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英的策略与方法(二)
2022-06-17鲍川运
鲍川运
中译英对绝大多数的译员来说都是A-B翻译,即译入外语。A-B翻译产生的问题,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是对母语本身的特点理解不深刻而造成的。就中译英来说,翻译的时候受中文词汇或结构影响,理解表面化,因此英文较多地出现形式上的对应。如果译员本身的英文语法概念或语感不强,便难以发现问题,从而出现错误。
我们先说一说中文动词的特点。动词是一个词类,一般表达动作或者状态。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中文同一个动词,词形不变,既可表示动作,也可表示状态。例如:
① 约翰转学了,他都转学一年了。
② 医生到了,都到了一个小时了。
这两句话里面,前半句里的动词显然是动作动词,而后半句因为有时间状语,完全一样的动词在这个语境下表示的却是状态。对于任何一位从事中译英的翻译来说,这是需要掌握的一个基本语言特点:中文同一个动词常常既可以表示动作又可以表示状态,而英文中动作和状态常常使用不同的动词或方式进行表述。
我们看看上面第一句的翻译:John has transferred to another school. He left a year ago (or: It has been a year since he left).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表述:John is no longer a student here. He transferred to another school a year ago.
第二句的翻译:The doctor has arrived. He’s been here for an hour already.
一般来说,大多数译者应该不会因为中文的这一语言特点而受到影响,在翻译的时候能够进行适当的调整。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源语的干扰,此类问题还是比较多见,甚至在正式的出版物中也会出现。笔者根据平时摘取的错句,整理出以下一些例句,我们一句句分析。
① 自2019年以来,他们已经超过我们,成为全国电商五强。
Since 2019, they have surpassed us to become one of the top five e-commerce companies in the country.
这句话的翻译显然有问题。前面有个时间状语“自2019年以来”,这样就给后面的主句设定了一个时间范围,显然主句里的动作应该是在这一个时间段里所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主句里所表示的应该是一个状态、一个可持续的动作,或者是由重复的动作或两个以上的动作形成的过程。中文句子里的“超过”可以表示一种状态,用法没有问题,但是英文的surpass或者overtake作为动作动词,与一个表示时间段的状语一起使用,显然就不正确了。即使不断重复的动作可以与时间段状语一起使用,但在一段时间里重复surpass或overtake,在逻辑上也说不通。因此,对这句话的处理需要调整一下前面的状语,将一个表示时间段的状语改为表示时间点的状语:In 2019, they overtook us to become one of the top five e-commerce companies in the country.或者将英文的主句结构调整一下,使用两个动词,使其成为一个过程:Since 2019, they have overtaken us and become one of the top five e-commerce companies in the country.
“自……以来”是一个常见的状语结构,与一些动词搭配使用,似乎对翻译造成了不同寻常的干扰。
②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Sinc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the whole nation has launched a war on the virus to curb its spread.
这句话里面的动词“打响了”,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开始了”或“发起了”一场防控疫情的战争,是动作动词,但如果和前面表示时间段的状语一起使用,表示的应该是一个进行中的动作。因此,这里翻译为英文时就不能简单地使用 start或launch 这样的动作动词。这句话可以这样处理:Immediately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pandemic, we launched a nation-wide (all-out) war to stop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或者: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pandemic, we have been in a fight against Covid-19 on all fronts.
③ 2006年以來我们获得了ISO 5000 认证。
Since 2006, we have obtained ISO 5000 certification.
这也是一个时间段状语与动作动词结合使用的错误。中文的“获得”可以表示动作,也可以表示状态,但是英文的obtain只表示动作。如果时间状语保持不变,后面的“获得”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述:Since 2006 we have had ISO 5000 certification.
④ 2015年以来,我们开始探索在公司日常运营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Since 2015, we have begun to explore the use of AI in our daily operations.
begin/start 是动作动词,从逻辑上不应该与表示时间段的状语一起使用,因此改为:In 2015, we started to explore the use of AI in our daily operations.
⑤ 2008—2012年之间,理事会设立了一个委员会,监测项目的实施。
Between 2008 and 2012, the Council had established a committee to monitor project implementation.
很明显,中文这句话的动词“设立”并非动作动词,仅仅是“设立”一个行为,需要用四年吗?其意思应该是,2008年到2012年理事会有一个委员会专门监测项目执行:Between 2008 and 2012, the Council had in place a committee that monitore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在没有时间状语的情况下,既表示动作又表示状态的动词很容易造成翻译的困难,需要根据语境确定具体的意思。例如:
稳就业、稳生产、稳出口
这里的“稳”,如果理解为动词“稳定就业、稳定生产、稳定出口”,其含义可能是“原來不稳,现在需要采取措施使其稳定下来”,有一个从不稳到稳的变化,这样的话可以直接使用动词stabilize:... to stabilize employment, production and export...
但是“稳”在这里也可能表示状态,即“保持稳定的就业、生产和出口”。 如果是这个意思,使用stabilize就会造成意思扭曲,因此应该采用表示状态的方法表述:... to maintain steady employment, production and export...
这方面还有其他的例子:
我们在后院种了三棵苹果树。
We have three apple trees in our backyard.(表示状态)
We have planted three apple trees in our backyard.(表示动作)
再看一个关于种树的例子:
樱桃好吃树难栽。
Cherries are delicious, but the trees are difficult to plant.
为什么译者把中文的动词“栽”翻译为plant?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对“栽”这个动词在这个语境下的内涵没有理解,二是对plant这个英文动词理解不到位。“树难栽”并非是说栽树的动作,而是指树种下去之后的培育成长。而英文的plant只是指把树种下去的动作。调整一下可以这样说:Cherries are delicious, but the trees are difficult to grow.
中文的动词还有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
我听了,可是什么都没听着。
我看了,可是什么都没看见。
我找了,可是什么都没找着。
从这几个例句中可以看出,“听”“看”和“找”三个动词,在前半句显然是动作的开始,而后半句则是动作的结果。也许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文中同样的动词,除了既可以表示动作也可以表示状态外,还可以表示动作的开始或结果,而英文对不同语境下的动作通常会采用不同的动词:
I listened, but I didn’t hear anything.
I looked, but I didn’t see anything.
I searched, but I didn’t find anything.
我们再看几个例句,看看是不是能找到一些规律:
① 这使我想起上大学的时候听过的一门课。
This reminds me of a course that I listened to when I was a college student.
“听课”在中文里是很形象的表述,表示用耳朵去“听”,但是“听”的结果应该就是学到了知识,“听了一门课”就是“上了一门课”。中文着眼于前端的动作,而英文考虑后面的结果。因此这句话的翻译应该这样调整一下:This reminds me of a course that I took when I was a college student.
② 爬电线杆敲冰的不是别人,是我们。
这句话里的动词“敲”显然是一个动作的开始,其目的或者结果应该是“除冰”,将高压线上结的冰除掉,保证电线的安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翻译:It was our workers who were up on the towers removing the ice.
③ 在选择潜在的合作伙伴时,我们应该制定适当的筛选标准。
In choosing potential partners, we must establish appropriate screening standards.
看了这句话的翻译,是不是感觉逻辑上有点问题?都已经在选择潜在伙伴了,才去establish标准?中文本身应该没问题,“制定”表示的虽然是一个前端的动作,但这个语境下其内涵应该指“实施”或者“采用”。如果要改善一下的话,可以这样调整:When choosing potential partners, we must follow proper screening criteria. 或者:To choose potential partners, we must establish (put in place) proper screening criteria.
中文的动词词形不变,但在不同的语境下表示不同的意思,而且往往采用动词的表形和前端意思表达深刻的内涵,这应该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也是翻译教学中被忽视的一个问题。这些看起来不太起眼的语言现象,实际上有规律可循,而且在翻译中确实会造成定式思维。从这些例句可以看出,不考虑中文动词的特点与内涵,只是简单地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英文,经常会出现语义或逻辑错误。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通过英文来判断译者对中文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翻译之后英文有语义和逻辑的偏差甚至错误,就可以确定译者对中文的理解没有到位,很可能,就是译者未能透彻理解中文动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内涵。
*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教授,本刊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