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胃肠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15侯福涛王楠
侯福涛,王楠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 长沙)
一 引言
现阶段,医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重视对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特别是在外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提高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所必备的素质。但是,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医疗发展的进程。在此背景之下,案例分析法( case based learning,CBL)应运而生,成为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任课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本学科的临床事例,制定出适合胃肠外科教学的案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医疗理论知识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必要对其取得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外科学临床见习课是医学生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 因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见习效果差等缺点,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来源于临床实际,既把抽象的医学理论融于生动典型的案例之中,能够保持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当前,微信作为最方便、快捷、有效的交流平台已被广大高校学生所接受和应用。近年来,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逐渐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要求。为了探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我们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胃肠外科学教学,并与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 案例教学法概念及实际应用
(一) 案例教学法概念分析
十九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相应的对医疗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面对医学教育中学生们普遍存在的临床操作能力差、医疗知识运用不熟练的问题,由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率先探索出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将现实生活中与理论知识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简化,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案例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到了二十世纪中叶,案例分析法被首次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教学中,任课教师以临床案例为基础,塑造出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医疗知识的教学内容。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这一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的能力,并且能够锻炼学生判断、分析实际病例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现代医疗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培养医学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某某学校的胃肠外科教学中案例分析法开始被引入到实际教学中。
(二) 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1.临床病例选取和案例设计:在案例分析法的实际操作中,首先要进行临床病例的挑选,在挑选病例时要结合教学规划和所要讲解的理论知识,以胃肠外科教学为例,在病例选取时,要选择诸如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肠梗阻以及急性胰腺炎等常见的胃肠疾病。在病例选取后,要对病例的成因、主要症状、治疗方案等问题进行详尽分析,进而展开案例设计。在案例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服务于实际教学需要为根本宗旨,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面临的难点和疑问,帮助学生能够对病情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且,在备课阶段组织好介绍案例的语言,一定要重视语言简洁、凝练,避免因为语言繁琐而导致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2.课前准备阶段:与其他学科不同,医疗学科是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的学科门类,对任课教师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首先,任课教师要对医学理论知识有充足的储备,其次,还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一定临床操作能力和经验,这种能力掌握并不意味着任课教师去医院参加实际医务工作,而是通过实验和相关培训的方式提升自己在临床操作上的能力,还要对最新的医疗技术革新有充分的把握。此外,由于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很多任课教师都缺乏相关教学经验,因此,任课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充分、详细地了解,保证课堂的整体基调能控制掌控范围内,并对课堂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提前演练,避免因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耽误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推进。最后,任课教师要注意对自身言谈举止的控制,尤其是使用更加丰富且富有感情的语言,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3.案例的应用方法
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在设计案例时要在对案例本身及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使用设置疑问的方式,围绕案例安排一些故事情节,或者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其进行点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所启发。
在案例的实际运用中,可以依靠以下四种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包括:第一、直观展示法,将临床病例中所使用的检查设备、治疗仪器和操作工具等以图片、PPT 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例如在治疗消化道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等病例时,可以考虑将临床检查时的化验结果和疮口的照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问题导入法,这一方法是在案例设计出来之后,由任课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与案例相关的问题,以问题的方式引出课堂上所要讲述的知识,达到提高教学的娱乐性,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第三、分析归纳法,这一方法是指在向学生讲解案例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其对案例进行归纳分析,也借此考查学生是否对案例有深入的了解。第四、案例鉴别法,在对案例进行详尽的讲解后,任课教师可以挑选其他与该案例类似或者与该病例症状相同的其他案例进行比较性分析,培养学生能够对相似病症进行辨别的能力。
在课堂案例演示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还可以选择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例如,有学生抽签决定由谁来扮演医生、病人、护士,并利用道具来充当医疗仪器,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整个诊断、确诊等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由学生自己说出病情的起因及治疗方法,提高学生对病情的掌握程度。相较于其他知识门类,医学知识由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能够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要想对课堂上讲授的病例有充分的了解,必须在课下进行复习。同时,任课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下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做准备。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次关于案例教学法在胃肠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某某学校某某专业20~22 周岁的学生共计72 人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教学组(A 组)和对照组(B 组)两个组别(划分方法为:由任课教师制成72 个纸片,将其中36张纸片标注上数字1,另外36 张纸片标注上数字2,放入从外面看不到的不透明纸箱中,由学生依次进行不放回抽取,根据抽取结果,抽到数字1 的被归入到A 组,抽到数字2 的被归入到B 组),最后,根据分组结果,A 组和B 组各有32 名学生,并且在根据对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和最近的一次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情况差异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两组结果可以进行比较。
(二) 研究过程采取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研究之前,分别对A、B 两组的学生以试卷的形式进行医学知识测验,试卷内容及评分教师相同,并且在研究进行过程中,A、B 两组的任课教师、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时长均保持一致,整个研究过程持续三个月。
A 组: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具体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课前准备阶段:任课教师在授课之前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地备课,根据内容需要选取适当的临床病例(通常以常见病例为主),并获取患者的检测报告、诊断书以及病情图片等(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对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结合理论知识和这些素材制作PPT。在课前,任课教师要对PPT 的内容进行详尽的掌握,并凭借自己的知识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如以案例为基础提出与所讲病例症状相似的病例进行讲解。2. 课堂讲解阶段: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前准备对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案例的印象,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对病情的起因、症状和治疗方式进行复述。3. 课后复习阶段:在课后,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小组QQ 群、微信群等方式发布课后作业,以此督促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并且任课教师根据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安排后续的教学内容。
B 组:在教学过程中,再用传统的采取传统的医疗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教学过程为,任课教师在教学课程开始之前进行备课,对与胃肠外科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在课上先由任课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再确认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医学知识后,任课教师对病情的问诊方式和问诊原则进行演示,之后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病例的治疗方式。
(三) 研究结果评价机制
教学成果考核:在参与研究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对A、B 两组共计72 名学生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相同,分别包括以理论知识考查为主的试卷考试和以临床诊断为主的实践考试两部分。成绩的计算方式为百分制,成绩大于90 分时,记为“优秀”;成绩介于80 分到89 分时,记为“良好”;成绩介于70 分到79 分时,记为“及格”;成绩小于70 分时。记为“不及格”。并根据考试结果对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
教学满意度调查:在教学课程结束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进行调研,依据教学方式、教学时长、教学创新度、师生互动情况等,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并根据最后的结果比较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
(四) 统计方法
关于本次研究的测算数据,全部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当P<0.05 时代表两组之间的差异能够有进行比较的意义。
四 结果
(一) 对实验教学组和对照组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
表1和表2 分别表示A、B 两组学生最近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和教学结束后的成绩对比。由表1和表2 测算数据可知,在进行研究前A、B 两组学生最近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不具备对比意义(P>0.05),教学结束后考试成绩具有对比意义(P<0.05),其中可以看出A 组(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B 组(对照组)。
表1 A、B 两组学生最近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对比
表2 A、B 两组学生最近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对比
(二) 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如表3 所示,A 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B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
表3 A、B 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对比
五 讨论
在医疗学科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对医疗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通常是采取以课本核心知识点为基础,通过对知识体系的核心和难点的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医学常识。但是,这一过程忽视了对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全方位培养能够迅速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师生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制,使学生的疑问难以在课堂上解决。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构建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交流机制的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案例分析法教学模式中对案例的选取,是结合课堂上所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病例来进行分析设计的,能够将理论知识以更直观的图片和PPT 等来呈现给学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和医疗知识的记忆程度。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力,医疗学科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门类,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特点,案例教学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以各种形式加深学生对整个医疗诊断过程的了解,还鼓励学生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病情诊断思维和治疗方案的提出。同时,案例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还增加了更多的实践操作方面的课程体验,能够锻炼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就现阶段来说,案例教学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教师对该教学方式理解不清,难以很好地运用案例分析法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会导致课程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此,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 把握好运用时机
虽说案例分析法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无论是对任课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必须具备必需的医疗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引入也是围绕着理论教学内容开展的。从这一点来看,只有对医疗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掌握,案例分析才能发挥其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常见的胃肠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诊断方式和医疗方式等进行详尽介绍。
(二) 课前做好备课工作
无论是传统教学方式还是案例分析教学方式,任课教师都需要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对上课所讲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以便能够解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避免因此延误课程推进情况。同时,在制作课件时,任课教师应全面收集病例相关的症状照片、化验报告、医生开具的诊断说明以及治疗方案等,让学生充分了解病例诊断和治疗的整个过程,并加深学生对病例的印象。
(三) 调整好教学节奏
由于案例教学方式是一种题材新颖,在课堂上重视展现学生个性和独特思维的教学方式,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重视对教学节奏的掌控,调整好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顺序和时间安排。具体来说,首先,由任课教师引出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医疗知识和相关病例,接着让学生踊跃提问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其次,任课教师按照课件内容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向同学展示事先准备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最后,询问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何疑问,并把该问题抛给学生一起讨论,当没有学生提问的时候,为了避免冷场,任课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可能出现的问题点靠近,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程度。
总体来说,案例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先进、合理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胃肠外科教学这一重视实践的教学课程中,能够取得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学习的热情,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这一教学方式也收获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