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和β糖蛋白 抗体分析

2022-06-16马丽娟陶娅琳孙继芹吕金娥尹春琼冷丽丁容代娇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糖蛋白磷脂硬化

马丽娟 陶娅琳 孙继芹 吕金娥 尹春琼 冷丽 丁容 代娇

作者单位:655000 云南曲靖,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 (马丽娟、陶娅琳、孙继芹、吕金娥、尹春琼、冷丽、丁容)

655000 云南曲靖,曲靖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代娇)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冠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1]。《2020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指出,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CHD 1139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45亿。CHD在心血管疾病中占比仅次于脑卒中和高血压,暂居第三。CH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死因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自2012年以来呈上升趋势。目前CHD诊断的“金标准”为冠脉血管CT影像和选择性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诊断的可靠依据是ST段上升或降低、异常Q波、T波改变等[3-4]。但以上检查方法价格昂贵,检查时间长,且有创伤性,在早期诊断中应用有限。因此,寻找具有高敏感度与特异度的生物标志物对有效诊断和治疗CHD有非常重要的作用。CHD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已被临床公认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遗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以及一些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和其他因素(如高龄、肥胖)。有研究表明,抗心磷脂(anti-cardiolipin,ACL)抗体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OR)=1.30,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为1.15~1.49〕[5],且作为诱导ACL抗体与心磷脂结合的辅助因子β2糖蛋白1,其抗体也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紧密联系。本研究对100例CHD患者的血清ACL抗体、β糖蛋白抗体进行检测,旨在探讨上述指标在CHD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 6月因胸闷、胸痛且经CAG检查确诊的100例CH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本院9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1.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生命体征平稳;② 经CAG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 凝血功能异常;② 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③ 非动脉硬化性疾病。

1.1.2 伦理学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22-003-01),所有检测均获得过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采集两组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2~3 mL(不加入抗凝剂),分离血清,置于2~8 ℃冰箱,保存时间不超过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ACL抗体(ACL-IgG/IgA/IgM、ACL-IgG、ACL-IgM) 和β糖蛋白抗体(β-IgG/IgA/IgM、β-IgG、β-IgM),试剂盒购自德国胡曼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研究组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33~91岁,平均(67.0±12.5)岁。对照组男性42例, 女性48例,年龄14~94岁,平均(41.0±17.1)岁。两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两组血清ACL抗体和β糖蛋白抗体水平比较 研究组ACL抗体和β糖蛋白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ACL抗体和β糖蛋白抗体 水平比较(±s)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ACL抗体和β糖蛋白抗体 水平比较(±s)

注:ACL为抗心磷脂,Ig为免疫球蛋白

ACL-IgM(kU/L)研究组 100 36.24±18.39 39.31±7.29 28.17±8.59对照组 90 29.96±15.64 32.94±9.21 24.03±9.51 t值 2.525 5.310 3.157 P值 0.012 0.000 0.020组别 例数(例)ACL-IgG/IgA/IgM(kU/L)ACL-IgG(kU/L)β-IgG(kU/L)组别 例数(例)β-IgG/IgA/IgM(kU/L)β-IgM(kU/L)研究组 100 5.02±0.83 7.98±2.95 8.02±1.48对照组 90 3.59±1.28 6.02±0.78 5.98±1.89 t值 9.235 6.128 8.327 P值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ACL抗体和β糖蛋白抗体阳性率比较 对照组ACL-IgG/IgA/IgM、ACL-Ig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研究组(均P<0.05),两组ACL-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β糖蛋白抗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研究组(均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ACL抗体和β糖蛋白抗体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CHD的病理基础是冠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理改变,脂质类物质在动脉内膜上不断沉积,血管壁上出现粥样斑块,动脉壁厚度增加,弹性降低,动脉管腔变得狭窄,从而影响组织供血[6]。若病变部位在脑部,患者则会出现脑部缺血、脑血管破裂或脑萎缩等;若病变部位在冠脉,则会引起心肌梗死(心梗)、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猝死;若病变部位在肾脏,则可能会导致顽固性高血压,甚至造成肾功能不全。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index,AI)自1981年被首次报道以来,国内进行过大量研究,并在第9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上被认为是预测和衡量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度的可靠指标之一[7-8]。Willis和Bradford[9]研究表明,ACL抗体水平升高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作为诱导ACL抗体与心磷脂结合的辅助因子β2糖蛋白1,其抗体也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紧密联系。Willemze等[10]研究也表明,β2糖蛋白1与β2糖蛋白Ⅰ抗体(β2 glycoproteinⅠantibody,Antiβ2GPI)形成的复合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心梗和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研究组与对照组ACL-IgG/IgA/IgM、ACL-IgG、ACL-IgM、 β-IgG、β-IgM、β-IgG/IgA/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一致[9-10]。

ACL抗体是一类自身免疫性抗体,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是抗血小板抗体(antiplatelet antibody,APA)成员之一。ACL抗体与血栓形成之间存在一定关系:① ACL抗体可诱导内皮细胞黏附分子产生,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诱导血栓形成[11];② ACL抗体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并通过增强其促凝作用,激活TF途径凝血反应,促进血栓形成;③ 当血小板膜被破坏时,ACL抗体与血小板膜结合,使血小板被激活而促进血栓形成;④ ACL抗体通过抑制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致活物,降低纤溶活性,从而促进血栓形成ACL抗体并与磷脂蛋白结合,可以使血栓调节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抑制蛋白C在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的活化,导致抗凝功能缺陷,促进血栓形成[12]。

Anti-β2GPI于1961年被首次发现,命名为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H,apoH)。β2糖蛋白1是由肝细胞合成的血浆糖蛋白,其与凝血酶原结合而成的复合物是Anti-β2GPI的靶抗原。ACL抗体在执行免疫活动时依赖于靶抗原的辅助,β2糖蛋白1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员之一,从多种途径参与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在病理条件下,通过多种机制促进机体血栓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ACL-IgG、 ACL-IgG/IgA/IgM、β-IgG/IgA/IgM、β-IgG、β-IgM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这也再次验证了以上观点。

综上所述,研究组ACL-IgG/IgA/IgM、ACL-IgG、 ACL-IgM、β-IgG/IgA/IgM、β-IgG、β-IgM水平和ACL-IgG、ACL-IgG/IgA/IgM、β-IgG、β-IgM、β-IgG/IgA/IgM阳性率均较高。联合检测这两大类抗体有利于对CHD进行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糖蛋白磷脂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天然海藻色素糖蛋白诱导Hela细胞凋亡作用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尿al-酸性糖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