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去的高峰寺(外一篇)

2022-06-15文远

荷城文艺 2022年2期
关键词:峰山高峰

文远

高峰寺,位于姚安县前场境内最高峰高峰山之巅,海拔2757米,距县城35公里,山因寺而得名,寺因雄踞山巅傲视四方而负盛名,是人们拜佛祈福的圣地。

前场古称“八十四页地”,境内群山逶迤,峻岭延绵,因多山起伏地形呈高低延绵像书页褶皱而得名。群山之中以东西横卧的高峰山为中心,孕育了北麓平坦而蜿蜒的石者河和南麓沟壑纵横一曲九弯的文龙河,滋养着沿河彝族先民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多年来我曾多次辗转往返于高峰山下的老家,却一直未能一睹高峰寺真迹,心中一直留有遗憾。带着深深的向往,今年大寒时节,我终于卸下俗務整装向高峰山进发,车下前场高速公路收费站转姚牟老路颠簸前行,只一支烟功夫至盐井新石桥后左拐盘山而上便向目的地进发。这天天气很好,山风阵阵,初升的太阳朗照整个山野。开始映入眼帘的一坡坡、一箐箐的林果基地,黑黝黝的、光秃秃的枝干四散伸展,倔强地展示着寒冬的荒芜。随着海拔的升高,青松林、阔木林渐渐呈现,满山都是蓬勃的绝色林海,绿树山花,生机盎然,丝毫没有了冬天的荒凉萧条。翻过竹林箐沿山脊向南越过几个山包,一个“四面峰围,中起一突”的山包便展现在眼前,这就是高峰山的主峰,峰的尽头即是高峰寺。

据姚安县志记载:“高峰山,上有高峰寺,山峰巍峨。每月望日(即旧历每月十五日,月圆之日),天气晴朗,可睹日光,东望鹦岩屏壁,西瞻点苍峻秀,南眺灵鹫高耸,北顾昙华积玉,实为境内群峰之冠,上祀武侯,二月朔日(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天)。土人往寺者常千数百人”。史上记载了高峰寺古时的盛况,根据“上祀武侯”四个字,可以大体推断古高峰寺大概建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大约公元225年左右)诸葛亮死后的一段时期,因诸葛亮南征云南期间运筹千里“七擒孟获”又仁政于民,在前场彝民先人中享有很高威望而建祠拜祭。1968年前后,寺庙被毁,如今展现在我眼前的只剩下一个小小的土主庙供附近山民烧香祭拜。我围绕山头四处探寻,从残留的零星残垣断壁中已无从考证高峰寺古时的遗基,缺少寺碑遗骸及圆寂后的坟丘佐证,高峰寺变得神秘了许多。但据寺建峰巅的说法,这个山包顶部仅有方圆几丈,可以推断高峰寺的规模不会很大。回望时空的隧道,古时四方八岭村民每年农历二月初一齐聚高峰寺赶庙会,山欢水笑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已渐行渐远一去难返。伫足山巅,四周仍是古木参天,一派葱茏,群山连绵一望无限。随意漫步林间,仰望长空,天空浩瀚、湛蓝、纯净。古滕如蟒缠结古树,整个山头被层林叠翠的绿海覆盖,鸟雀在林间鸣叫追逐,一棵庞大的青干栎伸展着繁茂的枝叶,好似一把撑开的巨伞把低矮的土主庙遮盖得严严实实,似乎在像人们诉说着高峰寺的前世今生……

下山往北拐约一公里处,一大块平坦的坡地呈现在眼前,灌木丛中不时隐现的一排排残墙断壁引起了我的注意,询问当地随行人员才知道这里是高峰寺石棉矿厂旧址,是地质部门勘探开发高峰寺石棉矿时留下的。据说,高峰寺紫蓝石棉厂因量大质优在国内都有一定知名度。八十年代石棉厂兴盛时期,在此工作、生活、务工的人多达两、三千余人,还催生了小商店、理发室、小吃店、影剧院、录像厅等城镇服务业,繁华景象不逊前场关隘集镇。后因高峰寺紫蓝石棉属科研军工战略储备资源限制开发而停产,而今人去楼空,日渐衰败,山野又重归露冷黄花烟迷绿草之荒貌。

历史已远去,往事已如烟。历经千年岁月和风雨沧桑,繁华落尽,青山依旧,高峰寺却已物是人非,空引一段沉年幽思。高峰寺那时人、那时事、那时景已随风远去,只留在了史书的记载里,乡野的传说中……

三峰山游记

一马平川的姚安坝子,四面群山环绕,蜻蛉河自南向北穿境蜿蜒流淌,一幅天然田园风光美不胜收,远望东南方隐现岚雾飘浮的三座翠绿峰峦,那就是姚安有名的三峰山。

三峰山位于姚安县城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主峰海拔2897米,为全县众山之冠。游目四顾,东瞩螯头之高,西瞰点苍之秀,北望方山鈇岭,南瞻表罗卜门。三峰山又名笔架山,山本四峰,西北一峰潜隐其下,唯南望只见三峰,故名三峰山,民间亦名三尖山、仙山。

三峰山的美景在志书中早有记载。在甘雨《光绪姚州志》卷十一《杂志·胜景》中“三峰烟雨”即入围“姚阳八景”之一,并有详细记录:“州南笔架山,三峰耸峙,夏秋之际,久雨不开,浓云密布,空濛杳霭,号摩诘妙手,有不能结者”,旧名“山呈笔架”,今易之。寥寥数语,把三峰山远山含黛,近峦缠烟,雨雾交替、兴云作雨的高山秘景描摹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从太平老街杨梅山攀登三峰山是探寻三峰山美景的终南捷径。由太平文化村沿盘山道路前行,山势平缓,顺箐依山蜿蜒而上,如同走进了植物王国。山麓下片片果园桃花灼灼,金灿灿的油菜花随风摇曳泛起层层金浪,马缨花开正艳似一团团火炬......山上有滇青冈、滇石栋、高山栲、马缨花、云南松等组成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混合林,这些树或挺立、或斜竖、或穿插、或在山石吊立,让人目不暇接。踏上羊肠山道进入谷中,犹似穿越着时空,一步步远离城市喧嚣,又似跋涉在悠长的朝圣之路,一步一步接近灵山圣地。沿途鸟语盈耳,接至的墨绿、葱郁野花映入眼帘,偶遇几只野放的黑山羊在林中悠然吃草,平添几许山野牧趣。幽谷路转,溪水潺潺,至半山腰一个水塘映入眼帘,塘水清冽见底,塘中一群群蝌蚪在水中来回游动,显得悠然自得,水塘的四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倒影朦胧,十分悄怆幽邃。

过了小水塘一座巍峨直拔的青山呈现在眼前,顺山箐沿山梁小道直上,斗转蛇行,全在林中穿梭。这段路坡大路陡有直上云霄之感,颇费脚力,是对足力和意志力的双重挑战。路的尽头是一个马鞍形的山脊,向南望不远处,一个如穹锅倒扣般的山包呈现在眼前,这就是三峰山的主峰。在三峰山峦行走,座座雄伟的山峰相连,延绵数百里,山与岭接、峰同峦连、茫茫苍苍,数万亩林海郁郁葱葱,群峰汇翠,穿云绕雾,峰峦叠嶂。蜻蛉河、紫甸河、文龙河三河分流奔向金沙江,壮美山河竞显苍秀。回望姚安坝子,城廊村墟若隐若现,麦草青青,油菜花金黄,一幅“群山怀抱蛉河水,盆地碧绿万倾田”的田园胜景图尽收眼底。

三峰山观日出则被称为“睹光”,又别有一番景致。鸡鸣时分,当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满天星光隐退,红霞印着红日,放眼错落连绵的山峰,层林尽染、峰峦披金、光芒万丈,大地一片金黄,十分壮丽迷人,让人仿佛置身于天上仙景。

三峰山被称为仙山与道教真人张三丰密不可分。道教真人张三丰是一个神奇的人物,他一生遍访名山,行踪不定,不慕荣利,遁世清修,在社会上有着很高的声望,神龙见首不见尾,而其在三峰山巅结庐修炼的传说在民间却流传很广。据《明史》记载:三丰乃辽东懿州人,本名通,名全一,一名君实,以其不修边幅,又号称张邋遢,欣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日不食,尽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在《通志注》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述:“三丰,天目人,寓姚安文昌宫,年余去,之平越,以双履留挂壁间,长二尺,题曰:三丰鞋,今平府有三丰脱影崖,浴仙池、回生树遗迹。”史书的记述较为清晰地再现了张三丰在姚期间的修炼事迹,且有一些遗迹尚可探寻。文昌宫位于县城东南隅现在的县委大院内,系明显泰年间修建的二重堂结构古建筑群,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知何时而建的三丰祠在龙华寺旁山坳里,是四合院式的古建筑群,内祀张三丰塑像,乡民至今祭拜。最具神话色彩的是张三丰结庐栖峦炼丹的传说,现遗存的三峰山石房子即是最好的佐证。

三峰山石房子现仍屹立于山巅,是名副其实的众山之冠。石房属三进院建筑群,坐面朝东,占地面积190.17㎡,青砂石及大青砖结构。幾经损毁,现存正室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门面从地基至面额用光滑的五层青砂石支砌,高1.83米,宽12.99米,卷顶用青砂石及大青砖支砌,门额至顶2.7米,呈圆锥体,上有通风孔,如天宇穹锅倒扣一般,室内面阔三间以青砂石隔而不断,并供有神像。石屋南、西、北三面均与山体浑然天成,仅可从正东方觅见穹顶石殿,工艺精湛,造型及其罕见,这与道教崇尚自然,顺应万物的理念是一脉同源的。姚安常年多西南风,此处炼丹修行,石质穹顶、圆锥体绝对是积暖防火的天设地造之所。黑褐色的石壁,不灭的油灯,昭示着这是一处神山灵地。石房旁一株古栎树枝叶上挂满了祈福者的红色绸带,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岁月如一条不断向前奔涌的河流,我们永远无法还原过往某段历史长河中所发生的全部真实,只能根据一些存留的片段文字和遗迹大致猜测它奔流的形态。结庐烧丹,文昌挂履,这些神秘而又遥远的字眼,究竟蕴藏了多少神奇的故事,也许只有伫静千年默视四方的三峰神山知道最终的答案。

天地山水,皆有灵性;草木山石,都有魂魄。时光荏苒,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石屋依然迎风耸立,一股厚重的道教气息迎面扑来,它总是带着几分神秘,尘封着张真人栖庐修炼的神秘故事,延续着朝会者千年不变的走仙山之路。阳光下的三峰山俞显崔巍壮丽,它淋浴阳光雨露,洗礼风霜雨雪,见证世间万物兴衰,从容淡定地审视着人世间的一切喜怒哀乐,不悲不喜,不增不减,风云变幻屹立千载岿然不动我自依然。天地和美,万物相依。为人要像山,“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绚丽阳光下,风雨彩虹中,云雾缭绕里,风度依旧不迷失,始终保持自我本真;做人要学山,始终与脚下的土地不离不弃,不厌其高,不厌其厚,不惧风霜雨雪,直面电闪雷鸣,拥抱狂风暴雨,敞怀接纳世间万物,把最美的自然风光和生命之水无私奉献给人类。

猜你喜欢

峰山高峰
擎天之柱 外一首
放不下的高峰
寻找爱国标志
石庆云
走进大峰山
诗两首
早高峰
“我将不断进取,向艺术的高峰挺进”
四座“高峰”