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与中药联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2022-06-15陈才凤
陈才凤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药剂科, 福建龙岩 361000
慢性糜烂性胃炎(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CEG)主要是指以胃黏膜糜烂、 出血和水肿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胃部炎症性病变,是消化科常见的胃炎类型,临床有关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但诱发此病的原因有很多,如自身免疫功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环境污染、变态反应以及抗炎药物、酒精刺激等因素,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下降、黑便及呕血等,对其健康造成极大危害[1]。中医学认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临床大部分患者均属于脾胃湿热型,主要因脾胃气虚、湿浊不化、内敛生热等所致,因此临床治疗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才能进一步减轻不适症状,改善胃功能[2]。临床西医治疗常用兰索拉唑,中药则根据其证型采取自拟方加减治疗, 为了进一步探讨其疗效作用,该文对2019 年6 月—2021 年8月收治的90 例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90 例就诊于该院的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为调查对象, 遵循电脑随机分配法分组,对照组45 例,男25 例,女20 例;年龄32~72岁,平均(52.26±4.33)岁。 观察组45 例,男26 例,女19 例;年龄33~73 岁,平均(53.11±4.42)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有关CEG 的诊断标准;经胃镜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医脾胃湿热证型的诊断标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药物过敏体质者;合并其他胃炎类型、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史者;消化道手术史者;严重感染疾病者。
中医诊断:脾胃湿热型:主症:①胃脘痛、腹胀、纳呆;②舌质红、舌苔黄腻;③口渴不欲饮。 次症:①口苦口臭;②小便短黄、大便稀溏;③脉滑。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兰索拉唑 (国药准字:H20100055,规格:30 mg)治疗,选用注射剂取30 mg 与0.9%的氯化钠溶液(100 mL)混合,静脉滴注,2 次/d,2 h/次,连续滴注治疗1 周后改为口服治疗,疗程为15 d。 观察组服用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 兰索拉唑治疗方法同上。 中药方剂包括黄芪、蒲公英和薏苡仁各30 g,麸炒白术和麸炒苍术各24 g、延胡索18 g,清半夏、红藤和丹参各15 g,黄连、砂仁(后下)和白芷各6 g,三七粉3 g(冲服)。 针对腹胀纳差者加焦三仙、鸡内金;胃隐痛者加生地黄和麦冬;口吐清水者加吴茱萸等,诸药用水煎煮2 次,取汤汁250 mL/次于早晚温服,1 剂/d,连续治疗15 d。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为胃部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食欲,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灶消失;有效为胃部不适症状明显好转,食欲有所改善,胃镜显示胃黏膜病灶缩小50%;无效为胃部症状未缓解,无食欲,胃镜检查胃黏膜糜烂严重。 同时随访3 个月,计算患者Hp 转阴率。
②中医证候积分:于治疗后对嗳气欲吐、大便稀溏、口苦舌干、胃脘不适进行评分,分值0~6 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③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④胃功能:采集5 mL 空腹静脉血,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20 min 后,检测其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和Hp 转阴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Hp 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和Hp 转阴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and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Hp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points]
组别 嗳气欲吐 大便稀溏 口苦舌干 胃脘不适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1.22±0.33 2.55±0.77 10.650<0.001 1.28±0.24 2.44±0.52 13.587<0.001 1.37±0.41 2.12±0.69 6.268<0.001 1.44±0.37 2.38±0.55 9.513<0.001
2.3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对比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组别TNF-α(mg/L)治疗前 治疗后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TGF-β1(ng/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12.66±1.77 12.71±1.66 0.138 0.890 10.01±0.77 11.81±1.12 8.884<0.001 5.75±0.57 5.80±0.58 0.412 0.681 3.22±0.32 4.88±0.41 21.411<0.001 1.55±0.47 1.54±0.43 0.105 0.916 0.55±0.12 1.06±0.25 12.337<0.001
2.4 两组患者胃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G-Ⅱ水平比对照组低,其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胃功能指标对比[(±s),μg/L]Table 4 Comparison of gastric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μg/L]
组别PG-Ⅰ治疗前 治疗后PG-Ⅱ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69.22±8.37 69.34±8.62 0.067 0.947 122.73±12.03 85.43±10.05 15.962<0.001 17.33±1.47 17.42±1.54 0.284 0.777 13.09±0.77 15.22±1.08 10.772<0.001
3 讨论
CAG 的病理变化是由患者长期吸烟、饮酒、进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病原体感染、药物以及心理、精神压力等所致,临床病理特征是胃黏膜上皮糜烂、水肿、充血等。据相关报道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1%的CAG 患者最终进展为胃癌,而CAG 属于胃病中期阶段,因此为了降低胃癌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采取有效治疗方案尽早根治CAG[3-7]。
现阶段,CAG 的治疗常用药物方式, 西药治疗常用兰索拉唑,本品为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和保护胃黏膜,其药效比一代强,能快速在胃黏膜酸性环境中转化成活性代谢物, 进而保护胃黏膜免受损害,促进受损黏膜修复,但是单一使用的效果不理想,故该文联合使用中药治疗[8-9]。从中医角度分析CAG,与饮食不节、情志受挫、外感风邪等相关,而且病灶源于胃,与脏腑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脾胃虚热型,属于本虚标实证,病机为湿热蕴结、阻滞中焦,胃气壅滞,水湿运化无力等,故中医治疗采取和胃健脾、清热祛湿、活血止痛等为主[10-12]。该文以自拟进行中药治疗,药方中的黄芪能健脾益气,升肌敛疮,薏苡仁可祛湿清热,砂仁有醒脾芳香之效,清半夏和黄连能燥湿止痢,蒲公英消肿止痛、解毒,白芷和红藤能散结止痛,活血解毒,丹参、三七粉和延胡索均有良好的通血脉、祛瘀、止痛功效[13-15]。纵观全方,寒热并用,诸药合用能显著发挥标本兼治的功效,促使脾气升发,胃气和降,疏肝解郁,促进血运畅通,达到活血止痛、化瘀解毒功效[16-18]。现代药理作用中蒲公英抗菌消炎,消除脓毒和疮疡;延胡索能收敛止血,抑酸止痛;黄连和吴茱萸具有抗酸性,消除溃疡以及改善胃张力和收缩的作用, 薏苡仁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发挥促进胆汁分泌、止泻和镇静功效,总之,其现代药理学证明,中药方治疗对减轻炎症,调节胃肠功能, 抑酸胃酸分泌和促进糜烂胃黏膜修复具有积极作用[19-21]。 该文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和Hp 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用药对护胃、养胃的效果更理想,能尽快消除Hp;观察组治疗后的各方面血清炎症因子、 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用药对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 缓解胃部症状和促进胃功能提升具有积极效果。 该研究与危萃萍[22]的结论相似,试验组治疗后的TNF-α(10.72±1.05)mg/L、IL-23(65.43±7.24)ng/L 及PG-Ⅱ(13.28±1.61)μg/L 水平低于对照组 [(11.31±1.34)mg/L、(75.96±8.36)ng/L、(15.72±1.74)μg/L],PG-Ⅰ(123.84±12.85)μg/L 水平高于对照组(89.71±13.21)μg/L(P<0.05),说明西药联合中药能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血清因子,加速胃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 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脾胃湿热性CAG 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炎症水平,保护胃功能,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