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木耳地棚催芽条件优化试验

2022-06-16周丽洁玄英实金雪梅朴雪梅于海茹李作臣

食用菌 2022年3期
关键词:分床黑木耳拱棚

周丽洁 玄英实 周 旭 金雪梅 张 阳 匙 坤 朴雪梅 于海茹 李 敏 李作臣

(延边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吉林延吉133001)

黑木耳产业是延边第一大特色产业,2021 年黑木耳栽培量超过14 亿袋,随着栽培技术的更新,地棚催芽技术日渐普及[1]。地棚催芽既能规避自然因素对催芽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催芽率,降低杂菌污染率,保证黑木耳产量,提升品质;又能提前采收、上市,提高销售价格。但是实践中耳农全是凭经验操作,无统一标准或可靠数据参考。为此,笔者对影响地棚催芽效果的塑料拱棚规格、袋开口后进棚催芽时间、摆放密度、分床出耳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期筛选出地棚催芽的最适条件,为黑木耳地棚催耳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及试验地点

供试菌株:市场上购买少筋品种“毛尖”。试验地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天桥岭镇。

1.2 试验方法

以塑料拱棚规格、袋开口后进棚催芽时间、袋摆放密度、分床出耳时间4 因素,按照L9(34)设置正交试验组合,因素水平如下:

(1)塑料拱棚规格(A)。根据耳床长度及宽度(1.5 m×50 m),在耳床上搭建圆顶拱棚,设3 个宽度处理。A1:宽2.1 m,长50 m,高1.8 m;A2:宽4.2 m,长50 m,高1.8 m;A3:宽6.9 m,长50 m,高1.8 m。(2)袋开口后进棚时间(B)3个处理。处理B1:袋开口后直接移进棚内催芽;处理B2:袋开口后在培养室继续培养3 d 后移入棚内催芽;处理B3:袋开口后在培养室继续培养7 d 后移入棚内催芽。(3)袋摆放密度(C)3 个处理。处理C1:摆放55 袋/m2;处理C2:摆放50袋/m2;处理C3:摆放45袋/m2。(4)最佳分床出耳时间(D)3 个处理。处理D1:待耳芽长至0.1 cm,分床进行出耳管理;处理D2:待耳芽长至0.5 cm,分床进行出耳管理;处理D3:待耳芽长至1 cm,分床进行出耳管理。

黑木耳催芽期、采收期,每个组合随机调查150袋,每50袋为一次重复,统计计算催芽率、黑木耳袋产量。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组合对黑木耳出芽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 可知,组合5(A2B2C3D1)出芽率最高,为99.30%。试验结果表明地棚规格对出芽率影响较大,最佳规格是处理A2(地棚长×宽×高为50 m×2.1 m×1.8 m),出芽率为99.03%;袋开口后最佳进棚时间是B3(袋开口后继续培养7 d 后再进地棚),出芽率为98.77%;最佳摆放密度为处理C3(摆放45 袋/m2),出芽率为98.83%;分床最佳时期为处理D1(耳芽长至0.1 cm),所以理论最佳组合为A2B3C3D1。

由表1 可知,影响出芽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D→A→B→C,以分床时期对出芽率影响最大(耳芽过小时分床,容易导致耳芽掉落);其次为袋开口后进棚时间(袋开口后,菌丝需要时间恢复生长,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再进棚利于耳芽生长);最后是袋摆放密度(袋开口菌丝恢复生长后,有良好通风管理措施,摆放密度对出芽率影响不大)。

2.2 不同组合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知,影响黑木耳产量(干)的主次顺序为A→D→C→B。地棚规格对产量影响最大,最佳规格处理A2(地棚长×宽×高为50 m×2.1 m×1.8 m),产量(干)为70.39 g/袋;开口后最佳进棚时间是处理B3(袋开口后继续培养7 d 后再进地棚),产量为69.29 g/袋;摆放最佳密度为处理C2(摆放50 袋/m2),产量为69.33 g/袋,催芽分床后,出耳管理期若袋摆放过密,耳片伸展后,通风性差,耳片易长白毛,造成流耳;分床最佳时期为处理D3(耳芽长至1 cm),产量为69.37 g/袋。由此可见,理论最佳组合为A2B3C2D3。

表2 L9(34)正交试验产量(干重)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正交试验优化了地棚催芽的最佳条件。试验地棚的规格是根据试验地耳床的规格而设置,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耳床试验而定;虽然4 个因素对影响催芽率和产量的主次顺序不同,但应以黑木耳产量为最终目标。所以理论最佳组合为A2B3C2D3。因时间关系未进行验证试验,有待今后进一步生产验证。

猜你喜欢

分床黑木耳拱棚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色服装裁剪分床解耦优化方法
天气转冷 拱棚多膜覆盖早进行
德江黑木耳
要不试试夫妻分床睡?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春伏西瓜双拱棚立架栽培技术
西葫芦瓜小拱棚薄膜覆盖栽培技术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分床睡可以营造『神秘的新鲜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