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R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出口农产品 质量升级影响分析

2022-06-15李慧娟

关键词:产品质量通报升级

李慧娟

(河南理工大学 财经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国与B&R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合作得到进一步增强①(1)①本文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界定为《“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中所列国家,资料来源于中国“一带一路”网,网址为:https://www.yidaiyilu.gov.cn/mydsjbg.htm#p=2。。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额整体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出口额从1995年的35.19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17年的273.45亿美元,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从1995年的25.94%增加至2017年的40.74%,增长了14.8个百分点②(2)②作者根据CEPII BACI数据库数据计算所得。。与此同时,中国对主要农产品出口市场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等的出口额占比从2001年69.26%快速下降至2017年的43.35%,说明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逐渐向B&R国家转移,B&R国家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但从出口增速角度分析发现,与2000—2011年相比,2012—2017年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速下降九个百分点,表现为出口增长明显减缓,出口增长动力不足。由此可见,以低附加值初级农产品出口为主的数量扩张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随着中国与B&R国家农产品贸易合作的不断加深,农产品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农产品出口质量竞争力成为判定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同时考虑到中国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快速提升,以及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转变农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提升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迫在眉睫。

SPS措施作为产品市场准入门槛,与产品质量直接挂钩,成为产品质量优胜劣汰的过滤器[1],在B&R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无论从通报数量、通报频率,还是通报范围而言,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尤其是2013年之后该趋势更加明显。2017年B&R国家提交的SPS通报数占全球SPS通报总数的45.03%,已成为全球SPS通报数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力[2]。B&R国家SPS措施的不断升级,其影响力明显增强,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该地区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从理论上讲,SPS措施通常以产品标准、检验检疫要求以及企业注册认证标准等方面要求,增加生产供应链的透明度,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管水平,推动出口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那么B&R国家SPS措施不断升级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是否发挥质量提升倒逼机制?对于不同产品、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国家而言,SPS措施质量提升倒逼机制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问题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目前学者对于B&R国家SPS措施的关注度比较低,这显然与B&R国家SPS措施的快速升级且影响力显著增强的事实不相匹配。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分析B&R国家SPS通报现状和特征[2-6],研究结果均表明B&R国家SPS通报数量不断增长,通报范围不断扩大,而且B&R国家SPS措施的实施并不均衡,与中国农产品贸易较多的贸易伙伴基本都是沿线SPS措施实施较为严厉的国家。然而从SPS措施视角,定量分析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则更少,其中,庄媛媛和杨庆渝研究了B&R国家SPS措施对中国茶叶出口影响[7],而金缀桥等则从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视角进行分析[8],结果均发现B&R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目前研究B&R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影响几乎还是空白,朱再清等仅从非关税措施视角分析其对中国出口三元边际影响[9],但考虑到价格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质量代理变量。因此,本文基于出口农产品质量测度基础之上,深入探究B&R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提升影响,以期对于加快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促进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推动中国与B&R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一、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质量测度及分析

本文参考Khandelwal等的需求残差法[10],测算2000—2017年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质量,以反映考察期间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质量变动特征。

(一)农产品出口质量测度根据

参考Khandelwal等[10]模型假设消费者具有常数替代弹性性质:

(1)

式中:i表示出口国,j表示进口国;j表示j国消费者可购买农产品集合;qij(ω)表示i国对j国出口农产品ω质量;xij(ω)表示j国对i国农产品ω需求量;σ表示农产品替代弹性。

通过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求解,得到消费者对农产品ω的需求满足:

(2)

(3)

式中:Pj表示加总农产品价格指数;pij(ω)表示农产品ω的价格;Yj表示j国农产品总支出。整理式(2)可得:

(4)

式中:xωjt表示t年出口到j国HS6位码农产品ω的数量;qωjt表示t年HS6位码农产品ω出口到j国的质量。将式(4)两边取对数,整理后得到:

Inxωjt+σInpωjt=(σ-1)InPjt+InYjt+(σ-1)Inqωjt

(5)

进一步得到计量回归方程式:

Inxωjt=φjt+φω-σInpωjt+εωjt

(6)

由于无法获取进口国加总农产品价格指数和农产品总支出,在此使用进口国-时间二维虚拟变量φjt,不仅可以控制仅随进口国变化的变量和仅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如地理距离和汇率制度变革,同时也控制了同时随时间和进口国变化的变量,如Pjt和Yjt;φω表示产品固定效应,可以有效控制产品类别对产品质量的影响;εωjt=(σ-1)Inqωjt,为包含质量数据信息的残差项。Inpωjt为出口农产品ω的价格。由此可得农产品ω的质量:

(7)

对式(7)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

(8)

式中:minInqωjt和maxInqωjt分别表示同一HS6位码农产品ω在所有进口国、所有年份质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式(8)定义的标准化质量指标取值范围位于0~1之间,不具有经济学意义,因此,可以在不同层面进行加总,获得整体质量,从而进行跨期、跨界面的各种比较。整体指标表示为:

(9)

式中:TQ表示总体质量;vijωt表示贸易价值量。

考虑到价格和质量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董银果和刘雪梅做法[11],将运输成本和运输成本滞后一期作为出口农产品价格的工具变量,既能克服内生性问题,又能避免样本大量损失,从而保证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在估计产品替代弹性前,对工具变量进行杜宾-吴-豪斯曼检验(DWH)内生性检验、弱工具变量检验,以及过度识别检验,确保工具变量的有效性。此外,考虑到产品运输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可能相关,即可能存在“华盛顿苹果效应”,本文采用魏浩和林薛栋做法[12],将各国首都到北京的距离与国际原油价格相乘作为各国产品到中国的运输成本①(3)①距离数据源于CEPII,国际原油价格数据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

本文农产品研究范围界定为HS01-HS24章,出口贸易数据源于CEPII BACI数据库。去掉HS6位编码大于和等于250 000的产品,以及剔除极端值(数量小于1和出口额小于50美元的样本),得到2000—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出口696种农产品的数据,数据样本总量为143 020个观测值。

(二)农产品出口质量演变特征分析

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质量演变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总体质量波动中小幅提升。总体而言,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质量并没有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而显著提升,与2000年相比,2017年出口质量仅有小幅提升(图1)。该结论与大多研究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结论相一致[11-13]。此外,从图1中可以发现,自2012年之后B&R国家SPS通报数呈显著增加态势,且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在该阶段也表现出提升态势。

图1 2000—2017年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质量演变

(2)农产品出口种类大多属于中等质量级别,出口质量均有小幅提升。无论从出口质量演变指数而言,还是从农产品出口的质量阶梯变动演变或出口质量年均增速上来看,中国对B&R国家各类农产品出口质量波动幅度较小,整体上保持着稳定态势(表1)。本文采用董银果和刘雪梅[11]质量指数分类方法,基于农产品出口指数,将出口农产品质量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类是优质产品,出口产品质量指数均值大于0.8;第二类是中等品,出口产品质量指数均值位于0.4~0.8之间;第三类是低质品,出口产品质量指数均值小于0.4。结果发现,中国对B&R国家出口的大多种类农产品属于中等质量级别,其中包括中国对B&R国家出口的主要农产品类别,如蔬果类、水产类和油籽类。虽然对于大多种类农产品而言,出口质量均有小幅提升,但均未改变产品质量所属等级。相对而言,出口质量提升增速最大的是HS03水产品,年均增速为0.292%,其次为HS10谷物类(0.235%)、HS17糖类(0.22%)、HS08水果类(0.218%),以及HS12油籽类(0.213%)(表1)。

表1 2000—2017年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质量演变

续表1 2000—2017年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质量演变

(3)对东盟主要贸易国家农产品出口质量较高,且提升较为明显。从对各国农产品出口质量指数来看,考察期间中国对俄罗斯、越南和泰国出口质量水平最高,对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韩国农产品出口质量水平较高,而对新西兰和阿联酋农产品出口质量相对较低。就出口质量提升增速而言,考察期间中国对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出口质量提升幅度较大,增长率接近6%,对越南和泰国出口质量提升增速次之,而对新西兰和阿联酋农产品出口质量提升最小,增长率仅为1%左右(表2)。

表2 2000—2017年中国对B&R主要出口国家农产品出口质量演变

(4)针对不同产品,出口质量在不同出口市场上存在一定差异性。考察期间,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蔬果类和水产类上,2017年,中国对这两大类产品的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之比约为60%左右①(4)①作者基于CEPII BACI数据库数据计算所得。。就主要出口农产品种类而言,出口质量在不同出口市场上存在差异。就水产品而言,中国对新加坡出口质量高且比较稳定,对韩国出口质量提升相对较大,但对阿联酋则表现出小幅下滑。针对蔬菜产品而言,中国对俄罗斯出口质量较高,且比较稳定,对新西兰出口质量出现显著下降,而对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出口质量上升较为明显。从水果产品角度分析发现,中国对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出口质量呈平稳中小幅上升态势,对泰国出口质量波动幅度相对较高,而对韩国出口质量下滑较为明显;就蔬果制品而言,中国对泰国、越南和新加坡出口的质量最为稳定,而对菲律宾出口质量提升幅度最大,但是由于中国对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和阿联酋品出口质量下滑趋势明显,导致2011年之后,中国对B&R国家蔬果类制品出口质量有所下降。

表3 2000—2017年中国对沿线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的主要农产品质量演变

二、实证分析模型与估计结果

本文的实证分析环节,分别对总样本和分样本进行研究,考察B&R国家SPS措施对出口质量升级影响的显著性和差异性。

(一)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Aghion等前沿距离模型(简称ABGHP模型)[14],借鉴董银果[11]和黄俊闻[1]等研究方法,将SPS措施影响质量升级的计量模型设置为如下形式:

Δqualityjht=αht+αjh+αjt+β1SPSjh(t-1)+β2PFjh(t-1)+β3[SPSjh(t-1)×PFjh(t-1)]+β4Tariffjht+εjht

(10)

式(10)中:Δqualityjht表示中国对B&R国家中j国出口农产品h在t期与(t-1)期的质量差异,代表质量升级;αht、αjh和αjt分别代表HS二位编码产品层面的产品-年份固定效应、国家-产品固定效应、国家-年份固定效应;SPSjh(t-1)表示j国滞后一期SPS通报数,用来作为SPS措施的代理变量;PFjh(t-1)表示滞后一期的前沿距离,用于衡量产品质量所处的梯队,越趋近于1,表明质量越前沿,反之,越趋近于0,表明质量越落后;交互项SPSjh(t-1)×PFjh(t-1)表示SPS措施影响不同质量梯队农产品质量升级的差异程度;Tariffjht变量用于控制关税对质量升级的影响;εjht表示残差项,包含其他所有未被观测到的但会影响出口质量升级的因素。考虑到SPS措施作为产品质量准入门槛,能够倒逼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因此,预期β1符号为正;由于出口产品质量越低,实现质量升级的空间越大,预期β2符号为负;考虑到农产品质量的差异化程度相比工业品要低得多,产品质量技术的提升并不会给出口商带来很大额外收益[15],当B&R国家实施更加严厉的SPS措施时,出口农产品质量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质量创新动力不足,此外出口农产品质量处于领先地位的出口企业存在质量升级瓶颈,质量提升需要投入更多资金,面临更高风险。这些使得出口农产品质量处于领先地位的出口企业表现出“逃离竞争效应”的反面情形[1][10];而对于农产品出口质量水平较低的出口企业而言,为了能够继续留在B&R国家市场上,必须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如果通过技术创新和“干中学”能够跟上前沿技术,并且能够从中获取贸易利益,则出口低质量产品的企业具有较大质量创新动力,使其完成质量升级,表现为“负向激励效应”的反面情形[1][10]。基于此,预期β3符号为负。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选取沿线34个国家进行实证分析①(5)①34个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巴林、捷克、匈牙利、印度尼西亚、以色列、韩国、科威特、拉脱维亚、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摩洛哥、尼泊尔、菲律宾、罗马尼亚、俄罗斯、泰国、越南、土耳其、乌克兰、埃及、也门、新西兰、阿曼、波兰、卡塔尔、沙特、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阿联酋和巴拿马。,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中国对沿线这34个国家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总额之比高达90%以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第二,这34个国家中的每个国家在考察期间通报的SPS总数至少为3起,因此可以很好地反映SPS措施对农产品出口质量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农产品种类包括:HS03和HS16(水产类)、HS07、HS08和HS20(蔬果类)、HS09和HS18(咖啡类)、HS17(糖类)、HS10、HS11和HS19(谷物类)、HS21(杂项食品)、HS23(饲料)和HS24(烟草)。因为2017年中国对这34个国家出口这些农产品的出口额占对其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87.04%,具有较强代表性。SPS措施通报数来自WTO/SPS信息管系统。关税税率数据来源于WITS数据库,对于缺失值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处理。出口质量数据则是基于CEPII BACI数据库数据,借鉴Khandelwal等需求框架模型测算所得。变量的描述统计如表4所示。

表4 变量描述性统计

(三)引力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针对总样本和分样本分别进行回归(表5)。

1.总样本回归

通过对比表5模型(1)~(4)回归结果发现:逐步添加固定效应情形下,SPS措施的回归系数变得比较稳定,且模型的拟合优度逐渐提高。因此下文将重点分析模型(4)的回归结果。

表5 总样本回归结果

(1)SPS措施系数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与预期结果相一致,表明B&R国家SPS措施的质量提升倒逼机制促进了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升级。这可能一方面源于低质量出口产品的退出使得出口农产品整体质量得到提升(退出驱动);另一方面,农产品出口企业为了达到B&R国家SPS标准要求,通过“干中学”和技术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出口产品质量,遵从过程中出口农产品质量水平得到提升(遵从驱动)。另外,随着消费者收入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发生转变,人们愿意为高质量安全产品支付高价格。SPS标准能够向消费者传递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增加消费者信心,从而促进消费。因此,SPS措施能够为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动力,鼓励出口企业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2)前沿距离系数显著为负,与预期结果相一致,说明越是接近出口质量前沿的产品,质量升级幅度越小,而距离出口质量前沿越远的产品质量升级幅度越大。具体而言,SPS措施标准倒逼出口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幅度受限于产品质量差异程度。当B&R国家提高SPS措施要求后,对于那些已经处于质量前沿的产品而言,或者已经达到了B&R国家标准要求的出口产品,或者只需要付出微小的努力就可达到B&R国家标准要求的出口产品而言,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空间是有限的。对于那些出口质量与B&R国家标准要求相距较大的出口产品而言,必须较大幅度提升质量水平才能达到B&R国家标准要求。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如果在技术创新和“干中学”的作用下,通过提升自身遵从能力达到B&R国家SPS措施新标准要求,并且能够从遵从中获取贸易利益,则该类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能够达到更大幅度提升。由此可见,出口质量落后的农产品必须更大幅度地提升产品质量才能达到进口国新标准要求。当然,质量升级的幅度越大,意味着质量升级的遵从成本也越高。

(3)SPS措施与前沿距离交互项系数为负,与预期影响符号相一致,表明当B&R国家实施更加严厉的SPS标准,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门槛”后,基于“逃离竞争效应”的反面情况,对于出口高质量产品企业而言,质量的提升不会带来很大的额外收益,反而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面临更高的风险,导致提升质量水平的创新动力不足,而出口产品质量处于相对落后的企业,在“干中学”和“熊彼特租金”的驱动下,促使其加速创新,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由此可见,SPS措施提升质量的倒逼机制,受负向“逃离竞争效应”影响,对出口质量较低的产品而言,质量提升幅度更大。该结论与董银果和黄俊闻等[1]研究结果相一致。此外,关税作为贸易壁垒回归结果显示,系数比较小且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带一路”背景下,关税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影响作用较小或不显著。

2.分样本回归

为了深入研究B&R国家SPS措施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效应是否在不同出口产品、不同出口阶段,以及不同国家间存在差异性,在此分别针对不同样本数据进行研究。

(1)对主要出口产品回归。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蔬果类(HS07、HS08和HS20)和水产类(HS03和HS16)上,2018年中国对B&R国家蔬果类和水产类出口额占比高达57.13%(表6)。为了检验总体样本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首先针对中国对B&R国家出口最多的蔬果类和水产类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6(1)。对蔬菜类和水产类的回归结果与总样本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即B&R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出口质量较低的农产品质量提升较快。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总体样本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表6 分样本回归结果

(2)分阶段回归。考虑到B&R国家的SPS通报数从2013之后开始出现大幅增长,同时中国对B&R国家农产品出口质量在2014—2017年呈现出明显的小幅上升趋势。因此,为了探讨不同时期B&R国家SPS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提升是否存在差异性,我们将考察时期分为2000—2013年和2014—2017年两个阶段进行研究,回归结果见表6(2)和(3)。两个阶段的回归结果表明,2014—2017年B&R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提升有促进作用,而2000—2013年沿线国家SPS措施的质量提升倒逼机制并不明显,没有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产生很大影响。这可能一方面源于B&R国家SPS措施的严厉程度在2000—2013年有所升级,但在2014—2017年更加显著;另一方面,2000—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由于遵从能力有限、质量意识淡薄,面对B&R国家SPS措施升级,主要采取市场转移战略,但在2014—2017年出口企业的质量意识逐渐增强,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积累,面对B&R国家频繁变更的SPS措施标准,出口企业开始采取遵从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干中学”,不断提升生产链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出口质量指数从2014年的0.629提升至2017年的0.649。

(3)不同国家分阶段回归。根据WTO/SPS通报信息网站数据可知,2013年之后B&R国家SPS通报数增速明显上升。究其原因,发现越来越多的沿线发展中国家开始注重SPS措施的应用,向WTO提交SPS措施通报,且通报增速明显高于沿线高收入国家。如哈萨克斯坦2015年加入WTO,2016年向WTO提交10起SPS措施通报数,2018年通报数增加为15起;也门2014年加入WTO,自2016年提交8件通报开始,2017年和2018年通报数快速增加为19起和12起。再如,2014—2017年新西兰SPS通报总数(77)和韩国SPS通报总数(92)与中国SPS通报总数(83)比较近接,但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菲律宾(196)和俄罗斯(139)的SPS通报总数。因此,为了探讨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提升影响在不同国家不同阶段是否存在差异性,在此将总样本分为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分样本进行分析,回归结果见表7①(6)①17个高收入国家包括:巴林、捷克、匈牙利、以色列、韩国、科威特、拉脱维亚、阿曼、新西兰、波兰、卡塔尔、沙特、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阿联酋和巴拿马。17个中低收入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摩洛哥、尼泊尔、菲律宾、罗马尼亚、俄罗斯、越南、泰国、土耳其、乌克兰、埃及和也门。。

表7回归结果表明沿线高收入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作用主要体现在2000—2013年,2014—2017年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影响不显著,而沿线发展中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在2014—2017年产生较大影响。这可能是因为,2000—2013年,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相比,沿线高收入国家SPS通报数较多,对农产品进入规定的质量安全门槛高,因此该时期沿线高收入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提升产生显著正影响,而2014—2017年,SPS措施在沿线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沿线发展中国家SPS标准要求的严厉程度已经超过沿线高收入国家的标准要求,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发挥了显著的质量提升作用。另外,表7回归结果显示2000—2013年发展中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影响在5%的显著水平上为负,表明2000—2013年沿线发展中国家SPS措施并没有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反而导致农产品出口质量下降。这可能是因为该时期沿线发展中国家SPS措施的质量安全门槛相对较低,引发中国大量低质量农产品的进入,由此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出现下降。正是由于沿线高收入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影响系数大小(0.071)与沿线发展中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提升的抑制性影响系数大小(-0.077)比较接近,最终导致2000—2013年B&R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提升影响不显著,该结果与分阶段回归结果一致。此外,与沿线高收入国家相比,考察期间沿线发展中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提升更大。

表7 分国家不同时段回归结果

三、结论与启示

当前中国与B&R国家经贸合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成为新发展阶段的主要方向。本文基于B&R国家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显著正向作用,表明B&R国家更加严格的SPS措施是激发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出口企业应以遵从B&R国家SPS措施为契机,提高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和生产过程透明度,增强出口产品在B&R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且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带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质量升级。

对于出口质量相对落后的产品而言,应在遵从能力和遵从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要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全力推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于出口处于质量前沿的农产品而言,要有危机意识,在遵从B&R国家SPS措施前提下,开展前沿性创新研究,强化技术创新,以更高层次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要求自己,维护其在农产品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通报升级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数学通报》2305号“数学问题”的简解与探讨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第九章升级!我的宠物
产品质量调查——原载美国“安迪·辛格漫画网” ▲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