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动机研究
2022-06-16贾峰徐漫云王乐军邹凝祥李瑞杰杨璟勇
贾峰 徐漫云 王乐军* 邹凝祥 李瑞杰 杨璟勇
(1.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 上海 200092;2.上海大学体育学院 上海 200444)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力量,其在大学期间锻炼习惯的养成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行为的培养都很有意义。然而,只有很少数的大学生能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并坚持终身锻炼。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仅有约13.2%的大学生具有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健身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必要和有义务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能力。
运动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反复的体育锻炼过程进而发展成为个体的自动化行为习惯。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因。通过分析研究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部和外部动机情况,可以深入阐明大学生群体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原因,进而对于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提供科学的建议,但紧靠研究并不能完全解决该问题。
该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针对上海市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内、外部动机进行研究,这对于上海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等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高校和研究所的相关专家进行半结构式的专家访谈,就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拓宽了课题研究思路与视角,并为课题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1.2 问卷调查法
在问卷设计上,内部动机(乐趣、能力、外貌、健康和社交共5 个维度)采用陈善平等基于经典身体活动动机量表(MPAM-R)编制的锻炼动机量表简化版[1]进行测量。外部动机和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分别基于文献设计题目进行调查[2,3]。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首先采用整群抽样法确定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上海中医药大学张江校区、上海体育学院清源环路校区、上海财经大学(国定路校区)、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东华大学松江大学城校区等共7个校区作为调查校区。之后根据所调查学校学生的性别、院系、体育课项目等进行分层抽样,共发放问卷1800份,通过对问卷进行逻辑一致性检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539 份。问卷克隆巴赫(Cronbach’s Alpha)α 系数为0.857,表明问卷的信度水平较高[4]。
1.3 数据统计分析
基于SPSS 13.0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不同调查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进行研究,不同组别数据的差异性分别采用Mann-Whitney U、wilcoxon 符号秩和及Friedman 等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2 研究结果
被调查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情况如图1所示,内部动机不同维度的差异性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从图1 可以看出,健康动机-外貌动机、健康动机-乐趣动机、健康动机-能力动机、健康动机-社交动机、外貌动机-乐趣动机、外貌动机-能力动机、外貌动机-社交动机、乐趣动机-能力动机、乐趣动机-社交动机之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在内部动机的5 种维度中,健康动机最高,乐趣动机次之,外貌动机再次,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相差不大。从外部动机看,制度动机与服从动机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制度动机的得分要显著高于服从动机得分。
图1 被调查学生进行课外锻炼的内、外部动机
表1 体育锻炼动机与锻炼习惯的相关系数
表1描述了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锻炼习惯的相关关系。从表1 可以看出,内部动机(乐趣、能力、健康、社交等)得分与反映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相关指标的评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制度动机和服从动机则与反映体育锻炼习惯的指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从表2 可以看出,男生组表现出较高的内部动机(乐趣、能力、健康、社交)得分和较低的外貌动机及制度动机得分,而服从动机得分无显著性的差别。
表2 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比较
表3 结果显示,已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者表现出较高的内部动机(乐趣、能力、外貌、健康、社交等)得分和较低的制度动机(外部动机)得分。而服从动机(外部动机)得分则没有显著性的差别。
表3 有、无良好锻炼习惯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动机数据比较
从图2可以获知,在课程紧张无时间、上网等耗时太多、无锻炼场所、缺少器材、无人陪伴、无锻炼兴趣和不会锻炼因素方面,有良好锻炼习惯大学生组的平均评分分别为2.84±1.25、2.31±1.16、2.59±1.34、2.45±1.26、2.37±1.22、1.78±0.99、2.12±1.12,而无良好锻炼习惯大学生组的平均评分分别为3.50±1.13、3.39±1.17、3.26±1.25、2.97±1.27、3.35±1.20、2.69±1.32、2.81±1.21。通过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Mann-Whitney U 方法对两组学生在妨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诸多影响因素评分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发现已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者具有较低的评分分数。
图2 有、无良好锻炼习惯的调查者对妨碍课外锻炼因素的评分情况
3 讨论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希望通过运动满足特定的需求。这些需求构成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但由于每个大学生需求的不同,造成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多样性[5]。每个大学生的锻炼动机及各动机的强弱皆会存在差异。
从研究结果看,内部动机(乐趣、能力、健康、社交等)与反映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相关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制度动机与服从动机则与反映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相关指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已经形成比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大学生情况看,他们的内部动机(乐趣、能力、健康、社交等)评分要显著高于没有形成良好习惯的调查对象。而两组调查对象的制度动机研究结果则与内部动机研究结果相反。因此从上述结果可以推断,内部动机对于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外部动机则可能有副作用。
体育锻炼的动机对行为坚持有心理导向作用。前期研究揭示,体育锻炼内在动机与坚持锻炼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6]。从数据看,对于学生来说,参加体育运动,首先是希望保持身体健康,其次分别是掌握技能、兴趣爱好、消遣娱乐和消除疲劳。研究结果显示,仍有相当多数量的调查对象是因为受到外部的压力才不得已参加锻炼活动[7]。由于外部动机作用不稳定,且时间短暂,其主要由外部压力驱动产生[8]。因此,单纯的外部动机对于锻炼习惯形成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能保证锻炼习惯的良好养成[9]。
外部动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内部动机和因为疲劳感等因素而导致的动机弱化等。如果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迫于外部压力,体育锻炼本身所具有的“健心”效果将打折扣[10]。因此,施加外部压力促进学生运动虽然必要,但绝不是最终目的[11]。此外,从男女生体育锻炼动机数据看,男生组的乐趣、能力、健康、社交等动机分数都要显著高于女生组,而女生组的外貌动机、制度动机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组。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女生,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内部动机驱动,而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功利性”较男生更强,其主要为改善外在形体或应付考试等目的,而“被迫”锻炼。
4 结语
对于已经形成比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大学生来说,其锻炼活动不容易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中止。在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中,乐趣、健康、能力、社交动机等内部动机才是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恒久动力。而较强的外部动机可能会对内部动机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不利于锻炼习惯的养成与坚持。相比女生,驱动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包括乐趣、能力、健康、社交等。而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功利性”较男生更强,其主要为改善外在形体或应付考试等目的,而“被迫”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