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问题为导向的物理二轮复习高效课堂探究 肇庆市德庆县孔子学校

2022-06-16戚金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6期
关键词:典型问题二轮复习中学物理

戚金澎

【摘要】二轮复习是高考备考的关键期。通过研究学生的典型问题,真正掌握学情,精准备课是高效复习课的前提。高效的物理二轮复习课堂是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是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活跃的课堂。通过二轮复习,让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化,物理情景形成模型化,让学生科学思维和关键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中学物理;典型问题;二轮复习;高效课堂

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对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学生的物理知识还是比较碎片化,缺乏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点间的联系。二轮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一轮复习的一个巩固,再者是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知识网络化的提高。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二轮复习,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关键期。

一、以学生问题为导向,精准制定二轮小专题

二轮复习不是一轮复习的重复,而是在于精准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哪里存在问题,哪里才需要设计复习专题。专题的设计很重要。脱离学生问题的复习课堂是低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应该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在确立二轮复习专题前,教师应该研究学生在一轮复习上存在的共性的、典型的问题。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学生现在具有的水平,即学生单独练习或考试时能写对的题目;另一种是学生潜在的可以发展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学生的学习上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就要找到“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小专题。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落在最近发展区,挑选学生上课能听懂大部分,但是自己做错了的题目。教学过程就像给学生创造爬升的台阶,太高的高度学生无法跨越。教师要发现问题,然后帮助学生制造学生能够跨越的台阶,鼓励学生迈出脚步,迈上台阶,然后再迈上更高一级的台阶,直到到达新的高度。

教师根据测试的成绩,精准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选择题类型,得分率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的题目是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验题和计算题选择得分率在百分之四十左右的题目较为合适。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需要学生动手计算,需要学生把思考过程形成文字过程。而且,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解决这些问题。

小专题的课时不在于多、知识点不在于广,而是在于精、在于准。以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2-3课时的小专题。专题设计的课时内容太多太广泛,学习的深度反而较浅。针对学生的典型问题,教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学生能深入思考和理解,突破重难点,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复习课堂模式

物理二轮复习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练习,进而自我分析探究,归纳总结等,形成知识的网络。把物理知识和生活情境、现代科技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很多教师一上课就把专题的知识网络抛出来,让学生记忆,或者熟悉知识网。这种课堂模式是不可取的。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课上建立“测试—展示—更正—探究—小结”的课堂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帮助学生把专题知识进行网络化、系统化的加工。教师在课堂上先准备好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行检测。检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并且要求把答案写下来。通过让学生测试,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把学生的问题再次呈现出来。然后,展示学生的作答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的答案,通过投影等手段,把学生的优点缺点都展示在屏幕上。下一步就是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正,也可以找学生当“小老师”,进行批改,发现问题并指出错误的地方。让所有的同学都可以自究,看看自己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接下来是探究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错误的归因。探究错误的内在原因,是作答不规范,还是知识不扎实,或者是知识运用不熟练,还可能是审题能力、计算能力不过关。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对课堂活动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避免犯这类型错误,在后段该如何复习。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小专题把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来,寻找概念间的相互点,总结物理规律的相同点,找到内在的联系。这时候的学生已经通过测试、分析、更正、探究等活动,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已经有一个过程,通过变式与拓展,把相同或者相似的物理情景进行分类,以知识点出发,画出知识网,把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做到从点到面,上升到整体的把握。

三、注重物理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课堂就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典型问题,巩固学生知识点,使学生熟练运用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与探究,形成科学思维,进一步发展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阅读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没有好的阅读能力,学生经常审题不清,或漏掉关键条件,或没按要求作答。通过阅读,提取题目的关键文字和有效信息,明确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条件,挖掘隐含信息和排除干扰信息,才可以解决物理问题。数理结合能力包含了理性的推理、分析、归纳问题,得出结论。提高了数理结合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更好解決问题。

固化物理模型的建模是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物理模型不等同于题型,物理模型是通过情景化的物理问题,把物理知识抽离出来,转化为非情景化的物理问题。这个过程要求学生理解物理情景,通过变式训练,找到情景中物理知识的共通点与不同点,通过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把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剥离出来,转变为深层次的物理知识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各种物理情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共性,增强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注重归纳和演绎能力,分析物理情景背后的物理问题,思考问题的深层次联系,然后通过数学能力,建立数理模型。

参考文献:

[1]褚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效二轮物理复习[J].物理通报,2019(7):55-58.

[2]董友军,郭庆珠,朱建平.提升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效率的五个基点[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9(9):43-45.

猜你喜欢

典型问题二轮复习中学物理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归纳“典型问题”着力教学改进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二轮生物复习探究
概念图教学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高三生物课程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二轮复习中的运用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