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近6年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临床分析
2022-06-16金贵诗许彤于葆墀金艳季思维张洁峣
金贵诗,许彤 ,于葆墀,金艳,季思维,张洁峣
1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15
2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20
3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62
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鉴定中心 北京 100007
5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 北京 100020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在临床正常剂量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或用于调整人体生理机能时所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一系列反应。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初始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作的成方制剂,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便利[1-4],应用极为广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ADR事件的不断重视,中成药的ADR研究也逐步成为热点。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近6年中成药ADR报告进行分析,以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1 相关标准
1.1 毒性药材的定义 根据 2015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中药材的性味与归经项中所给出的“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的表述。
1.2 中成药分类标准 依据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分类将中成药归类,分为理血剂、清热剂、补益剂、开窍剂、解表剂、祛湿剂、祛痰剂等。
2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5-2020年共报告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ADR)报表150例次。其中男55例,女95例;在年龄构成比方面,20岁以下患者57例,20~60岁之间患者44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49例;报表中中成药含毒性药材67份,不含毒83份。
3 研究方法
回溯ADR报告对应的处方或医嘱。依据中医药理论、《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0 年版)、《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2008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从是否为含毒性药材、中成药类别、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记录及相关性分析。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以t检验;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比较以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一般因素分析
2015-2020年中成药ADR事件中,女性、儿童及老年患者占比较大。见表1。
表1 2015-2020年中成药不良反应性别与年龄情况
2 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与ADR事件关系分析
2015—2020年,我院年度中成药不良反应例数统计发现,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与不含毒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不同类别中成药与ADR事件关系分析
中药ADR事件报告的例次数排名前10位的类别与中药整体情况基本一致。见图1。
图1 不良反应例次数排名前10位中成药类别
表2 2015-2020年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一般情况
4 不同给药途径与ADR事件关系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给药占60.0%,其他注射给药占1.0%,口服给药占29.4%,其他给药途径占9.6%。静脉注射在ADR事件中占比较大。
5 不合理用药与ADR事件关系分析
不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直接相关,排在前3位的包括:①患者未遵照医嘱,超适应症用药,如将活血药类药物用于外伤性疾病等,占46.33%;②患者擅自更改用药剂量或时间,占32.41%;③医师未回顾患者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产生中成药联用不适宜、中西药联用不适宜等,如口服抗凝药物基础上,加用活血类中成药,占13.26%。
6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见表3。ADR 不良反应报告中,皮疹等皮肤不良反应最高,此外还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
表3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讨 论
及时监控药物不良反应对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用药安全意义重大。中成药的新发生率较高,除了要严密监测外,还要做好药物的毒理分析和药物实验,以有效减少服用中成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
本研究结果提示,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中成药是否含有有毒药材无明显相关性,与药物类别关系不大,注射剂是造成中成药不良反应重灾区,不合理用药导致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主要原因。
《神农本草经》[6]根据有无毒性将药物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主益寿延年,全无毒;中品补虚,药量决定毒性;下品预疾治病,大毒,忌久服不断。药物使用不当严重者会中毒及至死亡。科学炮制中成药,可以减毒增效,以确保临床用药。[6]说明合理炮制后的中成药,含有毒药材并不是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
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给药模式,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值得注意的是,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给药。[7-8]
不合理用药情况显示患者未遵照医嘱自行超适应症用药或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及时间占居主体,患者依从性差,这需要医患之间更加紧密的沟通。此外,由于对中成药成分缺乏系统全面了解而盲目滥用误用,同类或冲突类中成药联用,则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最后,中西药配伍的情况日渐繁多,但中西药配伍无章可循时,可能就会出现配伍不当[9-10],会导致药效质量下降,而产生不良反应。
从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来看,中成药中过敏原应引起注意。有研究报道,内服牛黄解毒丸,肌肉注射的板蓝根、穿心莲、柴胡,静脉滴注的复方丹参液等会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11],以四肢麻木僵直、大汗淋漓不禁、面色苍白如蜡、胸闷气短乏力、血压下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也容易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严重者更易出现休克,若紧急抢救不及时,可能直接导致死亡。煎服的蒲公英、木香、熟地、砂仁、瓦楞子、土鳖虫、金钱草、天竺黄等,冲服的生蜈蚣粉;内服的牛黄解毒丸(片剂)、复方丹参片、犀黄丸、回天再造丸、小活络丹、六味地黄丸等,外敷的五虎丹或石膏粉,肌肉注射的柴胡、板蓝根等会导致皮肤过敏反应[12],以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麻疹样皮疹、多形红斑、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常见的致敏中药如:内服的枇杷膏、六神丸,可以引发喉头水肿等局部性过敏反应[13]。
综上所述,中成药存在 ADR,不合理用药是引起中成药 ADR 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成药使用过程中需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严格把握适应证,注意剂量、疗程,用药前询问用药史、过敏史,用药时注意个体反应,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护,促进合理使用中成药,降低ADR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