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现状及特征

2022-06-16张祺陈善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均值维度体育

张祺 陈善平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陕西西安 710049)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日趋紧密,信息化带来的教育变革,不仅改变了教育形式,而且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体育教学在互联网的运用一直得不到创新式的突破,体育教学的研究一直关注在教师教学方面,很少聚焦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研究教师教学方案,却很少有学生的学习方案;有对教师使用教学模式的探究,却很少探究学生的学习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需要了解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分析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现状及特点,可为之后的体育线上教学提供可视化的研究,以及为教育者、管理者提供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的依据。

1 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研究进展

体育线上教学效果如何直接作用于未来体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的研究集中在体育课堂中的不良学习行为[1]、体育学习行为的特征[2]、体育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等[3]。线上体育教学的研究一直局限于教学模式与线上开放课程之间的联系,在线体育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方向被弱化。最近体育线上课程的教与学的研究达到了高峰,在线体育学习一方面存在新鲜感,另一方面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认为在线课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4],而又有大部分学生认为在线学习较好,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能够有机结合起来[5]。了解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表现特点和行为倾向,可以有效把握改善线上体育教学的重点,通过了解学生行为有效地进行教学干预,进一步优化线上体育教学。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开展线上体育课程教学的陕西地区高校的非体育专业的普通大学生。

2.2 测量工具

在线体育学习行为根据闫泽钧的体育课堂学习行为测量工具改编,其体育课堂学习行为分为“倾听行为”“观察行为”“互动行为”“练习行为”“展示行为”“比赛行为”“问题学习行为”七个维度,通过三轮课堂观察和专家咨询,最终行为指标显示CA=0.84,说明其内容一致性达到可接受程度。三轮专家咨询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6]。考虑到引用文章的完整性以及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包含以上七个行为维度,不做维度的修改和删减,在原维度的基础上,结合线上学习的特点,细化线上可观测的行为指标,进行适当的改编。题目采用5 级Likert 量度,5 个备选答案分别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量表基于标准化的Cronbachs α为0.938,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2.3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现状

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分为倾听行为、观察行为、互动行为、练习行为、展示行为、比赛行为和问题行为。倾听行为指学习者借用听觉器官接收师生的语言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观察行为指学习者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地注意教学中介及师生行为的过程。互动行为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了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进行交往的行为。练习行为指学习者根据要求和教师的辅导,反复进行某一种操作而使技能得以提高的过程。展示行为指学习者展现自己课堂学习成果的行为。比赛行为指学习者比较本领的高低,在竞争中表现的特有行为。问题行为是指学习者表现出的消极情绪,不按照教师要求参与学习,发生与学习无关的行为。

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表现关乎到之后“体育+互联网”的发展,分析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7 个维度25个题项进行频率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7个维度25个题项的均值均大于中间值3,说明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表现偏积极(反向计分题在维度中的计算为反向后的得分)。7个维度得分最高的是问题行为均值为4.41,此均值是基于反向计分后的计算,均值越高,说明行为趋向越好,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问题行为并没有出现极端的趋向,整体呈现好的趋势;其次是倾听行为均值为4.32,分值介于“经常”到“总是”之间,说明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保证自己处于聆听的状态;得分最低的是互动行为均值为3.42,介于“有时”到“经常”之间,互动环节是学生掌握技能的有效方式,但线上教学处于虚拟的空间内,如今还无法实现教师身临其境地实施教学。比赛行为均值为3.58,集体项目的竞赛实现在线上教学存在困难,比赛的形式局限于理论与个人的动作展示。从7个维度的均值分析可以得出,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较好,不存在大面积的问题行为的产生。

表1 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描述分析

3.2 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特征

3.2.1 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性别特征

男生和女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目的有差异化,分析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学习行为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为教师教学进行因材施教提供参考。如表2 所示,在线体育学习行为分为7 个维度,均值较高的是倾听行为和问题行为,说明线上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程中可以保持专注,认真听课,没有大面积出现严重的问题行为;均值较低的是互动行为和比赛行为,线上体育教学如何完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问题和体育技能评价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从7 个维度的平均值看,男生的互动行为得分大于女生,观察行为得分两者齐平。其他五个维度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得出,不同性别学生的在线体育学习行为中,练习行为、展示行为和问题行为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性别在练习行为、展示行为和问题行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较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值,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所以女生在练习行为、展示行为和问题行为方面明显优于男生。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差异分析

3.2.2 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年级特征

2019 届入校本科生定义为本科一年级学生,占比75.5%;2018 届入校本科生定义为本科二年级学生,占比20.5%;专科生占比4%。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在线体育学习行为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不同年级学生在练习行为(P<0.05)、展示行为(P<0.05)和问题行为(P<0.05)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较均值后得出,本科一年级学生在练习行为(xˉ=4.03>xˉ=3.83)、展示行为(xˉ=3.72>xˉ=3.51)和问题行为(xˉ=4.46>xˉ=4.26)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本科二年级学生。在其他维度方面,分值在年级上的体现没有明显的差异,除了观察行为大二学生高于大一学生之外,其他维度大一学生的行为均好于大二学生。

表3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差异分析

4 讨论

4.1 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特征

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研究,并不只是针对了解学生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分析学生的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特征,向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做到及时干预、实时干预、延时干预,以提高体育线上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同学习方式对学习行为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7]。男生倾向于互动、拼抢较多的球类或竞争性较强的游戏类运动,应急下的线上教学难以实现线下体育教学的互动性和真实性,导致男生的积极性低于女生[8]。男生在体育学习行为上表现得精力充沛,能动性强,但是缺乏课前准备工作。男生的问题行为相较于女生会更多,自控力较弱[9]。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年级特征为,大一的学生总体好于大二的学生,这说明大二的学生在学业上的负担加重,导致对体育学习有所怠慢。另外,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一定的方法,总体的新鲜感下降。

通过此次的研究,教师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根据大学生的特征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干预,做到减少甚至消除性别歧视,调动大二学生的情绪,提高大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学中的积极因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2 发挥在线体育学习行为的优势

不论以客观的受众群体、国家支持、技术发展为由,还是以主观自身特点局限、教师能力与学生惰性为由,体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没有别的学科走得快。而此次疫情给体育线上教学带来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体育教育在这次危机中迎来全新的挑战。

线上体育教学的双边互动性很强,不仅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很严格的要求,对学生注意力和自觉性的要求也颇为严格。研究表明,学生在线下体育教学课堂中存在失范行为[10],线上教学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更是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11]。Zsuzsa Millei 等[12]认为,教育应该把注意力从“问题行为”转移到“学生主体”上。通过实践不断地提升认识,分析学生的行为表现,是进行教学调整和教学设计的依据。此次研究证明了学生在线学习时出现严重的问题行为并不是普遍性的,反倒互动行为的表现相较于其他维度的得分是最低的。体育教学本来就是双边性很强的学科,线上体育教学需要弥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上的欠缺,提高学生在交流和沟通方面的流畅性,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行为。另外,应该借助学生在线学习时倾听行为好的优势,增加体育知识和理论的传授,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和体育作风。

4 结语

大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表现出倾听行为较好、问题行为较少、互动行为和比赛行为表现不足。女生的练习行为、展示行为和问题行为均明显好于男生。男、女在倾听行为、观察行为、互动行为、比赛行为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一学生在线体育学习行为上好于大二的学生,其练习行为、展示行为和问题行为明显好于大二学生。

猜你喜欢

均值维度体育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人生三维度
应用均值定理“四”注意
如何使“等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