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困境与出路

2022-06-15张怡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高职

[摘           要]  高职语文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之一,主要作用是培养高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高职学生掌握基本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语文人文素养与文化审美意识。在高职语文中实施美育,能够进一步强化语文教育的审美意识培养功能,契合语文教育方向,有助于发挥语文教育效用。简要阐述高职语文教育中美育及其重要价值,分析了高职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困境,对高职语文教育中实施美育的出路进行深入探究。

[关    键   词]  高职;语文教育;美育;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121-03

从高职语文教育实际情况来看,相较于高中学生,高职学生具备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与较成熟的思考能力,对美的事物表现出更强烈的探索欲,自身感受力较强,这对于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实施美育而言极为重要。但是在语文教育美育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響美育实施效果,包括学生在语文审美体验中参与度不足、教师自身缺乏深刻的美育认知、语文课程中的美育资源开发程度不足等。面对这些语文美育困境,教师要主动优化语文课堂设计,重点强调语文美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开展语文教育中的美育活动,给学生创造更优质的美育环境。

一、高职语文教育中美育及其重要价值

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活动,这是一种教育理念,在实际实施环节,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美育思想,通过语文本身蕴藏的美育元素引领学生感受语文语言、语文文化、语文思想中的美,促使学生以主体身份形成美育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可以体现为依托语文审美的教育活动,也可以体现为以语文教育为目的的美育实践活动。

在高职语文教育中实施美育,其重要价值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有助于引领学生思想发展,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高职语文课程包含大量美的元素、美的素材,涵盖感知层面、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语文课程中的美育活动,让学生的心灵接受美的滋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美育活动中。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接受美的熏陶,主动感受人物的品质与文化精神,自觉将自己与“美的规律”“美的思想”相融合,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1]。

(二)有助于启发学生智慧,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高职语文课程中,教师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开发,发掘课文中美的元素,同时设计相应的审美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听、说、读、写等学习行为引领学生深入“美的世界”。通过美育活动,教师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思维与表达能力、写作与创作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力、审美价值观念、审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审美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在学生不断使用语文工具、参与语文美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各种语文学习能力的总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三)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就高职语文教育而言,语文课程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是智育、美育与德育的综合体。这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其余两者,因此,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在一定程度上起育人、育德的作用。教师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字词”“段落”“句子”等开展美育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基本构架,让学生感受其蕴藏的美感,这也是侧面彰显中华文化之美,让学生体会“字词句段落”中的文化传承之美、品德传承之美。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更多优秀品质、高尚精神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受到影响,也能够将更多的中华历史、中华文化呈现出来,辅助学生吸收优秀文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操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职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困境

(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与审美体验中参与度不足

学生是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推进课堂教学进程、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开展课堂美育活动的关键元素。在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育美育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活动参与度不足、参与流于形式的情况。这是由于教师所设计的美育活动偏向理论化,需要大量的讲解,而没有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思考、表达空间。这样的教学活动之下,学生只需要负责“听讲”,自然会缺乏参与感。此外,在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强调语文知识中的优秀思想传承、优秀精神传递,具有浓郁的说教意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不利于学生主动理解、接受语文知识中的美的思想与精神,影响学生的参与感。

(二)师生缺乏美育认识

根据现阶段高职语文教育中的“诗词教学”“散文教学”等教学活动来看,很多教师存在忽视美育渗透、一味追求课堂教学速度的情况。这是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对美育的正确认识,认为“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就是在知识教学中顺带让学生体会一下语文文化美,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着重讲解与设计”[2]。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教师不能正确利用语文知识中的审美元素,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不合理,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方面欠考虑,影响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发展。

(三)对语文课程中的美育资源开发不足

高职语文课程中有丰富的美育资源,需要教师对各种课文、语文知识点进行开发,发掘其中的美育元素,以此为依托设计美育活动,起到引导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对课程知识中的美育资源发掘较浅薄,只是对课文中表层的美元素进行利用,如优美的语句与词汇、成语的来源等;而缺乏对语文知识美的深层开发,比如,人物对话表象之下的思想逻辑之美、散文段落中隐藏的作者思想意识与高尚情操、诗歌中刻画的深远意境等。由于美育资源开发不足,导致课堂美育活动影响力不足,不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对课文思想、优秀精神的深刻理解,难以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3]。

(四)语文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工具之一,主要是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语文学习、美育活动中的表现,掌握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问题,从而调整学习行为,有计划地参与更多的语文学习活动。根据当下的高职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来看,评价体系存在明显内容单一的情况,主要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果、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忽视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审美体验、创造美行为的评价,导致评价缺乏美育效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无法为学生调整自己美育活动参与行为提供指导,从而影响了语文教育中的美育效果。

三、高职语文教育中实施美育的出路

(一)优化设计高职语文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

在高职语文教育中实施美育,教师需要明确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主体展开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落实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活动,为学生构建自主、自由的美育空间,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表达、主动创造,充分参与到美育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是基于师生之间深度交流、学生之间高效互动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审美参与与体验,设计探究性、互动性环节,引导学生践行学习主体权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入文化宣传影片,构建沉浸式审美空间,之后提出“请大家在课文中寻找与影片内容相似的部分,说说为什么相似,你有什么感受”“你认同同学说的吗?为什么?请试着说服你的同学”等互动问题,设置互动环节[4]。在互动环节中,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了让同学相信自己的见解寻找资料与素材,在“说服”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思维与能力发现美、表达美与传递美,成为课堂中美育活动的主人,实现学生在语文美育活动中的深度参与。

(二)发掘诗歌中的美育资源,培养学生鉴赏语文之美的素养

诗歌是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含有丰富的美育元素,能够同时展现语言之美、传统文化之美、意境之美。教师要深入探索诗歌中的美育元素,利用不同的美的素材展开设计,引领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与文化之美。以教学陶渊明的《饮酒》为例,教师可以采用课前导入法,引入与本首诗意境相似的《过故人庄》《归园田居》等诗篇,让学生提前阅读这两首诗,感受古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感受诗篇字里行间体现出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可以对《归园田居》进行“绘画”,以绘画形式展现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之美,为本次学习《饮酒》感受其中旷达洒脱之意、体会田园风光之美奠定基础。之后,教师发掘了《饮酒》诗词中隐藏的自然之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仔细分析诗句中的“东篱”“南山”“日夕佳”等,通过这些自然景色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心情,通过感受自然美体会作者旷达的人格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

(三)设计小说话剧活动,锻炼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小说是常见的文体形式之一,很多課文都是从白话文小说、西方名著小说中节选出来的;小说的情节发展往往富有生活性与戏剧性,既能够体现一个时期的风貌,又能够体现出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因此,教师要深入发掘高职语文教材中“小说节选”课文的审美资源,借助小说自身的特性,组织开展“小说话剧活动”,以此创设真实的审美情境,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感受其中的情节发展、文化风俗;这种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让学生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自主创造,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以《茶馆》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茶馆》中的“第二幕”内容,提出“班级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确定导演与演员,自主选择服装、道具、化妆与背景,根据原文内容设计人物对话”的要求。在本次活动中,学生认真阅读文章,根据自己对当时社会发展、文化的理解,选择符合当时社会风貌的角色服饰与道具,这一过程就是学生文化审美的体现,是学生做出的审美行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设计台词,在台词中添加各种神情与动作,既是对课文内容与情感的理解,又是对自身文化美认知的表达[5]。可以看出,在小说话剧活动中,学生需要做大量的美的感知行为与表达行为,甚至需要进行美的创作,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语文教育的美育水平。

(四)散文朗读写作一体化,持续增强学生的审美体悟

散文是高职语文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散文的文章结构特征鲜明、用词优美、情感丰富,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其中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结构之美、思想之美等均是语文美育活动的资源。教师可以以散文课文为依托设计美育活动,深入发掘散文词句中的思想美、意境美,引领学生形成深刻的审美体验,进一步强化语文教育的美育效用。以《背影》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复阅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认知进行美的创造,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字中,这既能够辅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情感之美体悟,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以“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句话为资料,提出思考问题:根据你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经验,作者在文章中加上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能够体现出“父亲”的哪些情感?“我”的哪些情感?之后提出写作要求:想想你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结合你父母曾经对你说过的一句话进行展开,写一小段文章。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散文中的关键语言,发现散文中能够直接表达情感思想的关键部分,让学生在“思考—输出”的过程中形成更深刻的感受,对文章中父亲对儿子思念之情中的人性美进行体悟。

(五)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侧重语文审美评价

根据现阶段语文教育教学评价单一化的困境,教师可以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多元化评价机制的构建中,教师可以提出关于审美的评价指标,比如,对课文知识的运用、课堂中创造美的情况、学生日常表达出的对美的感知情况等。也可以对学生课堂审美活动的表现、学生的审美价值倾向进行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美育所得,促使教学评价具备美育效用。此外,还可以丰富评价方式,比如,情境测试、交流考核、开放性考试、语文文章美的鉴赏等,以不同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展示学生的阅读能力、感知能力、审美素养与审美倾向,进一步促进高职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发展。

综上所述,美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兼顾对学生能力与思想的教育价值,是进一步培养职业型人才、丰富人才内在素养的关键环节。在今后的高职语文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正确看待美育,还要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同学生在语文学习、语文审美中的思考与表达。教师要深入语文课程中,发掘课程中的美育资源,设计相应的语文审美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语言之美、文化之美,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语文教育中的美育。

参考文献:

[1]张雨彤.浅论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功能[J].汉字文化,2021(24):48-49.

[2]韩雨晴.高职语文教育中美育的困境与出路[J].新课程研究,2021(29):58-59.

[3]龙林.高职院校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8):143-144.

[4]李剑萍.高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践行陶行知美育思想[J].现代职业教育,2021(19):146-147.

[5]简婕.高职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汉字文化,2021(3):78-79.

◎编辑 栗国花

作者简介:张怡婷(1994—),女,藏族,甘肃武威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