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防护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2022-06-17张苗苗

体育时空 2022年10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运动损伤

张苗苗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291-02

摘  要  竞技体育运动,既能通过体育将人的神奇、健美、力量以及顽强拼搏的毅力充分的表现出来,同时也能展现体育人的魅力。对于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而言,如何持续维持运动员的健康状态与避免运动损伤过于严重已成为竞技体育研究的首要目标。本文拟通过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有关运动防护的重要发现和成果,试图为国内竞技体育运动的运动防护现状做一个分析,以期能推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运动防护升级,提升专业运动员对运动防护的认识,为我国专业运动员更好地参与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指导。

关键词  运动防护  竞技体育  专业运动员  运动损伤

到目前为止,运动防护的观念并未普及,最常见的一种理解就是许多人误认为只需要会包扎就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运动防护员,殊不知这些技术操作仅仅是最为末端的学科运用。真正的运动防护员需要在各种运动赛事中提供专业服务,主要包括:急救、预防贴扎、损伤评估、体能训练、协助复健等工作。成功的运动防护工作,落实在训练场的效果至关重要,除了损伤发生时的处理与运动损伤发生后的恢复,更能发挥其专业,给教练与选手提供客观的建议,避免过度训练或者竞赛造成的疲劳性伤害与意外发生。

运动防护是一项整合性的应用科学,在运动专业上的快速发展源自于职业运动以及大型赛事的兴起,是在科学化训练的指导下,融合了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等各项知识与技术,并通过专业的训练系统构建合格的防护人才。目前运动防护体系在竞技体育运动场上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运动损伤的预防与现场处理;监督运动员整体健康;恢复期体能的调整与维持。李豪杰在《运动防护的核心概念与动作筛查》中提到,世界运动防护联合会成立并明确了运动防护理念的具体范围,即“提供运动竞技与体育锻炼参与者运动损伤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升运动健康照护的质量”,在运动防护概念中,“预防”和“保护”是首要和关键因素,因此,在运动防护实施过程中,如何预防和保护运动者不受伤或减少受伤程度同样十分重要。

目前国内关于运动防护的发展逐渐成熟,且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期盼藉此进行探析。

一、运动防护服务内容

运动防护主要以让运动员重返赛场为主要目标,比一般复健要求更高,即运动员在发生运动损伤后,在接受了医生的治疗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即对受伤部位进行系统性的训练,阶段性的重建运动员的肌力、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等。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目前运动防护人员在运动队主要服务的内容有:运动损伤的防护、评估、现场急救与紧急处理、运动损伤后的康复。

(一)运动损伤的防护

运动损伤的防护包括许多方面,除了一般性的贴扎、包扎保护措施外,还有观察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性以及场地其他的安全因素。就运动员本身而言,运动防护还包括训练期间可能发生的其他运动损伤的因素,如肌力训练、拉伸放松以及健康管理等各方面。

(二)运动损伤的评估

运动防护师必须是接受过严格的训练,能够在伤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迅速的完成与伤害相关的各项评估,比如触诊、关节神经学检查、功能性活动测试、协助转诊等程序。如需送医院时,也能及时提供正确的信息给接手的医务人员。

(三)现场急救与紧急处理

运动损伤不仅需要较大的医疗花费,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健康、训练和比赛,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一般伤害的处理原则为保护、休息、冰敷、压迫、抬高并防止二次伤害,运动防护师的主要职责就是降低伤害持续造成的影响,缓解伤害造成的身心影响,以及协助教练裁判是否能够继续上场训练和比赛;较严重的情况下则需要及时就医,固定及搬运应注意是否有不可移动的伤害或需小心移动的情况,此时专业的判断就显得至关重要。

(四)运动损伤后的康复

运动损伤康复包含受伤后的复健。运动防护师会先关注短期目标达成,即帮助运动员康复、减少疼痛、重获运动能力、肌力、爆发力、心肺耐力、心理调整等。要使运动伤害对运动员及一般运动参与者的影响降到最低,除了要有完整的康复计划,还需要后续连续性的运动处方。运动员复健的最终目的是早日回到运动场上。

二、运动防护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职业运动与竞技体育运动的竞争强度与密度也逐渐提高,近年来各类项目的比赛场次也在逐渐增多,这也意味着运动防护需求的增加。市场需求虽然增加,但是运动队并无法完全重新聘请防护人员或增加医疗团队常设人员的方式来满足,其中互联网技术的改善让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大幅降低,也提高了运动防护在科技运用,专业分工上有显著的改变,更有效地促进了跨领域专业人员的协作,引进更多的防护能量进入运动领域,具体特色包括。

(一)远距离协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才使远程协作越来越成熟,医疗要抢在第一时间处理,日趋复杂的各种运动损伤类型,运动防护专业人员难免会遇到无法立即反映的意外情况。过去受限于资讯的传播速度,仅能就有限的认知进行简单处理,甚至会由于处理不当造成二次伤害。目前技术发展上,通过远距离医疗提供资讯,技术上的及时支持,可以充分发挥争取时效的功能。分隔两地的医疗人员可以通过远距离医疗加强沟通,并提升医疗水平。

(二)合理整合资源

很多场所是从事運动防护人员无法常驻的地方,例如球场,训练基地等,通过远距离医疗的辅助可以降低医疗成本的支出。对于运动队管理人员、运动员而言,现场判断是否能够继续参赛。随着互联网构建的远端协作能力,医疗团队无需随时随队行动,只需要通过云端平台及便携式的测量装备,即可以让医疗专业人员即时的跟现场的运动防护团队进行协作,包括视讯指导、追踪监测的重点、数据的共同判读以及目前处理状态通过先进的通讯科技,并结合现代的电脑与资讯系统,发挥远距离医疗的效果,此外也能作为资讯,训练与专业提升的效益。未来的运动与科技的结合,是运动防护员提升必经之路与必备能量。

三、我国目前的现状

20世纪末,我国开始引进运动防护理念,开始发展运动防护方面的技术。聘请国外相关专家引进贴扎等运动防护实用技术,并不断吸收和学习国外关于运动防护的先进理念,加大加快我国专业运动防护师的发展。刚开始国内各项目运动员对运动防护概念重视度不高,并对运动护具有佩戴后就会妨碍活动、发力等偏见,运动防护理念的推广发展也出现瓶颈。

随着对国外运动防护知识的学习和先进理念的引进学习,国内运动防护的理念也逐渐被接受并科学的运用。在运动防护中,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其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像足球运动中专业护腿板的正确佩戴大大降低了足球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四、结语

展望未来体育运动发展越来越普遍,运动人口及体育运动场地也逐渐增多,今后需具备结合运动科学与保健医学理念的专业人员,负起推动运动健康指导咨询的责任。运动损伤防护师正是体育运动领域中致力于运动伤害预防、评估、急救、处理、后续复健等运动医疗事务的体育专业人才。目前国内体育系统也在大力推动运动防护师体系的健全發展,不断完善运动防护师的职称评定,扩大运动防护师队伍,这也是为未来职业体育和经济体育都能配备运动防护师,并构建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网,同时让运动防护师与远距离网络系统的远距离支援体系结合,适当的引入远距离医疗、协同资讯与诊断的辅助机制,让运动防护师各种专业能量,也能成为团队合作的最佳典范。

参考文献:

[1]Goossens et al. A multifactorial injury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reduces injury inciden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J]. 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2016(03):365-373.

[2]DiFiori et al. Overuse injuries and burnout in youth sports: a position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Medical Society for Sports Medicine[J]. British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4(04):287-288.

[3]林建志.运动员背后的守护者:运动防护员专业职能[J].中华体育季刊,2016(02):113-120.

[4]黄歆龙.运动防护护具在我国足球运动中发展现状[J].大众标准化,2020(10):59-60.

[5]黄耀宗.运动伤害复健持续参与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J].中华体育季刊,2008(04):32-39.

[6]冯胜贤.运动医疗防护在现代棒球运用之现状与发展[J].运动与健康研究,2017(04):25-35.

[7]Maffulli et al. Sports injuries in young athletes: long-term outcome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J]. The Physician and Sportsmedicine, 2010(02):29-34.

[8]Bettina Rulofs.Child Protection in Voluntary Sports Clubsin Germany - Factors FosteringEng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SexualViolence[J].CHILDREN& SOCIETY VOLUME , 2019(33) :270-285.

[9]Özgün PARASIZ. The Correct Use of Images with Child Protection in Sport[J].Spor Bilimleri Aratrmalar Dergisi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 Researches , 2021(06) :184-196.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运动损伤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研究
探究竞技体育科技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初中体育中的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策略
云南师范大学网球专项本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研究
天津游泳运动员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分析与对策
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浅析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