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分数单位,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2022-06-15邵申华
邵申华
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模式,进行深度学习,不仅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还能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1]。基于此,笔者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引领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研究,完善学生对分数的认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分数单位;真分数;假分数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口算练习中,遇到类似1÷2、2÷3、5÷4这样的题,往往喜欢用小数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哪怕像2÷3计算结果除不尽,学生也喜欢用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像5÷4这个算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用小数来表示结果,如果用分数来表示,是一个假分数。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分数是一个数”的意识还不够强。分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从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就开始认识分数了,但到了五年级下册才真正系统地学习分数。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更愿意把分数看作一种除法的运算,而忽视了分数是一个数的性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真分数有非常深刻的记忆,认为分子比分母小的数才是分数,对分数的意义出现片面性的理解。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课为例,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充分利用分数单位的作用,体现分数单位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使学生真正进入深度学习。
一、深度参与,初步感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第一节课中,“分数单位”是这样定义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但是,通过这个定义,学生们很难真正感受到分数单位存在的必要性,也不能真正理解分数单位的价值。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的
【教学过程】
师:将一张圆片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张?能列出算式吗?
生:1÷4=0.25(张)
师:除了0.25,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把一张圆片平均分成4份,其中1份是,每个人分得张。
二、深度体验,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深度学习的核心是教师通过对问题情境与任务的细致设计,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组织他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为此,笔者延续以上情境,既然一张圆片可以平均分,那么把几张圆片平均分给4个学生呢?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会举出很多的例子。笔者有目的地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的信封里有3张圆片,学生需要研究如何把3张圆片平均分给4个同学;另一组学生的信封里有5张圆片,学生需要研究如何把5张圆片平均分给4个同学。面对3张圆片,学生会受到一定的思维冲击,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他们一开始觉得不能分,再经过思考,一般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既然一张圆片可以平均分给4个同学,那么你们还能把几张圆片平均分给4个同学呢?怎么列式?(学生举例)
师: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呢?下面大家2人一组,通过分圆片继续研究。(研究算式3÷4)
师:给你3张圆片,请你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1)一张一张分
师:刚才他们是一张一张分的,还可以怎么分?
(2)三张一起分
生:我把3张圆片叠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请你用剪刀把三张圆片平均分成4份。
学生剪开圆片,将圆片平均分成4份。
师:你能拿出其中的一份吗?
师:这一份是几张?
师:这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
生:分法不同,一种是一张一张分,一种是三张一起分。
师:以上两种情况分别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生:第一种是把1个圆看作单位“1”,第二种把3个圆看作单位“1”。
师:它们有什么相同呢?
三、深度探究,自然感受假分数的产生
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的累积而来,分数单位的累积是“N进制计数法”。当分数单位的累积超过1时,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假分数。在一组学生研究3张圆片平均分给4个同学的同时,另外一组学生把5张圆片平均分给4个同学。相比3张圆片平均分给4个同学,5张圆片的分法更加丰富。
【教学过程】
师:有研究算式5÷4的吗?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四、深度运用,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5除以4产生了假分数,在学生的认知里第一次出现了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有的学生可能一时还不能完全接受。笔者再次和学生总结回顾,通过结合图形,建立模型,让学生想象分数单位的累积,知道任意兩个自然数相除的商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可以是分子比分母小,也可以是分子比分母大,这样就可以扩大分数的概念,并为研究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多丰富的资料。
【教学过程】
师:请你推想一下,7÷4=?9÷4=?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除法算式,它们的商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师:被除数÷除数的商是不是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呢?
生:可以。
生:b不能是0。
师:看来,两个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这就是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像这样的例子,你还能继续列举吗?
在深度学习中,迁移与应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数单位的累积,学生不用动手操作分一分,就能将方法迁移并运用到更多的除法算式中,从而直接口算出类似7÷4、9÷4这样的算式的结果,这得益于教师在前面教学过程中的两次举例:第一次是让学生根据1张圆片可以平均分给4个学生,举例还能把几张圆片平均分给4个学生,本例旨在探讨两个数相除的商是否能用分数表示,从而为抽象的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提供具体资料,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第二次举例,学生在分数单位的累积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真分数,还理解了假分数,填补了学生对于分数认知的空白。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说:“由份数定义到商定义,是数系的扩充,这是一次跨越、一次升华,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3]教师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从运算的角度理解分数的必要性,并将除法运算和分数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深度学习是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综合学习,在这节课中,笔者以分数单位的累积为基础,帮助学生厘清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数单位累积的过程中,笔者突破了单个知识点教学的局限,将教材中相关联的知识进行了整合,由真分数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假分数,纠正了学生对“分子比分母小”的片面认识,使学生对分数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份数定义”向“商定义”转变。在学生自主建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打通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部转换过程,推动了学生的知识探索,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使深度学习真正在课堂发生。
[参考文献]
马云鹏.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吴建芳.分数单位有什么价值:《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与《真分数和假分数》课时整合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18(23):65-66.
张奠宙.话说分数(上)[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7(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