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ERCP 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对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研究
2022-06-15李建峰孔先一李时光李勇
李建峰,孔先一,李时光,李勇
淄博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淄博 25520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在临床中是由胆道疾病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胰腺炎症疾病,多发于青壮年。该疾病早期以腹痛、恶心呕吐等为常见表现,如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可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会表现出休克、黄疸、胰酶上升、出血、体温升高等一系列症状,一旦进展至重症胰腺炎,可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1-2]。临床以往ABP 常用方法为药物保守治疗,其以控制症状、减少炎性反应等为主,多予以抗感染、禁食、止痛药、补液、解痉、抑制酸分泌等基础治疗,虽有一定效果,能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但临床疗效欠佳[3-4]。 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和水平飞速发展和成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在ABP 治疗中获得很大进步,其术式属于微创手术,因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成功率较高、安全性较高及并发症少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ABP 治疗中[5-6]。 该研究选取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该院收治的100 例ABP 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收的100 例ABP 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分两组。 对照组50 例,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3~83 岁,平均(48.76±3.72)岁;病程1~23 h,平均(11.52±2.13)h。 研究组50 例,男28 例,女22例;年龄26~86 岁,平均(49.48±4.16)岁;病程1~24 h,平均(12.65±1.74)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依从性较高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急性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腹胀等表现; 患者和家属了解研究内容且愿意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沟通障碍者;心肺疾病者;内镜治疗存在禁忌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该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学会准许。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如抗休克、补液、抑酸、镇静止痛等常规治疗,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予以头孢哌酮(国药准字H20023104)治疗,2~3 g/次,2 次/d;泮托拉唑(国药准字H20093467)40 mg,2 次/d;微量泵50 μg/h 奥曲肽(国药准字H20060171),并补充能量、水电解质等,均持续治疗1 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急诊ERCP 治疗:术前患者禁食禁水6~8 h,提前备好复方泛影葡胺(造影剂,国药准字H31021607)、十二指肠镜、导丝、取石网篮、高频电发生器、气囊导管等手术所需器械;指导患者采用侧卧位,与术前静脉麻醉,40~80 mg 间苯三酚 (国药准字H20051969),使其不适感与肠道蠕动减轻; 在患者机体耐受情况之下, 经口-食管-胃将内镜放入至十二指肠降部主乳头处, 并用内镜通过十二指肠乳头使一次性的高频切开刀带导丝于胆总管内插入, 透视下输注造影剂,以明确胆道病变度、具体位置,同时根据其病变情况选择合适内镜进行治疗;胆总管若无狭窄,选内镜鼻胆管引流方式治疗,并根据其病变情况、体征等选择合适类型的鼻胆管, 借助内镜将其置入胆管适当处,通过患者鼻腔一侧将病变处的胆汁引出;若胆内有结石,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方式治疗,按造影结果, 选择合适高频电切开刀将十二指肠乳头与胆总管末端部分切开,同时根据结石大小、部位、数目等用网篮或气囊将结石取出, 然后行内镜鼻胆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7-8]:治愈:患者治疗后无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表现,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有所好转,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②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 胆红素恢复正常、 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③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退热、肠道功能通气、腹痛缓解、恶心呕吐消失、住院时间)。 ④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消化道出血、休克、脏器功能衰退、胰腺囊肿、胆道感染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胆红素恢复(6.72±1.48)d、血清淀粉酶恢复(6.64±1.57)d 与血白细胞计数恢复(5.76±1.15)d 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d]
?
2.3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研究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2.71±0.83)d、退热时间(4.05±1.11)d、肠道功能通气时间(4.08±1.17)d、腹痛缓解时间(6.62±1.10)d 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
2.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消化道出血、休克、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近些年,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均有改变,导致ABP 发病率明显呈逐年上升趋势,危害人们身心健康。 胆管疾病、高脂血症、代谢障碍、暴饮暴食、乙醇等均是ABP 发病常见因素,其中以胆管疾病引起的ABP 占比最高[9-10]。传统开腹术虽能将胆总管结石取出, 但患者损伤较大,在一定程度会对机体产生刺激,从而大量释放炎症因子,不利于病情改善。 此外,开腹手术还会对周围脏器正常解剖结构造成影响, 术后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胰腺囊肿、消化道出血、休克等,这不仅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同时还会提升其病死率,治疗疗效欠佳[11-12]。为此,该文对该院收治的100 例ABP 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结果显示: 研究组总有效率92.00%比对照组84.00%高(P<0.05);表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ERCP 治疗,可缓解患者腹痛、发热等症状,能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 究其原因:ABP常见表现多为恶心呕吐、腹痛、体温上升等,存在发病急、发展快及病情较危重的特点,若未及时接受有效救治,病情持续发展,可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出血、黄疸等,极大威胁其生命安全[13-14]。 目前,临床治疗ABP 主要宗旨为快速解除胆道梗阻, 促使胆胰管恢复通畅,避免病情不断进展,以保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以往治疗ABP 主要采用传统开腹术和药物保守治疗两种方式,但由于该疾病病情较严重,多数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虽能缓解症状,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整体治疗效果不太理想[15-16]。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飞速发展,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 使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被广泛应用于ABP 治疗中,该术式可解除胆道梗阻,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能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该研究结果还发现, 研究组胆红素恢复时间(6.72±1.48)d、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6.64±1.57)d 与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 (5.76±1.15)d 均比对照组(9.43±1.75)、(9.58±2.11)、(8.53±2.09)d 短; 且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消失时间(2.71±0.83)d、 退热时间(4.05±1.11)d、肠道功能通气时间(4.08±1.17)d、腹痛缓解时间(6.62±1.10)d 与住院时间(11.22±2.38)d 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 表明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 能显著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具临床有效性。 考虑分析是,临床手术过程中, 临床首先对患者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 可准确确定患者胆总管的病变具体状况和梗阻位置, 能够为患者采用合适的内镜下手术治疗具体方案[17-18]。借助内镜,手术医生可以清晰看见术野,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大提高手术操作精确度, 可有效减少周围组织损伤。 此外,ERCP 手术可准确将胆总管结石取出,快速解除胆道梗阻,进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效缓解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同时,ABP 患者经过ERCP 治疗后,在解除其胆道梗阻同时还能充分将胆汁引流,消除胰管胆汁反流,进而消退胰腺炎症,从而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19-20]。 另外,研究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休克、胰腺囊肿、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2.00%,结果与龚清全等[21]研究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 比对照组的20.69%低(P<0.05)]相符。 说明临床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ERCP 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究其原因:ERCP 术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手术精确度进一步提升,减少手术对机体的损伤,同时由于该术式可准确定位胆道结石且快速准确取出结石,能减轻手术操作带给周围组织所造成的影响,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ERCP 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减轻临床症状,减短住院时间,能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