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地域之间民俗虎文化现象的对比研究

2022-06-15朱钰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虎头民俗文化民俗

朱钰贤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1 虎年说虎

1.1 问题的提出

虎,被誉为百兽之王。在历史上,中国许多地方都曾有老虎出没的足迹。对于刚刚到来的2022年壬寅年,让我们联想到了许多与老虎相关的民间艺术,这些物质文化及民俗是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人们追求和满足物质生活之余审美理念的一种升华与寄托。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日益重视。物质生活民俗文化是随着时代发展所产生的知识结晶,也是劳动人民在社会进步中所产生的时代代表性标志。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背景

民俗,是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新媒体宣传等方式推广和传承。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物质生活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在不断提高,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仍然缺少专业研究型人才和对相关书籍文献的保护和整理。

在中国古代,虎被尊为神兽,被赋予巨大神性,虎的形象随处可见。例如代表东西方位的青龙与白虎,汉代画像石“龙虎图”、洛阳道北路西汉卜千秋墓主室后壁山墙上绘制有虎壁画及东汉龙虎镜等。人们对虎的认识,大体经历过从崇拜、敬畏到模仿、利用,再到规避和捕杀,最后到珍惜和保护的漫长演变过程[1]。

在中国,虎象征着政治权威乃至荣华富贵,甚至有死后成仙驭虎升天的说法。在民间,虎被劳动人民赋予祈福、辟邪、纳祥、赐福增寿、镇宅祛邪、安家生财等民俗功效,以此表达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虎也是手工艺人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劳动的产物,不断促进着当下时代文明的发展。

1.2.2 选题目的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重视,民间美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任何美术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人民生活和时代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在经过主观处理之后将自我认识与当地文明呈现出极具特色的时代作品,所产生的艺术成果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更是不尽相同。该文以我国不同地域的虎文化进行研究与剖析为主要论述目标,以了解各地虎文化之间的共性、特性为分析点,对虎文化流传至今所存在的实用性及观赏性进行推敲,以帮助更多的青年人、更好地对待中华民俗虎文化,以期将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弘扬、发展。

1.2.3 选题意义

时代在进步,优秀的劳动成果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该选题对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及艺术成果进行吸纳,从文化遗产中汲取养料,师古而不泥古,进行深入剖析比较,希望更多人创作出真正有时代价值的艺术作品,推进时代文化发展。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真诚地表达出自我思想感受,将中华文明不断传承且发扬光大,这是对中华民族文化最大的尊重与保护,也是该选题的主要意义。

2 各地域虎文化比较

2.1 刺绣与布艺

民间传统的刺绣图案纹样中凝结着大量社会文化信息和民族审美情感,表现出了一个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他们在创造技能及文化认知方面所达到的历史高度。[2]服饰民俗纹饰展现了各地的文化内容及民族特色,表达了中华儿女的淳朴性情,其关联性经过了防寒御暑、适应生产需要、社会角色、社会观念、政治观念的变化,呈现内容复杂多样、丰富多彩。服饰民俗较具代表的有陕西宝鸡陇县虎头帽(见图1),它们精致大方,色彩丰富鲜明,提炼了老虎的主要特征,整体样式抽象可爱,深受孩童喜爱。

图1 陕西宝鸡陇县虎头帽系列

虎头帽,是我国民间典型的童帽样式,不仅样式可爱大方,保暖御寒,还有求福趋吉的寓意,是长辈内心对子女最好的感情寄托,表达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期望、祝福与呵护。虎头帽文化贴近生活,情感寓意远远超出虎头帽手工艺本身。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也是虎头帽在民间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原因所在,也是虎文化可以流传千古而不衰的民族精神魅力。

虎头枕,包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是展现传统装饰艺术形式和民间文化风貌的重要载体。陕西宝鸡陇县虎头枕造型拙趣、大气,纹饰繁简得当,刺绣密实精细,色彩艳丽不俗(见图2)。虎头枕始于唐朝,流行于北宋和金代,流传至今,部分虎头枕还配以传统国画技法。它是文化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崇虎习俗。

图2 陕西宝鸡陇县虎头枕系列

2.2 剪纸

以虎为元素的精美剪纸,运用了民间经典的元素符号,将虎与吉祥元素融合在一起,删繁就简,柔中带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刀刻中体现中国意蕴,表达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民间人们常常乐道“福”“虎”谐音,所以称虎为“福虎”,希望每天福气相伴,生活幸福。剪纸虎惟妙惟肖,浓郁的喜庆气息使其形象极为通透,赋予其极强的装饰性,将创作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3 泥塑、面塑、民间玩具

陕西凤翔泥塑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老虎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主要题材,是人们崇虎心理对载体最好的形象表现,也是当时社会人们对形象认知变化的产物。老虎在民间有着镇宅、护子、增寿、避邪、吉祥等诸多寓意。泥塑虎颜色艳丽,图案严谨,纹饰吉祥富贵、造型稚拙可爱,赋彩为黑、白、红、青、黄五行正色,把人们渴望得到的福、禄、寿、喜、财全都集于它一体。泥塑形象经历了历史的积淀和民间文化的不断融合,在现今社会,泥塑虎的形象在泥塑作品中仍占有很强的地位。

抽象的虎面挂片极力表达着老虎的神气,如猫似虎,看起来凶猛的同时又憨态可掬(见图3)。三维立体感弱化,二维平面性加强,整体轮廓简单,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通过平面化纹饰取悦于观者[3]。

图3 虎面挂片系列(央美非遗中心藏)

经过漫长的演化与发展,崇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高密泥玩具“叫叫虎”是当地孩童最喜爱的玩具之一。将用芦苇做的哨子安装在虎的口腔内,再把老虎的前后脚拼于一处,腰部用羊皮贴合起来可以来回伸缩,最后再用蛋清在涂有彩色处罩上一遍,可以长期保持色彩鲜艳,拿在手上一拉一压即可发出叫声(见图4)。

图4 民间玩具“叫叫虎”

2.4 木版年画

凤翔年画以线刻为主,线条刚劲有力,简明质朴,生动大方;色彩以红、绿、黄、紫为主,对比强烈;形象丰满逼真、粗犷威猛[4]。凤翔年画全部采用手工套印完成,色彩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

木版年画在民间应用极其广泛,画面整体构图匀称,造型夸张、朴实,线条流畅,代表着中国黄河流域的地域特色,它土生土长,凭借简便的制作方法、精湛的工艺技巧、鲜艳的色彩,以及丰富的内容展示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祝愿(见图5)。

图5 杨家埠年画《镇宅神虎》

2.5 农民画

每个绘画者都有着自己的绘画语言,创作群体大多为农村妇女,画面代表着当地地域特色,因为缺乏一些语言组织能力,绘画成为了在当时日常生活中可以直抒胸臆的最好方式。画面色彩冲击力强,用笔平淡天真,思维随意自由。陕西安塞农民画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创作时的激情、大胆、抽象、夸张,主观性极强,风格粗犷,非常好地诠释了陕北地域特色。

我国农民非常重视生活的质量,这一点在绘画中得以体现。虎题材农民画中,画面大多使用暖色,代表着烈火暖阳和土地收成,烘托地域风格。画者将颜色分割成块进行平涂,借鉴了陕北剪纸、刺绣、布艺等艺术形式,构成了一张丰富的画面,艳丽而不失庄重,主观色彩浓烈、风格鲜明,体现其生命力的旺盛与原生形态的魅力。

2.6 皮影

物质生活民俗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特性和各地的文化渊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5]。各地老艺人们除了对自己当地的文化进行学习,同时汲取着国内外艺术的精髓,并将不同门类的艺术的表现方式,融会贯通,转化为自己的艺术素养。皮影中与虎文化相关的大多为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武松打虎”的皮影故事不断被后人所传颂,津津乐道。

美术、音乐、戏曲与民间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集皮影于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传承愈发困难。皮影本身也不断寻找新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民间故事,丰富了皮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形式,让人们容易理解并喜欢这门古老的中国艺术,使它具有新时代活力。

3 对比分析

3.1 虎文化民俗的关联性

民俗与社会生活的需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且为其服务。民间工艺不仅赏心悦目,也是人们在生活中对心理情感的宣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各地虎文化的工艺或艺术载体,在色彩方面都十分鲜艳夺目,冲击力强,构图饱满,作品普遍富有装饰性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将民间文化中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转化为身边的物质。原始纹样的造型,散发着远古的气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内涵,表达了劳动人民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期望。

一个地区的民间艺术往往是这个地区一代又一代人积累起来的,有意义的象征储备。这种符号不仅是当地人心理和社会存在的表现,也是他们生存的前提。因此,它不仅是艺术和审美的表达,它还有许多比美学更深刻的东西[6]。

3.2 虎文化民俗的差异性

通过对各地虎民俗文化的比较可以看出,物质生活民俗文化由于受生产方式、审美观念、政治观念、功能运用、历史原因、地理位置、季节因素、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差异性则更大。每个地域人们的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都不尽相同。社会进步的同时物质生活民俗同时也在进步,逐渐多样化、复杂化。

虎文化与当地的气候、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各地民俗文化在进步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载体及呈现方式,代表着当地的特色。它起初是为了社会生活及人们生理的需要,逐渐在满足人们的生理发展,从而更加丰富多样,个性化的物质生活民俗,不同地方有着不同地方的个性,主观因素及人文环境造就了物质生活民俗的差异性。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间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频繁,以虎文化为例,对不同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在不同地域民俗文化中的特性。时代的更迭会影响到艺术手段、艺术内容、艺术地位、艺术功能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这些都和当时社会背景、作者主观色彩紧紧挂钩。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感受和其所产出的物质文化都不尽相同,地域间的民俗文化在当地绽放异彩的同时,文化差异往往会给民俗文化对外传播造成困难,但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在文化差异之下掩藏着更多的是其文化的共性[7]。这也是在时代大背景下各民族之间交流交融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地域之间的民俗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在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更多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虎头民俗文化民俗
夜钓虎头鲨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虎头茉莉的养殖方法
民俗中的“牛”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民俗节
小米游侠记:虎头将军
漫画民俗
聪明的小红鱼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