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剪影系列一——仰慕翠竹
2022-06-16
对竹的仰慕,与生俱来。
无论是在北京的紫竹院、红螺寺,还是在全国大江南北任何有竹的地方,都会醉心地浏览其间,久久不忍离去。
是“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高风亮节的魄力吗?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文人雅士的癖好吗?是“劲节生来瘦,高材老去刚”的品性的趋同吗?或是“气节乃从根底出,虚心总自幼时生”的身世的钦佩?
爱竹,其实爱的是它的那份凝碧。绿是生命的灵魂,群山旷野中的草木禾苗,腾飞的想象与年轻的心,何处少得了绿色!爱竹,更爱它的那份空灵。桃李不言,神韵犹存。那柔和的力,阳刚的美,耐寒的品质和不溺惆怅的天性,常给人以激励。爱竹,更爱它那份朴真。与它同在,便会多一份自然,少一些修饰;多一份清静恬适,少一些世俗带来的骚扰。你看吧,那份摇韧的芊华,那份悠扬的神韵,怎能不让人宁静飘逸,心生向往。想魏晋时的名士阮籍、嵇康、山涛、王戎、阮咸、刘伶、向秀“竹林七贤”,身世不同,地位有异,然而他们有一共性就是高蹈遁世,不贪权,不求利,寄情竹林,抚琴作画,枕石漱流,与周公梦语,与竹声和唱,便在世上留下了“天上有祥云,竹林有七贤”的佳句。江南有些地方还把“竹林七贤”奉为神灵敬仰。这就是文人竹样的气节、竹样的性格。面对他们,今天的人们是否能够感到俯仰有愧?
仰望翠竹,不禁对其清纯与高雅肃然起敬。想那时,泥土里无数个昼夜的沉睡,层层束缚下一颗颗灵魂百折不回,无声的凝聚,一种内力绵绵无尽。那是把天生的信念变成了坚硬的一股,深深地扎在地层深处,待一场春雨酣畅淋漓,便会聆听到那生命的每一次律动。一夜之间破土而出,拔地而起,茫茫旷野瞬间成为一片苍翠欲滴。冬天的童话远去了,在黎明的地平线上,耿直的手臂点燃了梦中的太阳。露珠打湿的叶的翅膀上挂满幻想,将青春的奔放在春日的阳光下徐徐展放。南来的风,醉软了季节的脚步,止不住内心的一次次涨潮。渴望蓝天的热泪化作凝重的雨,任炽热的烈火将胸膛映得透明,瞳仁里依然飘起了不屈气节的风帆。
醉观竹影,一望无际的翠绿尽情于眼底浸润。竹叶间,剔透的露珠闪烁着、滚动着,由高至低、层层下滴。风轻起,竹摇曳,恰似应乐舒袖凌波仙子。风过处,绿意荡漾,阵阵风声窃窃私语。声与色的灵动融合——画中之画、景中之景。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有节身方贵,无花品自高。虚心未减凌云志,俯首仍持傲雪姿。“天生抱节志向高,若谷虚怀凌云笑;寒暑往来难改色,纵有狂飙不屈挠。”仙人般的风骨,长成了原野上一杆杆翠绿的旗帜。虽虚心,却坚劲,柔中有刚,刚柔相济,骨气旺盛;虽节短,却志高,刚直挺拔,立刺苍穹,高风亮节;虽娇嫩,却胜寒,寒不改色,绿叶猗猗,蓬勃洒脱;无论环境如何,始终如一,不畏风雨,不惧大雪压顶,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磨砺,咬定青山,万击不倒,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向上。正所谓“竹有节,有千节,虽清瘦,却挺拔,风過不折,雨过不浊,千磨万击仍坚韧”。
我爱竹,爱其正直,爱其虚心,爱其无华。竹不争春斗妍,不招蜂引蝶,没有诱人的芳香,却以它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它虽无牡丹的富丽,月季的浓香,桃李的娇艳,松柏的伟岸,但它青翠欲滴,四季常青,挺拔秀丽枝干交错,叶潇洒多姿、交叠参差,形千奇百态、变化万千姿态清逸,格高韵胜。山有竹则山清,水傍竹则水秀,宅有竹则脱俗。古人常以“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来赞美竹子的声、影、意、形“四趣”。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观色之美、形之趣闻韵之胜,悟意之妙,给人以清雅之感。
我爱竹,竹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竹是一曲永远唱不尽的歌。竹给予我们美感,竹给予我们启迪,竹诠释我们顽强竹赋予我们抗争,竹昭示我们奉献,竹激发我们深思——一把青筋,几根瘦骨,谁担当得起这么多的贪婪和欲念!霜欺雪压雷轰电击,人间又有几根铮铮铁骨不折杀于权势淫威,几许高风亮节不淹没于平庸流俗?屈屈伸伸,雪压千屋犹奋直;潇潇洒洒,风来四面又何妨。
仰慕竹子,敬慕竹子,而且仰慕和敬慕得如此心服口服且看下联:
作笙箫笳笛,箜篌箴篥,籍笈符筹,简策笔笺,跻身文苑声名远;
制篓篑箩筛,箔笠笱筌,箱篮筐笼,箦箪筲箸,造福人类贡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