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北高质量香菇菌棒培养管理关键技术

2022-06-16邱永乾周庆幈沈少华

食用菌 2022年3期
关键词:越夏麸皮菌棒

邱永乾 周庆幈 聂 芳 沈少华*

(1江西邱菇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九江330402;2九江农业科学院,江西九江332101;3德安县农业农村局,江西九江330400)

香菇Lentinus edodes营养价值高,为我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培养优质菌棒是香菇栽培成功的关键环节。香菇菌丝生长的温度为5~24 ℃,最适宜温度为24~27 ℃。赣北地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该地春季3 月份开始回温,夏季高温时间长且极端温度达40 ℃,是长江中游最热地区之一;秋季时间短,气温10月份才开始下降;冬季多湿冷且常伴有北部寒潮入侵。赣北地区栽培香菇特点是越夏菌棒制备时间短,养菌需要经过夏季高温考验;冬季出菇香菇菌棒制备时间短,只有9 月、10 月,且菌棒后熟常因积温不足易白棒出菇、易出畸形菇。香菇出菇最适时间为11月至来年的4月,出菇时间短。

笔者经多年来实践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出赣北地区培养高质量香菇菌棒关键技术。

1 选址及搭建大棚

搭建大棚宜选用水方便,水源清洁,四周空旷,空气流通性好,周围无养殖场或垃圾堆放的场地。大棚为南北走向,主体结构为镀锌管(直径32 mm,厚1.2 mm),棚宽8~12 m。大棚内层为透明膜,中层为10 cm 厚保温棉,外层覆盖黑白膜,配备风机水帘,确保夏季棚外40 ℃高温下,棚内温度不高于32 ℃。8 m×40 m 大棚能容纳2 万袋(棒)。采用风机水帘降温,菌棒在越夏过程中会损失大量水分,18 cm×60 cm 规格的菌棒初始质量为3 kg 左右,待越夏结束出菇时只有2 kg 左右,因此需要补水才能出菇。若有条件配置水冷制冷机,既可以维持菌棒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5 ℃左右,又可以减少菌棒水分的损失。

2 培养料配制

香菇袋料栽培的基础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1%,红糖1%,料含水量55%,pH 自然。目前,木屑价格高,为降低成本,各种减少木屑用量的配方不断推出,朱旭华等[1]提出利用竹屑代替木屑栽培香菇取得良好效果。不管什么配方第一要义就是碳氮比适宜,第二就是尽量减少病菌基数,第三是持水透气性好。

(1)木屑要求。木屑颗粒粗细会影响培养料持水力和透气性,从而影响菌丝及子实体的生长。于海龙等[2]研究发现,以F2 菌株为例,木屑颗粒直径1.5 mm 以下,1.5~3 mm,3~8 mm 配比为1∶1∶1 时香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为40.8%。可见木屑颗粒直径不超过10 mm为宜。

(2)木屑预处理。生产量少可以边粉碎边配料,避免因木屑堆放时间长,杂菌基数高而增加灭菌工作量。赣北春夏多雨容易导致木屑霉变,生产量10万袋左右木屑可以提前粉碎堆积发酵,以提高接种成活率;生产量10 万袋以上,需要将一周生产所需木屑粉碎后,提前洒水搅拌让其充分吸收水分之后再堆积发酵软化,这样既能提高拌料速度,又能减少因木屑硬造成菌袋出现微孔。

图1 冷房培养菌丝

图2 菌棒上架

图3 冷房周年出菇

图4 地栽香菇出菇

(3)麸皮要求。麸皮选用新鲜、大片,作为香菇生产辅助原料,其碳氮比为6.1∶1,主要用于补充培养料中的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3]。麸皮的添加量对香菇菌丝生长、现蕾时间、菇蕾的形态、生物转化率都有影响。刘波等[4]试验结果表明,麸皮添加量为13%栽培的香菇(0912)子实体性状和生物转化率表现好。刘江成[5]研究发现20%的麸皮添加量为广香2044生长最适宜添加量,其产量高而且菌棒污染率低。通常没有做出菇试验的香菇品种培养料麸皮添加量一般为20%,越夏菌棒麸皮要加足,高温季节麸皮添加量可适当调整为18%。赣北地区香菇808 越夏菌棒最适的麸皮添加量为18%,冬菇七河2号培养料最适麸皮添加量为15%。

3 香菇菌株

香菇菌株是否适合当地气候及栽培方式直接影响其产量和品质[3]。香菇属中低温菌类,菌丝耐低温不耐高温,菌丝生长温度为5~32 ℃,超过34 ℃菌丝则受到严重伤害,子实体5~25 ℃均可生长。香菇菌株根据适宜出菇温度分为中温偏低、中温、中温偏高、高温、广温型菌株;根据培养所需时间可以分为长菌龄(>150 d)、中长菌龄(90~120 d)、短龄(60~90 d)菌株。

依据上述划分对目前香菇主流品种(菌株)进行分类(表1),可对照选用。根据赣北地区的气候特点,需越夏选择香菇808,越夏烂棒少,越夏后在10 月初就进入出菇管理;7—10 月培养菌棒选择七河9 号和香菇0912,越往后选择菌龄越短的品种(菌株)。

表1 当前几种主栽香菇品种(菌株)特性及适用栽培模式

图5 大棚水帘降温出菇

4 菌棒制备

具有控温设施的大棚可以周年制备菌棒及出菇,没有控温设施的须按照香菇菌株特性安排菌棒生产。

4.1 越夏菌棒

越夏菌棒的生产一定要结合当地气候,菌棒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菌棒失水过多,菌丝活力下降,导致头潮菇爆出且菌棒容易霉烂。袋规格对越夏菌棒也有很大的影响,赣北地区越夏,袋规格以18 cm×60 cm 为宜。以香菇808为例,元宵节后安排生产,清明节左右结束生产,端午节左右完成刺孔上架,然后进入越夏管理。

4.2 秋冬菌棒

此阶段要注意高温对菌棒的影响,高温能够导致菌棒料酸变,微孔感染上升,成品率降低[10]。应对的策略为培养料添加1%石灰,接种后套外袋,勤检查等,提高菌棒成品率。

以香菇七河9 号为例,在7 月中旬备料,8 月初开始接种发菌,9 月中旬刺孔上架。香菇0912 安排在9月初制备料袋、接种及培养菌丝,10月中旬刺孔上架。

4.3 菌丝培养

优质菌棒培养应具备以下特征:

(1)转色完全;(2)菌棒质量达开始发菌时75%;(3)无霉变或虫害;(4)手托菌棒有弹性。转色形成的菌皮能够有效降低水分散失速度和光照伤害,同时能够抵御病虫害的侵害。成熟菌棒可以直接脱袋出菇,有效避免头潮菇爆出现象,子实体个头和数量适中。如果菌棒菌皮坚硬,内部菌丝残短无光泽,培养料遇水松散,第1 潮菇后,菌棒不能正常收缩,后期无产量[11]。

图6 秋冬培养菌棒

图7 越夏菌棒出菇

料袋接种后,一周内适量通风,保持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湿度过低会影响菌种定植,严重导致菌种死亡。菌丝培养7~14 d 检查菌种定植情况,挑出杂菌污染袋并无害处理,当接种口菌丝相交时即可翻堆码垛。菌丝培养14~30 d 接种口菌丝相连时进行第二次翻堆,当菌丝长满袋且三分之一出现原基时刺孔。刺孔后菌棒可以上架管理(不上架需要在刺孔后3~5 d 内翻堆一次,防止菌丝粘连产热烧袋,15~20 d翻堆一次促进菌棒周身转色)。

刺孔需要注意刺孔数量及孔径、菌棒状态、刺孔数量。越夏菌棒规格为18 cm×60 cm 的刺孔针直径3 mm 左右,孔深5 cm,刺孔数60~80个为宜;规格15 cm×55 cm 菌棒刺孔直径1 mm 左右,孔深4 cm,刺孔数60 个左右为宜[12]。刺孔前需了解近3~5 d 温度情况,若温度超过28 ℃不建议刺孔,昼夜温差超过10 ℃容易白袋出菇,夜间需采取保温措施。

菌棒越夏过程中要加强温度调控(通风、喷淋降温,减少垛层),做到菌棒内部最高温度不超过34 ℃,此外需每天巡视,发现烂袋要及时挑拣出大棚。同时避免阳光直射菌棒。

猜你喜欢

越夏麸皮菌棒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竹木屑主基质配比菌棒对香菇出菇效率及品质的影响
华北平原地区香菇菌棒越夏关键技术
麸皮价格后期涨幅不大
天使候补生
蚂蚁搬东西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一种越夏小黄瓜防虫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