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视角下郑州商代都城 遗址保护与利用

2022-06-16黄珊珊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6期
关键词:都城郑州考古

黄珊珊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遗址总面积达25平方千米。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对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商代前期历史、中国早期青铜文明以及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也成为郑州3600年连绵不断城市文明的重要见证,是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核心支撑。

本文的生态视角涵盖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方面的内容,不仅关注遗址本体的保护与利用,还着重塑造历史环境氛围,在遗址区域内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实现人、自然、城市和遗产的和谐共生。

一、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郑州市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面貌的不断更新,对城市内遗址的保护提出巨大挑战。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是河南大遗址保护的重要内容,然而,因其长期与居民生活区融合在一起,加上遗址覆盖面积大,遗址的信息点位相对分散,横跨几个行政区,使得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明显缺乏统一的、独立的、完整的展示空间。遗址的保护、利用等工作也只能在城市建设的夹缝中去寻求突破口和平衡点。加上部分居民保护文化遗产意识不强,财政支出力度较弱等因素,使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和展示工作一直面临诸多阻力和困难。深入挖掘大遗址的真实历史信息,保存和延续大遗址内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使遗址保护区域与外部空间环境得以协调发展,这一难点在商代都城遗址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郑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在此背景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总结以往遗址保护的经验,吸取相关教训,探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与利用“园中城·城中园”“雅中静·俗中闹”的郑州模式,遗址的保护需求与社会民生的改善需求天然重合,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得以真正惠及民生。

二、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与利用新进展

近年来,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是建设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优化遗址环境,增加园区绿化面积,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二是建设商都遗址博物院,成为郑州商代都城的研究、保护、展示、宣传中心;三是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留住历史记忆,延续城市文脉。

(一)考古遗址公园的大众化

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已见雏形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据不完全统计,公园全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已成为群众游览休憩、领略商文化的热点场所。遗址公园在规划设计上没有围合成独立区域,出入口遍布公园各个节点,全天候免费开放,成为城市的绿肺和市民喜闻乐见的乐园。

(二)寻求展示手段多样化

运用地下展示、地上展示、遗迹展示、复原展示、陈列展示、数字展示等多种方式,实现可观、可听、可触,全面诠释商都文化内涵。沿城垣遗址的历史文化散步道、游园广场、景观环境设施等与遗址本体保持和谐统一,再配以多层次遗址价值标识、解说系统等宣传手段,增加遗址的可读性与观赏性。

(三)继续推进郑州商代都城城垣遗址公园环境提升工程

环境提升工程将遗址与周边区域紧密结合,进行整体环境优化和提升。设计范围包括郑州商代都城所有地上城垣遗址和部分地下城垣遗址以及展示绿带,内容包括遗址保护工程、标识系统、绿化景观、休憩配套设施、商文化展示、虚拟展示和亮化工程等。目前,西南城垣遗址公园已完工并对外开放,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四季特色植被景观相互辉映,成为市民热爱的“休闲怀古”打卡地。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开放,24小时不间断免费对外开放,是郑州市民特别是老城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喜爱场所。考古遗址公园内游人如织,园区的绿化公园功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但遗址公园的功能作用还有待提升,游客参观游览完商城考古遗址公园,只是泛泛的知道所游览的是早商王都的城墙,但对于脚下这座3600年前的都城的布局规制、早商都城内王权贵族及周边平民的生活起居、早商王朝的控制地域、城市边界等相关历史文化信息却知之甚少。因此,郑州商都遗址本身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亟须进一步阐释,只有把遗址的故事讲给参观者,才能获得社会层面的认可。

(四)继续推进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陈列展览项目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是一个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场馆内总展厅面积5526.02平方米,已于2021年年底开馆。陈列展览内容以展现商都历史文明为核心,通过基本的陈列展览,让观众了解3600年前亳都都城规制和布局;了解郑州商代都城作为当时最大、最繁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城内各阶层居民的城市生活;了解这座早商都城雄伟齐整,是四方各国学习的榜样;了解郑州商代都城3600年来人脉不断、文脉不息,堪称世界城市发展史中的奇迹。

商城遗址本身的土木结构使其相对其他遗迹类遗址保存情况较差、观赏性不强、可读性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运用现代化的数字化展示手段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通过现代化的数字化方式,让原有的展示立体起来,鲜活起来。如圆明园考古遗址公园的数字方式展示,收效甚好。

通过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的数字化陈列展览,能够将早商文明形象清晰明了地对观众展示出来。宫殿区考古大棚内再现商代宫殿的雄伟,筑造城墙的过程步骤,商代王权贵胄庄严的祭祀場景、激烈的战争画面。当3600年的历史文明景象再现时,每个参观者都印象深刻,受益良多。

积极向全国乃至世界其他优秀的博物馆取经,引进品质高种类多的临时展览,为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增加人气,同时也能增强参观者游览的兴趣和热情。虽然场馆基本陈列的主题为商都历史文化,但博物院还可以引进各种类型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的临时展览,例如集各类珍宝于一身的沿黄九省国宝展、故宫精品文物展;最近炙手可热的考古新发现发掘成果展——南阳黄山遗址考古成果展、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等;商代其他遗址考古成果展——三星堆商代遗址考古成果展、湖北武汉市郭元咀商周遗址等;有趣的数字展——“数字敦煌”“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等,来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五)继续推进商代都城遗址项目建设

“古都新生”,让古老的商都释放出更大活力。通过郑州商代都城遗址项目建设,将大遗址保护与文化传承、改善民生、提高郑州人的幸福指数和文化自豪感完美结合起来,使遗址保护在传承历史保护文化的同时,带领我们重返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最终实现这座文明古都的城市核心价值。

三、下一步任务

鄭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与利用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遗址区域内历史环境整体延续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遗址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管理机构和考古单位应通力合作,共同做好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

(一)做好规划方案

郑州商代都城内城垣7千米,分布在管城区、二七区和金水区3个区域,其中分布于管城区的面积最大。应做到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统筹考虑,建立市级乃至省级层面领导机制,推动保护和展示项目顺利实施。

在整体谋划的指导下,分期分批实施。制订详细、科学的实施方案,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有计划、有方案,科学地推进各项保护展示工作。

组织相关单位前往国内大遗址保护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宝贵的经验,为商代都城遗址在保护、管理、运营模式等方面吸取经验,规避不足。

探索城市中心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大遗址保护“郑州模式”,造就开放共享的观赏体系,使文化遗址能最大限度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顶层设计相对独立的、完整的保护展示区,这样不仅能缓和大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还能让文化资源软实力转化为产业资源硬实力。把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打造成惠民工程,也使这片大遗址成为郑州的城市绿肺。

(二)做好宫殿区遗址保护展示

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做好宫殿区遗址的保护展示工作,适当利用高科技手段,弥补宫殿区叠压在中心城区地下,不能全面真实展示的不足。可以利用三维模拟复原影像对大型宫殿建筑或建筑基址上部结构进行虚拟复原展示,并配套翔实的解说词,让观众直观感受这座昔日王都的恢宏气势。

(三)讲好历史故事,传承历史文脉

借助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空间环境载体,讲好历史故事,是普及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在遗址公园或遗址区域内,开展科普展示、文化演艺、虚拟再现和考古体验活动等,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商汤桑林祈雨”“乘马服牛”“商汤拜相”“玄鸟生商”等商代历史典故予以具象化,为当代人提供可见可感的历史。

借助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场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园区向游客发放宣传册、摆放展板、悬挂条幅,制作宣传片等进行科普推广专题信息;通过动态的文艺文化活动来演绎商代历史故事;通过情景再现或者演出的形式来复现早商贵族和平民的祭祀与生活场景,使遗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得到有效释放;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虚拟漫游、全景影像等高科技展示方法,再现劳作、祭祀等早商历史场景;通过组织游客和志愿者去参观考古现场,学习考古工作技能普及文物知识等实操和讲座来激发群众学习历史文化、了解商城遗址的热情。

(四)整合资源,优化文化产业体系,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遗址区域内文化遗产分布集中、和谐共生,是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的文化之“源”、产业之“根”。将早商都城、唐风遗韵、明清建筑、老胡同老郑州等文化资源串联整合,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实现历史文化由软资源到硬产业的嬗变,使群众享受到来自本土历史文化的滋养,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充分利用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依托商代都城遗址、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城隍庙、郑州文庙、亳都古巷建设项目、书院街等资源来发展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把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建设成河南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示范区和极具商都文化特色的创意旅游目的地,不仅能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需求,还能在游玩中感受中原文化的深厚与广博。在充分保护好当地珍贵的文化遗产前提下,继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依托郑州商代都城,开展古都文化游,采用各种形式的先进技术和数字化展示手段,将早商文明形象展示出来。通过形式多样的展览展现形式配套各种社教宣传、讲解活动、文创产品来使这座3600年前的亳都气势更加磅礴,使游客经受早商文明洗礼,感受连绵不断的郑州文脉。

依托郑州城隍庙,开展民俗文化游、传统手工艺品展览和河南地方戏曲——豫剧演出和展览,使游客在参观游览的同时赞叹我们河南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

依托郑州文庙,开展儒学文化游。利用文庙这一文物资源优势,“前庙后学”。郑州文庙前院为开放式广场,在后院尤其是在尊经阁营造崇学氛围,传承国学经典,提高文庙的影响力。举办开放式的国学讲堂、文化讲堂和道德讲堂,让观众在参观文庙的同时,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依托亳都古巷,打造郑州老百姓的会客厅。在城墙本体保护的前提下,对遗址内的环境和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新布局,打造古香古色氛围,使亳都古巷成为网红参观打卡景点。保护好、利用好、融入好这些民族文化元素,使亳都古巷为郑州商城遗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依托书院街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古城风貌游等。郑州市区内现存的保留相对完好的传统街巷和建筑最集中的区域就在书院街历史文化街区。目前,书院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古民居保护及老城区环境整治正在有序推进,力求恢复天中书院历史辉煌格局。建成后片区内古城传统街巷肌理将保存相对较好,也会最大程度地保留下老郑州城的昔日风采。在这里再现老习俗、老店铺、老匠作、老庙会、老风物、老吃食等。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体验炽热的中原文化。

四、结语

郑州这座3600年前的商代王都,历经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人脉不断,城址不移。“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保遗址、展绿境、活文化”,不割裂遗址与人的关系、遗址与环境的关系及历史与现代的联系,探索大遗址保护新方法新模式和展示新手段。在保护遗址,延续历史文脉,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提高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和激发群众保护文化遗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守护文化遗产,守望我们的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 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

猜你喜欢

都城郑州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三星堆考古解谜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形式”之都与“移动”之都:辽代都城解读的一种尝试
论汉初都城择变过程中的空间认知
梦启郑州
近年来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