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及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系统性评价
2022-06-16李展宗刘德剑邓伟谋
李展宗,刘德剑,邓伟谋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 广东深圳 518107
咳嗽是内科病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尤其在致病菌感染后出现,虽不导致严重的脏器损害,但咳嗽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对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对于本疾病的治疗,临床多采用抗感染、化痰及止咳药物等,且药物类型较多,可在短时间内控制咳嗽症状,但复发率及药物的安全性仍值得商榷[2]。咳嗽历来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学科,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尝试运用中医理论对该病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且已有较成熟的临床试验报道[3]。中医学认为感染后咳嗽属于“久咳”“顽咳”范畴,病位在肺,与脾、肾、肝脏腑功能失调相关,一旦感受外邪,正邪相争,肺失宣降则发病。“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思想,止嗽散记载于《医学心悟》中,具有宣肺疏风、止咳化痰之功效,根据感染后咳嗽的病机辨证论治,不论哪种证型,祛邪贯穿于治疗始终[4]。目前,关于止嗽散及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文献报道较多,但疗效评价不一,难以得到确切的结论。本次采用Meta分析方法,来探讨止嗽散及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系统评价,为临床提供指导意义。
检索策略和方法
1 检索策略
确定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步骤及详细计划,以“止嗽散”“感染后咳嗽”或“止嗽散”“感染后咳嗽”为中文关键词或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重庆维普进行检索,以“Zhisou San”“postinfection cough”或“Zhisou San”“Coughing after external sensation”为英文关键词或主题词,在Pubmed、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下载并打印相关文献,如果文献不能下载或在线阅读,则查阅图书馆或档案库进行备份,检索起止日期为数据库开始—2018年7月。
2 文献标准
2.1 纳入标准 ①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5]的相关标准,纳入文献中研究对象均为感染后咳嗽者;②基础人数>20例,年龄≥18岁,性别和病程无限制;③遵循自愿原则,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签订用药同意书;④文献发表类型为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⑤患者基础资料、治疗方法、疗程及评价标准均明确。
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或其他急性、重症疾病者;②存在COPD、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结核,或其它原因导致咳嗽者;③特殊人群(妊娠和哺乳期),既往精神病史者;④存在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既往对中药或其制品过敏者;⑤会议、综述、重复性、经验总结、基础研究性、动物实验性研究,或并未设置病例-对照的研究;⑥难以获取全文,或评价标准不明确的研究。
3 资料提取方法
组成由1名主检索成员和2名检索人员的资料提取小组,2名检索人员单独根据中文和英文检索词在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对纳入文献题目、摘要、关键词、全文及参考文献通篇阅读,根据检索标准,设计Excel表格提取以下数据,内容包括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纳入文献基本信息及评价标准等。如果2名检索人员对数据有争议之处,则由1名主检索成员评定,进行最终汇总。
4 评价指标
确定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包括临床有效率、临床痊愈率和不良反应状况,有效指治疗后除了无效以外的人数;痊愈指治疗后咳嗽症状完全消失的人数。
5 方法学质量评价
采用修改后的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机序列(0分、1分、2分)、随机化隐藏(0分、0分、1分、2分)、盲法(0分、1分、2分)、撤出与退出(0分、1分)等4个方面,总分1~3分时为低质量,4~7分时为高质量。
6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Review Manager5.0分析,当P>0.05和I2≤50%时,说明存在同质性,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反之,说明存在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纳入研究中的计数资料以OR及95%的可信区间评价,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文献≥10篇时,则绘制“倒漏斗图”来检测是否潜在发表偏倚。
结 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本次研究以“止嗽散”“感染后咳嗽”或“止嗽散” “感染后咳嗽”为中文关键词或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重庆维普进行检索,以“Zhisou San”“post-infection cough”或“Zhisou San”“Coughing after external sensation”为英文关键词或主题词,在Pubmed、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经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初步筛选后,共计纳入82篇关于止嗽散及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随机对照研究,包括CNKI数据库112篇、万方数据库84篇、重庆维普数据库65篇、Pubmed数据库0篇,EMBase数据库0篇,将会议、综述、重复性、经验总结、基础研究性、动物实验性文献排除,最后得到12篇关于止嗽散及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随机对照研究,两组间性别、年龄、平均病程比较,均衡性好,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见表1。纳入文献中研究对象类型均为感染后咳嗽者,所有文献均提及随机,均未提及盲法,文章质量偏低(2篇3分,5篇2分,5篇1分),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见表2。
表1 2组患者基本资料
表2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2 2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本次共12篇文章纳入研究过程,Chi2=4.78,df=11(P=0.94>0.05);I2=0%<50%,说明文献具有同质性,故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OR=4.12,95%CI(2.80,6.09),Z=7.14(P<0.00001),说明与对照组比较,菱形图位于右侧,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较高,见表3和图1。倒漏斗图提示文献均匀位于虚线两侧,部分呈偏倚状态,见图2。
图1 2组患者有效率比较森林图
图2 2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倒漏斗图”
表3 2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3 2组患者痊愈率比较
本次共12篇文章纳入研究过程,Chi2=3.98,df=11(P=0.97>0.05);I2=0%<50%,说明文献具有同质性,故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OR=2.06,95%CI(1.55,2.73),Z=4.99(P<0.00001),说明与对照组比较,菱形图位于右侧,观察组患者临床痊愈率较高,见表4和图3。倒漏斗图提示文献均匀位于虚线两侧,小部分呈偏倚状态,见图4。
图3 2组患者痊愈率比较森林图
图4 2组患者痊愈率比较“倒漏斗图”
表4 2组患者痊愈率比较
4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本次共7篇文章纳入研究过程,Chi2=5.55,df=6(P=0.35>0.05);I2=10%<50%,说明文献具有同质性,故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OR=0.06,95%CI(0.02,0.14),Z=6.41(P<0.00001),说明与对照组比较,菱形图位于左侧,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较低,见表5和图5。
图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森林图
表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讨 论
Meta分析是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优点是通过增大样本来增加结论的可信度,对促进医学系统评价做出了重要贡献[18]。随着环境污染、流感的加重和致病菌类型的增多,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增多,一旦病毒、细菌及混合感染等致病菌侵入人体,引起气道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其中咳嗽是呼吸系统病证的一个常见症状[19],以频繁且剧烈的咳嗽为主要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严重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流行病学报道[20],有感染病史的咳嗽约占慢性咳嗽的11%~25%,在冬、春流行季节,发病率可显著升高,需要引起重视。现代医学尚缺乏确切有效的药物,多采用常规抗炎、止咳治疗,但难以彻底奏效,部分患者出现咳嗽复发现象,且长期应用易导致抗生素滥用现象,产生大规模的耐药菌株,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21]。中医辨证论治该病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尤其是选用古方辨证治疗,根据感染后咳嗽的发病特点及证治规律来论治[22]。目前,临床古方今用研究较多,以止嗽散对感染后咳嗽较为多见[23],具有重要的应用及研究价值。
与古代社会环境有差异,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多不规律,嗜食肥甘、辛辣炙博之品,内生火热之邪,贪凉则伤及阳气,且社会压力加剧最易伤及正气;一旦顾护不周,外感风寒之邪则为病,若邪气留恋不去,正气日益亏损,可进一步发展为感染后咳嗽。
根据“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一理论进行脏腑辨证治疗,本病初始为外邪犯肺,迁延不愈则伤及心、肝、脾、肾,诸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咳嗽频发[24]。感染后咳嗽的病位在肺,病机主要为外感六淫,内邪干肺,故主张治疗上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主。“启门逐贼”,治咳之标也,感染后咳嗽以感受外邪后久咳不愈,根据中医病机辨证,止嗽散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组成,有“启门逐贼之势”,广泛应用于感染后咳嗽中[25]。根据药理学的研究发现[26],止嗽散中各味中药具有抗菌、镇咳、祛痰及消炎的作用,正好与感染后咳嗽的作用机制相对应,具有显著的抗气道高反应性、缓解其道痉挛的作用。本次有效率 Meta分析 OR=4.12,95%CI(2.80,6.09),Z=7.14(P<0.00001),菱形图位于右侧;痊愈率 Meta 分 析 OR=2.06,95%CI(1.55,2.73),Z=4.99(P<0.00001),菱形图位于右侧,均说明了止嗽散及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有效率和痊愈率显著升高。
本次共得到12篇止嗽散及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的RCT文献,所有文献均提及随机,未提及盲法,文章质量偏低(2篇3分,5篇2分,5篇1分),说明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缺点:1.文献质量较低,为低质量;2.随机实验对研究设计、随机化方法及分配方案的描述不多,对随机的具体方法是否恰当尚未提供详细信息;3.未提及盲法,对于干预措施、设盲对象均为说明,易产生某些阳性结果;4.失访例数未详细说明失访或退出原因。不良反应Meta分析OR=0.06,95%CI(0.02,0.14),Z=6.41(P<0.00001),与对照组比较,菱形图位于左侧,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较低。说明了止嗽散及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不良反应较低,患者可以耐受,但纳入文献的质量偏低,未对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处理进行描述,以后的研究中尽量收集一些未发表的和阴性结果文献,将发表性偏倚控制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