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癌症地图”调整防癌方式
2022-06-15陈曦
陈曦
2019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美国癌症协会(ACS)和国际癌症控制联盟(UICC)联合发布第三版《癌症地图集》。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有1810万人新发癌症,96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一半的癌症新发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而中国是全球新增病例(430万例,占总数的24%)和死亡病例(290万例,占总数的30%)最多的国家。
中国癌症年新增和死亡人数居首,吸烟被认为是最“嚣张”的因素。吸烟导致的可预防癌症死亡例数比任何其他风险因素都要多。仅在2017年,全球就有230万人死于吸烟,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24%。笔者认为,所有的烟草制品包括中草药卷烟,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吸烟,散发出的高浓度化学物质都且有致癌性和成瘾性。在室内环境中,无论是加装排风扇、空调还是其他装置,都无法避免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
此外,《癌症地图集》数据还显示,酒精导致全球所有癌症死亡的4.2%,室外空气污染导致超过50万的肺癌死亡。传染性病原体导致全球约15%的新发癌症病例,从极高收入国家的约4%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50%以上不等。幽门螺杆菌、人乳头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4种最主要的传染性病原体,导致所有感染相关癌症的90%以上。
乳腺癌几乎是所有国家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约占女性新发癌症病例的1/4,被称为“第一红颜杀手”。目前的观点认为,晚期乳腺癌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按照慢病来进行管理。
天上不会掉馅饼,抗癌更要讲“底线”。切勿轻信某些补品的虚假治癌廣告,不要盲目地把生命押在所谓的“神药”“神医”或者“祖传秘方”上。临床上,维持治疗应贯穿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全部治疗周期乃至整个生存期。只要患者经济允许并能耐受,内分泌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应作为维持治疗最重要的选择予以考虑。
女性要学农村老阿婆,做到粗茶淡饭、戒烟限酒、适时筛查、规范诊疗等。女性可结合自身个体化情况来决定以怎么样的频度或检查手段来检查。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以考虑做对应的精准基因检测。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按照目前的趋势,在下半个世纪中,估计全世界将发生4400万例宫颈癌病例。有效地进行高筛查和疫苗接种覆盖率,到2069年可以避免1300万例宫颈癌病例。
《癌症地图集》数据显示,每年在儿童中诊断出约270000例癌症病例。超重会增加13种癌症风险,由于肥胖的流行,与不健康饮食、超重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的癌症负担预计将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增加。
癌症惹不起,但躲得起。每个人都应该从这些“死亡数据”中获得教训,及时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肿瘤尚未形成时,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通过健康的饮食、生活、运动调节来预防,比如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酒精、含糖饮料。平时多清理“情绪垃圾”,工作有劳有逸,保持睡眠质量和愉悦心情,用生活“规矩”来改良“患癌概率”。
借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人工智能,恶性肿瘤已经进入慢性病时代。有某种癌症家族史的人,在40岁后最好做精准防癌筛查。定期进行个体化的防癌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肺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做胸部低剂量CT检查;胃癌高发人群则应重视电子胃镜检查;长期便秘或有肠道息肉的患者,应每年做一次电子肠镜检查;通过抽血检测出是否携带有癌症易感基因,从而筛查部分患癌风险高低。(吴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