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2022-06-15李光旻王潇张海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3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共生办学

李光旻,王潇,张海★

(1. 天津城建大学 国际工程学院,天津;2. 天津城建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天津)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建设,特别是如何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一个紧要的问题。

二 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共生”理论最早用于描述藻类与真菌之间的相互关系。该理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适用于各个领域,表明系统之间各个元素相互作用及统一的相互关系。一个共生体系主要包含共生关系、共生单元和共生环境,三者互相依存,相互作用[1]。近期研究表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包含合作办学内部质量保障,外部质量保障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三个组成部分,根据共生理论,可以作为三个共生单元。共生单元通过耦合互动,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2]。内部质量保障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的根基,它重点关注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及整体的学习过程;外部质量保障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及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两者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进行沟通和相互作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关注过程管理,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以结果为导向。同时根据外部质量保障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优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供支持。可以通过三个共生单元之间持续作用与耦合的相互关系,有效提升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能力。

三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条例要求,中外合作办学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是评估中外合作办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然而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等方面还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 对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只是关注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四个三分之一”的基本要求,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只是引进外方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比如教师、教材、课程等显性资源,在门数及课时数上达到总体要求的1/3 即可,而忽视了对合作外方高校优质的教学隐性资源比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吸收和采纳。这就带来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监控,课程安排没有系统性,严重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及可持续发展[3]。

(二)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健全

中外合作办学在教学管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上均与非合作办学高校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照搬普通高等学校的质量监控体系并不适用于中外合作办学。另外,在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和外方合作高校的沟通问题。双方在办学伊始的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双方不断的沟通、协调、对接,求同存异,找到双方的共同点,最终形成一套双方都高度认可的较为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4]。

四 构建共生系统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通过引进波兰两所大学优质的质量保障体系,并结合我校相关情况,可以建立国际工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内部及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教学监控与评估中心,具体架构见下图。

图1 国际工程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结构图

(一)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5],是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6]。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因此对高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折射到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之中,就需要更加关注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关注,随时注意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2015 年6 月博洛尼亚进程成员国及其他各界代表一致通过了《埃里温公报》,在其中明确了学生在高等教育办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同时该公报也提出了高等教育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7]。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具体构建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相关部分进行优化和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1.教学内容监控体系

(1)师资要求及标准

中外合作办学引进的外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华友好,知华、爱华,遵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且具有教学创新能力以及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不仅能完成理论教学,同时还可以指导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把握教学进程,同时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通过课程讲解并结合中、外方行业实际情况,能够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指导,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

(2)教学要求及标准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要求应该结合中外方合作高校各自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并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为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应构建充分反映双方特色的体系和框架,同时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环境。加强授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可以自发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经验,提高学生在中外合作办学课堂上的参与度与思维度,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教育教学培养目标,使学生可以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3)教材要求及标准

教材引进与课程体系的引进是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核心环节,是影响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需要组建教材审查及评审委员会,实行国外教材“多级审查”制度,严把国外教材质量关,组织专家学者对国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教材进行筛选及评估。系统化的引进国外课程体系,建立中外合作办学外方引进教材管理系统。具体引进教材的标准如下:

① 精选原则

外方引进教材要坚持精选原则,保证引进教材的权威性。要组织专门的教授专家团队对国外引进教材进行筛选、评估,并筛选出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教材。国内教材应优先选用国家、省部级各类规划优秀教材,教材内容应具有权威性及前瞻性,确保学院优秀教材使用率。 教材选择要注重“新”,即优先选用近五年出版的教材。

② 体系原则

教材引进过程中应注重系统性,配套引进教学辅助材料作为教学配套体系。任课教师可建议选用与课程相关的参考教材和专业书籍,鼓励学生拓展专业知识面。

③ 适应原则

在引进国外高水平教材的过程中需考虑外方教材与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要在保持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寻找突破口及创新点。

2.教学过程监控体系

教学过程工作监控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进而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建设。

(1)加强教学工作管理

应将教学工作放在中外合作办学优先考虑的位置,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建立自主教学管理制度,设立专门教学管理部门,严格要求,定期评价与反馈。构建起一套涉及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运行与管理的信息库。持续推进教学管理系统及网站的建设,建立起包括成绩录入、中外学分体系比较、学习评价与反馈等功能的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调整管理等教学管理子系统。

(2)加强教学课程管理

引进外方合作院校最具代表性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与外方教学相关部门及教师的沟通,努力构建统一的教学课程管理体系。引进波方两所高校优质课程资源,进一步体现课程体系的国际化特色。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成果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3)完善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估体系

应建立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估体系。对国外优质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学习研究,并结合中方的相关教学体系及资源,将两者有效的融合。定期对培养方案运行、课程进展、教育教学设施等教学总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与审查,并将相关评估成果汇集成文字资料,上报中外合作行政及教学管理部门。

3.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效果评价应有原有的从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逐渐转变为以学生学习结果为评价主体目标,确定明确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指标体系评价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达成[7]。可以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评价管理机制,成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领导及实施工作,由院领导、院级教学督导和外聘专家共同组成评价专家组,对学院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基于具体评价。评价以学期为周期开展,评价范围为当学期承担课程主讲任务的任课教师。鼓励并要求学生参与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过程中,通过设计问卷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吸收效果,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将该结果定期反馈至授课教师处,有效改善课堂教学,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院内资深教授的重要作用,提倡“教授治学,教授治校”,不断加强他们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管理决策作用。

(二)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对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进行评估,其以高校学生的学习目标及学习结果为主要评价标准。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都已经参与了各类质量评估和认证活动,比如教育部组织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科各类专业评估及认证等,在评估过程中都加入了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举措。尤其是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将学生综合能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通过满意度等调研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学习收获作为中外合作办学外部质量评价的主要证据。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如下:

1.外部质量管理体系

改变传统教育中“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的教学观点,拓宽教学考核渠道,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教学体验与教学感受,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实行考核多元化,增加课堂研讨、交流、互动、课下作业等环节在考核体系中的比例,增加考察学生自身能力提升的指标化考核。通过“管理质量知识”以及“质量知识管理”的相互作用及相互耦合,有效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8]。

2.外部质量评估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外部质量评估主要包括高校自我评价、专家现场考察、专家组形成评价报告三个部分。其中专家组形成的教学质量评估报告应该依托被评估高校的具体办学情况为基础,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对高校后续办学提出质量持续改进的指导性意见[7]。参与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及中外合作办学认证,主要包括对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效能、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学生录取、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评估。

(三)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教育评价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师从教具有导向作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连接内部质量保障与外部质量保障,是两个共生单元体系连通的媒介。通过完善自我检查、自我反馈及自我调控的常态监控机制,形成“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可以有效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具体举措如下:

1.制定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监督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文件、指标和方案,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督与评价运行的体制机制。

2. 组织落实课程评价和教学检查等监督工作,对教风、学风进行检查,做好分析、总结,编制和发布相关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跟踪落实进展,实现持续改进。

3.加强督导与评估组织队伍建设,组织督导专家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加强评估、监督信息化建设。

另外,中外合作办学须积极国家相关部门的教学质量评估、认证以及相关专业评估。参与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主要包括对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效能、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学生录取、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评估。中外合作办学还须参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作为认证主体的中外合作办学认证。按照政府有关法规和行业标准,通过校外同行专家评审,对国际工程学院进行质量认可和证明。积极参与国家工程教育相关专业认证,努力参与《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教育质量评估。通过参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质量评估、认证以及相关专业评估,可以有效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国内外知名度,为加强教育国际化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9]。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完备的中外合作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中外合作办学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本文将“共生理论”应用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上,详细讨论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三个共生单元的各自特点及相互联系。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是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关注学生自身成长,主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监控体系的建立,加强对学生培养质量的保障。中外合作办学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学习收获,对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进行评价,是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果与反馈。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连接内部质量保障与外部质量保障,是两个共生单元体系连通的媒介。三个“共生单元”通过相互作用,耦合,共同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共生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