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和风险防控的措施研究
2022-06-16黄蕾
黄蕾
摘要:新经济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发展逐渐趋于市场化、集约化。与此同时,各项新经济政策的提出也让国有企业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市场,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提升自身运营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投融资是必不可少的。一旦投融资管理不当,就会出现经营风险,而风险防控不及时、不到位,国有企业稳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本文简单阐述了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的基本概念及其防控意义,从决策、投资筹措、投资使用、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预警五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和风险防控中的问题,如决策体系科学性不足、投资筹措布局较为广泛、资金使用率不高、缺少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预警机制不完善等,重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国有企业加强投融资管理、深入推进风险防控工作提供有用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风险防控;问题;措施
引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各行业业态的变化,也催生出许多新的行业。在市场竞争环境日渐复杂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加。为促进自身健康、稳定发展,提高自身经营实力,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加强投融资管理。然而,实际投融资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投融资风险防控并不重视,导致企业经营效益增长缓慢,有的还影响到了国家财产安全。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应当从实际出发,深入到市场中,积极探索当前投融资管理中的问题,基于此加强内外管理,有效推进风险防控工作,为自身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及其防控意义
1.1 投融资风险
1.1.1 投资风险
所谓投资风险,可简单理解为因投资不当而产生的亏损、举债、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国有企业在投资中,需要从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角度去分析可能存在的投资不确定因素,并对其进行全面预测,从而提高投资规模、方向及时序的决策科学性,以保证投资有效。否则,就会出现投资风险。科技服务行业的国有企业,产业活动范围广泛,常会涉及到跨领域的投资项目。其投资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资金需求量大,二是项目资金回报周期长,而且资金回报期间不可控因素太多,如政策因素、金融因素、企业内部因素等。该行业企业投融资管理中,既要对投资市场做全面、专业的调查、分析,又要具体了解、确认合作方各种资质,以保证自身投资收益。
1.1.2 融资风险
所谓融资风险,可理解为因高额举债与自身偿债能力的不对等而出现的融资信用风险、债务风险、资本结构风险等。国有企业融资的目的在于,在保证自身正常经营的前提下通过多渠道融资拓展市场规模,提升经营效益。需要对自身偿债能力是否满足需要进行充分考虑,确保可以偿还高额举债,否则就会出现融资风险。就企业实力而言,大多国有企业是强于私有的。但是,从经营状况来看,近年来很多国有企业开始走下坡路,实际盈利效益较低。张君兰(2022)表示,很多国企负债率都保持在60%以上[1]。对于科技服务行业的国有企业而言,更应该在实际业务开展和日常管理中做好对融资风险的有效防控。
1.2 投融资风险防控意义
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防控,能够有效减少风险对企业整体效益提升的影响,引起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对风险防控的重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新经济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发展逐渐趋于市场化、集约化。与此同时,各项新经济政策的提出也让国有企业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市场,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提升自身运营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投融资是必不可少的。一旦投融资管理不当,就会出现经营风险,而风险防控不及时、不到位,国有企业稳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例如,融资业务开展中,融资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还款压力就会有所增加,当企业未能按期归还欠款时,社会信用降低,还有可能会承担对应法律责任[2]。因此,国有企业有必要做好投融资风险防控工作。
2 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和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2.1 决策体系科学性不足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体系科学性不足,具体表现有融资方式单一、风险识别水平低、对内源性融资不重视等。就融资而言,国有企业融资主渠道为银行贷款,成本相对低且令活动高。然而,要获得银行贷款,国有企业的满足诸多限制条件,如提前存取一定比例保证金,确保信用资质资料齐全等。也有一些中小型国企选择通过其他金融机构来获取资金。而随着市场金融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变得紧张,利息增加,由此融资难度加大。尽管部分企业开始拓展新的融资渠道,但这并非是增强融资决策体系的科学性。无论是融资模式的选择,还是融资利弊的判断,国有企业均存在短板。
2.2 投资筹措布局较为广泛
国有企业融资管理中,投资筹措布局较为广泛的问题明显。上文提到,科技服务业的企业产业活动范围广泛,常会涉及到跨领域的投资项目。一般情况下,投资时资金被分散于各个项目中。因为科技类的项目短期内难以获得研究结果,而研究结果的应用也需要时间,所以很多项目投资资金回收周期较长。企业要拓展自身规模,优化科技服务模式,但缺少资金的支持,这就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投资范围广泛的情况下,投资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投资收入与规模比例的变化也会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投融资风险的出現。
2.3 资金使用率不高
负债对国企来说是常有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本身的资金使用率并不高。科技服务企业投融资时,当投资对象的科技成果并未得到充分运用,而自身的还款高峰期到达时,难以通过已有资金有效处理当前的债务问题,只能采取以新还旧的方式,借助新融资来杜绝资金链断裂的危机,这就使得债务利息累加,提高违约风险。另外,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资金的运用。对国有企业而言,内源性融资是轻资产企业融资的首选。企业可依托内部的结算中心或下属财务公司,针对多种融资理财需求进行投融资平台的搭建,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率。然而,很多企业融资时仍然选择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外源性融资渠道。
2.4 风险评估环节有待加强
风险评估是风险防控的基础工作,对实现投融资风险的有效规避积极作用巨大。实际投融资活动中,大多企业并未积极投入到风险评估中,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预测与分析。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关注不到投融资风险;另一方面,是评估体系建设的不足。企业管理者更多关注的是融资金额以及投资回报率,只要能通过投融资为现有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支持,企业管理者就会积极参与其中。但是风险评估环节的缺失,增加了投融资风险的发生率,尽管后期防控到位,也很难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所以,国有企业有必要加强风险评估。
2.5 风险防控预警机制不完善
风险防控预警机制是基于对市场环境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充分考虑,深入分析投融资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其做出防控预警,以避免其影响实际投融资效益。在此过程中,需要国有企业针对不同项目作出相应的风险预警方案。然而,目前有部分企业投融资时并未建立有效的、科学的风险防控预警机制。一些风险防控人员重点关注已经发生的风险,并无过多精力应对可能存在或即将发生的风险,这就对企业投融资效益的提升带来了障碍。还有,一些风险防控人员尽管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予以高度重视,但在风险应对上仍然借助以往经验,而不是根据科学防控标准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这既是风险防控预警机制建设的不完善,也是缺乏风险意识的体现。
3 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和风险防控的措施研究
3.1 优化决策体系,凸显决策科学性
国有企业管理者根据以往决策有效性的分析结果,对现有决策体系做进一步优化。从上到下深化风险意识,结合企业行业特点及服务对象需要,基于对内外经营影响因素的探索,全面挖掘投融资风险,构建科学的决策体系。另外,考虑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拓展企业融资模式,将以银行贷款的单一外源性融资渠道拓展为多元化的渠道,如债权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改善企业资本结构,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另外,积极探索内源性融资的可行性,将外源融资与其进行有效结合,为企业获得充沛资产储备,提高利润留存比率。恒瑞医药实施轻资产运营阶段,采取商业信用融资和内源融资的方式,并非一味依赖外源融资,其融资和股利分配策略更加倾向于留存收益,通过发债和频繁增股来为企业融资,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较为稳定,在这一阶段整体处于资金盈余状态,产品营销情况好,销售净利率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服务企业在借鉴这一经验时,需要充分思考投入项目过多的问题。有时尽管资金盈余,但仍会存在资金短缺风险,长期发展要对此予以重视。而且,科技服务企业也要注重对自身服务模式的有效创新,以提高资金使用率,而不是一味依赖融资战略来达到发展目标。
3.2 强调投资监管,降低布局广泛性
国有企业设立专门的投融资运营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通过强调投资监管,降低整体投资布局的广泛性,提高投资的针对性,营造良好的投融资运营环境。在基于相关经济政策动态调整现有运营战略的条件下,增强资本运营能力,做到风险有效防控,建立健全涵盖具体监管流程、监管责任、项目后评价、投资负面清单等内容的监管制度,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的落实,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另外,结合实际投融资业务开展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融资项目进行监管评价,同时拓展监管主体,让地方相关部门及服务企业参与到自身监管体系建设当中,以获得具有客观性特点的评价结果,保证实际投融资行为合法合规,为投融资科学性、合理性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3.3 打造合作平台,提高资金使用率
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让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成为常态,为加强投融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诸多企业选择构建数字化平台。然而,平台单一性的特点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涵盖业务不广泛、涉及企业较少等。现代投融资平台的建设应当具有广泛性、开放性。实际建设过程中,对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分项目、分特点处理,并将其整合在一体化的数字平台中,让其他参与投融资的企业能够明确了解实际投融资动态。另外,创新使用创新融资模式,可通过借助社会资本的方法,加大项目ppp、融资租赁、企业发展资金以及资产证券化等处理工作效果,从而使用有限资金撬动社会资本[3]。例如,建设联合投融资服务平台,连接多个服务子系统。融资企业向平台投资服务子系统提出融资申请,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接受融资业务与融资的委托,审查企业资质,并结合审查情况于投资服务平台推送客户、提供征信及贷款投资管理信息。自然人投资者发送存款、投资信息,以便于融资企业寻找投资人。
3.4 深化风险评估,强调工作合理性
国有企业出现融资需求时,在实际融资前针对融资过程进行全面化的风险评估,给出几个有效的投资方案,并深入分析不同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保证企业资金链完好的情况下选择风险最低且处于可控范围内的方案。当融资各个环节中的风险得到有效把控,企业的融资行为才会真正有利于企业发展。融资策略的选择,以评估结果为准。融资工作的具体开展中,国有企业也应对融资及时性、融资成本变化及政策要求进行深入考虑,强调工作的合理性从源头掐掉风险。风险评估结果是否具有客观性,建立在企业是否具有完善评估机制的基础上。因此,国有企业也应注重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建立中,对风险类型、风险等级、评估范围、内容及程序等进行有效划分,同时引入风险评估责任制,提高项目主体对风险评估的认识。
3.5 完善防控机制,增强管理有效性
国有企业根据对已有投融资案例及业务项目特征的分析,梳理出投融资风险的主要类型、危害及防控策略,构建集评价、合同管理、组织建设、流程管理、风险防控、危机处理等为一体的多元防控机制,注重对投融资全过程的跟踪,通过综合管理,增强投融资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降低。以客户评价为例,投融资时,构建新客户准入审核制度,强调客户背景、资质的真实性审查,选择符合要求的客户,并结合科技服务类型对客户进行分类,动态追踪其经营情况变化,以此调整实际业务模式。同时,对客户上下游管理进行多手段核查,防止出现空壳企业的业务。以流程管理为例,投资前,深入调查合作方的资信情况,严格审查对方提供的资料;投资过程中,加强各项单据的审查,实时监控资金去向及收支情况,核查具体资金使用数据是否与登记数据的一致性,以保证资金使用率,投资后,整理投资行为发生中产生的多种资料,为后期类似业务的开展提供前期经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中做好风险防控工作,能够有效减少风险对企业整体效益提升的影响,引起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对风险防控的重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对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与风险防控仍然存在问题,具体有决策体系科学性不足、投资筹措布局广泛、资金使用率不高、风险评估环节有待加强、风险防控预警机制不完善等。对此,国有企业有必要立足实际,优化决策体系,充分强调投资监管,打造多元化的合作平台,提高资金使用率,同时深化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预警防控机制,从而减少投融资风险对企业发展的消极影响,使自身企业的带头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张君兰.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24):45-46.
[2] 齐江翼.浅析国有企业融资风险防控[J].商讯,2022(01):135-138.
[3] 王绪波.加强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和风险防控的措施研究[J].财经界,2021(22):41-42.
[4] 张林虎.探讨PPP项目投融资管理及风险防范[J].财经界,2020(23):29-30.
[5] 蔡國振.企业资金融资渠道及融资风险防控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36):35-36.
[6] 卓林全.巡视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及信息化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21(18):4-9.
[7] 赵亚凤.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21(25):190-192.
[8] 张民侠.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分析[J].纳税,2021,15(23):97-98.
[9] 刘桂君.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商讯,2021(23):146-148.
[10] 李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1):145-146.
[11] 许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讯,2021(28):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