”一课的实训教学为例(如图1所示),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疾病诊疗”“疾病护理”两大板块,其中“疾病诊疗”板块包含基本理论、健康评估、护理用药等内容,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疾病护理”板块包含入院检查、护理评估、临床护理、出院指导等内容,以学生进入医院实践操作为主,主要学习实践操作技术。
“课”即实训课堂。在课堂建设过程中,我校坚持探索课、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学中秉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将典型工作任务融入实训课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开展技能操作训练,让学生把实训课中所学的技能、知识运用到岗位工作中,实现课、学、做的有机融合。我校鼓励教师采取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反馈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开展实训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和参与实操的积极性。如进行“急救护理”这一内容的教学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护理”案例,课前,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端发布技术操作要点和小组角色分配,指导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实训期间,教师要求学生自行分组,各小组成员扮演相应角色,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操作要点,然后通过情景模拟进行实操训练。实训过程中,教师主要进行场外观察和指导,对学习小组的实操情况进行视频录制,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素材。
“赛”即职业技能大赛。对中职学生而言,参加技能比赛是提升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比赛能够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改的效果。目前,关于中职护理专业的技能比赛,主要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护理专业技能比赛,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型医院举办的技能比赛。将各級比赛的考核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理解程度,还能很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如在教学“密闭式静脉输液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专业技能比赛,与护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模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情景,举办课内小组技能对抗赛,并严格按照国家级竞赛的操作标准、要求和评价标准、流程,对小组对抗赛进行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监督和评价。在小组对抗赛中,教师主要对竞赛情况和结果进行综合点评,根据比赛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证”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既是“1+X”证书制度改革的题中之意,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是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比例,还能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我校近年开展了虚实结合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培训策略的研究,即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涉及的专业内容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教学内容做模块化设计,明确标注二者交叉重叠的地方,形成了虚拟学习模块和实体学习模块。其中,关于虚拟学习模块,首先需要标注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叠的内容,如护理员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与护理和助产专业学习内容、中级按摩师及以下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习内容、高级美容师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与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学习内容等为完全重合,学习其中一方面的内容即可。关于实体学习模块,首先需要标注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完全不重合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两方面内容的学习。具体教学中,虚拟学习模块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实体学习模块主要采取选修课、专题培训的方式开展,既提高了专业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教学效率,又减轻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负担。虚实结合的技能等级证书实训模式,改变了我校护理专业的教学生态,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
(三)推动教法、教材等的改革
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有学者明确表示,中职学校必须建立起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四大关键要素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教师方面,不少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专业水平较低,教师缺乏职业岗位工作经验,职业技能较薄弱,这样的师资配备无法满足“1+X”证书制度改革的需求,不利于“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育人功能的发挥;其次是教材方面,教材是实现“1+X”证书制度改革的依托,但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中职学校基本沿用旧教材,内容多倾向于学历教育,不利于“1+X”证书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再次是教法方面,在职业院校中,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教育教学方法落后,无法适应市场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面对这些新情况,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职学校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格局,创新教学方法。基于此,我校在实施“岗课赛证”融通实训教学过程中,对实训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性改变。
首先,我校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2020年,我校作为南宁市“校校企”合作示范点,根据《南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南宁市中职、高职、企业三方联合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精神,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太和自在城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结成友好对子,通过“校校企”合作共同探索提升人才专业层次的途径,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共同培养技术型老年照护服务人才。尤其是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真正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双方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开发、产教科研、资源(技术、设备、人员等)共享、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良性互动,在人才储备、服务能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创新发展等方面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此外,根据“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要求,我校建成了“‘依乐安养’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根据证书的考试需求设置了老年康复评估室、老年照护病房、膳食指导训练区、如厕训练区和洗浴训练区,完善了老年照护的实训教学条件,解决了普通护理专业实训室无法满足老年照护实训项目要求的问题。
其次,我校重新整合各门基础医学课程,形成了新的教学结构和内容结构。在重构课程体系过程中,我校遵循教育部提出的“基础医学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原则,以人体器官系统为教学主体内容,将器官形态、机能、生理、病理、药理、护理等知识进行有机衔接、融合、渗透,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并恰当融入护理临床思维的教学内容,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如关于消化系统课程中“食管的解剖位置及结构”这一知识点,我校将之与护理操作技术课程中插胃管的知识融合,让学生在进行相关操作时知道注意食管的“三个狭窄”,避免操作失误;如在讲授“人体下肢的神经肌肉”这一内容时,我校将之与“护理的肌肉注射应该选择的部位及原因”这一内容融合,让学生明晰神经分布的同时,能更快、更准地找到注射部位。通过各知识点的整合,将原本零散分布于各单元、各章节的知识点有机融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系统,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我校按照学科特点对实验项目进行重组,增设了综合性、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与护理服务有关的实验,如設置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血糖的测定、处方与医嘱及医学术语、临床医嘱及药物计算训练、细菌的形态学检查、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药物的配伍及应用、人类体细胞染色体观察及核型分析、血型的测定、血压测定及运动负荷对动脉血压的影响等实验,并在教学中采用基于护理临床思维培养的情景模拟案例,引导学生以护理专业的角度、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失血性休克”这一内容,教师共设计了休克的评估、扩充血容量、肺水肿、液体选择、血管活性药物使用5个教学情境,每个情境均按照“案例展示→小组讨论→小组模拟演练→抽取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及知识延伸”6个教学步骤展开,极大增强了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四)改变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
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评价,最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带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我校护理专业过去采取的是“40%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或是“3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的传统评价方式,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导致有不少学生只关注期末成绩,不重视平时的学习。
在“1+X”证书制度改革背景下,我校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学生学习情况的追踪和医疗合作单位对教学的反馈,以优化课程教学为出发点,设计了学校、社会、用人单位3大评价模块,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4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认真落实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形成了学校、行业、医院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采用全新的评价方式,解决了过去学生在期末突击复习应付考试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紧迫感,提高了学习效率。
当前,我国“十四五”规划及“中国制造2035”等战略规划正在深入推动,各个行业都进入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医疗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在这个关键的时代节点下,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实施了“1+X”证书制度改革,并大力鼓励中职学校实施“岗课赛证”融通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此,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应当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加快教育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的改革步伐,以便更好地落实“1+X”证书制度改革,打造全新的“岗课赛证”融合实训教学模式,提高专业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冯丽彩.护理专业1+X证书与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1).
[2]赵梦媛,范真.基于“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急救护理学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1(9).
[3]梁娟,夏立平,许红.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在课证融通教学中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研究:以妇产科护理课程与生殖健康咨询师课证融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1(1).
[4]胡小和.提高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双证”获取率的途径探析[J].青年时代,2017(5).
[5]宋春雪,张鹏,訾春艳,等.虚拟仿真技术联合智慧职教云课堂在分娩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1(23).
[6]乔永丽,闫俊萍,郭桂英,等.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21(24).
[7]毛海英.高职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3).
[8]梅萍萍.“1+X”证书制度下高职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22(1).
[9]闫春梅,邢爱红,刘云,等.护理专业“1+X”证书社会需求现状及对高职护理教育的启示[J].护理研究,2021(3).
[10]高正春,张扬,李娟.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护理专业老年照护课程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21(3).
[11]牛杰,南桂英,才晓茹,等.1+X证书制度下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26).
[12]徐涛.1+X证书制度下护理专业书证融通的实施路径[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9).
[13]王佳.“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以中职老年护理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1(17).
[14]杨孜.1+X证书背景下“课证融合”的产科护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外交流,2021(5).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1+X’发展的中职护理专业大健康护理实训教学平台与模块的建设与探索”(DXZZJG2020B23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敏(1983— ),广西南宁人,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与改革;李常秋(1989— ),广西百色人,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与改革。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