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聚焦“两利四率”推动工程项目管理
2022-06-16曹婵娟蔡静
曹婵娟 蔡静
作者简介:曹婵娟,(1984-),性别:女,籍贯:湖北天门,民族:汉,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主要负责报表管理、税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等方向。
蔡静,(1984-),性别:女,籍贯:湖北鄂州,民族:汉,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主要负责资金、研发支出、信息化技术等方向。
摘要:进入高质量新发展阶段,我国内外部环境经历深刻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问题、供求脱节现象、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突出,“两利四率”的考核体系成为衡量央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笔者在施工项目先后从事过财务和成本管理等实践工作。本文将根据施工企业项目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项目管理这一视角,论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如何运用“两利四率”指挥棒提升项目盈利水平。
关键词:两利四率;工程项目;管理;中央企业
引言:2021年国资委引入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与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等一起,形成“两利四率”考核指标体系,成为引导企业提质增效、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指挥棒”。
1“两利四率”业绩导向产生的现实背景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很多中央企业重规模不重质量、资产负债表“虚胖”、“指尖上的”利润等问题开始凸显。国资委从“两利三率”到“两利四率”考核指标的提出,体现了提升企业经营效益、运营质量、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视和强调。“两利四率”在原来基础上新增了全员劳动生产率,体现了劳动效率与人本管理的要求,旨在引导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组织结构、提升职工技能、增强劳动积极性。对于国资央企来说,要适应经济转型升级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一方面主动适应变化,优化调整布局、聚焦主业、加快科技创新、补强短板;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激励约束,提升企业效率和国有资本回报率。
2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2.1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逐年降低
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众多施工企业为了确保合同额采取低价中标,有甚者低于成本价中标的现象;加之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价格频繁地波动,有些业主对施工管理过多干涉,均为成本管理带来不确定性。且工程预算滞后,开工无核算,竣工无决算,有些铁路项目通车七八年才完成最终结算审计工作,严重影响了项目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造成高居不下的应收账款和已完工未结算,这两项资产合称“两金”,巨额“两金”对企业发展形成严重掣肘。
2.2工程项目管理缺少整体性、实质性策划,造成管理步调不统一
工程项目中标前、中标后,众多公司层面流于形式由各部门编制各自策划方案,造成项目分析不充足,策划方案整体性及实质性不强。管理过程中管理与实际脱钩,甚至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成为对立面,管理人员不了解实际业务,得出的结论影响上层领导判断,实际操作人员积极性受到限制,无法发挥作用。前置的项目管理混亂,导致后续财务管理跟不上,难以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2.3成本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体现在施工组织过程中,通常项目中标后,公司及项目管理人员仅忙于做开工前的物质准备,购材料、选队伍、搭临设、添资产,公司层面成本目标未及时下达,项目盈亏分析不清,责任未落实到人。成本预控流于形式,起不到指导作用,严重影响成本的真实性,后期施工过程中成本失控也没有预警,降低了经济效益。
2.4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施工机械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紧跟社会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才能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承包工程的重要根基,是进行工程施工的主要手段。随着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劳动力价值越来越高,施工企业要想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并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施工中就必须提升机械化程度,扩大经济效益。要想提高经营效益,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增加企业的建筑量,即提高营业收入,降低固定支出费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另一方面是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2.5考核机制不健全,成本控制乏力
没有健全的考核机制,成本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组织结构松散、控制力不强,项目核算的成本与预算费用脱钩,预算没有在过程上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公司,由于其部门多、人员复杂且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历史欠账太多,不利于反映单项成本的真实情况,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利润水平相对均衡的公司情况会好些,但是在各项目盈利水平参差不齐的公司为了均衡税负往往需要拆东墙补西墙。
总之,由于行业特点,造成施工企业盈利水平偏低的主客观原因很多,比如: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整体性施工物资涨价、不可抗力影响、前期征拆工作面打不开导致工期延长、施工经验和能力不足、分包管控不力等等,这些问题无一例外影响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因此,培养项目管理团队,提升全员成本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全员劳动生活率已成为施工企业发展的共识。
3“两利四率”考核体系是什么呢
“两利四率”是国资委对央企(国企)的经营考核目标,“两利”是绝对值,“四率”是相对值,这六项指标从不同角度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相对比较科学和合理。
3.1“两利”
(1)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按规定缴纳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反映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表明企业经营效益好,反之,则表明企业经营效益差。
(2)利润总额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一般是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两部分组成。
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和利润总额的区别就在于所得税,分析两个指标时,需要重点分析企业是否充分享受了所得税优惠政策,所得税税率是否在合理范围。
3.2“四率”
(1)营业收入利润率:企业经营所得的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净额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
(2)资产负债率: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
计算公式:资产负债率=总负债 /总资产。
资产负债率过低,说明企业没有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企业经营状况堪忧;如果资产负债比率达到100%或超过100%说明公司已经没有净资产或资不抵债。
(3)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是衡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支出/营业收入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研发投入强度指标是否达到硬性要求,一方面该指标体现了企业对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另外一方面也能给企业带来所得税优惠政策。
(4)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工业增加值=产出-中间投入
每一个从业人员创造的价值越高,耗费的劳动时间越短,说明全员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越低。
从以上指标可看出,“两利四率”实际上就是从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技术水平等方面考核企业,提醒企业要不断降本增效,提高单位产出,注重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
4如何运用两利四率指挥棒推动项目管理
4.1坚持长期主义,做好戰略成本控制
为达到精细化管理,企业就不能盲目扩张,但战略关乎未来也不能随意削减,为适应外界市场的变化,要做好战略成本的分析和控制。战略成本控制主要从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入手,企业只有控制成本动因才能真正控制成本。当内外部条件、环境发生变化时,则应适时调整战略。
4.2编制和合理使用企业内部施工定额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工程建设由概算定额确定总投资,逐步走向以定额为指导,通过实测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模式。因此,合理编制符合自身水平的企业内部定额刻不容缓;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合理应用企业内部定额提高中标率,强化成本管控和核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3选好项目经理,配备好项目班子
选择一个具备全面项目管理知识、施工经验丰富、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团队凝聚力、责任心强、敬业的项目经理。项目班子应选择精干高效、精通各自专业领域、有团队协作精神的班子成员,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确保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4.4落实培训和考核机制,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1)项目经理与公司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取得不同考核指标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科学有效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效率。
(2)落实项目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施工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义务相匹配,灌输全员均有成本管理的责任。
(3)项目责任书应层层分解,人人有份,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必要时,可将责任书上墙,明确每个员工应承担的责任,不能流于形式,改变做好做坏都一样的弊病,切实提高全员生产效率。
(4)具体考核措施,思路是与收入挂钩。项目管理的主要指标有安全生产、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工程进度、资金回款等指标,根据不同部门划分其责任,对于完成结果按积极和消极分类,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程度予以加分或者减分,直接与员工收入挂钩。
4.5采取技术措施控制项目成本
(1)设计成本为牵引。业内有句话“设计手中一条线,投资千千万”,设计可以决定施工阶段至少70%的成本。在设计环节降低成本,这是施工企业必要的降成本思维。重点应该做好三件事:第一,所有原材料要充分利用,就像家里装修铺瓷砖,需要根据客厅宽度购买大小适合的瓷砖,避免切割较多形成浪费。第二,尽量去除产品的冗余功能。第三,避免进行功能的过度开发。
(2)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制定多项施工方案,通过技术经济、工期长短、质量优劣、成本高低等多方面比较,选择综合水平最优的方案。
(3)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从项目执行中研究降低消耗、提高功效的新工艺,学习新技术、了解新材料,致力通过各种途径、技术降低成本。
(4)在竣工验收阶段,注意经济、技术处理,缩短验收时间,提高交付使用效率。
4.6采取预算措施控制项目成本
要抓住以施工预算为基础的计划成本,将项目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并控制在预算成本之内。
(1)人工费控制。其思路是保持用工人数的饥饿感,提高人均产出。人工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10%,对成本费用影响较大。根据施工进度、技术要求合理分配用工数量,减少不必要的无用、无效劳动,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提高劳动效率,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2)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做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根据施工用量和预算用量进行对比分析,制定合适的材料消耗定额指标,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是创新施工技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材料消耗定额;再就是根据工程施工做好材料采购的计划管理,避免积压存货,降低库存率,提高存货周转次数。
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主要是由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首先采购过程应先申请,批准同意后进行市场调查询价,货比三家,从同类型材料的质量、价格、厂家供货能力等各方面考察对比,同时还要考虑供应商地理位置带来的运输费差异,以及供应商对付款方式的接受程度,如付款时间、票据、现金等的接受能力。
(3)机械费的控制。首先应根据施工工艺制定合理的台班计划,选择技术熟练的操作工,提高机械的运转效率,降低闲置时间。其次租赁市场上的机械设备时,应结合实际考察,台班的单价往往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最后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完好率。
4.7科学控制研发支出节奏
研发支出属于战略性支出,体现了企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虽然重要但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研发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根本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发要先开一枪,再打一炮,再密集投入。先开一枪,就是在不同前沿技术方向开展研究,但要控制节奏,到可能会有突破,那就再打一炮,当觉得把握时,再进行密集投入。
另外需要注意研发支出的质量,研发支出要与项目立项、费用归集、技术创新相匹配,数据来源、会计核算、研发成果要合理,符合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否则不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也无法享受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
4.8利用杠杆控制资金成本
控制资金成本要做的就是平衡,既不能让资金处于闲置状态,也不能丝毫不留有富裕资金,无法应对突发状况,导致较高的融资成本;同时也不能因暂时的资金短缺而错失投资项目,如果运用好资金体现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资金成本居高不下的公司,一般经营效益相对差,融资越是困难,资金成本越高;资金成本低的公司,经营效益会更高,融资相对容易,资金成本也低。相对而言,资金成本低的企业管理会更精细,会在生产各个环节做好预测,做出最优的资金管理方案,提高资金的周转率,降低公司的资金占用成本,这就需要生产的所有环节管理十分精准可靠。
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不妨对标OPM(Other People's Money),“用别人的钱”还是“被别人用钱”,一正一反间不仅减少了资金占用,还可省下不菲的资金成本,新经济体中(如商超、电商平台)盈利主要依赖OPM。
除此以外,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还有费用的控制、广告成本的控制等等。
4.9做好企业所得税筹划
为降低所得税费用提高净利润,需要在合法合规合理范围内做好所得税筹划。第一,无法税前全额扣减的费用要严格控制,例如招待费、福利费、教育经费等,企业年初时要做好费用控制计划,绝不超支。第二,尽量避免发生的成本费用因取得的发票或可抵扣凭证不合规而导致当期税负成本增加,如已消耗的材料费用未取得发票,则计算所得税时需要将未取得发票部分的成本剔除,导致纳税的收入与成本不匹配,造成利润虚高,所得稅费用增加。第三,及时了解相关国家税收政策,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节能环保设备抵税、其他税收洼地注册等。第四,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寻求技术支持,确保税收筹划方案可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少缴税款的惩罚。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为了更好地顺应这种趋势,我们就应该倍加重视企业发展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经营效率,充分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站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施工企业已经告别以往野蛮生长的模式,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彦主编.《内部审计》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课题研究组编.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操作实物.中国商业出版社.
[3]龚伟主编《施工企业管理》,2021.10.
[4]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丁士昭主编《2021年版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5]赵玉萍编《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