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形象美学流行色运用的高校美育路径探究

2022-06-15贺俪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1期
关键词:流行色基调色彩

[摘           要]  依托大湾区时尚创意之都的国际视野背景,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导向,高校通过研究2022年春夏流行色在个性化形象需求的运用路径,提高学生自我色彩诊断能力以及增强服装流行色彩适配性设计的整体意识,以此满足个人色彩的实用性需求,提升学生个人的审美理念。

[关    键   词]  形象美学;美育;流行色;色彩诊断;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21-0163-03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化高校美育改革,需加强学科融合,强化实践体验[1]。美育不等同于对高雅艺术进行情感熏陶,抑或是培养一种才艺技能,它更强调的是感性质量、感性素质、感性智慧以及感性文明的一种评判标准,它利于在知识技能运用上增加一层温度、视野以及人文关怀。身处创新前言有时代引领性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想象,AI取代更多技能型岗位的趋势已逐步代入现实,而占据更高智慧的软技能,依靠认知的灵活度、对美的感知以及人文品质关注的核心岗位,是工业机器人永远无法取代的。近年来,关于高校美育实践运用的研究成果较少将其置于形象美学对社交场景主观印象的影响中比较、思考,使高校美育的应用研究缺乏“更接地气”的实用性视域和多种学科交叉创新的深度、广度。

一、形象美学的发展现状

形象美学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0年,目前仍然处于萌芽的发展阶段,更多服务于金字塔顶端的高消费人群。但由于网络化信息变得丰富多元,美学观点通过兴起的流媒体被时尚穿搭博主从用户角度给出了明确的使用感受,强大的影响力已将消费者的审美提高至对自我了解的判定及穿搭适配性的利弊权衡。作为市场最具潜力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虽受制于经济独立性,但个人意识特征使他们对自身需求是否被满足带有强烈的内驱力,会因符合心理主观预期而超前消费,尤其在形象消费需求方面变得更年轻常态化。大学生在校园里通过不同社交场景多样化地自由表达其审美态度,有意识地在人群中树立个人形象标签,是寻找圈层共鸣必不可少的手段。而服装作为形象美学的实用载体,是每个大学生消费中或多或少有关形象的必要支出部分,服装中的流行色彩随着市场需求的推动,是最快融入校园生活中的元素,视觉的情感刺激可更广泛地作用到大学生的心理感受上,并影响他们审美意识的塑造。因此,以形象意识的美育观为切入点,通过自身诊断合理匹配出具有美感且实用的价值定位,可以极大增强个人形象意识,同时在切实触达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线性规律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即便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亦能有意识地将认知偏差加以调整。

2021下半年,从“穿搭”“形象”“流行色”“款式”“面料”这五个关键词百度搜索情况可看出,形象意识一直保持着一定的搜索量,“穿搭”指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为最高搜索量的关键词。作为人物形象载体,服装构成三要素“色、型、质”中,“面料”的媒体数据多于“款式”,进一步侧面反映了搜索人群对品质成分的关注,已不似十年前快时尚“款式为王”的时代需求。“流行色”在百度搜索指数五大关键词中排末位,可从检索年龄分布来看,新消费主力军“90后”对“流行色”的关注颇高,已与“款式”形成强烈落差,“面料”更是成为该年龄段搜索占比最高的关键词,而反观传统消费群体“80后”则仍保有重款式不重面料的行为意识。消费意识的改变,使“90后”“00后”对影响时尚潮流因素色彩的渴望大幅增长。从长远来看,“流行色”极有可能会与面料成为未来服装产业应用可持续的两大关键元素,而独特的色彩更易激起大学生消费的欲望。当每季流行的色彩因市场需求推动,有形或无形地融入校园生活中,视觉的情感刺激将会更广泛地作用到大学生的心理感受上,并影响他们审美意识的塑造。

二、流行色在高校形象美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流行色推动大学生审美实践

色彩的流行离不开设计师对时代特征的观察,对环境功能的正确定位,对当下审美喜好的提炼。全球色彩风向标,美国潘通(Pantone)色彩权威机构每年都会发布具有代表性的流行色,其选定正来自对社会发展趋势、文化思潮动向及消费心理变化的综合分析,包括新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娱乐产业发展、全球瞩目的运动或时尚盛事等一切会波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元素,从而开发出最新反映审美特征的色彩。而对新鲜事物接受力较强的大学生,因社交媒体紧跟市场潮流,自带话题热度的流行色资讯更容易引起学生群体的关注及传播,这也与同属情感链接的圈层文化最受大学生偏好的事实相符,更易推动审美教育的实践性应用。

(二)流行色影响大学生消费需求

后疫情时代,色彩被赋予简单与随性的新乐观情绪,不同于2021春夏中高饱和色相带来的能量感,坚韧中性的正向态度转变为静谧浪漫的平和自由之向,给人以轻盈、舒适的视觉氛围。这也是被束缚已久在可持续慢生活的推动下,正期以恢复过去极简而又稳定的社会环境,衍生出亦满足职场社交休闲多种场景混合适配性的消费需求,在情感上又得以重新焕发活力的时代色彩。形象消费类商品为迎合多数追求高性价比的大学生群体,将具有代表性的情绪色彩精准触达当代青年的个性化需求,并极大运用在日用品中来刺激消费。为避免从众心理而导致过度消费,高校美育以流行色在形象消费适配性上做解读为切入点,实现形象审美提升的同时,也为深入感性智慧的拓展做了重要铺垫。

(三)流行色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社交

在校园环境中,穿搭自信的学生占比并不高,因为很多错误的认知让大学生在社交场景中不能用形象准确地表达自己,错失了同频圈层第一印象的链接机会,也为进一步沟通增加了时间成本。社交能力作为学生参与工作前必须掌握的行为及其形式,是为适应不同社会环境或要求下,能有效和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柔性技能。随着全球化和后现代社会需求性质的转变,精神富足的渴望使价值观塑造、身份认同和关系发展过程变得复杂,也更精细化,社交需求已不再局限于职场,更是寻求与个人内心情感世界连接,形成圈层共振的生活需求。相较于深层次的思维碰撞,最容易被感知的是形象在社会角色及人格发展的变化,而色彩是眼睛最先抓取的形象信息。流行色作为时代色彩的代表,对展现青年人的独立个性有着集成性的圈层优势,无疑是社交场景的视觉传达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因此,形象美学的流行色运用训练是能够带来谈资融入圈子的社交资本,解决当今大学生容貌焦虑的需求痛点,在培养美感和细腻的品位、艺术和审美技巧的同时,扩展情感和智力的想象力体验,最重要的是还能有意识地通过主流价值观创新协同人格发展的教育,通过激发社会能力展现个性的同时,学会尊重、包融不同感性文化,从多维度去審视它的美,勇敢地接纳并有的放矢。

三、根据不同类型人群设置不同流行色彩配色路径

流行色如何更好地满足个人色彩的实用性需求及个人审美理念的体现,需充分考虑共性与个性。本文对大学生群体的人体肤色进行四类划分诊断,并结合当季流行色做适配性组合,流程化的配色路径过程,系统引导学生提升整体审美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第一步:肤质色彩基调

目前,运用较多的色彩理论系统是日韩非常普及的三基色原理,其将人体肤色划分为蓝色基调、黄色基调和无色基调这三个不同的用色区间,而亚洲肤色偏浅,且大多属于中高明度,中低纯度,多呈黄色色相[2]。因原生肤质基础已定,运用基调原里只需判断黄色肤质更偏向于蓝色基调(冷色倾向)或是黄色基调(暖色倾向),还是区于中间无明显冷暖的无色基调。在服装色彩选择自由度上,无色基调跨度最大且最有优势,但缺点是辨识度不强。判断有色基调的肤色冷暖,可以简单从三个维度综合观察,分别是目测、着装观察以及底妆适配。目测是直观通过面色整体偏红或者黄,还是泛青来简单地判断。着装观察是通过形象者本人穿蓝、紫、粉更显精致,还是穿黄、橘红、卡其更显气色来判断。底妆适配最明显的判断是看隔离霜的色调,常用紫调或粉调的是冷色倾向,多用黄、绿色调的隔离和底妆即是暖色倾向。

(二)第二步:人体色相对比度分类诊断

对群体分类,有益于形象者本人对自己所处的色型有基础的认知,为后续色彩的选择方向奠定设计基础。人体色相对比度可分为四个类别,分别是浅色型、鲜明型、灰暗型、暗色型。其分类原理取决于肤色、发色、瞳孔色,这些色彩之间的明度差异[3]。当人物色彩处于弱对比时,脸部感官清浅柔和,明度差异较小,对比度较低,即浅色型。当人物色彩处于强对比时,脸部感官明艳且锐角多,肤白发黑,瞳孔大,眉毛浓,整体明度差异大,即鲜明型。鲜明型和浅色型是最具反差的两种类型,如造型师给长相清秀的女性画浓妆,刻意用鲜明的手法强调五官,形象人物就会出现不平衡感,需要人物本身有强大成熟的内在去驾驭;当人物色彩处于对比感不明显时,即可归为灰暗型或暗色型,灰暗型脸部观感端正均匀,缺少独特的辨识度,相对会比较普通。暗色型色感属于偏深的健康肤色,对比度中偏上。

(三)第三步:当季流行用色特点分析

多样化且独特的颜色是潘通发布2022春夏色彩的关键要点,其表现力将我们对平静和舒适的需求与自由的乐观主义和庆祝气氛联系起来。从S/S22纽约、伦敦、米兰和巴黎的时装秀场对流行色运用占比来看,新消费观让高适配性与多场合耐用性色彩得到充分的释放,但普通消费者多存在美学缺失的盲点,易上手的无彩色和中性色,依然占据近半个秀场舞台。作为2022春夏主打的粉彩和亮色,低调清透的自然感比往年艳丽纯色占据更多的秀场份额,整体色彩趋势偏复古雅致,且不失活力,符合当代大学生对感官刺激的渴望。

(四)第四步:流行色在不同肤质色型的适配性运用

2022春夏服装流行用色整体偏冷色调,粉彩使用率较高,亮彩次之。因此,借助流行色,调整个人形象最有代表性的季节用色为粉彩色。低彩的浅淡色调非常适合浅色型的人群,又因普遍色感偏冷,倾向于蓝色基调的肤质是没有挑选门槛的,在色彩搭配上可选择同色或类似色调做组合,展现色彩本身柔和的印象,会非常协调舒适。倾向于暖色基调的肤质想尝试冷调的粉彩色,则需减少粉彩在服装上的面积,尤其是靠近肤质的色彩,用偏暖的基础色或无彩色做调和,冷色会暖化;灰暗色型属于无色调,参照以上手法,提升精致度和整体气色,可搭配低光泽的饰品,局部点亮肤色光感;粉彩用在鲜明型人群时,更适合与强调色形成对比,呼应的搭配手法出现,展现人物的活力与能量,整体若太过柔和反而会显得小气没有精神。亮色用在鲜明型会增大人物形象的视觉冲击力,还可根据气场强度进行色彩组合。当纯度较高的色彩发生碰撞时要有一定面积差,面积越接近,越有气场和态度,若不想强化冲突感,可将一方或双方的纯度降低。整体的协调,依靠基础色让人物整体色彩更稳定;暗色型适合冷色或者暖色中的深色。蓝色基调里偏透明未来感的暗色系粉彩最好。黄色基调里高饱和度亮色需降低明度,其中棕色调最为适合。若想保留流行用色的原始色感,粉彩还可作为点缀色出现。整体选择仍以深色调为主,更显华丽与成熟,再将点缀色加以粉饰,亦显俏皮、年轻。基础色与无彩色依然作用于色彩的调和上。

色彩整体性作为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体肤色与服装色彩的默契配合。任何色彩都不会孤立存在,当衣服被穿在身上时,它会和我们的肤色、发色产生整体的作用。过于关注和强调色彩与人体之间的美化作用,而忽视了配色的和谐、忽视了场景化的需求,实际的指导性会不强。所以,我们只要不穿饱和度过高的色彩,不一定非局限于直曲冷暖的色度区间,抑或是止步于色相分类界线而不敢跨越。从色彩技术出发,灵活地进行诊断与设计,才会得到更通识的审美共鸣,进而建立自我风格,不断增强自信的同时,极大提升生命质感。

四、结语

在万物复苏、色彩缤纷的春夏季,我们还是要大胆尝试有彩色,虽然无彩色和基础色对大多数人群而言是简单不出错的色彩,但未必就一定是最适合的。根据冷暖基调的合理搭配,适当结合流行色做主或辅色调,既符合大众审美,又能体现最新的潮流理念,最大的作用是发挥出人物的性格魅力。尤其在特定社交场景下,适配的色彩能极大地将人物特性展现出来,从形象上建立与他人的信赖感,达到同频共振的印象触达,为初入职场的核心技能增添与人共情的感性智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0):20-26.

[2]范红梅.针对个人体色的化妆服饰色彩规律分析[J].辽宁丝绸,2014(4):15-16.

[3]翟润泽.论个人形象和色彩搭配的重要性[A].第十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入选论文篇)[C],2018:44-47.

[4]尹佳.服装色彩搭配在服装设计领域中的运用[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2):112-113.

◎编辑 栗国花

作者简介:贺俪媛(1988—),女,汉族,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中国人社部二级色彩搭配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个人形象色彩设计。

猜你喜欢

流行色基调色彩
今冬最火的8大流行色!显白又高级!
摩登基调
定好生活基调
爱情少点流行色
神奇的色彩(上)
电影《三个白痴》中的情绪基调种类
百威啤酒超级碗系列温情广告创意分析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春夏流行色高订秀中延续延续秀色可餐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