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技术与智慧财务管理创新探析
2022-06-16杨涛
杨涛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正瞬息万变,需要不断地提升综合实力才能应对时代不断变化企业经营情况关系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内部经营,然而,目前企业基于数据技术的智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财务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内部综合实力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就针对企业基于数据技术的智慧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如何提升基于数据技术的智慧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全面提升综合性智慧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关键词:数据技术;智慧财务;管理
1 智慧財务概述
智慧财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最大限度提升资金收益,降低经营风险的财务管理模式。智慧财务主要是通过优化财务流程,实现财务工作智能管理,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展财务活动。首先智慧财务环境下企业的业务和财务能够充分的融合,通过建立共享平台提升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其次,通过智慧财务能够实现企业财务分析效果和效率的全面提升。智慧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智慧财务管理视角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需要从粗犷化的管理模式转向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企业积极的开展智慧财务管理视角下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分析是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目前,我国企业尚处于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初级阶段,精细化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管理者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针对化的解决,为智慧财务管理视角下精细化财务管理综合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1]
其中智慧财务时代格力会计处理的过程中财务决策不在是以全数据为基本参考,而是通过数据信息整合样本分析预测内容为基本参考,不仅提升了决策的准确性,最大限度的忽视了哪些对我国企业经营发展不造成影响的因素,尤其是随着图标表达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更加直观的为财务决策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有利的决策支撑;不仅如此,在传统的财务决策中,财务决策以混杂性为主,智慧财务时代财务决策的方案相对精准性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对会计利润等方面的分析和预测,概率系数得到了保证,这对于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十分重要。我国企业在智慧财务时代关注的重点从决策的因果性,变成了决策的相关性,能够针对数据变动及时的发现我国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从而给与决策更好的支撑,这对于提升财务决策的高效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
智慧财务时代真正的实现了财务共享,这些财务共享的内容包括核算共享、报账共享标准、财务共享业财一体化,财务共享和大共享。以格力核算共享为例,进行说明。核算共享主要是建立集中统一的集团财务核算平台,科学合理的规范财务核算流程,贯彻和执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会计政策,规范我国企业基础数据,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并且有可比性。
2 企业基于数据技术的智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全面预算管理与财务分析效果差
企业主要通过全面预算对未来年度经营实施评估与预测,根据预算指标指导基础财务工作的开展,提升财务管理效果。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预算管理范围不够全面,预算方案仅仅涉及主营业务以及财务活动。预算管控范围狭隘妨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另外,在智慧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财务人员不注重财务分析,仅仅根据财务核算结果出具财务报告,没有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开展详细的分析,导致企业无法及时的发现经营中的问题,影响了智慧财务管理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3]
2.2 会计精细化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企业使用的财务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定性预测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预测法是通过针对企业内部经营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根据未来的经济活动需求,确定定量的估计方法。在进行定性预测的过程中,更多的应用了个人的判断以及市场调查的结果。预测法能够针对未来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供有效的数据指导。但是目前企业数据的可参考价值不高。定量分析法是根据企业以前年度的经营情况,应用数学的方法建立可执行的预测模型来预测最终的财务管理结果。企业在应用定量分析法的过程中更多的应用了以前年度数据,数据与未来经营情况脱节。
2.3 缺乏完善的数据技术体系
业财融合环境下,企业智慧财务管理需要实现财务系统的全面完善,企业的财务系统需要与业务系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核算的积极意义。然而,目前企业财务网络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的没有建立统一的业财融合信息系统,信息化核算最终的结果无法满足要求。另外,财务人员主要是应用的财务软件数据核算功能,而对于财务数据的预算没有进行应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财务软件系统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信息化的优势,智慧财务管理的具体意义得不到充分的显示,影响了企业综合性智慧财务管理工作应用效果的全面提升。另外,企业依旧按照传统财务管理理念制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影响了智慧财务管理综合效能的发挥。企业仅仅是按照传统的财务活动制定了对应的制度,但是制度不符合智慧财务管理需求,这对于企业智慧财务管理综合水平的提升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且众所周知,智慧财务时代财务数据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相关的数据信息不能保证其时效性,那么其将会失去自身的价值,因此,智慧财务时代财务有效性问题依然存在。首先,企业在智慧财务时代对数字化技术与会计处理思维模式的融合不够全面,这种情况下,数字化的内容没有被会计处理充分的应用,因此,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根本不能发挥,其次,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智慧财务时代下会计处理的需求,因此,导致财务有效性问题的发生,因此,企业想要将智慧财务时代企业会计处理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还需要注重数字化时效性问题。[4-5]
目前企业财管管理考核主要是针对财务人员的核算水平进行全面的考核,根据核算结果和实际企业运营结果进行比对,要求财务人员必须保证核算精确、全面,这对于更好的提升财务数据准确性,保证财务管理综合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企业开展财务管理考核的过程中,对于财务人员偏重于对于核算综合水平的考核,而对于管理者更偏重于对于财务分析的考核。企业的负责人想要通过提升财务管理综合水平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有效辅助。
3 提升企业基于数据技术的智慧财务管理水平的创新措施
3.1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升财务分析效果
企业开展智慧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扩大全面预算的实施范围,提升预算方案的科学性,这样企业开展智慧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利用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参考指标指导日常工作,财务人员通过预算指标对于业务情况进行更好的监督与管理,这对于提升智慧财务管理综合效能具有积极意义。另外,企业需要加强对于财务分析的重视,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企业运营中的各项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通过企业智慧财务管理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的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财务分析过程中尽量以图表的方式形成报告,方便企业管理者根据财务分析结果开展下一步的经营决策。我国企业在强化智慧财务时代会计处理积极影响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定量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过程中,其应该注重信息资料在某种尺度上进行测量加工的,可以根据相关的准则,对这些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积极的建立财务数据信息模型,通过财务数据信息模型的设立,从而为企业的决策经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定性分析方面是对企业进行质方面的分析,可以根据定性分析的原则,按照我国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的内容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有效结合,从而不断的促进智慧财务时代的优势在企业中得到更好的发挥,提升我国企业整体的风险应对能力,促进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经营发展。
3.2 积极开展财务精细化管理
首先,企业需要实施财务管理方法精细化。第一,智慧财务管理是财务转型,助力企业战略落地的重要途径。第二,财务人员走出财务办公室,走进业务、走进流程、走进数据、走进系统,是智慧财务管理成功的关键。第三,重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赋能财务部门对业务的全过程管控是开展智慧财务管理的制度保障。第三,吸引高素质、善沟通、肯专研的复合型财务人才,人才是开展智慧财务管理的基础。第四,精通政策,把持业务主脉,看准经营环境,拓展市场化售电业务,为企业的经营添砖加瓦。其次,智慧财务管理视角下,企业开展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财务绩效考核的全面化。针对财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关联业务部门的业绩情况,这样财务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更加的关注业务活动,全面提升业务管理的综合效果。而针对业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需要把财务指标融入到绩效考核的范围内,全面提升业务人员对于财务指标的关注度,这样会让企业更好的在智慧财务管理视角下开展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活动,为管理者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数据,实现企业智慧财务管理综合水准的全面提升。例如,针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管理者需要把信用政策标准下放到銷售人员的手中,要求销售人员严格按照既定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开展销售活动,以此来规范销售人员的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作为考核销售人员的一项重要指标,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销售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重视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引发的应收账款回款风险的发生。
我国企业在降低数字化成本的过程中国可以充分的考量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2.1 树立正确的数字化成本意识,构建数字化成本控制环境
对数字化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根据现阶段格力财务数字化的相关业务内容,在组织结构上设立相应的数字化成本管控岗位,与此同时,还需要甄别格力企业数字化成本的辅助内容设立相应的辅助岗位,通过这些辅助岗位的设定,保证我国企业能更好的监督和管控日常的财务数字化基本活动。通过组织结构内容的完善,能够保证财务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夯实我国企业数字化财务管理基础。
3.2.2 强化凭证管控,夯实数字化成本基础
凭证是我国企业数字化财务工作开展的基础,凭证管理更是保证我国企业智慧财务时代企业会计数据信息可靠的核心内容,因此,强化凭证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在智慧财务时代处理会计信息的各项工作和流程中不能忽视凭证的管理。应该强化有价单据和空白单据的保管。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风险;同时,强化对凭证的监督和管控,在这个过程中监督和管控的凭证不仅仅包括财务凭证,还包括与商户签订的一系列凭证,通过对这些凭证的审核,保证与其合作的商户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从而减少会计处理过程中更多负面影响情况发生。
3.2.3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风险是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企业想要真正的降低数字化成本,不能忽视控制成本的相关问题。首先,创新风险管控理念。在我国企业会计处理风险管控的过程中,很多内容没有与会计处理建立有效的联系,还停留在传统的风险控制中,这种风险控制往往是事后控制,缺乏事中、事前控制的配合,因此,在创新风险管控理念的过程中,应该将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内容与会计处理进行融合,结合我国企业基本情况,评估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处理好风险预警、风险控制与会计处理的关系,为降低风险系数做好准备。例如,在事后财务管理过程中构建完善的会计处理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其次,健全会计处理风险控制和会计处理预警体系。通过健全会计处理风险预警机制,从我国企业存在会计处理风险的内容入手,把控会计处理风险节点,制定完善的会计处理风险应急策略,提升企业会计处理风险预防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最后,强化预警保障。我国企业还应该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制定一定的会计处理制度保障风险预警机制的顺利进行,例如,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在企业会计处理过程中建立会计处理预警模型,设定变动范围指标,一旦超过波动范围系统自动提示报警,这对于我国企业长远发展而言十分重要。通过这些手段措施,更好的控制我国企业相关的数字化风险,从而保证降低成本,达到提升会计处理高水平的目标。[6]
3.3 建立一体化的财务体系
在保证财务安全的过程中,首先,我国企业应该针对智慧财务时代会计处理的相关内容在软件和硬件内容方面进行不断的提升,从而减少黑客、病毒等相关内容的内容的进攻和入侵,通过保证数字信息安全,从而更好的维系智慧财务时代会计处理的各项流程和细节内容,为企业的财务工作开展打好基础。与此同时,在保证财务安全的过程中,我国企业还应该通过数字化的会计处理手段,在投资、筹资等方面,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营业利润、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款率等相关的数据信息指标进行财务数据信息管理,从而保证资金安全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畴之内,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这对于促进企业财务安全,提质增效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为了更好的开展企业智慧财务管理工作,企业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目前的财务系统,充分考虑业财融合的管理需求,提升智慧财务管理的时效性。首先,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目前的业务情况把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进行紧密的结合,建立统一的财务业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信息平台中实现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融合,为业财融合环境下,企业的财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企业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于企业经营中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全面的整理和汇总,并形成更加直观的趋势分析图,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决策。通过财务数据分析能够了解企业在运营中的一些不足,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4 结论
本文通过针对企业智慧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的研究分析发现,目前在企业智慧财务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的阻碍了智慧财务管理综合效能的发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拥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针对目前智慧财务管理中的具体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相关问题,以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智慧财务管理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为整个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全面的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才能为企业今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玉德,马智勇.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演进历程与未来展望[J].商业会计,2019(07):7-12.
[2] 王立军.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市场,2020(25):195-196.
[3] 万小野.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探析[J].中国集体經济,2019(34):139-140.
[4] 李秋娣.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2):207.
[5] 陈雪玲,叶晓英.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9(10):54-56.
[6] 姚莹莉,曾婷.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