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
——以《刑法》课程为例

2022-06-16杨莉艳陆迎松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刑法

杨莉艳,陆迎松

(安徽省公安教育研究院 基础研究室,安徽 合肥 230061)

公安院校学生既是大学生,也是预备警官,既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重视德育培养。作为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公安执法人才的公安院校,必须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在强化法律素养的同时,加强理想信念、忠诚警魂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更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充分发挥法律课在公安院校基础课的课程优势,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整体推进。

一、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出台,为“课程思政”正规化常态化科学化建设提供了文件依据。公安工作具有的政治性、武装性、司法性、实战性、风险性、挑战性、复杂性、艰巨性、专业性等鲜明特点,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公安专门性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公安教育是基础和保证。作为公安教育主阵地的公安院校,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公安工作规律,公安院校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开展“课程思政”建设[1]。

抓好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新时代公安教育立德树人新的发展方向、新的实施路径、新的培养目标,既是落实中央政策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遵循公安人才培养规律的必然选择。从目前公安院校法律课教学效果来看,还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品德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错误倾向,与新时代公安人才培养目标仍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公安专业毕业生需参加公安院校入警联考,导致法律课教学更重视教学显性效果,将教学重点放在解读法律条文、灌输理论知识等应试教学,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公安院校法律课教学内容繁多与课时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导致授课教师主观上推进“课程思政”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客观上呈现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不强,效果不佳。

二、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建设基本原则

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方向,是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对标公安队伍“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严格遵循“三个坚持”,教育引导公安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

(一)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

坚持党的领导,是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原则。党的领导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3],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课程思政”建设的各环节。《刑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要把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和维护国家社会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作为职责使命,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公安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二)坚持育人为先,努力培养新时代公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坚持育人为先,是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4]《刑法》“课程思政”建设要重视学生的获得感、参与感和认同感,要把课程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法治自信等思政元素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环节,让学生有所得、所获、所感、所思,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公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坚持教师为本,着力建设高素质过硬师资队伍

坚持教师为本,是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保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5]。《刑法》课程的授课教师既要掌握专业的法律知识,也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专题学习等培训班,提升育德能力。

三、挖掘法律课程在公安教育中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建设,应当将专业知识的传授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体系、法治文化、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视角下[6],充分挖掘法律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以《刑法》课程为例,我国刑法以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根本目的,充分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对比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剥削阶级国家,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讲解刑法的任务是保护人民时,指出刑法的历次修改,是在不断补齐维护人民群众安全的短板。在刑法基本原则的部分,可以用王力军收购玉米案、赵春华气枪摆摊案等案件的改判,反映我国法治的进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增强我国法治道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刑法属人管辖权中涉及到的对国家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强化纪律意识,树立纪律严明的职业操守。在讲解正当防卫内容时,可以参考两高一部印发的《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并引用人民微评就于海明正当防卫行为的观点,教育引导学生在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时,要坚持法理情统一,维护公平正义。在讲解紧急避险的内容时,可以用人民警察、消防官兵遇危险而不惧的案例,强化学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价值观。在对刑法分则罪名进行讲解时,通过罪名关于刑罚的规定,深刻认识刑法的权威性与严酷性,教育学生不仅要学法知法守法执法,更要做身体力行、品德高尚的楷模,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

四、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7]。在教学方法上,《刑法》的课堂教学主要从案例分析、知识点导入等方面展开。

(一)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刑法学研究及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刑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中,案例分析法依然是主流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引入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传授理论知识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比如,在讲授袭警罪时,通过全国公安机关民警、辅警因公牺牲,因公负伤的数据,表明袭警罪的增设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公安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公安队伍的亲切关怀。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向,指出袭警罪的入刑,向社会揭露袭警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危害性,在全社会树立“敬畏法律、尊重执法者”的良好法治环境,捍卫国家的法律尊严。但同时也应当认识到,人民警察应当规范执法,要认识到公权力违法对法治权威的损害将会更大。引导学生,在未来从事执法工作的时候,要厉行法治,公正执法,要充分发挥执法主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点导入法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要不断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同时将思政元素和专业元素有机融合,形成“1+1>2”的叠加效应[8],如表1。

表1 《刑法》“课程思政”设计节选Tab.1 An excerpt from design of“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in Criminal Law Course

五、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应紧紧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思政教育融入全过程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教师间的“互通有无”为桥梁,以“立德树人”为方向,以“面向实战”为指引,从备课机制的改变、到教学内容的创新、直至应用实战的需求,形成一个具有公安特色的教学模式,如图1。

图1 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Fig.1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of Law Course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一)坚持互通有无、群策群力的合作理念不动摇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仅靠一人一时之力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在教学团队方面,可以组建以法律课教师主导,思政课教师助力的教学团队,形成法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互通互融;在课程资源的整合方面,法律课融入思政元素,要注意合理的衔接和自然的切入,否则生硬的政治说教会带来相反的效果[9]。由法律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思政课教师协助审核;在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面,要注意各门课程融入思政的侧重点,避免不同的法律课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从而出现教师“无趣”、学生“无心”、教学“无益”的消极教学情形。如《刑法》课程应注重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民法》课程应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诉讼法》课程应注重塑造学生的思辨精神。

(二)坚持围绕学生、培养人才的中心地位不动摇

公安院校要紧扣人才培养主旋律,不断创新育人方式,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做好各门课程的教学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融入设计、典型案例教学、教学反思等[10]。公安院校《刑法》“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应以坚持为党育人、为公安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为根本,以培养警察职业精神为主线,塑造学生“守护国家安宁、保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的职业追求。“课程思政”融入设计是通过多个主题和多种教学方式,启发教师把每个章节挖掘的思政元素做出来、传下去。针对不同的思政元素,选取不同的典型案例融入教学,如在讲解罪刑法定原则的时候,以许霆盗窃案为例,组织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理解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意义,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日后工作中,尤其是面对刑事案件时,如何适用罪刑法定原则,确保执法公正、结果合理。在课程结束后,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也可以在后续的作业和考试中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设计。

(三)坚持服务公安、面向实战的教育信仰不动摇

实战化是公安工作的鲜明特征,也是公安教育的重要导向。公安院校的法律课程应立足“服务公安、面向实战”,把法律课“课程思政”教育与公安实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实战中应用、在实战中检验,构建公安教育与实战需求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建设,要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增强学生爱党、爱国情感,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忠实拥护者和坚决捍卫者;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专业观,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走上公安岗位后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平观、正义观,恪守法治精神、提升执法素质,用法律武器守护公平和正义;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着眼于适应全面依法治国、从严治警的新形势,不断自我完善,严格遵规守纪、护规执纪。

六、结语

应当说,对标“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总要求,公安院校法律课“课程思政”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改进、完善,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强化师资队伍、加强统筹谋划、坚持服务实战。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是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内在要求,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刑法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过度刑法化的倾向及其纠正
“疫情当下,我们上前”——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港航公安掠影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刑法中特定残障人刑事责任从宽原则的反思——综合刑法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