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体育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要点
2022-06-15孙小兵
摘 要:作为一种成熟的远程教学手段,微课具备“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所有特征。无论是普适性极强的知识呈现手法,还是可无限延展的课程容量,微课的这些特点赋予学科教学更多的可能性,并能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除此之外,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当前的微课教学不再以单纯的知识呈现为主,而是能够实现“人机交互”设置,能针对学生心理需求为其提供相关的知识信息。文章对微课教学的设计与制作要点展开研究,并分析其在小学体育课堂实践中的应用技巧。
关键词:小学体育;微课制作;设计要点;应用途径
作者简介:孙小兵(1976—),男,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小学。
引 言
我国教育界于2011年正式提出“微课”这一教学概念。微课一经问世,便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形式单一、手段陈旧等缺陷,同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更能有效解决以往的课时安排不足等客观问题。微课凭借其独有的适应性强以及交互性突出等教学优势,帮助小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更多的知识内容,从整体上加深了小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这一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师不光需要加强对微课制作的理解,更要把握其关键的设计要点,从而能更加灵活地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此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快速提高。
一、小学体育微课的设计要点
(一)精选主题
微课的主要优势之一在于其可以凭借网络渠道筛选教学素材,以此对课堂容量进行无限拓展。但是这一过程并非漫无目的,而是结合明确的教学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的补充与完善,如此才能够实现系统教学,进而有效帮助学生达成课堂三维目标。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不同层面入手,全面分析微课主题。
1.围绕教学重、难点确立主题
在围绕某一课时展开微课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来确立教学三维目标,明确教材内容的知识价值,以此定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点与障碍,如此才能够精准发挥网络素材的作用,利用海量数据资源来完善课程整体设计。体育课程虽然备受小学生欢迎,但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教学难题:一是学生对于一些体育动作常常不得要领,二是小学体育教材中的理论性知识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针对上述问题,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选取相应的微课材料。例如,在講解体育动作要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录制示范动作,在随后的视频剪辑的过程中,利用专业视频处理软件将这些动作慢放、定格,以此为学生直观明了地分解整套动作,并确保其掌握动作细节要领;而对一些理论性知识,如讲解小学体育教材中有关“轻度损伤的自我处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展示一组卡通人物进行跑步或拉伸、打球的运动场景,并设置“突发状况”,为学生讲述运动损伤的原理及成因,最后引入基本的急救常识以及避免发生运动损伤的保护措施,借助微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围绕学生需求确立主题
这一设计要点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契合学生当前真实的学习水平,为其制定课堂目标,以此保证学生只需“跳一下”便能够摘取树上的学习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确保微课呈现的内容与学生需求重合,以此保证微课内容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以小学5—6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基本身体活动——跑”的教学内容为例,学生已经了解过标准的跑步动作与规范要领,但是“跑步运动”强调的是学生对跑步节奏的控制以及对体力的合理分配。为此,教师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呼吸技巧与落脚、抬脚的姿势说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更为省力的跑步姿势。同时,为了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中收集如Fartlek跑步训练法、重复耐力训练法、间歇跑、配速跑等相关材料,使学生从中获得适合自身特点的跑步训练技巧,进而更好地开展体育学习。
3.围绕教学“愤诽点”确立主题
“愤诽点”出自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可将其理解为“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因,确保其对教学内容的探索欲望达到顶点,而后再对学生进行启发”。这一点强调教师要善于对教学“因势利导”,也就是要把握导入相应的知识内容的正确时机。因此对于教学“愤诽点”,可以将其理解为知识的主要内涵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困惑点”。仍以“跑”的教学为例,教师在为学生导入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明确“跑步”学习的意义所在,也就是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跑步、跑步带给人的好处有哪些。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切入,将其单独作为一段微课课件的主题,借助古希腊寓言中“奥林匹克竞技”的由来,吸引学生关注知识,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如此有助于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并引导学生对体育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重塑结构
微课采用视频与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能够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内为学生呈现更多知识内容,帮助教师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但教师在设计体育微课时,应注意不要将整堂课的内容一次性填充到微课课件中,避免让学生在课堂上不间断地阅读或观看,这样不仅无法发挥出微课应有的效果,还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负担。
科学实践研究表明,学生有效注意力的维持时间在15分钟左右。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完整的教学流程分解为开头、过渡、结尾等不同部分,并将每一部分课件的时长设置在3—5分钟左右,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吸收消化时间。例如,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小足球”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因素的存在,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观感和态度也有所不同。对此,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不妨先展示足球运动的起源、当代足球的俱乐部文化、一些足球运动员所取得的成就或精彩集锦等内容,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在教学过渡阶段,教师可以先系统地为学生讲解与足球运动相关的信息,包括足球比赛规则、形式以及不同位置球员的职责。然后,教师展开层次化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足球的盘带、传球、射门等要领,以及一些简单的战术配合。最后进入课程结尾,教师可以通过花式足球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其在课后主动了解有关足球的知识。
(三)资源整合
现代化教学能打破原有的封闭式教学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引入更多资源与助力。教师在设计体育微课课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现代化教學的这一特点,通过一定的活动设计,吸引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教育力量的介入,从而为学生打造更为丰富的体育课程环境。
例如,在足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安排活动任务,要求家长依据课件视频来纠正学生的技术动作以外,还可以在体育微课中引入一定的数学知识或科学常识,如引导学生掌握以“目力观察”来大致确定传球距离的方法,或者引入基础的生理常识,让学生自主搜集一些能够快速恢复体力的技巧,如补充糖分与盐水、放松肌肉,等等,由此将体育知识与更多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在进一步扩充课堂容量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整体理解。
二、小学体育微课的制作方法
(一)有效利用软硬件资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师在制作微课课件时并不需要过多的硬件设备支持,仅仅通过智能手机与电脑便能够快速实现微课的制作。同时,一些软件的应用也使得微课的教学效果更加生动精彩,如Smooth Draw、Camtasia Studio、Adobe Audition等。教师在微课前期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导入不同的教学素材,随后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使用上述软件展开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例如,从网络下载的一些教学资源存在分辨率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使用Camtasia Studio对课件内容进行清晰调整,将其分辨率设置为1280×1024(部分32位系统或是Win7系统可能需要设置为1024×768),以此更好地进行微课教学。
(二)利用APP学习平台
丰富多样的技术手段为教师提供多种微课制作途径,但是教师想要熟练应用这些技术手段依旧需要接受一定的系统培训。这一目标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达成,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各类学习APP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微课制作条件。例如在讲解“安全运动”时,教师可以通过“美师优课”等教学资源网站,搜索合适的教学课件,接着借助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学习公众号,将搜索到的学习资料上传,以此实现微课教学目标。在网络共享条件下,教师还可以充分借鉴或吸收一些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更为理想的学习环境。
(三)重点强化“人机交互”功能
“人机交互”这一概念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有着很多不同解读,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解读是“学生通过终端设备与教师、学习同伴之间进行互动”,此外还有更深层的说法,即人机交互是利用网络渠道的自动索引功能,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供与之相关的辅助材料(关联知识、内容延伸等),以此支撑学生与教材、现实环境、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而本文所强调的“人机交互”,则是指教师基于平台数据所保留的学生真实学习状态,通过全面的数据分析来更加精准地为学生投放学习材料,以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
例如小学5—6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师向学生分享有关“我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特殊成绩”一课时,学生在观看、理解微课内容时,会由于自身兴趣和理解差异,产生不同的观看时长(学生会对没有理解的地方进行回放、二次观看等)。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后台同步接收这一数据,并根据学生观看课件不同内容的具体时长,了解其对教学内容较感兴趣或是理解薄弱的知识点,以此为基础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如教师通过学生的观看数据,发现他们反复回放乒乓球比赛的精彩集锦,则可以在正式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与之相关的内容,以此精准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共同进步与个性发展需求。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随堂测试来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更加全面地了解班级真实学情,从而为学生设置更为现实、合理的学习计划,推动体育课程的科学开展。
三、小学体育微课的开发方向
(一)纠错型课件
体育训练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其强调训练要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否则体育训练不仅无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会在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给其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但是由于体育课时安排紧张,教师难以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内外资源,采用专业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各项运动的细节要领。比如,教师通过录制规范的动作指导,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感兴趣的运动展开自主练习,并使学生参照课件内容来不断调整肢体动作,以此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趣味型课件
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之余,也应当积极关注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特征,积极引入一些传统民间游戏、竞技性游戏、表演性游戏等,为学生设计一些创新性的体育运动,并通过与其他教师之间的配合,为学生制作示范课件,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吸引其加入体育锻炼当中。
(三)拓展型课件
随着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体育教学也被赋予全新内涵,其不仅关注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保证对学生心理状态、思想状态的引导,以此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在网上收集素材,制作一些有关情绪宣泄方式、体育精神培养的拓展性微课内容,以此彰显体育学科的德育内涵,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精选主题、重塑结构、资源整合三个层面讨论了小学体育微课的设计要点,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关于小学体育微课的制作方法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开发方向,希望能够以此助力体育学科的转型升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黄敏.小学体育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35):75-77.
林少锋.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要点分析[J].新课程,2021(3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