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价值引领问题的调查研究
2022-06-15杨海娜
[摘 要]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专业的角度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了分类指导,为高校一线教师及管理层提供了课程思政内容挖掘的方向,但是并没有从高校的不同层次,不同办学定位的角度出发对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指导。高等院校专业课的基本功能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价值引领,本科层次院校与高职大专院校因为不同的办学定位以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的差异,同一专业课程,课程的知识传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标准及课程思政的内容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价值引领;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103-03
一、引言
价值问题是推动“课程思政”绕不开的本源问题。对于高校来说,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为了育人。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本文认为,不同层次类型高校应该在充分认识各自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思政侧重点,确定各具特色的课程思政价值引领。如果说思政课程保证了高校为党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人才,那么专业课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体成长、个体品质出发,寻找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本文在对课程实施主体——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是广东高职院校的非思政专业教师和学生,学生又分为在校生和毕业生。非思政专业教师与高校的思政教师区别开,专指高职院校思政专业教师之外的专任教师,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教师。
(二)调查方法
本文一共设计了三个问卷,一个是针对广东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调查了解目前广东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了解和认识,发放问卷385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另外两个问卷是针对学生的,我们分为两部分,一个问卷是针对在校高职院校学生,发放问卷1571份,回收有效问卷1571份;一个问卷是针对已经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发放问卷384份,回收有效问卷384份。
三、分析研究
(一)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调查
1.在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困扰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和教学方法问题是困扰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问题。67.53%的教师选择了课程思政内容挖掘困难,63.64%的教师选择了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问题。《纲要》为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内容挖掘指明了方向。《纲要》中指出,全国所有高校、所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你认为非思政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应该渗透哪些思政内容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排在第一位的是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占了83.12%,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占了64.94%,选择有关个人成长教育的占了67.79%。
(二)针对在校学生的调查
1.你希望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哪些课程思政内容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校生关于课程思政内容的选取,除了《纲要》中提及的思政内容外,有关个人成长问题也占到了将近40%,这说明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生活中有关个人成长方面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教师关注的问题。
2.请写出你希望专业课教师在思政内容中包含哪些关于个人成长的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所关注的有关个人成长的相关问题,问卷进一步设置了开放式问题,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出,在校生非常渴望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讲授职场上的相关事务,希望老师能够多分享教师个人的生活职业经历。说明在校学生对未来的职场生活充满期待,同时对于大学生活有些迷茫。
(三)针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
你认为大学期间,在专业课教师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各科專业知识之外,专业课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哪些教育和引导
学生选择比例最大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占到了63%,其次是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占了56.77%,有关个人成长教育占了53.13%。
四、总结与启示
(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该基于学校办学层次和类型进行差异化建设
《纲要》中明确了课程思政教学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出发,供给必须考虑需求,满足需求的供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纲要》提出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例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纲要》从专业的角度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分类指导,为高校一线教师及管理层提供了课程思政内容挖掘的方向,但是并没有从高校的不同层次、不同办学定位的角度出发对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指导。本科层次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存在差异,同一专业课程,课程的知识传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标准及课程思政的内容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认为不同层次的高校应该在保证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学校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特色化课程思政建设。
(二)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深化课程思政价值引领
《纲要》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核心点,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因此,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一方面,高校要坚持“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基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选取适合高职院校的价值引领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将高校所有课程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那么显性课程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须课+形势政策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课程,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高校思政课程站在为谁培养人的高度,为高校整个思政建设保驾护航,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课堂上,将思政课程的价值观渗透到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心中的思政理论得以具象化。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实现了让学生“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的目标,却忽视了“塑造学生的品格”,而良好的品格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学生个人成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
对于问题——你认为非思政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应该渗透哪些思政内容?教师的首选项是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占了83.12%,心理健康教育和有关个人成长教育都达到了60%以上。一线专业课教师是教育领域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最了解学生需求的人,也是最洞悉学生群心理特点和存在问题的人,调研结果说明高校教师认为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有关个人成长的教育应该得到各方面的重视。
对于该问题的调研结果,在校生和毕业生存在较大差异,从在校生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除了《纲要》中提及的思政内容外,职业理性和职业道德教育占到了62%,有关个人成长问题也占到了近40%,而毕业生选择比例最大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占到了63%,其次是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占了56.77%,有关个人成长教育占了53.13%。
两个群体数据的差异应该来源于不同的职场背景,在校生并没有职场经验,缺乏社会实践,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传授和解读,毕业生经过几年的职场沉淀和经验后,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个人需求,对于课程思政内容的认识更多地来自个人的体验。
三个群体的调研结果显示,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从老师到学生,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学生的个人成长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调研结果与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素质现状相吻合,也与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一致。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存在“重技术、轻素质”的弊端,此处的“素质”可以等同于今天课程思政所主张的课程价值引领,高职院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也要从个人成长出发,从一名优秀的职场人出发,培养学生首先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三观”端正的完整的人,然后从职场出发,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課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2]李国娟.课程思政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关键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7(3).
[3]彭娟.基于企业视角额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J].成人教育,2014(5).
[4]郭慧,李俊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J].职教论坛,2020(7).
[5]刘晓亮.2019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查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
◎编辑 马花萍
作者简介:杨海娜(1997—),女,山东威海人,管理学硕士,讲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教师,研究方向:服务营销、分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