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北地区荔浦芋旱地高产栽培技术

2022-06-16莫星煜李玉洪周思菊赵晓美毛玲莉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莫星煜 李玉洪 周思菊 赵晓美 毛玲莉

摘 要 桂北地区常年气候温暖舒适,光照时间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种植业的发展。荔浦芋质量优良,适合用于发展现代种植业。分析荔浦芋生物学特性及质量特征,从播种、破膜岀苗、免中耕培土、配方施肥和科学管水、化控蹲苗和割除子芋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介绍了桂北地区荔浦芋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荔浦芋;高产栽培技术;桂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S63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9.036

收稿日期:2022-02-11

作者简介:莫星煜(1987—),女,广西荔浦人,本科,经济师,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及蔬菜栽培技术研究。E-mail:531184632@qq.com。

荔浦芋(Colocasia esculenta)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魁芋、槟榔芋,原为野生芋,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一个优良品种。荔浦芋独特质量与生产地域和环境特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荔浦芋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和环境要求,只有在具备荔浦芋生长发育所需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地域,其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才有可能产出质量上乘的芋头。荔浦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降水条件,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超过70%。而荔浦芋喜高温多湿的环境,在13 ℃以上开始发芽,生长期要求20 ℃以上的温度。荔浦芋从2月中下旬开始播种,到霜降前后收获,全生育期为220~250 d,需要大于12 ℃有效积温2 480~2 600 ℃。正是由于荔浦市具备了荔浦芋生长发育所需的独特的地域环境和自然环境等条件,因而成为荔浦芋的起源中心和栽培中心,而且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所产的荔浦芋产品质量独特、质量上乘、久享盛名。

荔浦芋在广西桂林市荔浦市的人工栽培历史有400余年,现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荔浦芋因具有香、酥、粉、糯、甜独特风味且质量好、效益高,已经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通过与荔浦芋种植合作社、种植户合作,桂北地区引进优质荔浦芋种进行种植,每667 m2平均产量为1 600 kg。桂北地区种植荔浦芋,11月即可采收上市,价格在8~10元·kg-1,667 m2产值约为16 000元,成本约为5 000元,利润约为11 00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实践并结合桂北地区相关合作社、农户种植经验,总结荔浦芋在桂北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1  生物学特性及品质特征

1.1  生物学特征

荔浦芋为多年生作物,常按一年生栽培,植株长势强,株高130~150 cm,总叶数22~25片,叶片肥大,最大叶长55 cm,叶宽50 cm。叶柄较长,上部紫红色,下部青绿色,叶柄与叶片相连处有一红褐色圆斑,根系为不定根,着生在球茎茎节根带上。单株产量1.5~2.5 kg,667 m2产量2 000~3 000 kg。

1.2  感观特征

荔浦芋球茎(母芋)呈纺锤形,表皮呈黄褐色,节间较密,横切面肉色灰白,布满紫红色丝状槟榔花纹,肉质松粉,香味浓郁。

1.3  理化特征

根据我国农业农村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测定,荔浦芋含蛋白质1.96%、总糖1.19%、直链淀粉1.70%、支链淀粉7.90%、氨基酸总量1.28%,另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2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播种

1)科学规划种植时间。最佳种植时期为3月5—15日,最迟不能晚于3月25日。2)标准化起厢。起好“标准厢”,标准是沟长2.0 m、宽1.0~1.1 m,廂面宽0.9~1.0 m、高0.3 m。3)合理密植。宽行窄株种植法,行距70~75 cm,株距30~33 cm。4)规范化摆种。当培育出芽长1.0~1.5 cm、根长2.0~3.0 cm的鹰嘴状白芽时,按种芋大小分开排种,芽朝厢内倾斜45°倒种(芽朝下)。5)覆盖地膜。荔浦芋种下后,选用宽1.5~1.8 m的透明超薄地膜4 kg左右进行覆盖,膜四周沿厢边用细泥压紧,厢面膜中央每隔2 m压一堆土,以防大风把地膜吹翻。压好地膜后再用芽前除草剂喷洒厢沟、田边,防除杂草效果相当好。地膜覆盖可免除露地栽培每隔20 d左右需要除草一次的工作,同时能够起到保温、保肥、保湿作用。

2.2  破膜岀苗

荔浦芋种下15~20 d后应注意检查,发现芋芽长出土面时应立即破膜,以防烧芽。膜口直径控制在15 cm左右,并用泥土压实膜口四周,以防通风漏气,发现缺苗时应及时补苗。

2.3  免中耕培土

传统种植法需要在植株球茎开始形成前(7月前),将行间泥土分2~3次向植株根际培土10~12 cm,以促球茎膨大并防止子芋抽生小叶。经过7年的大面积试验示范,采取原生态不中耕培土的免耕法,使短缩茎膨大形成球茎的2/3露出土面,可显著提升荔浦芋的产量和质量[2]。免中耕培土有以下优势:1)可减少地下害虫为害母芋,避免母芋表面呈凤梨皮状,提高外观质量;2)减轻种植户的劳动强度和节省劳动时间,每667 m2田可减少15个劳动日;3)收获时方便快捷,由于母芋入土较浅,采收时掘取、振落泥土、除根须比较容易,甚至直接用手拔就可掘取出母芋。

2.4  肥水管理

2.4.1  肥料配方

根据荔浦芋的生育特性和需肥规律,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施肥。在每667 m2施腐熟猪牛栏粪3 000 kg或生鸡粪1 200 kg+花生麸100 kg的基础上确定肥料配方[3]。每667 m2共需提供纯氮66 kg、五氧化二磷33 kg、氧化钾54 kg,即每667 m2施绿源生物有机肥150 kg、狮马复合肥100 kg、钙镁磷肥50 kg、硫酸钾30 kg。

2.4.2  施肥方法

1)基肥。每667 m2施腐熟猪牛栏粪1 500 kg、花生麸50 kg、钙镁磷肥50 kg、绿源生物有机肥50 kg。在厢面中央开深15 cm施肥沟,施肥培土、盖地膜。2)第1次追肥。6月上旬施重肥,每667 m2施用经过混合堆沤50 d以上的腐熟猪牛粪900 kg、花生麸50 kg、绿源生物有机肥60 kg、狮马复合肥45 kg、硫酸钾20 kg。施肥方法为施肥前一天放干田水,揭开厢边地膜放于厢顶(注意不要扯烂),待施完肥后重新盖上地膜,然后灌沟水,把上述混合肥均匀施在厢边上,然后覆土、盖膜。3)第2次追肥。7月中下旬,每667 m2施经堆沤的腐熟猪牛粪600 kg、绿源生物有机肥40 kg、狮马复合肥35 kg、硫酸钾10 kg,方法同第1次追肥。追肥必须在7月25日前施完,如果追施过迟,反会引起荔浦芋疯长,不利结球。

2.4.3  科学管水

1)从种下至5月下旬前,气温不高、荔浦芋植株生长量也不大,叶片长至6叶以内,这时以保持厢面湿润为主,厢沟不能渍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荔浦芋长至3叶前要将田间出水口对应的厢沟挖深5 cm,以便随时排除积水,确保芋种不烂、早发、稳定生长。2)5月下旬后,气温逐渐升高,特别是6—8月,日照时间长,天气炎热,高温天气超过30 d,此时荔浦芋植株长势迅猛,生长量大,需补充大量水分。因此,厢沟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深水,以厢沟水面距离厢面8~10 cm为宜。如果气温连续3 d超过35 ℃,需要适当加深2~3 cm水层。3)9月下旬后可逐渐减少厢沟水量,收获前20 d排干水,以利于球茎老熟,便于贮藏。

2.5  化控蹲苗和割除子芋

1)化控蹲苗调节生长势。当荔浦芋长至5~6叶,株高45~50 cm时,每667 m2用壮秋剂5 kg、多效唑150 g淋施[4]。如芋苗继续旺长,隔20 d每667 m2再用多效唑150 g淋施一次。

2)割除子芋。当荔浦芋苗长至7~8片叶时开始萌芽并抽生小叶,为了减少养分消耗,利于荔浦芋短缩茎累积养分和膨大,当子芋长至一叶一心时,使用锋利的小刀,刀口朝外,沿子芋的腰部将子芋割除1/2~2/3,注意不要割伤母芋,需留种的只割2~3次即可。

2.6  病虫害防治

荔浦芋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确保荔浦芋质量安全与荔浦芋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5]。

2.6.1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2.6.1.1   芋疫病

1)病原及症状。该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芋疫霉菌侵害引起,6—8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为害荔浦芋的叶片、叶柄及球茎。当芋疫病侵染叶片后,叶片上出现零星的黄褐色病斑,后逐渐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并有明显的同心轮纹,随即病斑逐渐从叶片中央开始腐败形成裂孔,裂孔逐渐变大导致整株植株仅残留叶脉,并呈现出破伞状。当芋疫病侵染叶柄后,叶柄出现大小不等的黑褐色不规则病斑,病斑周围组织褪黄,并连片逐渐扩展至整个叶柄,最终致使叶柄腐烂、倒折。当芋疫病侵染地下球茎后,球茎部分组织变褐色直至腐烂。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芋疫霉菌主要以菌丝体形态在种芋球茎内或病残体上越冬。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种芋、遗落田间的零星病株,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期。该病发生流行主要取决于降水量,高温、高湿或时晴时雨易发生。5月上旬始发,6—8月进入发病高峰期,9月下旬气温下降渐趋缓和。

3)防治方法。选择荔浦芋组培苗种子;从无病或轻病地选留种芋;实行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2~3年;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起高畦深沟种植,清沟排渍;药物預防要及时到位,在5月中旬发病前用药一次,7月是喷药预防的关键期。药剂可选用甲霜灵、疫霜灵、安克(烯酰吗啉)和代森锰锌两两混合交替使用,每隔10 d喷一次。施药时应掌握好天气,选择雨前喷药,每次每667 m2用药液量75~100 kg,配药时需添加农药展着剂,均匀喷洒到植株全身和根际周围。注意天气预报,如果阴雨连绵超过15 d,中途加喷药一次,阴雨过后补喷一次。

2.6.1.2   芋软腐病

1)病原及症状。芋软腐病俗称芋瘟,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引起。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短粗状,周生鞭毛2~8根,无荚膜,不产生芽孢,主要为害荔浦芋的叶柄基部和地下球茎部分。刚开始时,位于叶柄基部的病斑呈现出水浸状、暗绿色、无明显的边缘,之后叶柄内部组织逐渐腐烂,导致叶片变黄折断;球茎染病时则会逐渐腐烂。该病为害严重时受侵害部位会迅速软化、腐败,直至全株枯萎、倒伏,病变部位会渗出鼻涕状黏液,散发出硫化氢样恶臭味。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种芋内或其他寄主植物(大白菜、普通白菜等)病残体内越冬,翌年春天利用雨水、灌溉水、带病菌的肥料、昆虫等媒介传播,从植株伤口侵入,在田间辗转为害。该病的发生与田间害虫和人为或自然造成伤口有关,生产上久旱遇雨、蹲苗过度、前期渍水、割除子芋等都会造成伤口。当叶柄基部或地下球茎伤口过多时,遇高温条件易发病。

3)防治方法。选用荔浦芋组培苗种子;实行轮作,轮作时间为2~3年;加强田间管理,尤其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撒放石灰;药剂防治,可喷洒噻森铜500倍液、氧氯化铜500倍液、链霉素2 000倍液、可杀得1 000倍液等,每667 m2使用药液75~100 kg,于施肥、割子芋前后各喷洒和灌根一次。

2.6.1.3   芋枯萎病

1)病原及症状。该病的病原菌为茄腐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芋枯萎病又称干腐病,主要为害植株茎部,引起枯萎或腐烂。轻病株出现生长缓慢,老叶黄化迅速;重病株则表现为生长不良,逐渐变为黄绿色,秋季提早干枯或茎叶倒伏。剥开球茎,皮层转为红色,横剖面肉眼可见红色小斑点,严重的大块变为红褐色,造成干腐或中空。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茄腐镰孢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被侵害的残体上存活或越冬,球茎内越冬的病菌在翌年种植荔浦芋时一般会发病,按带病率高低依次为母芋、子芋、孙芋。该病不仅在田间侵染蔓延,贮藏期也可以扩散,尤其在气温28~30 ℃时最易发病。生产上管理粗放、土壤过干或过湿发病较重,种植病芋、连作地、地下害虫多易诱发此病。

3)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芋,最好选孙芋或子芋;种子消毒,种芋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浸泡30 min消毒;起高畦栽培,施用腐熟有机肥。

2.6.1.4   芋炭疽病

1)病原及症状。该病的病原菌为辣椒刺盘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为害荔浦芋植株的叶片,下部老叶易发病,最开始是在植株叶片上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的病斑,后逐渐转变为接近圆形、褐色病斑,四周凸显湿润的变色圈。在干燥条件下病斑缩成羊皮纸状,易破裂,产生黑色小点,即为病菌分生孢子盘。当球茎染病时,主要表现为出现圆形病斑,类似漏斗状且深入球茎根内部,去皮后病变部位呈现出黄褐色,无异味。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球茎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球茎内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随病菌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由伤口或寄主表皮直接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再浸染。气温25~30 ℃易发病,高于35 ℃发病少或不发病。

3)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芋;如种芋带菌,可用58~60 ℃的温水浸泡种芋10 min,或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泡种芋10 min;在发病前喷洒30%碱式硫酸铜400倍液、半量式波尔多液、50%苯菌灵1 000倍液等。

2.6.2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2.6.2.1   斜纹夜蛾

1)为害特征。斜纹夜蛾以幼虫为害为主,幼虫食性杂且食量大,初孵幼虫在叶背为害,以叶肉为食,仅留下表皮;大龄幼虫主要在傍晚或阴天分散出来为害作物,造成叶片残缺不全甚至全部被吃光,蚕食花蕾造成缺损,易暴发成灾。

2)为害规律。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土下3~5 cm处越冬。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潜伏在叶背或土缝等阴暗处,只在夜间出来活动。每只雌蛾能产卵3~5块,每块有卵100~200个,卵多产在叶背的叶脉分叉处,经5~6 d就能孵出幼虫,初孵时聚集叶背。

3)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利用成虫具有趋光性,用黑光灯进行诱杀。药剂防治:交替喷施21%灭杀毙乳油6 000~8 000倍液,或50%氰戊菊酯乳油4 000~6 000倍液,或20%氰戊马拉松2 000~3 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4 000~5 000倍液,每隔7~10 d噴一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

2.6.2.2   芋单线天蛾

1)为害特征。芋单线天蛾幼虫3龄后可将叶片啃成缺刻或穿孔,使叶片破碎,严重时仅剩叶脉。老熟幼虫吐丝卷叶化蛹或入土营土室化蛹。

2)为害规律。该虫害一年发生5~6代,成虫有趋光性、趋化性,飞翔能力强,卵散产于叶背。卵期4~5 d,幼虫5龄,历时8~15 d,蛹7~9 d。一般来说,第2代害虫的影响较大(7—8月);蛹会在9月底至10月中旬于杂草丛中过冬,到第二年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飞翔力强,昼伏夜出,对灯光和发酵物有趋性。

3)防治方法。可用电子灭蛾灯诱杀成虫,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2.6.2.3   地下害虫

1)为害特征。地下害虫主要啃食母芋,使母芋表面呈蜂窝状,影响外观质量,同时使母芋形成伤口,易被病菌侵入。

2)为害规律。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龟子(鞘翅目金龟子科)、蝼蛄(直翅目蝼蛄科)、地老虎(鳞翅目夜蛾科)等。其分布广、食性杂、危害严重且隐蔽性强,经常混合发生。地下害虫常暴发于6—8月,如果防治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防治方法。成虫可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幼虫可结合2次施重肥选用茶麸、敌百虫等进行防治。

3  采收与贮藏

荔浦芋一般在霜降前后收获,采收前10 d停止向沟内灌水,以天气晴朗或者露水干后采收较好。当芋头叶黄根枯、球茎充分成熟时进行采收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采收方法为先割去芋头地上部分,待伤口干燥愈合后再进行采收。留存种芋应选择无病、无机械伤口,且质量在50 g左右的球茎。

采收的芋头经过一天晾晒或风干后方可进行贮藏,把芋头倒放,底部先铺一层芋头,之后用一层细沙覆盖,可单层或多层码叠。工人操作时应注意剔除受到机械损伤的芋头或病芋,避免病害在芋头间相互传染。贮藏室设置温度调节装置,温度控制在10~15 ℃。需注意的是,采后切除多余的子芋,避免在收获、搬运、贮藏时因碰撞摩擦对荔浦芋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江发茂,欧利.荔浦县荔浦芋产业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6(8):27-28.

[2] 廖红梅,王安全,唐德方.荔浦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园艺,2003(5):13-14.

[3] 邱传明,曹征,童伴玲.茂名芋头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20(13):35-37.

[4] 章恒毅.荔浦芋的引种及其丰产栽培[J].中国蔬菜,2010(15):45-46.

[5] 叶国春,董伟清,何芳练,等.荔浦芋旱地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9(10):38-39.

(责任编辑:张春雨  丁志祥)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
高原无公害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浅议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中早3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