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大学生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2-06-15薛凯琳
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和高校自身重视。随着目前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其中问题也逐渐显露。探究高校“挑战杯”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实现不同竞赛科学发展,需要高校赛事组织部门和专业教师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拓展“互联网+”下的线上教育赛事打磨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活动体系,进一步发挥竞赛育人成效,深化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改革。
关键词:线上线下 竞赛活动组织 管理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5(b)-0000-00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名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挑战杯”大学生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Y21302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薛凯琳(1993—),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研究。
摘 要: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知识竞赛作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方式,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Activity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Challenge Cup College Student Competition
XUE Kailin
(Xi'an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Xi'an, Shaanxi Province, 710300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modern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knowledge contest of academ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s after class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At pres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related research, the problems are gradually revealed. To explore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Challenge Cup" competition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realiz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ompetition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departments and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ctively expand the online education competition polishing platform under the "internet plus" , build an online and offline activity system, further exert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education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extracurricula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Online and offline; Organization of competition activities; Management mode; study
1 “挑戰杯”学生竞赛活动的作用
“挑战杯”竞赛作为一项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是当前我国高校主要学术科技竞赛之一。除了本项竞赛之外,不同种类的竞赛活动在近年来都获得了蓬勃发展,同时当前很多高校都形成了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不同学科竞赛快速发展的格局,其人才培养效果也日益凸显。
2目前竞赛活动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高校竞赛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对高校竞赛来讲,其管理规范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比赛的效果。从一些高校组织比赛的形式进行分析,很多高校管第二课堂科技创新竞赛管理体系僵化、单一,其缺少竞赛组织单位对其进行统筹协调,导致管理出现漏洞;一些高校对比赛重视程度不足,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投入较少,使得配套设施建设难以满足竞赛需求;奖励措施不完善,学生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2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师能力的强弱是竞赛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并未建立专门的第二课堂科技竞赛管理教育团队,导致参与竞赛指导工作的教师力量较为分散;一些教师对学科竞赛了解程度有限,其指导思想与方式难以满足竞赛发展需求;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很多教师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不合理;一些教师主动指导学生的意识不足,其参与竞赛的主要目的是现实利益。
2.3前期准备不足
竞赛前期准备也决定着相关工作的开展进度。例如,在举办校内比赛过程中,很多形式的竞赛开始选择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即通过前期宣传明确高校竞赛队伍,随后开展线上竞赛和院校两级比赛可以采用线下竞赛,线上收集打磨展示作品,或者在线上发布比赛通知。但不同队伍进行线下比赛,这一过程中因一些二级学院的前期准备不足,并未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竞赛模式的作用,使得竞赛难以顺利进行。
3线上线下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3.1利于改善当前竞赛组织现状
首先,为了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体系的应用价值,高校应侧重校内管理体系的完善,从校内平台搭建项目组成立到奖励措施的完善,逐步改善当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竞赛顺利开展。其次,积极组建校内竞赛师资引导队伍。为了更好地应对大学生竞赛,管理人员要结合当前学校师资队伍现状,构建并完善管理队伍结构。最后,明确混合体系的引导价值。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以及教师对全新比赛形式有充分了解,以便之后竞赛的顺利开展。
3.2完善高校教育形态
当下,引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众多高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措施。此外,众所周知竞技大赛是高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其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将二者有效结合,可以丰富竞赛形式,推动学生竞赛工作的开展。
4构建完善竞赛组织管理的有效措施
4.1线上组织平台的搭建
4.1.1明确竞赛负责人
在相关部门发布高校学生竞赛之后,高校需要围绕竞赛特征并结合教师从事学科教学科研方向,选择教师作为某一竞赛的负责人,负责人的主要职责由联络竞赛主办部门、协作并带队整个竞赛全过程;安排校内学生进行培训,并主持校内初选工作;从多方面了解竞赛初选学生,留心观察心态端正、专业成绩突出的学生,从而为后续开展后续工作做好充分保障。
4.1.2成立专项研究小组
当前混合式竞赛并不成熟,为了确保竞赛顺利开展,高校需要成立专项的项目小组,由科研技术专家打造校本线上教育平台。线上平台需要有宣传板块,实现宣传的有效性;不同专业竞赛板块,满足不同专业的竞赛活动需求;教育教学板块,不同专业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需求,开展相关的线上教学活动,丰富传统的教育形式;学生自主学习板块,在竞赛开展之前、竞赛中,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竞赛的标准、规则等,同时也可以上传与竞赛相关的知识,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使学生做好竞赛前准备。同时,线上教育项目小组也需要结合教师、学生的反馈将平台进行调整,确保教育平台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之后竞赛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4.1.3建設软件支撑平台
随着大学生竞赛的不断发展,不同种类竞赛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不过尚未达到让学生全部受益的效果,针对这一情况则需要相应地拓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时也需要将竞赛与教学相结合。首先,将竞赛作为项目引入线下教学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其次,选择与教学相关的科技竞赛项目、以竞赛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丰富线下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综合化发展。再次,根据理论、实验教学内容,将竞赛内容拆分,并将其中的功能要求设计作为线上模板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实践标准化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实现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创新。最后,针对近期开展的竞赛,可以将其细化,将竞赛标准、竞赛过程、等上传到线上教育平台,既可以实现竞赛活动的宣传,也可以推动校内竞赛工作的开展。
4.2深化培训机制建设
在线上线下模式的学生竞赛中,为了确保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侧重教师以及学生的培训工作。
4.2.1学生竞赛队伍建设与完善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竞赛水平的发展,更多的高校开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创新实践团队,并建立了各级创新实验室以及工作室,同时也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价值观念塑造创建了综合能力较强的竞赛团队,代表学校参与各类知识、实践技能竞赛。而为了确保线上线下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可以做到稳定发挥,则需要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新生入学之际招募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在前期的培训中,让学生以个体互助的方式进入基础平台,通过线上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其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具备参与竞赛的理论功底、合作能力和思维方法。在中期的培训阶段,引导学生结合参与竞赛所学的知识,自愿组建竞赛小队,并通过参与不同的科技竞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在后期的培训中,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使其进入科研实验室,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化素养。
4.2.2打造指导教师教育团队
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且“挑战杯”等竞赛的参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高校在混合式竞赛下需要侧重专业指导教师能力的提升,从而打造良好的指导教育团队。第一,重视用人制度的完善以及落实。高校为了顺应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实现教育队伍组建的目的,则需要围绕相对稳定、专兼结合、合理流动的原则,并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师资培养案例,探索并建立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骨干层和流动层双层结构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让更多能力优秀、教育创新意识较强的教师参与高校竞赛指导工作。第二,打造线上研修平台,引导学生的竞赛工作。线上研修平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首先是光荣教师板块。其中主要有线上工作室培养的学科带头人、优秀成员事迹以及部分成员的发展规划,以此来让更多的学员了解优秀成员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还可以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在成员规划专业发展时,能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其次,竞赛交流板块。此板块主要针对成员的学习以及研究,通过线上交流平台,让教师对教学问题、课题研究等内容进行探讨,促使工作室成员可以学而思,思而分享。其次,深度解析专栏。及时通报竞赛信息和相关标准,确保后续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结合教师反馈情况,制定中长期竞赛指导方案。高校需要围绕教师教学科研的规律,借助混合式教研手段有序安排教师指导学生的竞赛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教育价值,同时也能够给学生一定的研究空间,从而提升教师引导的质量。
4.3混合式竞赛活动的开展
4.3.1宣传阶段
在宣传阶段,可以借助线上平台的交互功能完成相关的工作。运用线上平台,开设赛事介绍、文件通知、案例教学等板块,从而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参赛体验。在线上平台,也可以模仿国内热门平台的弹幕、留言功能,使学生可以就竞赛进行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宣传的目的,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同时,校内工作人员也需要积极参考学生的建议和反馈,及时调整宣传板块的内容和形式,确保相关工作的落实。
4.3.2公布线上竞赛和线下竞赛的方案以及标准
首先,在高校竞赛网站公布竞赛方案,让参加线上比赛的高校做好预选工作;公布申请通知和线上参与方法;针对参加线上竞赛有困难的学校,可以向竞赛组委提出申请赛区转移申请,在相关部门批复之后,可以转业到其他参加线上竞赛的高校参与比赛。其次,公布线上竞赛的标准。其中有比赛的大体流程、比赛组织和比赛环境等,高校则是结合这些内容提前做好学生竞赛组预选、分析竞赛标准等工作,做到科学应赛。最后,公布比赛时间,线上比赛需要透明化,可以进行实时直播。
4.3.3指导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活动
在全新技术的支持下,专业教师围绕竞赛标准和预选学生情况,开展相关的培训教育活动。在线上培训中,可以将竞赛主题制作成了自学微课、项目标准、项目要求等教学资料,并将其整合上传到班级学习网站,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此之后,学生在学习流程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并留下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笔者则是结合平台的记录功能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进行整合,以便线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如此,在线上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也要选择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知识,以此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这样,通过线上培训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对竞赛项目有了全新的了解,且他们的自主学习、认知能力得以提升,利于教师开展线下针对性引导。在线下培训阶段,主要是导师结合学生线上学习详情,开展针对性引导。这一培训可以安排在初次组队报名之后以及校内初选之前,利用课余时间集中对报名组队的学生进行培训。在培訓中,需要侧重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可以模拟与竞赛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围绕项目进行实践,促使学生专业能力以及素养的发展。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实现培训目标,确保之后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训中也要培养学生良好心态,使其在线下、线上竞赛中都可以稳步发挥。
4.4激励机制与评价管理
首先,评价管理。相对而言,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主要是教师结合培训学生的考勤、基本表现、成绩等对学生打分,其较少的评价内容难以充分体现学生在项目完成中存在的不足,由此来看,指导教师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要完善评价机制,借助更为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第一,围绕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如学习任务实情、学习时长等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加入学习过程。第二,线下学习情况。在线下教学中,教师为了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则会重视有效教学方式的引入,围绕这一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合作情况、参与积极性、调研成果等进行评价,将这些内容记录。第三,综合实践成绩。理论还需要实践的验证,这一内容是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主要体现,教师在这一环节的考察中需要做到全方位,以便之后培训的针对性,并充分发挥混合方法的应用价值。
其次,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学校和二级学院需要出台相应的奖励方案,可以将竞赛负责人的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成绩,并将不同级别竞赛设定的不同教育工作转换为绩效津贴,予以教师一定的动机奖励。对于参赛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奖金奖励和学分等效换算的方式,对其奖励,树立学生自信。
5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和全球化,更多院校积极准备或已经将慕课、微课等融入传统教育模式。在其中,混合教学作为一种全新教学形式,可以联合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优势,运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效果,将其应用于高校“挑战杯”竞赛活动中,能够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同时如何借助全新方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如何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大学生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是当前各高校值得探索以及研究的内容。笔者认为,为了有效开展线上线下竞赛活动,需要从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竞赛教师队伍建设、硬件平台建设等角度入手,充分进行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胡守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视域下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改革研究——基于对A大学参加“挑战杯”的个案解剖[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8(1):74-79,88.
[2]李光全,史冬博.学生意识与竞赛运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新探——基于对"团队—竞赛"模式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郭金玲,张婷,丁峰.省属综合性高校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探索[J].文教资料,2021(4):125-127.
[4]刘敏,李振.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5):19-21.
[5]刘湲湲, 张德胜, 黄元汛. 网络体育弹幕手的参与特征及平台管理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2019.
[6]姜婵.大学生科研竞赛活动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7]龙晓枫,伍健,田志龙,等.竞赛活动对大学生能力提升的影响:来自湖北高校的证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106-113.
[8]汤小艳.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回归微课的本位价值--从竞赛型微课到应用型微课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51):36-37.
[9]李敏,刘俊,杜基赫,等.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9-11.
[10]尤建设.以“挑战杯”竞赛为引领,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许昌学院为例[J].河南教育(中旬),2012(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