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的学问》教学案例
2022-06-16夏莹
夏莹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辨识商品包装上的有效信息,学会购物的基本常识和技巧。
(2)认识养成良好购物习惯的重要意义,学做文明消费者。
(3)树立一定的维权意识,学习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商品包装获取信息,学习并掌握购物的基本常识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消费者应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准备食品包装袋;课前准备衣服、文具、药品、家具等的说明书信息;查找关于消费者保护方面的资料,做购物调查。
五、教学过程
1. 观察与探究
(1)班级开联欢会,雯雯要买零食、小奖品和装饰教室的饰品。现在遇到了小麻烦,你能帮帮她吗?
出示图片:两种零食,该买哪一种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引导学生通过商品包装选择合适的商品。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食品包装袋,学习包装袋上的学问。(小组学习:食品包装袋上都有哪些信息呢?)
(3)学生汇报: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品配料和食用方法、生产厂家和联系方式等来选择合适的食品。
(4)除了食品包装袋上有这些信息,衣服、文具、药品、家具上面是否都有这些信息呢?(学生汇报)
(5)看图片辨别“三无产品”,说说“三无产品”的危害。
(6)学习“购物秘籍”。
小包装,大用途,购买之前仔细读。
各种信息不疏忽,商品绝不要“三无”。
2. 思考与讨论
(1)四年级(2)班的学生在采购联欢会所用物品的时候遇到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你遇到过吗?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思考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问题。
(出示不文明购物的图片)
(2)反思自我:你是否有类似的行为?
(3)小組讨论交流。
(4)观看视频。(播放视频《不文明曝光》)
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5)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给商家带来了很多困扰。想一想:这些警示都表达了商家怎样的烦恼与诉求?
(6)小组讨论:作为一名文明的顾客,我们应该怎么做?
(7)小结: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这既是必要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购物讲文明,从我做起。
3.辨析与表演
(1)采购终于结束了,雯雯看上去有点不开心。她遇到了什么事情呢?
(出示教材中的案例)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
(2)你想给雯雯提出哪些建议呢?比一比,谁的建议最有效。
(3)小组讨论后,用情景剧的形式展现。
(4)学生展示课前填写的“购物调查表”,交流并分享购物时遇到的问题。
(5)仔细观看视顿《消费者合法权益应该如何维护》,说说我们可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6)小结:在购物过程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一定要有维权意识,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感受与分享
(1)学习“知识窗”。
(2)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她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会组织。
(4)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12315。(板书:树立维权意识)
(5)雯雯把这次购物的心得写下来,我们一起读读。
购物是门大学问,几个要点该记牢。
合格商品才能买,看清包装很重要。
商家要选信誉好,消费别忘留发票。
购物言行须文明,注意尊重和礼貌。
学会协商与投诉,维权意识不能少。
(6)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应当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 作业与实践
(1)按照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完成一次购物体验,并跟家人分享你的感受。
(2)绘制一张“维权流程图”送给你的好朋友,并向他宣传维权知识。
板书:
买东西的学问
看包装 要发票 会网购
文明购物
树立维权意识
【本文系广东省财经素养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小学生财经素养教育主题活动设计研究”(立项编号:GDJY-2019-G-5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