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 在播音主持工作的应用
2022-06-16邢煜婷
邢煜婷
人工智能是知识与智能的有机结合,知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智能则是识别、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播音主持领域内代替诸如信息整合、加工与处理及语音播报等,其自学习与自适应功能可代替人脑对周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决策。当前学术界对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取代传统播音员与主持人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提取与语音智能播报,且语言规范、系统响应能力强,大有取代传统播音主持职业之势;部分学者则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尚不完善,其于播音主持工作的融合程度仍有可提升的空间。笔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虽然能够为播音主持工作带来便利,但毕竟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与情绪,不能深入挖掘稿件背后的新闻价值,因此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会威胁到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生存空间。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工作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引发了播音主持领域的技术变革。文章以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思考与实践,从智能语音播报、稿件自动化生成等方面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融媒体的概述
融媒体是一个理念,而不是一种媒体形式,它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诞生,作为一种新型载体,融媒体把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实现利益共享、内容互融、资源互通。随着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的不断碰撞,各自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而融媒体是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改善单一媒体传播信息的途径,应用多媒体传播途径来传输信息。融媒体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广度、速度及质量,而且还可以提升媒体的时代竞争力与适应力,有效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对播音主持行业的深远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起来,也进一步推动了多媒体行业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对播音主持行业具有较深的影响,它們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促进作用。当人工智能技术成熟时,一定会用实践检验,在实践检验过程中会出现崭新的需求,进而促进人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对播音主持行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一)智能化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是将机器变得智能化。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对播音主持行业的深远影响就是智能化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彻底改变了信息的采集、传播、制作与交流等。比如在我国举办两会时,各大卫视争相使用智能语音播报机器人开展主持工作,它的主持不仅灵活端庄、有趣幽默,而且还可以与广大网友实时对话,加快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移动化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研发,5G技术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信息时代,未来的信息动向必定朝着移动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智能平板、电脑和手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我们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播音主持行业中,智能技术必定会应用到其中,发挥出最大应用价值。
(三)互动化影响
受到大数据环境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使播音主持工作的互动性更强。比如在东方卫视主持节目的人工智能主持人“小冰”,通过合理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当下最流行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筛选、梳理、分析,借助在线视频的沟通方式与网友现场连线,另外,“小冰”还可以与主持人相互配合,进行有效互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不但会主持节目,还会吟诗、唱歌、跳舞,在接受任务时,还可以对线上观众进行采访,与线上用户互动聊天。这种智能互动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远超传统播音主持人的互动能力,给人们呈现出前所未见的主持效果,高度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准。
三、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一)播报语言规范,信息标准
在传统媒体时代,播音员及主持人是信息的加工者与传播者,因此播音员与主持人的专业功底尤为重要。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公众对播音员及主持人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语言流畅、简洁、清晰、规范等。但在实际的播音主持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错报、发音不准等问题,甚至会因错报引发歧义,降低了受众对播音主持工作的满意度。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播报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语音智能播报中,只要稿件内容准确,人工智能合成语音便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语速、语种等指令完成播报,且吐字清晰、表达流畅、语言规范。
(二)表达形式有趣,报道新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公众审美观念与信息需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在媒介集中、内容同质的融媒体环境里,公众更加追求新颖、有趣的信息及信息呈现形式。AI主播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工作深度融合的产物,AI主播具备多重功能,不仅能够完成语音播报,还可以与受众进行交互,解答受众提出的问题。不仅如此,AI主播的外观十分多变,人型AI主播的表情、动作、眼神等都与真实人物极为相似,且能够自动切换声音;动画人物外观的AI主播则趣味性十足,形象憨态可掬,动作灵敏,可以增强报道的新颖性。
(三)具备自学习力,适应力强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极强的自学习及自适应功能,能够借助多种算法、模型等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工与整理,通过不断的训练使自身学习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这一特点,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稿件整理及自动化生成、知识问答等多个方面。如小爱同学、微软小冰等都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实时问答与自动化控制。
(四)节约人力成本,提升效益
传统媒体视域下,播音主持是由稿件撰写、稿件审核、稿件记忆、稿件播报等多项环节构成的工作,由点状、分散的信息,到播音员及主持人的口述报道之间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也需要多人进行配合。而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公众对于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播音主持工作流程再造中,能够剔除冗余环节,信息的整合与稿件的形成及语音报道均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完成,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信息传播周期,降低了播音主持工作人力成本,能够显著提升经济效益。
四、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的应用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播报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播报是指将有声语言信息、文本信息等转化为人工智能合成语音,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对人类语言信号及文本信号进行定向拾取,消除声源干扰噪音。借助人工智能声学前端技术接收经过处理的声音或文本信号,获取学习样本的语言数据;其次,人工智能设备所获取的语言数据虽然经过初步的处理,但此时并不具备显著特征,借助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进一步提出无用、无效及格式损坏或丢失的语言数据,可以保证人工智能设备获得更高质量的语言信号。当前,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能够识别的语言类型较少,包括普通话、英语等口语语言,识别的过程为分解输入的语音数据,从中提炼出能够体现语音特征的数据,在海量的语音信号收集下,逐渐学习并获得语音的特征。最后,将处理、加工及整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内,形成模拟人脑的语言系统,当向设备内输入文字稿件信息后,设备便根据语言模型将单个字与数据库内的语音数据相对应,并由終端输出。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语音报道工作中,能够模拟多种语言、多个真实人物的发音,例如,“康小辉”便是借助人工智能构建的AI语音报道系统,当前已经被应用于路况信息播报、天气预报中。不仅如此,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播报可以个性化设置播音的速度、音调的高低等,使智能语音播报更加接近人声。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稿件生成工作中的应用
融媒体时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及密度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之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使信息价值的挖掘尤为重要。传统媒体背景下,播音员及主持人对信息的加工往往出于主观判断,依靠其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对新闻的敏锐性及洞察力、对受众需求的预测等撰写稿件,极有可能出现信息与受众需求脱节的问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稿件自动化生成,能够实现对海量信息的整合与处理,具体流程为:首先,在人工智能设备前端设置与本次报道主题相契合的关键词,从网络上整合与该关键词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其次,将不同来源、格式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转化为同一种类型的数据,借助人工智能语义理解、语义分析等技术提炼出与关键词相关的各类观点、内容等;最后,将各类观点、内容与预先设定好的稿件模板相对应,由终端输出内容丰富、格式规范的稿件。机器人新闻采集已经成为融媒体时代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可以显著缩短新闻采集周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当前人工智能语义理解与语义分析技术尚不成熟,在从网络上整合信息时会出现语义转化错误、关联构建不准确、信息冗余等问题,在播报稿件之前还需要对稿件内容进行再加工。因此,机器人新闻采集只适用于简单稿件的自动化生成,在撰写难度较大、语言规范性要求较高的稿件时,播音员与主持人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信息收集技术丰富稿件内容,结合自身文化素养及新闻洞察力进一步挖掘信息的新闻价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新闻稿件质量。
(三)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解答工作中的应用
在融媒体时代,各类媒体平台积极开发移动智能终端App,借助新媒体技术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加强与受众的交互无疑是各类媒体的发力点。在手机App、网页等嵌入人工智能知识解答模块,可以实现与受众的线下互动,具体流程为:首先,将新闻相关内容全部输入人工智能前端,并存储在数据库内;其次,受众提出问题,模块对问题与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自动化匹配;最后,由终端输出问题的答案。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解答,不仅可以向受众呈现静态的文字答案,还可以实现与受众的面对面交流、互动,其基本原理与AI主播相似,并且能够将受众提出的问题作为训练数据,不断优化知识问答系统。
五、传统播音主持人的不可替代性分析
(一)情感不可代替
我国科技部门正在大力钻研人工智能技术情感机器人,但是情感机器人的研发需要耗费技术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人所具备的情感极其微妙,在不同任务中、不同环境中、不同交流中都会流露出不一样的情感。所以,传统播音主持人的情感是不能够被代替的,人工智能技术无法与之抗衡。播音主持人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要重视培养自身情感,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另外,播音主持人还需加强研究人际心理学,充分掌握情感变化,将情感投入日常工作中,促进播音主持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个性不可代替
个性化问题是人们讨论的焦点,每个人对个性都有不一样的解读,每个行业对个性也有不同的认识。个性可以被认为是行为、价值观、态度、个人情感以及信念的总和。因为人工智能主持人没有情感,所以就无从谈起个性问题,尽管编程技术工作者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某些方面设计得较为独特,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僵硬个性,并不是真正的个性。播音主持人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主持功力,还要培养自己独特的个性,加深人们对自己的印象与关注,紧跟时代的发展,才有可能不被这个世界抛弃。
(三)随机应变能力不可代替
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型活动中的应用较少,独立应对能力较弱,而播音主持人对大型节目的掌控能力较强,经常活跃在各大荧幕前。在节目演绎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状况,假如使用智能机器人来主持节目,那么技术人员需事前对智能机器人设定专门的应急处理系统,用来面对突发状况,实践中,智能机器人并不具备随机应变能力。因此,播音主持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着重培养自身的随机应变能力,可以轻松处理特殊事件,做到处变不惊。播音主持人还应多动头脑,善于创新,勇于表达,不断地提高自身即兴表达能力。
六、结语
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播音主持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通过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依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即使未来人工智能语言理解、语义分析技术等逐渐完善,但AI主播、机器人等依然不能取代传统播音主持职业。为此,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播音主持工作的优化与升级路径,不断提升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实现播音主持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继而使播音主持这一行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作者单位 长春光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