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特种塑性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案例建设

2022-06-15胡建良蔡星周李群朱玲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3期
关键词:家国案例知识点

胡建良,蔡星周,李群,朱玲

(燕山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一 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专业内的所有课程都可以从课程知识点中凝练延伸出思政元素,并进化为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融入精神指引[2]。课程思政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强化中国伟大复兴梦想追求,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种塑件加工技术》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第六学期开展的专业限选课,总学时24 学时。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课程项目、实验及作业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挤压、辊锻、楔横轧、粉末金属锻造及高能率特种塑性加工技术的原理、现状、前沿及发展趋势,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工艺的制定;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本文从《特种塑性加工技术》课程知识点出发,通过专题嵌入、隐性渗透、辨析讨论和案例穿插等方法,建立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学习,努力引领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 课程思政案例建设目标

现阶段的部分高校学生奉行多元化的道德价值观,是非观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因此,从课程知识点挖掘出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作为《特种塑性加工技术》课程的目标。从本课程知识点延伸出思政元素,将家国情怀、创新思想、工匠精神等融入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专业知识的内涵及外延,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3-4]。

三 课程思政案例建设方法

从“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入手,对《特种塑性加工技术》课程知识点、思政教学内容、思政内涵和思政案例建设方法进行了详细设计。主要采用案例穿插、专题嵌入、隐形渗透以及辨析讨论等方式,从课程知识点挖掘出的一部分思政元素,包括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养成、马克思辩证主义、卡脖子技术、工匠精神等,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案例建设方法表

(一) 专题嵌入

专题嵌入法要求嵌入的思政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关联性和一致性才能实现无缝对接。例如,在介绍辗环工艺这一课程知识点时,通过专题嵌入的方式,介绍世界上最大的辗环,山东伊莱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依依院士团队联合攻关的世界上最大的辗环(直径为16m,重量为126t),打破了原世界最大锻环直径10m 的纪录。目前这种直径10m 以内级别的大型辗环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已经得到了应用。而随着运载能力的提高,长征九号运输火箭也应时而生,他的机身直径达到了10m 以上。如图1 所示。通过专题嵌入的形式,从课程知识点延伸出思政元素,努力引领他们养成家国情怀,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的无痕植入。

图1 世界上最大的辗环

(二) 隐性渗透

隐性渗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课程知识相关的育人资源有意识地感化学生,使学生不知不觉接受思政教育,从而调整自己的思想。隐性渗透式的思政教育具备持久性,虽然思政教学效果不能立马体现,但是一旦奏效,就会长期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例如,介绍挤出成型时,将带内锥挤出冲头的创新设计等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的创新思想产生长远影响。

(三) 辨析讨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5-6]。在辩证法中,矛盾的双方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7]。在等通道转角挤压知识点的讲解中,将等通道转角挤压和人生弯道的形象统一化,以“人需不需要走弯道”为主题,开展辨析讨论,挖掘马克思辩证主义思政元素。在辨析讨论中,学生们明白了人生总有歧途和坎坷,有正就有负,有得就有失,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待人生中的挫折。

图2 课程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形象统一化

(四) 案例穿插

案例穿插法其实是一种映射教学,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对课程内容能更加深度地理解,在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例如,针对液态模锻课程知识点,通过案例穿插,介绍真空注压锻造在人造太阳“防火墙”制造中的应用。目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即人造太阳项目已经取得了众多技术突破。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就是托克马克装置—环流器。环流器是一个环形的真空磁场室,在通电的时候换流器内部产生强大的螺旋型磁场,能将内部等离子体加热到上亿度高温,从而为核聚变提供有利条件。目前在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聚变研究所,中国环流器二号M 装置正在进行安装。它将来的反应温度能够达到1 亿5 千万度,是太阳温度的7 倍。环流器每平米承受4.7 兆瓦的高能热量,可以片刻间将钢铁融化。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采用不锈钢、铜合金与金属铍的真空注压锻造,筑起一道“防火墙”。这种以案例穿插方式介绍国家在世界顶级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独创性成果,无形中增强了同学们的家国情怀。

四 课程思政案例建设误区分析

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进行隐性结合是课程思政案例建设的关键所在,案例建设的载体应该是相关课程的具体内容。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8-10]。

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也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正确:机械地把立德理解为道德灌输,把思政课程的理论教育案例照搬过来,以为这就是课程思政教学;二是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不合适:在单一课程内容中,建设过多的课程思政案例,非但不能传递思政内涵,反而引起学生反感;三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彻底:主观认为学科知识是客观的、中立的,与国别无关,与价值无关,将国外的一些案例引入到课程思政教学中,捧吹国外价值观,而没有升华至我们自己的价值取向。

五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图3 可以发现,85.71%的学生认为教学过程中穿插的课外知识与课程内容衔接良好。85.71%的学生认为教学过程中穿插的课外知识对拓宽学生自己的知识面有较强的作用。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过程中穿插的课外知识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有较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图3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调查

六 结语

本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特种塑性加工技术》为例,对课程思政案例建设的专题嵌入、隐性渗透、辨析讨论和案例穿插等方法,进行了详细设计,从课程知识点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政治认同、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融入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材料成型技术的内涵及外延,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家国案例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家国两相依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