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东道台府布局考释
2022-06-17田哲
田哲
兴东兵备道是清政府为充实东北边防所设,虽然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建筑物早已消失不见。作为萝北地区最早的治所,恢复兴东道台府衙建筑布局,对促进当地文旅融合与发展,提高萝北地区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具有深远的意义。
兴东道的由来
萝北县,以山得名。境内有托萝山,设治时因治所在托萝山北,故名“萝北”。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地。清末,1906年3月8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奏准,将绥兰海兵备道自绥化城移驻小兴安岭以东(今萝北县太平沟乡兴东村),改称兴东兵备道,今萝北县辖区均在其管辖范围内,辖区内设1府、4厅、1县。庆山就任兴东兵备道首任道员,率领垦务营(又称工程队)抵达兴东。启用“试办黑龙江兴东道事宜关防”。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2月20日,道员庆山呈请在托萝山以北、俄屯松油子对岸临江处修建兴东道衙署。5月12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奏请在兴东道辖区内设立萝北直隶厅同知。8月5日,皇帝硃批:在兴东兵备道辖区内设萝北直隶厅同知。黄光彝任同知。萝北之名,从此问世。1909年(清宣统元年)9月,兴东道衙署落成。1910年(清宣统二年)8月,徐鼐霖任兴东兵备道第二任道员,于民国元年2月离任。1912年(民国元年)6月29日,撤销兴东兵备道,所属垦务营改编为黑龙江陆军第五路步兵第四营。7月,设萝北厅设治局,首任设治员黄光彝于16日到任视事。1914年(民国3年)7月1日,萝北厅设治局升为二等县,9日启用关防,文曰“萝北县印”。伪大同2年(1933年)春,日本侵略军侵占萝北,8月成立伪萝北县公署,因“兴东民家逐渐减少”及“交通不便”,迁衙署于兆兴镇(现萝北县肇兴镇)。
兴东道的地位和作用
1644年,清军入关后为了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导致关东人口剧减。由于东北人口空虚,俄国强占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全部领土,东北边疆危机空前强烈。特别是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签署,让清政府认识到东北封禁和防守空虚的后果。1861—1911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北方边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为此,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年)正式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的经济。兴东兵备道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兴东兵备道的全称为“黑龙江分守绥兰海兵备道”,民间也称为“道台府”。绥兰海兵备道的管辖范围为沿黑龙江右岸,西北至海兰泡,即瑷珲黑河一带,西南至绥化,南至松花江,东南至松花江、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的广阔地域,约占现在黑龙江省面积的三分之一。清政府对兴东兵备道特别重视,配以重臣,委以重任,寄予厚望,可谓位高权重。兵备道员定为二品衔,素有“上马统军,下马管民”之说。兵备道集军政大权于一体,主宰防务、御政、放荒屯垦、林牧工矿、税务商贸、交通治安等各类重大事务。兴东兵备道依托三江平原的千里沃野,大量征召垦民,使道台辖区和兴东的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穷治匪患、兴工促贸,使当地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治安稳定,防卫意识增加,形成了北部边境地区的一支强大军事力量。在兵备道执政期间,沙俄兵匪不敢轻举妄动,没有发生大的战事,有力维护了边境安全。
兴东道的毁灭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8月9日凌晨,苏军开始向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发起攻击。苏远东第二方面军、第十五集团军兵分两路从列宁斯阔耶和尼柯里斯克地区,通过萝北江段强渡黑龙江,向驻守黑龙江沿岸的日军发起进攻。《走向悲壮》记载:在进攻兴东镇时,遇到了日军一个多小时负隅顽抗,他们躲避在原兴东兵备道衙门及几个炮楼和碉堡里,跟苏军作垂死挣扎。最后在情报人员协助下,苏军舰船火炮将兴东道台府所有炮楼、碉堡、暗道统统炸毁,日军全部被消灭。始建清朝末年,历经40多年风雨沧桑,一向气派雄伟的兴东道台府衙,在中蘇人民共同消灭日本侵略者的炮声中就此毁灭。
兴东道建筑布局
《萝北县志》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决定,移绥兰海道(驻绥化)于黑龙江岸。因其辖区在小兴安岭以东,故更名为兴东兵备道,1908年修建衙署于今兴东村。1909年衙署落成。1982年合江文物普查队去该地调查,遗址周长近1000米,呈长方形,围墙,建筑已毁坏,仅护墙沟隐约可见。”
据鹤岗市文物管理站邹晗著《黑龙江鹤岗地区古代文化遗存》一书记载:“1989年鹤岗市文物管理站在开展境内文物普查时, 对早已所知的兴东兵备道遗址, 做了一次实地调查。该遗址位于萝北县太平沟乡兴东村北50米、黑龙江右岸的一级台地上。这里风景秀丽、依山傍水。当时调查人员除能看到隐约可辨的壕沟外, 其他地面上的遗存已无法清楚辨认。现存的遗迹现象表明, 其平面略呈正方形, 周长约1000米。”
据史料记载,当年的道台府,南北略长于东西,总占地约11万平方米,成四合院格局,周围有护墙壕沟,衙门口朝向正南方,门前安装有六门铸铁的点捻炮,一字排开,炮口冲东,炮身比现在的复制品要短,约2米长,炮口外径约15厘米,内径约10厘米。衙门府正面是阁楼式。大门为朱红色,门北侧挂一口铸铁洪钟,作衙门升堂行令之用。衙门正面建筑内设有大堂,两侧为官员办公室,后面的建筑有住宅、库房、食堂等,最北面是监狱。正房北面的侧门可行车马到院内,正门昼夜有兵卒把守。正门两侧上方各悬挂一块铸铁匾额,两块铁匾均为一样的“龙”形,每块宽30厘米,厚2厘米,重达15公斤。现有一块存于鹤岗市博物馆,文字清晰可辨。正面楷书为“钦命二品衔黑龙江分守绥兰海兵备道”,背面铸楷书“大清龙飞光绪三十有一年岁次乙巳仲立”。从牌匾文字可证明朝廷封兵备道级别为二品,设立时间为1905年4月。
据萝北县六大文化丛书《激动的荒原》记载:“兴东道衙署及预留公用地东起沿江街,西至头道街,南临保庶街,北靠抚近街,建有南向大堂一楹,左右办公厅各四间,东西配房各五间,衙门外东西厢房各五间,前为大门五楹,最后则为住宅七间,西向仓房四间,南向敞棚三间,厨房两所共六间,计共五十四间。在衙署北隔两道街建有军营,东起沿江街,西至头道街,南临长治街,北靠久安街,营房共计三十五间。沿江地段为商业区,其他地段为居民区。”
1915年(民国4年)编撰的《黑龙江省萝北县通志调查录》记载:“萝北县署在黑龙江省城之东微北,为兴东道署,民国元年裁撤道缺改为萝北厅设治局,三年七月复改为县,南向大堂一楹,左右办公厅各四间,东西配房各五间,仪门外东西厢房各五间,前为大门五楹,最后则为住室七间,西向仓房四间,南向敞棚三间,厨房两所六间,计共五十四间。”
《黑龙江省萝北县通志调查录》附有萝北县舆图,其中标注了兴东道公署及预留公用地。图中标注“萝北县公署和预留用地南北长八十六丈,分别宽二十四丈二尺和三十丈,中间间隔宽六丈的育生街。周长为二百九十二丈四尺”。
1982年合江文物普查队调查,兴东兵备道遗址周长近1000米,《黑龙江鹤岗地区古代文化遗存》披露中的遗址周长近1000米,与《黑龙江省萝北县通志调查录》记载的兴东道公署及预留公用地周长接近。
作者单位:黑龙江流域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