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对地区文脉的传承与激活
2022-06-17钟程陈思
钟程 陈思
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是国内近年来非常多的建设项目类型,也是我国各城市打造文化产业的重要阵地,被各地政府寄予了振兴当地文化与经济的厚望,但是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造成建设效果不及预期等。要想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与发展走上正轨,在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秉承尊重地区文脉、传承地方文化的主题,并以当地民众为文化主体,使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变得可持续,即在文化上扎根当地民众的生活,在商业上融入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更新速度逐渐放缓,原本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在各种成本的压力下面临巨大的投资建设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许多城市的开发方向转向历史文化街区这样具有文化附加值、受政策支持、参与城市重点区域建设改造的项目。岳阳市的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就是这样一个依托地区优秀文脉资源,对城市老城区进行更新,同时又提升城市文旅产业等多种目的的开发项目。
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在规划和建设,但是这些项目良莠不齐,能取得成功的不多,大部分项目建成以后都不温不火,有些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街区常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所以在街区开发规划的过程中,把握街区开发优势,制定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是保障街区后续发展的重要思路。
历史文化街区的文脉特点
岳阳市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北接湖北,东临江西,是洞庭湖与长江的交汇之地,建城始于公元前505年,因原郡治位于天岳幕阜山之南而得名岳阳,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这座城市里发生了许多著名多历史文化故事,如二妃哭舜、柳毅传书等。
岳阳市位于中国南北交通的主干线京港澳高速沿线,长江航运和沪昆高速也支撑起了东西方向的交通,交通条件优越。改革开放以来,岳阳市依托水陆交通上的便利,成就了经济上的大发展,2021年,岳阳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4403亿元,常年保持在全省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城市经济活力十足,整体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作為首批沿江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这些优势保证了街区开发的文化基础与经济基础。
在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范围内及附近,拥有多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并有早已成熟开发多年的国家5A级景区——岳阳楼-君山岛景区;始建于宋代的岳阳文庙;鲁肃墓;位于文化街区规划内,始建于唐朝,重修于宋朝的慈氏塔。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名片和文化底蕴,也是城市文脉的历史文化基础。
除了以上在街区周边多处历史文化遗产以外,岳阳市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产生了许多英雄豪杰、文人墨客的传奇故事。写下《离骚》的伟大诗人屈原,在人生理想破灭之后,选择在岳阳的汨罗江结束自己的生命,人们在当地给他建了屈子祠来祭奠他。诗圣杜甫在他晚年病弱时登临岳阳楼,留下了著名的《登岳阳楼》,不久之后病逝在了岳阳市境内的平江县。还有李白、韩愈、白居易、孟浩然、陆游、欧阳修等著名的诗人,都有先后来到岳阳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篇章。而最著名的当属范仲淹为岳阳楼写就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众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同时“忧乐精神”成为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之一。这些城市历史文化底蕴都是能融入到历史文化街区宣传之中的宝贵资源。
洞庭南路从岳阳市老城区穿城而过,在街区范围内集散了全市最有发展历史的生活集市与各种基础设施,包括岳阳市早期建设的各个学校、医院、市场等,是老岳阳人对过去记忆的集中地,充满了城市生活的烟火气。
生活在一座交通与商业发达的城市,岳阳人的性格也格外开朗活泼,乐于交流,拥抱变化,这赋予了整个城市发展的活力,创造了城市新生的商业品牌与历史记忆,这些都是城市文脉在当代的新发展,是城市魅力的新名片。
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现状
由于岳阳老城区是沿洞庭湖湖畔码头而建设发展起来的,所以老街区的历史和城市的历史一样悠久,同时,这样的城市阶段性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老城区基础设施老旧,建筑规划落后等问题。以巴陵西路为界,南部的南片区不仅包含许多历史文化建筑,也有许多年代久远的旧民居,这些建筑大多都存在面积较小,老化严重,通风采光条件差等缺陷,需要进行适当的更新与修复,某些建筑可能更需要重建。
街区原本的街道宽度已经不适应当今城市发展的车流量了,过于狭窄的小街巷在日常使用中非常拥堵,街区内部可以停车的区域也不够,在日常的早晚高峰时段,堵车和停车难是常态。由于以上多种原因,街区内的民众生活质量相对于城市其他区域要低许多,这是街区建设中不能回避的问题,需要进行解决。
在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西边就是洞庭湖畔,站在岸边可以纵观整个洞庭湖的美景,也可以远眺秀美的君山岛风光,在一年中的任何时节,都可以看到“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美丽景象,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条件,也是岳阳市区观景洞庭湖最好的地方之一。但是在这样景观条件优越的沿岸,原本的开发基础是粗放发展的工业码头,这些码头都是由岳阳城早期的沿岸码头演变而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工业码头对沿岸的自然景观造成了客观上的破坏,也对沿岸的水质和自然条件造成了污染。幸运的是这些破坏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被列入城市自然环境综合治理的范畴,在之后的开发中会得到重点改善。
历史文化街区对地区文脉的传承与激活
街区内的慈氏塔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新的规划中应该得到重点保护和凸显设计。在街区建筑的天际线设计上,要以慈氏塔的高度为参考,不应改变街区内洞庭南路以西地区高程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历史地形,保护从洞庭湖上观城高低错落的城市滨湖界面,以此激活慈氏塔在街区中的文化中心作用。除此之外,街区内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也要进行激活,包括传统戏剧、曲艺和传统技艺、民间传说、城市文化记忆,这些文化可以通过搭建特定建筑,融入特色装饰等方式进行结合。
街区的北部是已经开发多年的国家5A级景区——岳阳楼-君山岛景区,包括巴陵广场、汴河街广场、岳阳旅游码头等多个配套文旅资源。在街区的新开发规划中,应该在空间和功能上对原有基础设施和文脉价值进行接续发展。例如可以在交通上进行疏通和扩建统一;在对洞庭湖畔的沿岸景观相互勾连起来,保证整体性;在新街区的商业业态规划上可以与原商业进行互补,补足周边商业上欠缺的新业态。
历史文化街区要展现的不只是城市过去的悠久历史文化,也需要展现城市当下发展的新文化和新面貌。在街区中可以积极引进城市中多年发展起来的城市商业品牌店,并给予政策扶持,同时也对这些入驻的商家进行价值导向宣传培训,让这些在当地有口皆碑的优秀地方特色商业更好地吸引旅客,也可以保证不会发生粗制滥造溢价过高等宰客行为,有利于维护城市形象。同时也要鼓励街区的商家在宣传和商业模式上多与城市历史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街区内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丰富多彩的商业气氛,避免同质化竞争,展现不一样的新城市市井烟火气。
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管理策略
岳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疫情前的旅游接待人数达到了每年6800万人次,受疫情冲击,现在大幅度下降,虽然也出现缓慢回暖迹象,但是旅游经济增长力不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旅游经济增量预期不高的前提下,盲目把街区服务定位为旅游开发是不适宜的。
面对这样的现实,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规划中,应该把文旅相关的规划在整体的地位上降下来,把激发城市经济发展和保证街区生活气息的定位提升上去,发扬原本街区在城市服务方面的功能,聚积城市居民的人气,使街区商业经营日常化和市井化。與此同时,也要关注原本就居住在街区内的原始住户的生活状态,对待一些街区内的老旧建筑,应该根据建筑具体情况进行质量认定,可以保留的应该尽量保留,不应盲目清除和大拆大改,这样会破坏当地居民的生存状态,使原本在此谋生的人失去经济发展基础,应该以较温和的方式进行街区内的城市设施微更新。这样的规划不仅可以节约开发成本,也降低了街区后期经济凋敝的风险,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理念。
在街区开发的初期,应该建立统一的开发原则,政府、社区居委会、开发商等,要做到各主体的权责统一,对于街区内的重要开发原则的设立,应该接受群众的建议与监督,要得到社区群众的广泛认可才能更好地实施后期的开发管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在街区的建筑外观管理控制方面,要发挥居民群众的自我维护机制,宣传街区主人翁意识,让群众自发参与到街区的建设与保护中来,可以大大增强街区建筑的维护成本,有效节省社会的人力物力成本。在一些适当的地方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维护良好的街区文化环境,由此吸引的公共广告收入等商业收入可以反哺街区或者是社区的公共建设与民生活动,这样可以提高群众对维护街区的积极性,也提升街区内群众的凝聚力与归属感,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文化自信。
岳阳市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的巨大优势,可以打造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核心文化街区。在实际的开发规划中,岳阳市政府的规划也是十分稳健的,依托原有的岳阳楼风景区丰富的文旅资源,借助文化基础优势,助力城市内部街区的更新,并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相配合,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进行逐步开发。这样的开发过程,具有前期资金投入较小,整体开发风险更低,便于整体规划在长期开发过程中的把控,可以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调整,是符合当今社会进行建设的优秀开发模式,比原来大拆大建等运动式开发有明显优势。
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有别于普通新区的商业街区规划,其要以地区文化与文脉为基础,才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许多街区建设的失败就是盲目开发与投资,以资金与地块作为重点,生搬硬造一些不存在的城市文化与建筑,讲述一些杜撰出来的历史文化故事,既不生动也没有可信度,这样的历史文化就像是无本之木,很难在文化氛围营造上取得成功。历史文化街区的成功应从地区历史文化和市民文化中挖掘资源,当历史文化资源不足时,应发挥城市大众文化的魅力来弥补,这样的街区才能有基本的生命力。
城市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城市面貌的变迁也有漫长的过程,面对不同的基础条件应尊重各种环境,包括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根据具体的条件提出具体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也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浪费与破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与底蕴不断被发掘,像历史文化街区这样的建设项目会越来越多,历史文化街区将成为中国城市街区发展的一种常态,每个街区都将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可以展现和宣传,由此又会有新的更优秀的发展理念出现,推动社会城市建设达到新的高度,让中国城市的面貌更加多元、更加美丽。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