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06-17辛园秋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定风波语文课堂中职

【摘要】本文从中职语文诗歌鉴赏入手,以苏轼《定风波》教学为例,通过激情导入、知人论世、“读”书练技、“析”意感悟、“赏”析体会、“探”究人生、总结布置、教学评价8个教学环节,阐述教师在中职语文课堂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理解诗歌,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发现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职 语文课堂 核心素养 《定风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1-0065-04

树立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对中职教师提出的要求。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对中职学生来说,即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走上社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重用。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抓好语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是落实新课程改革、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笔者现以苏轼《定风波》教学为例,探讨中职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核心素养

华东师范大学的倪文锦教授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为: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发现与鉴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为中职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依据新时代对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及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模块单元目标、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授课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笔者从“语文核心素养”观念出发,设定本课堂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立体地认识作者,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2)技能目标:学生掌握诵读技巧,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不仅对诗词情感有所体会,还在核心素养方面有所提升。有针对性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使语文课堂教学散发魅力,最终实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二、确定教学方法,培养核心素养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字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放在首位,自觉地担负起培养学生语文审美情趣、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

好的教学方法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苏轼《定风波》一课,整节课堂的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基于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决定以诗歌学习“一线四环节”(一条主线:诗人背景;教学四环节:读、析、赏、探)为基础,从诗人背景入手,将教学过程拓展为激情导入、知人论世、“读”书练技、“析”意感悟、“赏”析体会、“探”究人生、总结布置、教学评价8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对课文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打破时空限制,将课前、课中、课后融会贯通,让探究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巧设教学过程,落实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不是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还要依靠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活动;不是依靠单纯的记忆与理解,而是依靠学生思维的培养与感悟的获取。这是一个日积月累、自行思考获得经验的过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必须创设合适的教學情境,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积累实践经验,形成并发展核心素养。

对苏轼《定风波》一课,笔者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三个部分展开教学。其中,课堂教学激情导入、知人论世、“读”书练技、“析”意感悟、“赏”析体会、“探”究人生、总结布置、教学评价8个环节的设计,都紧扣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激情导入

激情导入对一节语文课极为重要。好的课堂导入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触动学生情感的发散。教学苏轼《定风波》一课,笔者授课前做好相关内容的准备,将网络学习资源链接上传到班级微信平台,同时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推荐代表、自查资料、做简单课件、拍短小视频,目的是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课堂导入方面,笔者选择“以歌入课”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播放著名歌曲《明月几时有》的演唱视频。随着音乐声响起,师生一起同声哼唱,沉浸在苏轼诗词的美好意境中,这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知人论世

随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提升学生查字典、说话、听话等基本技能,笔者设计了“知人论世”环节,让学生代表到讲台上进行自我展示,为其他同学讲解苏轼的个人生平及《定风波》的写作背景。四位学生代表信心十足,把课前按笔者要求准备好的课件、资料一一呈现,将与苏轼相关的种种资料一一道来,课堂上掌声不断。这一环节既有效检查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思考,明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读”书练技

语文教学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诵读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式之一。“读”书练技环节的设置,目的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爱上诵读。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读、全班读、名家诵读、教师示范、个人朗诵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之后评选“最佳诵读小组(成员)”,通过点评结合,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本节课,笔者提出诵读要求后,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诵读,之后对学生的诵读效果进行点评,指出不足,随后进行示范,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加深整体感知,把握作者情感。通过层层练技,逐步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析”意感悟

语文教学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析”意感悟环节,笔者注重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认识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本节课的“析”意感悟环节,笔者播放了课前布置的、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短剧《乌台诗案》。剧中,学生身穿汉服,把苏轼面对政治上的诬陷时镇定自若、泰然处之的神情表现得栩栩如生。该短剧不但帮助其他学生全面了解了苏轼,增长了知识,还为他们理解和鉴赏《定风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对剧中的柳树、凉亭等景色进行赏析,以此调动学生的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对文本的画面美也有了明确的感知,使学生获得初级的审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发现与鉴赏”素养。

(五)“赏”析体会

在“赏”析体会这一环节,笔者特意安排两名女学生身穿汉服,配以古筝音乐轻歌曼舞,演绎诗歌的意境。学生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感受苏轼一行人途中遇雨时的叹息;感受苏轼没有躲雨,认为风雨不会妨碍他前行的心态;感受苏轼在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失意时豁达自解的旷达情怀。之后,笔者精心设置了大量供学生自主学习、研讨的问题,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感悟。如:“假如我是一名因期中考试失利而心里难受的学生,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许多独到的见解。最后,有位学生总结回答:“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如果遇到了一次痛苦、遇到一次挫折就一蹶不振,自怨自艾,这样的人注定会一事无成,我们每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要想一想苏轼,想一想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如何做的。他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候,仍然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发挥正能量,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只要想到这些,我们就会有信心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精彩的感悟引得全班学生热烈鼓掌,课堂氛围热情高涨。

(六)“探”究人生

要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注重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发现和鉴赏能力。为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基于此,教师要设计一个个好问题,不仅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还让学生带着解疑心理对诗词进行细心研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递进式的提问一步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由此及彼地分析、由表及里地总结,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比如本节课的“探”究人生环节,笔者特地结合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特点,设置了“风雨人生”的思考主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讨论并抒写感悟,笔者加以点拨、总结。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定风波》后,给学生更多的读和议的机会,让学生思考探究以下问题: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思考?你以后准备怎样对待你的人生?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你以后的护士生涯中,面对职场上的风雨,该如何应对?在护理过程中,遇到难缠的病人,受到委屈怎么办?在护理工作中,遇到难题,坚持不下去该如何处理?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展开合作,分四个小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之后,四个小组派代表回答,把重点的字词写在纸板上。经过思考,有小组学生回答:“苏轼以旷达的气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考验,在他面前,一时的政治祸难又算得了什么。他不因天晴而喜,不因雨天而悲。他怀着一颗超然物外的心,按照自己预定的人生道路悠然前行。”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笔者进行点拨,从苏轼笑迎苦难的事例,引到南丁格尔、杜丽群、约翰·库提斯等与卫校课程相关的名人奋勇前行的事例,指导学生像他们一样,无论是“晴天”还是“风雨”,都能用一种乐观旷达的心态去坦然接受和面对。紧接着,笔者再让小组自主探究、总结发言,并在纸板上写一句人生启示,粘贴到班级宣传栏上激励全班同学。最终,学生经过讨论,写出以下语录:(1)阳光总在风雨后,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2)人要有面对逆境不气馁、不屈服的勇气。(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全心全意。笔者依据小组回答,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优小组,全班同学送出掌声祝贺最优小组。在本环节,“探”究人生是学以致用的体现,是学生思维培养与提升的体现,充分体现了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

(七)总结布置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情感基调为切入点,以“读”促悟,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抓住词、句体会作者旷达的心态,因此,在总结布置环节,笔者在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诗歌的基础上,设计了“手绘图画”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手绘苏轼遇雨的情景,并组织学生在下节课评选出最佳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感受作品旷达的意境,体会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最后,推荐学生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方方的《喜欢苏东坡》、刘艳琴的《来生便嫁苏东坡》等相关作品,进一步了解苏轼。

(八)教学评价

最后的教学评价环节,笔者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填写教学评价表,投票选出各项“最佳”,然后再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95%的学生掌握了诗词的基本知识,80%的学生学会了朗诵技巧,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体会到人文教育融入核心素养教育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在整体评价上,学生认为笔者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均能够围绕中职语文课标及教学目标高效开展活动,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明显。

四、归纳反思教学,提升核心素养

第一,在《定风波》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将课文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在教学中,笔者满足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带领学生领略了中国古诗词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第三,在教学中,笔者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让网络化、信息化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网络平台、音频、视频、微信、媒体软件的广泛应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課堂上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勇于展现自我。

第四,课堂的“探”究人生环节,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从古代走到现代,从作者回到自身,从现在跨到未来。笔者借助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不但要在当前学习作者的豁达人生态度,更要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学以致用。这是从核心素养教育过渡到职业教育的体现,充分体现了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

当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依然存在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思维不够活跃、概括能力欠缺、展示自我时放不开等状况,教学没有取得最佳效果,不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对课堂上这些缺憾,笔者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勇于展示自我,超越自我,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发现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景欣,彭耀光,张文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6).

[2]周嫣沁.中职语文课堂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9(3).

注:本文系2020年度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批准立项项目“中职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2020A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辛园秋(1981— ),广西玉林人,研究生学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责编 蓝能波)

猜你喜欢

定风波语文课堂中职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定风波·清明回家偶感
定风波·人生岂能任蹉跎
定风波·不绝长啸可凝听
定风波·雨中银杏叶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