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微课设计的有效策略

2022-06-16刘亚琴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微课设计教学策略

刘亚琴

[摘  要] 微课设计讲究策略、方法与路径。微课设计内容应当紧扣重难点,微课设计形式要注重个性创新,微课设计技术要能提升传播效益。微课设计讲究策略,有效的微课设计策略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微课,教师能盘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力与生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潜质。

[关键词] 微课设计;教学策略;有效

微课是网络、多媒体时代广泛应用于教学的产物。微课不仅需要用智力设计,更需要用情感设计。换言之,微课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探究,更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创造性。因此,微课设计讲究策略。有效的微课设计策略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微课设计内容:紧扣重难点

微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的时间没有四十分钟,往往只有十分钟左右,比较短小精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提升微课教学成效?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微课设计的内容要紧扣学生数学学习的重难点。也就是说,通过微课学习,学生能把握学习内容的重点,突破学习内容的难点等。因此,微课设计应当设计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节点上,也应当设计在学生数学学习的盲点、疑点、困惑点上。

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应当删繁就简,去除冗余的一些“枝叶”,而集中体现一种“主干”。比如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的推导过程往往比较单一,就是将圆平均分成8份或16份,然后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那么,学生为什么想不到将圆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梯形呢?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在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过程中,对圆等分的份数不同。一般来说,将圆等分成偶数份,比如4份、8份、16份时,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将圆等分成4份、9份、16份(n2份)时可以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将圆等分成8份、15份[(n2-1)份]时,可以转化成近似的梯形。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微课,集中展现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重点启发学生对比圆和近似的长方形、三角形、梯形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催生学生的数学思考、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圆的面积。经过这样一个丰富的转化过程,学生便能承接多边形的面积推导,深刻认识到图形的面积转化,就是将未知转化成已知、将复杂转化成简单、将陌生转化成熟悉的数学过程。在微课的导引下,图形转化的空间被大大扩展,图形转化的可能性也被大大延伸。

微课教学要能体现出一种“短小而精悍”的效果。集中于解决学生数学学习的重难点,微课设计内容显得自由而灵动、深刻而开放。直击学生数学学习重难点的微课设计,就能体现“微课不微”的特质。或者说,微课尽管时间比较短,但成效却比较大、旨趣却比较深。紧扣学生数学学习重难点,微课教学就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微课设计形式:注重个性创新

传统的数学学习,往往十分注重知识启迪、能力培养。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教学设计应该更加注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个性培育,学习创新意识、能力、素养的生成。微课教学,不应该是让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感知,而应当在充分发挥微课视觉效果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地进行学习。微课学习不应当机械灌输,不应当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教师的步伐。而应当善于设置提纲、设置问题、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展开实质性的思维、探索。微课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碎片化的教学样态,转而形成一种整体性、结构性的教学样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借助微课来引导学生预学,而且可以借助微课拓学、延学等。优化微课设计形式,要將微课与学生数学学习无缝衔接。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应用微课将传统的琐碎化的问题启发转变为“大问题”驱动、“大任务”驱动等,从而推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首先,引导学生猜想:根据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中也具有相应的性质吗?你能猜想比的基本性质吗?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在此基础上,笔者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应用,但这种应用不是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一道题一道题地操练,而是将习题设置成一种可选择的形式。学生借助平板,自主学习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的化简,提炼、总结相关的化简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借助平板,从微课中选择相关的比进行化简。当学生在化简“混合比”“含数量单位的比”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学生能克服困难、障碍,积极主动地去突破、超越,就无须观看微课;如果学生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就可以通过微课观看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换言之,微课在作业应用环节,不仅应指向有一定深度的习题,而且应将问题解决方法隐藏起来,从而便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微课,因为不同的微课具有不同的作用。有些微课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有些微课能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为此,教师在研发、设计微课时,可以将相关微课嵌入课堂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微课应用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作为教师要灵活应用。

微课不是一种学习目的,而是一种学习手段。在微课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在软件上动脑筋,更要在拍摄上、应用上下功夫。微课的形式创新,不仅仅指设计形式创新,同样也包括软件应用创新、拍摄技术创新等。创新微课设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有个性化地学习。通过创新微课设计,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微课设计技术:提高传播效益

在小学微课教学中,教师不能“唯技术”,而应当以学科教学内容为中心。作为教师,有时候还要降低技术的门槛,从而提高微课传播效益。微课,不仅仅应当成为“我”的教学资源,更要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通过微课传播,让好的教学资源能得到有效而广泛的应用,让学生能分享、共享相关的微课资源,让微课资源能广泛地造福于学生。

好的微课设计一定要摒弃“唯技术论”“唯软件论”的误区,将教学设计的创新转移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上来。只有先进的理念,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放开手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建构、创造出新的知识。换言之,微课讲究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整体的学习内容编排、程序设计。比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有教师应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人类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形。这些轴对称图形虽然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但由于没有将那些似是而非的、学生容易误判的图形呈现出来,导致学生没有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更没有学会理性地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而另一位教师的微课设计,尽管呈现的图形没有多丰富,但却通过多重变式,尤其是展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图形以及学生容易误判的图形,因而催生了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借助这样的微课学习,学生不仅能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提升了数学学习能力,学会了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微课,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也有着较强的推广价值。同时,由于微课的技术含量相对来说不是太高,故也便于推广应用。

微课设计,不仅要用“智”,而且要用“情”。在微课设计、研发过程中,教师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微课设计,而应当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因需设计、因材设计。微课设计讲究策略、方法与路径。微课不仅具有工具性的价值,更具有本体性的价值。应用微课,能让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等发生巨大转变,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借助微课,教师能盘活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力与生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潜质。

猜你喜欢

微课设计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基于ADDIE模型的小学数学微课设计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