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麻醉中氯胺酮与丙泊酚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2022-06-15王倩

中外医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氯胺酮苏醒丙泊酚

王倩

单县中心医院麻醉科,山东单县 274300

目前, 国内麻醉学与小儿外科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小儿麻醉备受医务工作者关注。由于小儿的生理和解剖特殊性明显, 所以麻醉方法也不应根据成人麻醉方法进行,而是要科学选择小儿麻醉方案[1]。 小儿常规麻醉仅选择氯胺酮药物, 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最佳麻醉方案,确保其各项生命指标稳定性。但在手术治疗期间会增加儿茶酚胺含量, 使其心血管过于兴奋而引发躁动症状、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不良反应[2]。而丙泊酚属于新型镇静类麻醉药物, 在麻醉诱导与ICU 危重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快速短效,在麻醉中应用能够加快药物的起效速度,并缩短苏醒时间,使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所以应用优势突出[3-4]。根据既有研究成果表明, 患儿联合使用氯胺酮与丙泊酚进行麻醉处理的效果更明显,且具有较高安全性。由此可见, 该文将2020 年4 月—2021 年6 月该院104 例行麻醉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重点阐述小儿手术麻醉方案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必要帮助。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04 例行麻醉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 例。 对照组:男30例,女22 例;年龄2~8 岁,平均(4.84±1.05)岁;腹股沟疝20 例、隐睾10 例、外伤6 例、鞘膜积液16 例。研究组:男32 例,女20 例,年龄3~8 岁,平均(4.82±1.04)岁;腹股沟疝21 例、隐睾9 例、外伤5 例、鞘膜积液17 例。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认可。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术前30 min 肌内注射阿托品,剂量标准为0.3 mg/kg。

对照组应用氯胺酮麻醉,术前给药,剂量标准为5~10 mg/kg,在患儿入睡后选择面罩吸氧,同时控制流量为2 L/min,并开放外周静脉,间断给药(氯胺酮,剂量标准为1~2 mg/kg),以维持麻醉,并连接多参数监护仪器。

研究组应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手术前给药(氯胺酮,剂量标准为5~10 mg/kg),在患儿入睡后选择面罩吸氧,并开放外周静脉,通过微量泵静脉注射丙泊酚,剂量标准为3~9 mg/(kg·h)。 治疗期间,应结合患儿状况追加氯胺酮,剂量标准为0.5~1 mg/kg。

手术结束之前10 min 需减少两组麻醉药量,并于结束前5 min 停止给药。

1.3 观察指标

①对患儿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进行评估。麻醉效果评价标准由显效、有效、无效3 部分组成。 若患儿没有任何痛苦表情且能够保持安静, 肌肉的松弛度良好即被断定为显效;若患儿肌肉松弛效果理想,而术中有轻微疼痛感即被断定为有效; 若患儿手术治疗掐紧肢体躁动明显且表情痛苦即被断定为无效。临床麻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5-7]。 对两组患儿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观察。

②比较两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麻醉苏醒时间。生命体征指标主要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

研究组显效28 例、有效22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6.15%(50/52);对照组显效26 例、有效17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为82.69%(43/5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1,P=0.025<0.05)。

2.2 两组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对比

术前两组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开始、手术5 min、手术10 min 的HR、SBP、DBP 均高于术前;研究组仅在手术开始时的SBP 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 与DBP 较之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SpO2、RR 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vital signs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vital signs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研究组(n=52)对照组(n=52)术前HR(次/min)SBP(kPa) DBP(kPa) SpO2(%) RR(次/min)手术开始HR(次/min) SBP(kPa) DBP(kPa) SpO2(%) RR(次/min)105.66±10.84 106.14±11.02 12.81±1.22 12.52±1.87 6.92±1.01 6.79±0.68 98.11±0.47 98.02±0.68 22.69±3.87 23.02±3.21 105.65±21.05 120.15±19.77(14.83±1.38)*15.11±1.23 6.91±1.49 7.77±0.68 97.99±0.42 98.11±0.82 21.98±2.81 22.33±3.23

续表1Continuation table 1

2.3 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对比

研究组麻醉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对比[(±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children's anesthesia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表2 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对比[(±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children's anesthesia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组别麻醉苏醒时间研究组(n=52)对照组(n=52)t 值P 值19.14±6.84 42.14±15.06 10.027<0.001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恶心呕吐3 例、苏醒期躁动1 例,总发生率7.69%(4/52);对照组恶心呕吐7 例、苏醒期躁动5 例,总发生率23.08%(12/52),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29<0.05)。

3 讨论

手术治疗会对患者产生刺激性影响, 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科手术患儿,刺激性反应会更明显,所以手术治疗期间合理选择麻醉手段也会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质量[8]。 目前,非插管全身静脉麻醉被广泛应用于小儿临床手术治疗中, 大部分医学学者针对临床各种药物的配伍方法展开探究, 致力于确定起效速度快、麻醉效果理想、不良反应不大、苏醒速度快且苏醒质量良好的麻醉药物与方案[9]。

其中,氯胺酮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剂,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常见,可选择性抑制大脑视丘系统,在对丘脑新皮层系统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即可加快麻醉的起效速度[10]。 而氯胺酮的镇痛机制具体体现在可有效阻滞脊髓到网状结构和阿片受体结合极痛觉传入信号,而具体的临床症状为强镇痛、浅睡眠[11]。 但此麻醉药物会使患儿心血管处于兴奋状态, 主要是因为手术期间,氯胺酮会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量,所以术后患儿出现恶心呕吐、 躁动与烦躁不安的不良反应概率较高[12-13]。 如果使用剂量过多,很容易引起喉痉挛,对呼吸道管理产生不利影响[14]。 丙泊酚则是烷基酚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物, 临床中应用镇静催眠的速度相对较快且稳定, 可对机体的心血管系统加以抑制,使血压水平下降,减慢心率,确保患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苏醒且无兴奋症状[15]。 临床中,联合应用氯胺酮与丙泊酚, 可将两种麻醉药物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弥补两者不足,更好地维持患儿自主呼吸与通气量, 改善因单纯使用氯胺酮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缩减患儿的苏醒时间[16]。

为避免患儿术后发生诸多不良反应, 临床麻醉时会联合使用氯胺酮和其他麻醉药物[17]。 而在该研究中,研究组患儿以氯胺酮为基础麻醉用药,并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短、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除手术开始时的SBP 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说明,联合应用氯胺酮和丙泊酚麻醉,能够有效增强镇静效果,并抑制外周神经反射与咳嗽中枢反射,加快患儿术后苏醒的速度, 且不会明显抑制人体呼吸与循环。 谢景连[10]在《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效果》中,选取102 例麻醉手术患儿,对照组选用氯胺酮麻醉,研究组联合氯胺酮、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不同时间段生命体征变化, 经研究发现, 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96.1%)比对照组麻醉(82.4%)高(P<0.05),与该研究研究组总有效率(96.15%)相比,结果一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9%)低于对照组(29.4%)(P<0.05),与该研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相比,结果一致;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该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一致。 因而证实,联合氯胺酮、丙泊酚的临床麻醉方案可行性显著[18]。

综上所述,儿科手术治疗中,选用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麻醉的效果显著,且使用的安全性较高,术后患儿可在短时间内苏醒, 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氯胺酮苏醒丙泊酚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