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武陵山区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2022-06-15宋友德宋焕然陈蓉王智勇潘苇
宋友德 宋焕然 陈蓉 王智勇 潘苇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有产业、文化、人才、生态以及组织振兴。在武陵山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是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为了良好地面对部分地区缺乏文化传承及学习意识的情况,应重视对社区教育的提高,加强社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及项目化建设,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有效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社区教育工作 创新发展模式 资源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5(b)-0000-00
基金項目: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WJDZB-2021-07);铜仁广播电视大学2021年度校级重点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武陵山区社区教育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TRDD-2021-003)。
作者简介:宋友德(1970—),男,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Wuling Mountainous Areas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ONG Youde SONG Huanran CHEN Rong WANG Zhiyong PAN Wei
(Tongre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Tongren,Guizhou Province,554300 China)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contains more content, mainly including industry, culture, talent, ec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Wuling Mountains,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In order to face the lack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learning awareness in some area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mproving community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community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digitalization and project construction, building a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and providing rural residents with mor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learning resource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Community education work; Innovative development model;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武陵山区,是指武陵山及其余脉所在的区域。武陵山区的社区教育工作包含对城镇居民综合素质、农村居民技术能力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用于教育方面的资金和资源有限,同时部分部门缺少对社区教育的重视,导致有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和落实。为改善此种现状,应强化对社区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增强创新发展意识,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保证课程种类的多元化、多样化、智能化,为社区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1 乡村振兴战略下武陵山区社区教育的价值取向
1.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武陵山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时,应始终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基本原则,积极转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方式,选择容易被大众接受的教育形式,满足新时代新型农民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立足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开展差异化教育,激发农村居民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增强农村居民学习先进知识和技术的意识,使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能力。与此同时,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增强为农村居民服务的意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同时当地政府部门应给予充足的制度及政策支持,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继续学习的机会,接受更加专业的教育,促进武陵山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落实。
1.2 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武陵山区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城乡统筹发展的价值取向,不仅可以改善城乡社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还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化发展格局,积极转变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农民的弱势地位,保证社区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全面性、均衡性,进一步达到教育公平的目的。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村居民依然处于弱势群体行列,很多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通过社区教育方式,有助于农村经济建设,让农民拥有享受教育的权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助推力。
1.3 始终坚持传承与再造乡村的文化理念
武陵山区经济建设过程中,社区教育工作的落实有助于传承和再造乡村文化。首先,能够实现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深度挖掘乡村人文历史,能够展示乡村文化的整体魅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引入乡村文化,能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活力,进而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其次,武陵山区社区教育有利于培育乡村本土文化,做好乡土文化的吸纳及内化工作,为农民保留乡愁,让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得到强力支持;最后,增强新时代乡村主流文化的打造意识,始终坚持积极向上的发展理念,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和需求做好乡村文化的再造工作,培养农民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诚信守法及崇尚科学的道德品质。
2 乡村振兴战略下武陵山区社区教育创新发展对策
2.1 建立健全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
2.1.1 积极转变职能,加快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在很多地区存在政府部门职能交叉以及多头管理的现象,为解决此类问题,当地政府部门应积极转变自身职能,增强社区教育创新意识,加速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改革,构建完善的农村社区教育一元化领导体系,结合实际特点和需求建立宏观管理机构,做好社区教育工作的统筹及规划,充分落实上级管理部门的战略部署。同时,在实际发展规划中引入农村社区教育,统一协调政府部门与社区教育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管理关系,保证当地政府部门能够认真履行自身责任,全面体现责任机制的长效性,通过制度上的齐抓共管及工作上的相辅相成,创设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
2.1.2 完善法律法规,为社区教育提供全面性约束
为顺应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宏观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应全面发挥自身的支持及推动作用,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动力和基础。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采用财税激励以及购买服务等方式,适当调节市场发展结构,使得市场能够给社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有利影响,在农村社区教育中引入社会各方面资金和物力等重要资源。除此之外,当地政府部门应该激发各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与不同的参与主体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及合作关系,涉及的主体包含政府、社会以及农民,利用信息技术搭建高效的多方互动及沟通平台,形成社区教育合力,构建动态化社区教育体系,强化社区教育的开放性及民主性。
2.2 增强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意识
2.2.1应用信息技术,为社区教育提供科学性引导
在相关部门出台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有明确要求,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和基本需求,结合“宽带中国”战略,合力编制“互联网+生态”“互联网+康养”“互联网+科普”以及“互联网+城市”的社区教育规划,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功能的有效利用,将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作为主要依托,不断拓宽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覆盖范围。由于互联网具备信息传播及时、交互性强以及开放性强等优势,能够让农村社区教育更加便捷和高效,培养农民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开拓新渠道,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然发展途径。
2.2.2搭建信息平台,进一步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各社区(村)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性技术,搭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深度调查城乡居民的基本需求,同时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居民的基本素质及文化水平,采用差异化教育方式,强化社区教育数字化平台的适用性,充分体现社区教育因地制宜的特点。同时加强社区教育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设“智慧学习空间”,提升数字化建设水平,为农村居民的学习提供充足支持和保障,提升社区教育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
2.3 强化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2.3.1 立足农民实际,体现农村地区终身教育理念
针对农村社区教育而言,应加强资源多元化建设,融入终身教育理念。不断扩展农村社区教育的覆盖范围,需包含从幼儿到老年人的所有群体,增强社区教育资源深度开发和应用意识,确保社区教育能够与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基本需求相融合。构建农村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时,应加强与农民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立足于农民的意愿,引入本土文化、民族发展历史以及生态资源,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给农民更多的认同感及更强的亲切感。有关部门应准确定位社区教育服务目标,全力推动社区教育项目化发展,以农村居民科学素养及文化素养的提升作为主要教育目的,引导农村居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3.2 利用社会力量,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科学配置
为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科学化及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教育课程标准化规范,激发农村居民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与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及学校的合作,不断发掘特色教学资源,增强本土文化开发意识,构建针对性的教育课程体系。与城市相比较而言,农村地区的受教育程度较低,且缺乏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难以满足现阶段农村居民的学习需求,无法达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合理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让更多教育培训机构及社会公益组织等主动参与到社区教育工作中,不断丰富社区教育教学资源,使得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和科学。
2.4 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评价机制
2.4.1 立足评价主体,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農村社区教育工作时,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必不可少。增强评价主体多元化建设,组建多样化教育评价机构,明确主体构成,主要包含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社区教育专家以及社区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等,同时不能缺少农民的参与。立足于多角度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评价工作,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客观性、公平性及全面性。
2.4.2 站在制度角度,构建健全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
针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体系作为约束和依据,让社区教育评价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同时,增强评价结果应用意识,通过分析和研究评价结果,明确农村社区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有效促进社区教育改革深化及落实,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及文化发展提供助力。工作人员完成评价工作后,应向社区教育机构做好反馈工作,依据评价结果,教育机构应寻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科学编制改进方案,提升社区教育服务水平。
2.5 强化社区教育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乡村社区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学习成效,为提升社区教育教学水平,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由于很多地区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关部门应增强高端人才引进意识,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及时做好教师队伍的更新。同时,定期组织教师队伍参加专业化培训活动,并设置相应的考核政策,明确考核结果,避免出现浪费培训资源的情况。
3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为武陵山区城乡居民创造终身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通过培育终身学习者,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助推力,让农村能够拥有适应新时代变化的能力。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应增强社区教育意识,激发农村居民学习的积极性,立足于当地文化,加强与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对武陵山区社区教育资源的深度挖掘,促进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建设,同时融合武陵山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及经验,让武陵山区城乡居民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更强的认同感及归属感,强化社区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提升武陵山区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王兴伟.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社区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7):141-143.
[2] 吴奕涵,顾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發展路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16-22.
[3] 杨育智,李艳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区教育的普惠性价值及其实现[J].中国成人教育,2019(11):91-96.
[4] 宋友德,田海燕,陈蓉,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对策[J].信息周刊,2019(35):0358.
[5] 韩小伟.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6] 张伟.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