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型)对血清IL-6、IL-10水平的影响
2022-06-16王佳伟李明王建民
王佳伟,李明,王建民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8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又称为“倒灌性肠炎”,多先起病于直肠,症状逐渐加重且病变区域向结肠蔓延,是一种肠道黏膜和黏膜下层产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病变局限于直肠者可有较强的里急后重之感,有部分病人有肠外表现。此病以病情漫长,交替性发作、缓解,迁延不愈为疾病特点。发病人群多为20~25岁青壮年,且发病率近年逐渐上升[1-2]。U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共识认为由遗传、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致使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从而引起肠黏膜局部溃疡而发病。UC是现代难治疾病之一,现代治疗有激素、磺胺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但治疗费用高且副作用较大[3]。对于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是我科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就是以我科常用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作为研究对象,并与UC的常用治疗药物“美沙拉嗪栓”作为对比,研究与对比过程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发布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6](2017年)中有关UC的诊断标准。①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②肠镜可见肠道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组织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或已有黏液脓血附着;部分患者表现为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③黏膜组织活检符合UC组织学表现。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病程≥6个月;
1.3 排除标准 ①有肠梗阻、肠腔狭窄等严重肠道疾病的患者;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的患者;③精神病患者或其他疾病导致不能配合检查,或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2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男13人/女17人,平均年龄(59.62±6.98)岁,病程(3.49±1.48)年;对照组:男12/女18人,平均年龄(61.23±6.71)岁,病程(3.27±1.52)年;在治疗前首先对2组资料内的此类差别(性别、年龄、病程)进行数据分析,减少此类因素对研究的干扰。结果显示,其P值均>0.05,具备可比性。上述研究符合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4]和世界医学协会最新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5]的相关规定。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3 研究方法
研究组患者每晚睡前予以“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操作流程:灌肠前准备温开水100mL,水温控制在38~40℃。将上述四位浓缩颗粒溶解于温水中,并充分搅拌,待水温下降后,溶入锡类散,将上述药液抽于注射器中,并取一吸痰管使其相连,将吸痰管一头插入患者肛门约15~20cm,缓慢注入药液,保留3h以上。注意:操作时间以睡前为宜,排空二便。对照组患者睡前使用美沙拉嗪栓(1g,国药准字:H20065650,生产厂家: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枚纳肛治疗。灌肠方构成:黄柏6g,苦参6g,仙鹤草6g,白及10g(上述药物均为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浓缩颗粒),锡类散1g(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
4 观察指标
①采用症状自评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等级分布,参照2012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及《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8]将症状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四个等级。②于治疗前抽取患者肘中静脉血5ml离心后取血清冻存,然后严格按照ELISA方法操作要求进行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L-6、IL-10水平,治疗后于相同方法再次进行检测。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文中的测量指标都用“均值±标准差(±s)”来表示。检验水准α=0.05。
结 果
1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等级分布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症状等级分布比较
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等级分布改善比较
治疗后,2组的症状等级分布均较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多数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等级分布比较
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6、IL-10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IL-6含量均下降,血清中IL-10含量均升高(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效;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组血清中IL-6下降幅度、IL-10升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4。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ng·L-1治疗后/ng·L-1 组内t P研究组 30 52.30±9.93 18.51±4.53 18.34 0.000对照组 30 48.83±10.01 25.11±8.07 9.81 0.000组间比较 t 1.347 -3.858 P 0.183 0.000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含量比较(±s)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含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ng·L-1治疗后/ng·L-1 组内t P研究组 30 18.87±6.96 34.04±4.90 -11.1070.000对照组 30 20.22±3.97 27.13±4.16 -9.154 0.000组间比较 t -0.921 5.890 P 0.362 0.000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在探索阶段,但总体认为其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粘膜屏障受损,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突破屏障,从而诱发、加重肠道的炎症产生,最终导致肠道粘膜的溃疡[9-11]。UC 在中医上隶属于“泄泻”“肠澼”“痢疾”等范畴,辨证分型已成体系,但仍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辨证标准[12]。在其治疗早已有中医药的参与包括但不限于汤剂口服、针灸、穴位贴敷及中药灌肠等。根据相关诊疗共识意见[13-14],亦推荐加大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可以改善症状并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副作用。
本灌肠方取自我科名老中医王建民教授的经验方,王建民教授认为,直肠型溃结一般为溃结的发病早期,其总体病机可责之为湿热下注大肠,这亦与专家共识所认为的UC活动期及初发型以大肠湿热证为主的论点不谋而合[15],应以清热利湿为其主要治则。其中黄柏作为传统中药,具有燥湿清热、解毒泻火、去腐消肿的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16],苦参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抗炎镇痛的功效,苦参里的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具有强效的抗炎镇痛作用[17]。地榆归大肠经,中医上早有利用其止血凉血的功效来治疗肠风下血的记载,其具体机制虽然暂未明确,但其抗炎之功效已然被公认[18],仙鹤草是中医常用的止血药物,其甲醇提取物通过减弱巨噬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活性来发挥镇痛抗炎作用[19]。锡类散作为常用的治疗溃疡的药物,此前已有用锡类散灌肠治疗UC的实验[20],其效果与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相当,但副作用低于后者。其治疗机制是可以减患者的TLR4表达及核转录因子NF-KB活化水平,遗憾的是该项研究未见有中医药的参与。本次研究表明,中医药的参与能极大的提升UC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但此次研究仍有样本量较小,患者来源较单一等不足之处,但笔者坚信,中医药将来能在UC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