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育人优势助推社会共同富裕
2022-06-15于欢欢
于欢欢
[摘 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合乎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挥育人优势推动共同富裕尽快落地,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高职院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为各省市、地级县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输出技能型与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的上任,发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最大作用,对缩小城乡差距以及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探析高职院校育人优势及育人举措,力求通过有效育人举措的实施,为社会共同富裕储备人才,为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做保障。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育人优势;社会共同富裕;举措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69-0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渐成熟,如何在加快高职院校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显得格外重要。新时期,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育人职能,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持续输出技术型人才,为各行各业注入新鲜血液,利用人才拉动经济健康和稳定发展。为了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育人职能,助力社会共同富裕,高职院校还需采取有效育人举措,应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结合就业趋势进行教学,培养出具有道德素养、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并在人才培养期间使人才从内在的素质到外在的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在社会共同富裕中发挥作用
(一)充分发挥教育职能,构建三位一体的格局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推动社会良好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高效率地利用人才,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具备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功能、完善和优化就业格局功能、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此外,高职院校也肩负着统筹社会与解决就业问题的职责。高职院校以人才培养为根基、以稳定就业为保障、以服务社会为核心,构建起“人才培养—稳定就业—服务社会”的三位一体格局,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筑牢了方向。
(二)培养高质量及足够数量的人才,解决技术问题与瓶颈
职业院校利用培养大量合格以及卓越技术类型人才,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技能型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及人才强国目标实现的关键。高职院校良好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出高质量及足够数量的人才,使社会朝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为共同富裕打好基础。人才的数量是指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职业教育的教学规模;而育人的质量则体现在高职院校教学设备筹备及师资队伍整体教学能力和高职学生技术精细化水平、学生的职业素养等方面。只有数量和质量共同建设,把高职院校学生慢慢培养成为合格并且拔尖并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技术型人才,才能解决社会发展期间遇到的技术问题与瓶颈[1]。
(三)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当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出现全新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专业的转型和升级是高职院重要任务之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利于促进新动能产生和壯大,同时企业的效益也明显改善,市场中的实体经济正在稳固和有序向前发展。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大量技术型人才,完善和优化了经济结构,为产业的升级和进一步发展储备了人力资源与智力成本,把潜在的以及孤立的技术全部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及优化的能效。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利用乡村振兴发展社会经济
乡村振兴是实现我国民族复兴这一重大任务的关键战略,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乡村产业的发展,最美乡村建设成功与否,也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根本与基础。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时,通过校企合作培训和开发大量的现代化新型的职业农民,可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协助乡村进行科学并且合理的规划,优化和完善产业结构,充分地挖掘乡村本土资源,促进资源的产业化与品牌化。这也对生态宜居以及最美乡村建设带来积极影响,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进而促进乡村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二、发挥高职院校育人优势,助推社会共同富裕举措分析
(一)主动地融入格局,做好职业院校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融入格局中找准定位,也要保持担当,肩负社会共同富裕中的育人职责。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的共同富裕,这也是实现我国民族复兴的主要战略和社会基础。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社会体系重要构成,还需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职能,树立以高质量育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理念,从共同富裕的角度来定位办学理念、制定育人目标,根据共同富裕这一战略来谋划好高职院校的育人计划以及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相关工作。
(二)做好课程建设工作,为就业做保障
职业院校与培训课程的建设需把校企模块化作为发展方向,把市场的需求作为导向,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宗旨,调整培训课程占比。在高职院校中应增设一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联系的专业,这样可以确保就业的稳定性,便于实现高质量的就业[2]。
高职院校育人职业教育期间,要把实践技能的培养作为重点,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并且紧紧地结合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面向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形成和打造、开设丰富的创业教育新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提高人才道德素养与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要把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把提质和培优作为人才培养重点,培养出具有道德修养的人才,利用良好的修养和个人魅力,说服企业接收人才和得到企业的认可。
(三)立足企业需求,聚焦产业发展,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立足企业的需求,促进产教进一步融合,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时代发展的技术类型人才提供动力支撑。企业也要紧盯着人才的缺口,在校企合作期间,安排专家到高职院校传授知识和经验,为技术型人才解疑答惑,分别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普通技术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这样便于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和能力强的人才,发挥人才力量,发展企业经济,便于解决企业发展缓慢问题,促进共同富裕。
以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在为安防相关领域提供人才时,坚持立德树人,创新了“准警务化”的育人模式,明确教学的中心地位,开展质量提升工程,实施创新教育。同时,学院深化了产教融合,采用2+1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订单班为主导,并且把校、政及社会、企业结合培养人才,目前已经有约40%的专业学生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把招生与学习和实习、考证及就业良好结合,为浙江省培育大量实用型人才。
(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开展热点技能培训活动,基于市场需求,把市场作为导向,多层次和分角度地组织职业技能的培训。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师徒制进行技能培训,或者采用“企业双制与工学为一体”的育人模式,把人才和企业需求良好衔接,进一步挖掘本区域的有利资源,制定一个个性化和接地气的人才培训计划,在培训内容方面可以加入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技能培训内容。如,芋艿的种植技术等。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有广度的技能比赛,以此来进行培训。在竞赛层次方面,构建一个以技能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比赛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也可以发展长处和完善不足。竞赛项目的选择建议包括:电工与焊工以及数控车工和数控技术等为主导和重点的项目、电子商务以及餐厅服务与育婴等相关的产业项目。这样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人才活力,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级技术型人才,使得人才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又能为企业创收,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五)构建人才培育“一平台”体系,为社会输出优质人才
择优选拔一些高技术类型的人才,构建高技术型人才库,并且确保人才库能够良好地释放和发挥智力的聚集能效。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引导库内人才相互交流和切磋技术,完善不足和发展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扮演伯乐这一角色,做好人才的就业推荐工作,这样便于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更好晋升和发展,为企业经济发展创造效益,间接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3]。
三、高职院校未来育人方向
最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形势较好,学校的办学思想也更加明确,同时办学规模日渐扩大,育人模式得到创新和发展,更加多元化,这使高职院校更加健康、和谐和迅速地发展,同时这一发展趋势也逐渐地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主流。
在历经了初创与发展和创新等阶段后,高职院校依旧保持着创新发展的状态,在积累诸多育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合全新的育人模式,让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更具推广和普及的价值。其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把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结合起来协同育人,通过签订委培协议来实现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为社会提供满足现实需求的人才,使各行各业均得到适合的人才。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职院校开始进一步探索如何解决高职学生毕业及就业的问题,加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体制以及机制的商务研究,构建更为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效育人的成效更加明显,高职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被有效解决[4]。
共同富裕理念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使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面临很多艰巨任务。新时期,我国开始走现代化工业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产业的优化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性社会。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增加了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及素质[5]。
基于当下形式及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也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未来高职院校在育人方面还需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提升育人的效果:
1.高职院校还需坚持创新发展,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和行業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面向制造行业与现代化农业、服务业,立足实际,根据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培育出各行业满意的技术型和优秀人才,以此促使各个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2.高职院校需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注重教学质量提升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构建一批高水平与示范性的高职院校重大工程,紧紧抓住机遇,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3.从单一职业学历教育朝终身教育方向转变。高职院校要在整体上体现终身教育,学历和非学历融合;把长短制教育结合,使学制更加灵活;从过去的传统式教育向就业导向育人模式转变,这样便于适应职业创新发展需求,更好地适应各行业现实需求。
4.育人目标上继续坚持理论知识与文化教育融合的同时,侧重思想道德素养与职业素养和良好品质的培养。教学内容方面,做好校内专业课程教学以及学科教学的同时,关注当下社会文化的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好的精神融入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6]。
5.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应促使以往的专注理论知识型向“双师型”方向转变。并且在育人过程中,要多与校企合作办学,以利于培育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四、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协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知识,迅速地使学生适应社会与企业,是高职院校实现育人以及社会功能的体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构成。因此,高职院校还需做好当下的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明确育人的方向,把职业教育的精神与价值传递给每位学生,不断为社会的发展与建设,供应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填补人才的空缺。在人才的助力下社会将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生产效率有了保障,经济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倩.新时期高职院校资助育人路径研究[J]. 财富时代,2022(2):92-94.
[2]彭玉京.新时期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模式浅析:评《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2(Z1):13.
[3]周海涛,施悦琪.促进共同富裕的高校育人创新路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1):55-61.
[4]胡茂波,谭君航.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的逻辑、纽带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13-20.
[5]李登昌.新时期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现状、问题及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24):315-317.
[6]辛志军.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