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746名高校大学生的实证分析

2022-06-15程子良翁添富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诈骗意识

程子良 翁添富

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746名高校大学生的实证分析

程子良 翁添富

[台州学院]

文章采用实证调查研究方法,对部分高校746名大学生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了目前的状况。结果表明:近年来,高校非常重视电信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大、教育范围广,大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知程度得到有效提升,但依然存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防范意识不足、维权意识薄弱、宣传重点和教育形式落后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分别从转变宣传教育形式、拓展安全教育内容与载体、创新安全教育方法、构建“家-校-警”联合教育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一、引言

所谓“电信网络诈骗”,一般是指基于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通讯手段,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亦称“通讯网络诈骗”。[1]在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阅历不足、生活经验欠缺等更是成为了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案件中高校大学生约占20%,这不仅侵害了大学生的经济利益、损害了身心健康,更严重影响了校园乃至社会的安全稳定。[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他强调“对于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的言行要坚决管控”。[3,4]于高校而言,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校园安全,学生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愈演愈烈,各大高校积极开展防范措施,通过案例分析、理论宣传、发放宣传册等形式,亦或纳入通识课程等方式,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对大学生进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安全宣传教育。同时,学术界对该类事件也纷纷进行研究,基于时代背景分析诈骗案件的类型、特征、成因,并提出解决途径、防范措施、机制机理等。[5,6,7]鉴于此,文章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实证性调查研究方法,着重分析高校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情况下,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并针对当前的新问题提出对策与措施,为增强大学生的电信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防骗识骗能力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6份,回收率为93.25%,被调查对象中,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占13.67%,理工科专业学生占47.99%,其他学科学生占38.34%,具体的样本分布如图1和表1所示。

图1 样本分布省份

表1 样本分布情况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新时代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现状的调查问卷”,自编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被试的基本信息,共9道试题,包括所在大学、所属专业、性别、年级、生源地及家庭基本情况等;第二部分由18道试题组成,主要调查被试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知体系、对待电信网络诈骗的态度意识和面临电信网络诈骗的行为选择,要求被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Excel等工具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知程度得到有效提升,但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经过系统的宣传教育后,在校大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知程度得到有效提升,对当下常见的诈骗手段较为熟悉。被问到“你知道哪些电信网络诈骗方式?”时,如表2所示,有 71.8% 的同学选择了“发布虚假中奖信息”,占被试总人数的比例最高;紧随其后的是“购物退款诈骗”选项,占比70.24%,这也充分说明了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的心理弱点和现实需求,投其所好;“冒充亲友诈骗”(66.35%)、“冒充领导、老师诈骗”(64.34%)、“冒充公检法诈骗”(54.83%)这三种诈骗方式占被试总人数的比例均在50%以上,这一数据明显优于董地[8]于2018年所做的调查;此外,有47.45%的学生选择了“网络招聘被骗”,37.13%的选择“机票退改签诈骗”,以及31.64%的填写了其他了解到或遇到过的新型诈骗方式,如“钓鱼网站诈骗”“虚拟游戏装备诈骗”“积分兑换诈骗”等,表明了随着电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诈骗形式更新速度快,且呈多样化发展。

表2 大学生最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尽管大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知有所改善,但“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学习”也是他们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之一,当被问到“你是否会刻意去了解电信诈骗案件及相关知识”时,有32.14%的学生表示并不会主动了解。在访谈中可知,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防诈意识较为自信,给出的解释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这些有什么用”“学习这些还不如多看专业知识”等。一方面,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就不会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实用主义”深深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加关注于物质利益和短期回报而忽略精神世界的充实与提升,这也是需要时刻关注的。

在数据整理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被试的政治面貌为自变量,分析能够主动学习的学生数量,发现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预备党员)的学生中有89.29%的被试会积极主动学习,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的学生中有82.54%的被试会主动学习,而政治面貌为群众的只有78.31%,说明党员学生相比普通学生具有较好的思想意识,这也为后续对策建议提供参考。

(二)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层出不穷,但维权意识相对薄弱

虽然高校对学生的防诈教育非常重视,但学生被骗率依然居高不下。在调查中发现,如图2所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的学生高达 46.75 %,且主要集中在刷单、网上兼职等,这与公安部网站最新公开的让学生最容易中招的几种诈骗类型一致。[9]进一步研究发现,有过经济损失的学生占18.36%,其中被骗500元以内的学生占9.81%,500-2000元的学生占3.61%,2000-5000元的学生占2.96%,5000元以上的学生占1.98%,充分说明学生已成为“全民反诈”新格局中不可忽视的“角落”。

图2 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情况

“在发现自己被骗后,你会怎么办?”,如图3所示,有58.01%的学生选择第一时间报警,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第一时间报警的比例逐渐升高,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依次为62.33%、67.27%、75.00%、90.91%;32.71%的学生会及时寻求身边的亲友帮助,其中20.24%的学生选择寻求父母帮助,6.58%的学生找老师帮助,5.89%的学生寻求好友帮助,而选择“忍气吞声,当做什么事也没发生”的学生竟有9.28%,究其原因主要是“没面子怕丢人”“花钱买教训”“破钱消灾”等,这也从侧面说明学生维权意识的薄弱性。

图3 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的行为选择

同时,以生源地和与父母的关系为自变量,对被骗后的行为选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生源地为城镇的学生在发现被骗后选择第一时间报警的比例(67.80%)高于生源地为农村学生(64.48%),后者更愿意选择及时告知长辈、老师和朋友(其比例为34.85%,城镇生源学生为29.17%);另外,与父母关系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的行为选择产生了影响,与父母关系融洽的学生往往更懂得维权,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与父母关系一般或者不好的学生更容易选择用自我的方式解决问题,具体详见表3。

注:很好,表示与父母无话不谈;一般,表示与父母会偶尔交流;不好,表示遇到事情不会跟父母交流

(三)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信息接收渠道多样,但防范意识有待加强

大学生获取电信诈骗相关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图,其中公安机关的宣传教育、学校的安全宣传教育和新闻媒体、网络的报道与宣传是最为常见的大学生获取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的来源,分别占据87.27%、83.65%和80.03%,这也是最常见的大学生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的途径;运营商的电话和短信提醒,以及个人或身边他人的经历也是大学生认识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来源,均超过50%。这也说明学校和社会从多维度、多角度、多途径的开展宣传,其目的即使处于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即便如此,大学生对待电信网络诈骗的态度不够重视,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如图所示,在被问到“你认为目前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如何?”时,有20.11%的学生认为这仅仅是个别现象,1.74%的学生认为他人受骗我不关心,也与我无关,说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形势。在被问到个人的防范意识时,仅有35.92% 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了基本的防范意识,认为自己处于较低水平或没有防范意识的学生占16.76%;被问到“如果你接到了来自亲友向你寻求帮助的电话,你会怎么办?”时,竟然有高达8.04%的学生选择毫无犹豫的相信并进行帮助,由此更是可以预见大学生对于电信诈骗预防意识和打防对策尚是欠缺思考的。

图5 对待大学生被电信网络诈骗的态度

(四)高校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力度大,但宣传重点和教育形式需要转变

高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阵地,自然也要担负起学生的防诈教育。在调查学校进行过哪些方面的防诈教育时,结果如图6显示,91.96% (686)的大学生都接受过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法和典型案例的教育,82.17% (613)的大学生了解过电信网络诈骗的社会危害,而接受过“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技术”和“遇到电信网络诈骗后的应对方法”相关方面教育的学生占比分别是78.67%(587)和73.32%(547)。以上数据均超过70%,充分说明高校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视程度,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

图6 大学生接受过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为何高校对防诈教育力度大,但大学生被骗事件依然屡见不鲜,诈骗金额居高不下?进一步对高校防诈宣传教育的重点与教育形式做调查,在问及“你认为学校关于防诈宣传教育的重点应该是?”,数据如图7显示:89.68%(669)的学生认为学校宣传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进行相关案例讲述从而提高学生警惕,83.24%(621)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着重教授识别骗局的方法,75.74%(565)的学生认为学校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与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还有71.45%(533)的学生认为学校不仅要做好预防诈骗的教育,也要对被骗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慰藉。可见,一方面学生对学校的防诈教育是认可的,另一方面学生对防诈宣传的教育也有自己的需求与想法。

图 1 大学生对学校防诈宣传的态度

为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更好地服务学生,又对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宣传教育方式进行调查,在问到“你最希望学校以何种形式开展防诈宣传教育?”,如图8大学生最喜欢将防诈安全教育与相关活动相结合(89.25%),其次是相关主题班会(73.24%)和观看相关案例视频(69.30%),学生最不希望有的教育形式是发放宣传单(17.63%),另外相关安全知识竞赛(21.37%)和专题讲座(38.91%)也是不太受欢迎的教育方式。由此可见,依靠单方面的“输入式”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融入式”教育势在必行;同时,高校应该及时更新宣传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现状,从而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图8 大学生对学校防诈宣传的方式选择

四、 研究对策与思考

(一)以融入课程建设为抓手,丰富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结构

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在校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强,认知上虽然有较大提升,但存在认知单一、缺乏系统性等缺点,高校在进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教育上亦显得简单、随意,没有相应激励机制。现如今,“00后”学生是高校校园里的主体,个性化特征明显、功利性色彩较浓、目标性功能明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课程的建设是重点,高校应该将防范电信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规定相应学分,充实完善教育内容,增加心理辅导、法律法规、受骗维权等相关内容进行重点教授,同时开设实践体验课程,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设置实践课程,形成“理论+实践”模式,丰富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体系结构,增强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以拓展教育载体为导向,增强大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

除了开设课程之外,高校还应该不断拓展安全教育宣传的载体。传统的诸如主题教育班会、海报横幅、宣传单等已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相反学生对这样的宣传教育是充满排斥心理的。从调查结果分析,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通过发布相关信息,与学生建立信息互动平台,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电信网络安全观;另一方面,倡导“党建+”教育模式,以党建引领,组织党员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宣讲等,形成 “线上+线下”的模式。此外,还可以创新教学设计与方法,将防诈教育融入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会电信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达到提升大学生对防范电信诈骗知识教育的关注度和接受度。

(三)以创新教育形式为纽带,激发大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从调查结果看,在校大学生对安全宣传教育形式有着自我需求,与原有的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因此高校需要迎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的活动,如模拟情景剧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微电影大赛、征文比赛等;另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积极引导学生组建实践队,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各种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不断在学习感悟中提升自己有效规避和应对电信诈骗的风险,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从真实案例中意识到电信诈骗的残酷性和危害性,从而自觉和主动地去增强自身关于电信诈骗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激发其学习意愿。

(四)以构建“家-校-警”联合机制为中心,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在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的内外因时,学生普遍认为电信网络猖獗的外因是运营商的监管不到位、诈骗的犯罪成本低特征、公安司法机关打击力度不够强等,内因在于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利益的诱惑、诈骗手段高超难以辨认以及警惕性低,容易轻信他人等。要想提高大学生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必须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联动发展,建立“家-校-警”联合教育机制。对于家长来说,要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多沟通,多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学校而言,不仅仅要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教育好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与公安机关合作,建立“校内+校外”的师资队伍,通过现身说法、案例教学等开展交流,从而能够更快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1]程慧文.电信诈骗共同犯罪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9.

[2]中国新闻网.2020年中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2万起[OL].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95908559100189704&wfr=spider&for=pc, 2021.04.02.

[3]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001).

[4]杜成斌.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的舆论环境治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5]苑景惠.基于“二八定律”的电信诈骗犯罪防范机制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5): 34-37.

[6]杨波,郑巍.大学生被诈骗的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20,36(13):49-55.

[7]郭萌萌,王明贤,杨薇.大学生防电信网络诈骗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北省部分高校为例[J].教育观察,2019,8(39):137-138+144.

[8]董地. 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9]中国新闻网.警惕!公安部发布让学生群体屡“中招”的常见诈骗类型[OL].https://news.cctv. com/2021/08/30/ARTIMLI3VC3zcNJ5XhEsbH7D210830.shtml,2021.04.02.

2021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保卫工作分会研究课题-基于“学分银行”理念的高校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机制研究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诈骗意识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信用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