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电所运检一体化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2-06-15邱艳秋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变电所电力设备变电

邱艳秋

(国网灌云县供电公司,江苏 灌云 222200)

随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电网公司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变电运检一体化将运行与维护进行高度整合,转变分开配合的工作方式,建立起管理、运行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重组操作、巡查和检修业务,提高应急状态下的处置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

1 变电运检一体化特点

变电所原来运行和检修是结合专业特点组建的管理架构,需要由值班人中来负责值班和检修工作,导致的人员数量较多,工作效率并不高。由于多部门管理导致的结合环节多,管理力量分散且薄弱,而随着新变电所投运,工作人员无法对新型的变电设备无法开展有效的保养与维护,失修失管现象比较严重,也没有对班组差异化检修能力进行管理,直接影响到变电所的正常运行。而变电运检一体化工作需要结合所在地区实际供配电需要,对运检工作进行高效整合,发挥出该管理模式下统筹性、技术性等特点,减少劳动消耗、降低管理难度,制定出运检一体化管理方案,对人力、物资进行优化配置,借助优势技术资源,逐步从有人值守向无人值守转变,注重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借助技术手段对变电站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组织专业检修队伍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2 变电运检一体化存在问题分析

2.1 检修安全控制

在变电运检一体化管理模式下,运检人员开展工作前由技术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都需要采用那些安全保护措施,运检过程中都有那些注意事项,确保检修作业的安全性,并由专职安全人员进行监管。实际上,很多运检人员并没有树立起安全意识,存在着安全控制环节脱节现象,管理人员并没有完全贯彻落实安全指导理念,在进行变电站电力设备巡查、检修和隐患排查时,需要严格办理安全许可后方可以开展后续工作,需要由变电站运行管理人员对检修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与原来的分开配合工作方式对比来看,安全管控效果差不理想。

2.2 运检人员工作强度大

在变电运检一体化工作模式下,运检工作人员经常需要独立面对运行和检修任务,工作环境单调且工作强度大。随着工作标准的不断提升,要求运检人员承担更多的工作,如果技术水平没有得到提升,独立运检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如果没有给予运检人员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容易使运检人员产生消极心理,不利于工作有效开展。

2.3 运行与运检工作差异

图1 变电所调整优化后的组织架构图

变电站运行工作人员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运检工作人员则要求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可以胜任多种电力设备的巡查、检修和维护工作。特别推行更为严格的工作标准以后,对运检工作的质量和专业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推行运检一体化工作模式以后,需要注重运行与运检工作的差异,制定出人员培训计划,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要求。

3 运检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

为了提高变电所一体化管理水平,应构建完善的管理组织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各类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及时高效,促进变电所提质增效。

3.1 运检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组织架构

变电所应不断优化管理架构,调整生产布局,实现垂直化管理。首先,应成立专业变配电技术科,促进运检工作的常态化管理,定期开展设备隐患排查检修工作,针对设备缺陷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应整合变配电检修、运行、保养智能,成立专门变配电检修部门,实现运检一体化管理,肩负电气设备交接及大型检修装备检测任务。其次,变配电车间应根据每个工区及管辖范围不同,增设巡检组,对设备运维工作开展不定期巡查和值守工作,调度车间应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3.2 建立完善三级SCADA监控体系

变电所应不断提高现代化技术应用,增设SCADA远动管理系统,对变电所供电调度科实行实时监控、远程操作等。变电所运行过程中,由于管辖范围较大,辖区各类设备设施较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管控的精准度,避免出现各类安全隐患,应建立三级SCADA监控体系。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自动化系统,在变电所调度车间监控体系显示终端设置SCADA分析员,对变电所所有数据,设备运行情况全面分析掌控。其次,应根据变电所各级主管部门设置三级监控体系,例如,局供电调度、变电所调度、检修车间等应实行一体化管理机制,明确每个级别SCADA分析员的管理流程及职责标准,对局供电调度、供电段调度、配电车间的运行参数实时分析,实行三级管控机制。其中配电所调度车间应实行24h远程监控,密切关注设备运行情况,与相关联部门保持协同作业。最后,为了避免出现管理盲区,应在SCADA系统设置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出现缺陷应及时筛查、处理并通报。针对不同缺陷应采取分级管理措施。A类缺陷是指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严重影响安全运行事故,或者建筑物发生严重损毁,随时导致设备损毁、火灾等人员伤亡等事故。应确保在24h内处理。B类缺陷是指暂时设备能维持运行,但已经对设备或人员造成严重威胁,应尽快消除。在处理缺陷之前应密切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做好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一般处理时限应在72h,最长时间不超过1周。C类缺陷是除了A、B类缺陷以外的设备缺陷,虽有问题,但对运行影响不大,不能造成较大安全隐患的缺陷,这类缺陷应安排在1周内处理,最长不应超过半个月,如果需要停电检修的设备,检修周期不应超过24h,避免对变电所服务范围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为了确保SCADA软件符合当前发展趋势,应对系统数据二次开发,提高SCADA远程监控系统与生产管理深度融通,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3.3 建立项目分级制度,推行检修一体化管理

变电所运检一体化管理应采取分级管理模式,对不同设备采取差异化维修的原则。整合设备巡查、维护、维修业务,根据变电所辖区、车间、班组三级组织模式。首先,应参照国家有关变电所运行检修规则以及电气设备类行业规范,对巡查、维护、维修等工作梳理工作内容和标准,完善制度体系。检修周期应根据变电所实际情况综合而定,一般全面检查应一年开展一次。其次,由于变电所检修班组承修能力有所不同,每个检修项目技术难度、作业规模也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检修项目复杂程度进行分级检修。一般A级检修项目应由变电所段级或辖区及集中组织检修,B级检修项目应由变电所车间级组织检修,C级检修项目应由班组级别组织检修。最后,变电所变配电车间组织人员、材料、设备等,确保检修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检修质量和效率。

4 变电运检一体化工作解决思路

4.1 统筹规划、分布实施

为了保证变电运检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采取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策略,对运检一体化工作实际开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与完善,结合电网和变电站实际运行情况来制定分布实施计划,确保运检一体化工作可以全面开展。管理层应该根据电网公司运检一体化工作改革指示,对当前的变电运检一体化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分析,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特别是对电力设备巡查、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等方面,应该理顺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范围,使工作人员树立起岗位责任意识,科学配置人员,通过分布实施的策略来降低运行风险。对运检现场管理、专业技术培训、人员排班等进行明确,开展好协调管理工作,切实提升运检人员技术水平。

4.2 确保安全、逐步推进

变电站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将工作人员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应该优先选择技术条件好、团队意识强的工作人员,避免在运检过程中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可以更好地保证运检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保证运检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总结运检工作经验,改进各项规章制度,将运检一体化工作推进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在初期由优选出来的人员担任安全管控和技术指导,并对运检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中期交由所有运检工作人员来完成,后期对变电站运检一体化工作的开展质量进行评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持续改善的工作策略,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4.3 全程培训、塑造标准

变电运检一体化应该注重运检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术的培养,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变电运体一体化整个实施阶段,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动力两个方面来提升运检人员素质与技能,为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行提供人才保障,还需要定期举办业务大赛和技能比武等活动,调动起大家勇于学习的积极性,为电力设备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保障。还需要根据运检工作难度来分层次培训,将工作时间与培训时间合理规划,聘请高水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注重对变电站内电气设备原理、流程、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可以让工作人员快速地掌握技术,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考核达不到要求的不可以上岗,有利于变电运检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应该建立运检一体化标准,规范运检人员的行为,避免随意运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出企业运检标准,确保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标准要求来开展工作,真正做好安全运检。

4.4 强化制度管理、开展体系建设

为了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还需要通过制度手段来进行管理,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奖惩措施等,规范运检作业流程,制定满足工作需要的标准,建立起工作评价管理体系,实现对运检工作的闭环管理。创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对运检一体化工作的细化管理,避免工作人员违返标准导致安全事故,编制作业指导书,由专业人员负责监护。

5 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

5.1 巡视操作

巡视操作是重要的运检工作,通过日常检查电力设备是否存在异常运行,利用眼睛或仪器等手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对巡视工作进行优化安排,避免花费大量时间。定期巡视对电力设备进行深度检查,提前发前安全隐患。对巡视操作质量进行考核,建立起奖惩机制,调动机工作人员积极性,树立岗位责任心,防止巡视人员相互依赖,确保达到理想的巡视效果。

5.2 倒闸操作

变电站倒闸操作是最为普遍的操作项目,需要保证倒闸操作的规范性,防止对变电站运行安全带来影响。开展运检一体化工作,需要加强对倒闸操作的管控,规范运检人员操作行为,严格遵守倒闸操作票制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员头上,每次操作前进行班前会,培养运检人员规范操作的意识,防止由于误操作引起安全事故。在进行倒闸操作时,先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不存在异常运行设备,防止由于电力设备故障对电网运行产生影响,严格按照倒闸规则和顺序,根据操作票中操作要求,不可以存在跳项、漏项等更改操作的现象,操作时发现紧急情况,需要取消或调换某种操作,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定,穿戴好绝缘手套后再进行验电和拆装地线,雨天操作需要将绝缘杆套上防雨罩,脚上穿好绝缘靴。

5.3 日常维护

变电站需要建立起设备台账,配套的技术资料齐全完整,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维,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电力设备使用维护制度,及时更换受损部件,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维护措施,延长电力设备使用年限。对运检时发现的电力设备缺隐,应该详细记录在值班记录簿中,并将现场情况汇报给管理人员,消除故障或缺陷后方可以注销,管理人员应该对缺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优化运检模式提供参考。

6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运检一体化工作较为复杂,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需要及时总结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加强对运检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运行人员的行为,为安全、顺利进行运检创造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策略,保证变电所正常运行。

猜你喜欢

变电所电力设备变电
浅谈变电运行中继电保护问题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重要性与方法
地铁主变电所之间中压环网支援方案探讨
高压电力设备试验方法及安全措施的研究
改善电力设备检修管理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策略研究
对如何加强电力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思考
变电运行事故的根原因分析
变电所如何快速查找直流系统接地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
220kV变电运行中的故障排除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